2024—2025学年度福建省福州市屏东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33 浏览数:13

一、选择题

1.

某校研学活动以 寻找人类足迹 为主题,组织学生到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遗址所在地参观。他们要去的是(  )

A.北京周口店B.陕西蓝田C.浙江余姚D.云南元谋

2.

2022年6月,湖北考古博物馆正式开馆,在 人类起源 单元,陈列着挖掘出土的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石锤等。这表明当时人类(  )

A.会制作工具B.有爱美意识C.能人工取火D.过群居生活

3.

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 新石器 旧石器 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A.天然火的运用B.打制石器的使用C.群居生活出现D.原始农业的兴起

4.

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吉祥物之一琮琮的设计理念来源于良渚古城遗址发掘的玉琮,良渚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除玉琮外,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还有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等,这表明中国(  )

A.古代历史遗存分布广泛B.已出现了早期国家形态C.文明最早发祥于长江流域D.旧石器时代生产水平高超

5.

陶寺遗址发现的城址规模宏大,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居住区,各区域有明确的职能分工,功能齐备。 墓葬有大、中、小型,随葬品多寡不等,有大型石磐以及玉、石制作的礼器,也有的墓一无所有。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社会分工十分鲜明B.早期国家不断发展C.多元一体格局形成D.阶级阶层分化明显

6.

通过如下人物事迹我们可以了解到(  )

大禹治水画像石拓片局部

事迹:采用疏导的方法,根据山脉地形,开凿河渠引洪水入海,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水患。

A.早期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大减B.早期朴素的生态保护思想C.先民用智慧改造自然的历史D.古代帝王改革社会的愿望

7.

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 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 在这一汇集和逐步融合的过程中,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黄帝B.仓颉和螺祖C.尧和舜D.隶首和大禹

8.

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

A.西周、春秋B.春秋、战国C.西周、东周D.东周、战国

9.

关于夏朝,先秦文献多次言及 有夏 ;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以探索 夏墟 的存在。这反映了(  )

A.先秦文献的可靠性B.出土古文字材料的关键性C.考古发掘的重要性D.文献与实物互补的必要性

10.

《史记·夏本纪》记载: 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又筑倾宫、瑶台,生活更加奢侈腐化,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也更加残酷,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这时东方的商族日益强大,首领汤率兵伐夏,大败夏桀。上述材料反映了(  )

A.夏朝社会经济的发展B.商朝兴起的原因C.夏朝灭亡的原因D.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11.

以下史实与商朝相关的是(  )

A.大禹传启,天下为家B.盘庚迁殷,青铜灿烂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D.思想活跃,百家争鸣

12.

陈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的西周古代青铜器利簋为我们还原了商朝灭亡的历史真相。一场大战成为压垮商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商纣王军事战略失误使周武王能一战灭商。这场大战是(  )

A.阪泉之战B.长平之战C.涿鹿之战D.牧野之战

13.

武王克商以后周王朝进行了相当规模的封邦建国活动。荀子说,周公(武王之弟)当政时曾封71国,其中与周王同姓(姬)者就有53国。可见分封制的实行重视(  )

A.论功行赏B.血缘关系C.扩充疆域D.君主集权

14.

通过分封制度, 周人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强大国家 ,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据此可知,分封制(  )

A.强化了诸侯权力B.扩大了统治范围C.加速了西周灭亡D.确立了君主专制!

15.

东周初期,都城发生饥荒,周王室向鲁国求助;鲁国粮食有限,只得又向宋、卫等国请求代买粮食。周襄王死后,周王室大臣请求诸侯给予丧葬费用。材料反映出当时(  )

A.周王室管辖范围大大缩小B.初步确立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C.鲁国成为中原地区的霸主D.周王室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16.

春秋战国时期,铜铸币广泛通行。这反映了当时(  )

A.周王室衰微B.商业活动较为活跃C.井田制废除D.冶炼技术的改进

17.

学校新来了一个风趣的历史老师,她作自我介绍时说到: 我的名字与战国有缘,我的姓是战国时期地处最西的一个国家的名称,我的名是战国时期地处最北的一个国家的名称。 这位历史老师的名字是(  )

A.楚秦B.齐燕C.秦齐D.秦燕

18.

有学者认为:商鞅虽死,但新法在秦长期行用并取得显著成效。秦国亦因而得以长期保持强盛的国力,最终完成统一大业。该观点说明了商鞅变法(  )

A.实施的背景B.失败的原因C.内容的全面D.深远的影响

19.

九年级(1)班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史课程时开展探究活动,收集了以下史料,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202501041423351649

图1二里头出土的镶嵌绿松石的铜牌 图2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图3商鞅方升

A.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B.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20.

春秋战国时期,众多思想家关注和担忧社会发展方向,纷纷提出救世之策。各学派之间相互论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当时(  )

A.王室日渐衰微的表现B.诸侯争霸战争的结果C.政治经济变革的反映D.分封制度确立的影响

21.

战国时期, 天下 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曰: 仁者无敌于天下。 墨子曰: 一同天下。 韩非曰: 令行禁止于天下。 这种现象反映了(  )

A.统一成为诸子百家的共识B.诸子百家的思想日益趋同C.儒家学派的地位逐步提升D.诸子百家都认同民本思想

22.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一言论体现了对立双方可互相转化的哲学思想。这一言论出自下列哪一著作(  )

A.《道德经》B.《论语》C.《孟子》D.《韩非子》

23.

孔子弟子来自鲁、齐、晋、宋等不同国度。南宫敬叔、司马牛、孟懿子等来自贵族阶层;颜渊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樊迟 请学稼 。这说明孔子(  )

A.践行自己 的思想B.注重文化知识教育C.坚持 有教无类 理念D.落实因材施教原则

24.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下列 诸子百家 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

A.孟子——民贵君轻B.韩非子—— 兼爱 非攻 C.墨子——无为而治D.庄子——以 治国

25.

文字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1921年,胡适提出: 东周以前的历史,是没有一字可以信的。 推翻胡适这一观点最有力的证据是(  )

A.殷墟遗址发现甲骨文字B.良渚遗址出土精美玉器C.河南二里头遗址的发掘D.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纸

26.

2021年,四川三星堆遗址再次因出土的青铜神树、纵目青铜面具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文物而引起广泛关注。该遗址其实也发现了如青铜尊、青铜鼎、玉璋、玉琮、玉壁等与黄河流域一致的文物,而浙江良诸遗址也曾出土了与之造型相似的玉琮。以上现象说明(  )

A.古蜀文化相对先进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C.审美观念趋向同一D.南北文化渐趋一致

27.

2022年10月底,邢台市扁鹊祭祀非遗项目入选2022年 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 。扁鹊在历史上的贡献是(  )

A.总结出望、闻、问、切的中医 四诊法 B.著作为《黄帝内经》
C.写有《论语》一书D.发现了龙骨上刻有古文字

28.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其中,不仅提到252种动植物,还描述了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也有选择农作物良种的概念。这表明,《诗经》(  )

A.文笔清新节奏明快B.内容通俗易懂C.蕴含朴素科学意识D.韵律典雅优美

29.

历史解释是在史事的叙述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事物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对六国的战争。B.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C.秦用近十年的时间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D.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了秦朝,定都咸阳。

30.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建立秦朝。秦统一中国的时间用世纪年代方式表示为(  )

A.公元前2世纪前期B.公元前2世纪后期C.公元前3世纪前期D.公元前3世纪后期

二、综合题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以来,诸侯不尊周天子,互相征伐,争做霸主。仅记载《鲁史》的242年里,列国发生的战争就有483次。春秋时期弑君三十六,亡国三十二,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故而孟子说: 春秋无义战

——摘编自邹复《想起了春秋无义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2)你是否同意孟子的观点?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32.

水是生命之源,造就了中国、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杰作。
202501041423351649

图1                                图2

材料二 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这个斗不是跟老天爷作对,而是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积极应对自然灾害,与自然和谐相处。

——习近平2020年8月安徽省蒙洼蓄洪区考察调研时讲话

材料三 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水利工程。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1)图1、图2是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先民居住的房屋。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他们的房屋类型,并说明产生房屋样式差别的原因。
(2)材料二中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 诸子百家 中的哪个学派的思想,其中大禹是通过哪一制度当上部落首领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李冰修建的水利工程的名称,指出修建该水利工程的目的,并分析该水利工程的影响。
(4)通过以上材料和问题的探究性学习,你有何感悟?

三、材料题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国争霸的背后就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几乎所有的争霸落实到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层面;而黄河流域丰厚的土地资源为这一次农业扩张提供了天然的舞台;传统农业技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都强化农业的开发利用。

——引自贺耀敏著《中国古代农业文明》

材料二 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 攘夷 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左传·桓公五年》

材料三 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成功地把秦民全部变成了国家工具:一种是生产工具,为国家增加财富;一种是战争工具,为国家拓展疆土。

——摘编自白效咏、黄朴民《印象中国历史·秦汉卷:天地大变局与帝国秩序重构》

(1)根据材料一,归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商鞅为使秦民变成 生产工具 战争工具 所推行的措施。
(4)根据材料一、二、三,从政治、经济等不同角度概括推动社会进步的因素。(至少写出不同角度的两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