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河南省高三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历史试题(八省联考)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20 浏览数:1259

一、单选题

1.

学者通过测定骨骼标本发现:陶寺文化居民食谱中碳—4植物(如粟、黍等)摄入量占67%,与仰韶文化早期西安半坡居民48%的摄入量相比提高了很多;甚至陶寺文化的家畜也摄入了较多的碳—4植物。与这种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

A.青铜农具的发展B.精耕细作农业的进步C.石制工具的改进D.阶级分化的日益明显

2.

下表为《汉书》中的部分史料。综合表中信息可得出的结论是(  )

《高帝纪》

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

《武帝纪》

有司以币轻多奸……改币以约之……废期有月,而山泽之民未谕。

《食货志》

旁缘莽禁……富者不得自保,贫者无以自存,起为盗贼,依阻山泽。

A.山泽管理体制亟待建立B.政府改革引发了流民问题C.土地兼并推动山泽开发D.山泽为民众提供生计资源

3.

南朝名士交会,每以策试争胜为乐事,一改旧时崇尚清谈之风。士族之中已有相当一部分人自幼精研经史文学,求以对策考试入仕为官,因此由察举与学校入仕者日益增多。这反映该时期(  )

A.门阀士族势力趋于衰弱B.九品中正制逐渐转型C.考试成为选官主要途径D.政权的阶级基础扩大

4.

631年,朝廷诏令皇家宗室及勋贤之臣 作镇藩部,贻厥子孙 ;637年,又下诏荆王李元景等二十一王所任刺史,令子孙世袭……以功臣长孙无忌等十四人为刺史,亦令世袭。这些诏令的颁布(  )

A.加速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B.意在维护王朝的长治久安C.体现安史之乱影响政令制定D.推动地方制度的逐步完善

5.

1547年,嘉靖皇帝在殿试策问中提到: 夫自尧、舜、禹、文(王)之后,孔、孟以来,上下千数百年间,道统之传,归诸臣下,又尽出宋儒一时之论,朕所深疑也。 他提出这一见解是基于(  )

A.纲常伦理思想日趋衰微B.忠君守礼观念的动摇C.重塑道统复兴儒学之需D.儒学对君权有所制约

6.

1864年,莫尔费等四名外国人由上海赶赴湖州应募洋勇,途经麻庄村时,因抢劫村民财物被民团拿获。民团将其先后送交当地横泾税卡、木渎司县丞处和吴县官府,均被拒绝处理。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地方司法受社会性质的影响B.东南互保 事件妨碍地方治理C.太平天国运动瓦解基层秩序D.清政府已经沦为 洋人的朝廷

7.

毛泽东在某一报告中指出,应该 按照市场需要的原则,发行适当数目的纸币,吸收群众的存款,贷款给有利的生产事业,有计划地调剂整个苏区金融,领导群众的合作社与投机商人作斗争 。这一论述旨在(  )

A.应对国统区金圆券改革冲击B.保障土地改革的顺利开展C.推进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D.促进国民大革命取得胜利

8.

下图是1936年12月《上海漫画》刊登的一幅作品。据此可以推知,当时(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遭到破坏B.民众民族意识空前高涨C.片面抗战路线引发民众抗议D.汪伪政权镇压抗日活动

9.

1950年12月,《劳动报》刊文称:假定100万上海职工每人每月都存入4元(已折算为新人民币),1个月就可吸储400万元。这笔钱如果用于购买棉花,可供450万纱锭生产一天;如果用于铁路建设,每月可造100公里。该文刊发的目的是(  )

A.践行过渡时期总路线B.动员民众支援国家建设C.配合开展工商业改造D.平抑物价维护市场稳定

10.

《参考消息》曾刊登外国媒体评论: 中国重新崛起,成为一支活跃而重要的力量,这是1978年世界事务的显著特点。 1978年,是中国年。因为,正是在北京所发生的一切在未来会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的平衡。 以上评论是基于我国(  )

A.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B.综合经济实力得到迅速提升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启D.与美国建交打开外交新局面

11.

约公元前5000年,埃及拉姆拉山丘生活着一个混合了地中海与撒哈拉以南人种的族群。他们有花岗岩工具、陶质烘烤用具和碗盘,有用兽骨做成的配饰,以及女性佩戴的用云母片岩制成的罗非鱼式样的首饰。这可用于佐证当时埃及(  )

A.物质文化丰富多样B.同苏美尔文明交流频繁C.国家统一经济繁荣D.即将进入母系氏族社会

12.

15—16世纪,印加统治者将新控制地区的劳动力迁移到核心区垦荒,把这些来自不同地区的劳动力安置在相邻的梯田上,并以新部落群体名称给梯田命名。这些举措(  )

A.确保了社会的粮食供应B.有利于国家认同观念的形成C.推动土地所有制的转变D.有效抵御了西班牙殖民侵略

13.

关于启蒙运动的起源,数学家达朗贝尔将这一运动的鼻祖确定为提出 归纳法 的培根,还有学者将该运动的起点定在笛卡尔发表《方法论》的1637年,或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1687年等。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启蒙运动推动理性思维方式形成B.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C.数学原理与启蒙思想的内涵一致D.启蒙运动以科学理论为研究重心

14.

19世纪初的英国,每逢秋收,手织工们就储备起大量的粮食、奶酪和煤等,足够用到来年春季。19世纪30年代,手织工们家中的摆设逐年变坏,大人小孩衣着越来越差,许多人的生活已成问题。该变化表明(  )

A.产业转型影响了财富分配B.纺织行业逐步走向衰落C.资本大量集中于中间阶层D.垄断组织加剧贫富分化

15.

20世纪20年代,柏林的餐馆里曾流行这样一个笑话:有名工人从婴儿车工厂里拿了零件,想回家给自己的孩子攒辆婴儿车,等把零件组装好一看,居然攒出了一挺机关枪。这一笑话的流行能反映当时德国(  )

A.与协约国开展军备竞赛B.工业标准化程度高C.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不满D.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6.

苏联时期的某次改革提出:放松集体农庄对庄员的各种限制;在提高畜产品、马铃薯和蔬菜的征购及收购价格的基础上,改进收购制度,使其转到合同制的轨道上来;改善拖拉机站的工作等。下列措施属于这次改革的是(  )

A.推行粮食税制度B.实行余粮收集制C.恢复商品的交换D.开展大规模垦荒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在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牛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长期受到保护。《礼记·王制》载: 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 秦汉律法中已有保护耕牛的明确规定。龙岗秦简中有处罚 杀伤牛马 的法律条文,张家山汉简《田律》将杀牛与伤人行为并列。魏晋南北朝时期,禁止屠牛政策继续推行。北魏孝文帝曾下诏禁杀牛马,南朝谢谖 位司徒右长史,坐杀牛废黜 。重罚之外也有特例,如《三国志》载: 曲周民父病,以牛祷,县结正弃市。(陈)矫曰: 此孝子也。 表赦之。 唐宋以后,禁止屠牛的相关规定更为细致。唐宣宗曾下令三年内不得杀牛,需用牛祭祀时则以其他牲畜代替。《大明律》规定: 若盗马牛而杀者,杖一百、徒三年。 清前中期,政府对屠牛者多充军发配至边疆,同时规定 其(牛)残、老、病死者,勿论 。尽管历代对屠牛惩罚相当严厉,但非法屠牛现象一直存在。

——摘编自周自强主编《中国经济通史·先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禁止屠牛政策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禁止屠牛政策的影响。(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徐光耀,河北雄县人,1925年出生,13岁参加革命,历经大小100余场战斗。以下是他在革命时期所写日记的摘编:

编号

日记内容摘编

早饭后上课,先上政治训练课:由指导员来讲国内时局形势、政策、八路军的性质和任务等;再上军事课:投弹、射击等。下午两节课:文化课和自由活动。自由活动更是阳光灿烂:俱乐部、写墙报、教唱歌等。晚上全连集合点名,指导员讲评一天的好坏等。

的的确确,这一次是我改造思想的绝好机会,深入农村搞土改;昨天的批评,为我的反省准备了条件。

今天是礼拜日,是时事学习的日子,我学昨天发来的文件——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该讲话全面总结了五四以来中国革命文艺运动二十三年的历史经验

干吧!今后六个月将是从战争进入和平的六个月。在这个过渡期间,必须准确把握住方向,认清当前的时局,不为任何情况所摇撼,不为耀眼的光线所迷惑。既不要盲目乐观,麻痹大意,消极等待,也不要悲观失望,怠工动摇。

(1)结合所学知识,按照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推断日记 ②③④的写作时间顺序,并阐述理由。(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誓: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谨以此誓于国民。 正是在他宣读这份誓词的那一刻,就职宣誓制度开始走进近代中国国家政治生活。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首次将宣誓写入宪法文本。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颁布《宣誓令》,要求文武官员及其他依国家法令执行职务之人,须宣誓后始得任事。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等

材料二
1215年,英王约翰宣誓遵守《大宪章》,这一行为被视作近世宣誓制度的渊源。英国宗教改革中,宣誓成为一种民族国家政治象征的仪式化操作。1673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宣誓法》要求文武公职人员一律宣誓,并表示遵守国教仪式,这意味着只有国教徒才可以担任公职。此法公布后,海军大臣詹姆士因是天主教徒而被迫辞职。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和英国就职宣誓制度的不同。(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就职宣誓制度蕴含的进步因素。(4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有学者认为,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15世纪中叶以前属于陆地的历史,15世纪中叶至20世纪属于海洋的历史,而空域的历史刚刚经过一个世纪。
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就材料整体或部分观点,提出你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准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