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

适用年级:八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甘肃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28 浏览数:56

一、选择题

1.

他受命钦差大臣,后赴广东禁烟。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他是(  )

A.林则徐B.邓世昌C.海龄D.关天培

2.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3.

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殿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 使 这座宫殿 惨遭摧毁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

第一次以条约的方式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北京条约》

5.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北京学生于1919年的这一呐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自由B.爱国C.平等D.民主

6.

有人说 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迎来了曙光 主要是因为(  )

A.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B.新文化运动思想大解放C.中共成立焕然一新D.遵义会议生死攸关

7.

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 共产党第—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 。毛泽东称赞的是 北伐名将 (  )

A.朱德B.叶挺C.贺龙D.刘伯承

8.

2016年,中国军队改革获突破性进展,走向中国特色的强军之路迈出了 关键一步 。回顾历史,我党创建军队开始于(  )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井冈山会师D.黄埔军校的建立

9.

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A.井冈山B.晋察冀C.陕北D.山东

10.

下列是日本发动的侵华事变,其中标志着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的事件是(  )

A.八一三事变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一·二八事变

11.

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各高校学生代表上千人集会,血书 还我青岛 ,群情激愤;5月4日,学生齐聚天安门游行示威。材料表明五四运动中(  )

A.工人阶级成为主力B.商人市民纷纷响应C.青年学生充当先锋D.中共发挥领导作用

12.

长征是一篇史诗,岁月的更替,意识形态的差异,都不能使之失色,途中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是(  )

A.四渡赤水B.会宁会师C.巧渡金沙江D.遵义会议

13.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A.红军三大主力会师B.巧渡金沙江C.吴起镇会师D.四渡赤水河

14.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这标志着(  )

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由此开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D.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15.

1937年底,六周之内,日军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这场惨绝人寰的杀戮发生在(  )

A.天津B.武汉C.南京D.徐州

16.

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是指(  )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17.

李欣同学整理的历史笔记中包括 1940年、彭德怀、主动出击日军、战线两千多米 等关键信息,由此可知李欣同学整理的笔记内容是(  )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18.

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中共三大B.中共七大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D.中共八大

19.

1945年8月,《新华日报》的一篇社论中写道 十四年的死亡流徙,苦难艰辛,在今天获得了报酬了……授受了他们的无条件投降。 材料中的 这一天 是(  )

A.8月15日B.8月20日C.8月25日D.8月30日

20.

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海外华侨的支持B.全民族的抗战C.国际友人的帮助D.美苏两国的援助

21.

1945年8月25日,党中央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中央政治局决定由毛泽东等赴重庆同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毛泽东亲赴重庆的主要目的是(  )

A.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B.号召中国人民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C.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D.增强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22.

人民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中共中央根据敌我力量的变化,决定转入战略进攻。揭开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B.辽沈战役C.淮海战役D.平津战役

23.

(2014·江苏镇江10)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院子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 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三个胜仗 是指(  )
①平津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百团大战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4.

在中国近代与关键词 甲午状元、实业救国、弃官从商 相关的著名实业家是(  )

A.荣德生B.范旭东C.张謇D.陈启源

25.

科举制度被废的时间是(  )

A.1902年B.1903年C.1905年D.1906年

二、材料题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时空观念——纵观屈辱历史。
202501060947499205
观察时间轴,回答:
(1)A代表哪一战争?(1分)列举B战争期间列强的暴行?(2分)在C战争后签订了哪一个条约?(1分)D处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最重大的影响是什么?(2分)
材料二 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条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结合材料二,请回答:
(2) 五口通商香港失 与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1分) 圆明园中尽烈火 是哪些强盗犯下的滔天罪行?(1分) 水师已覆巨舰沉 的惨剧出现在哪一战役中?(1分) 马关条约逆臣签 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2分) 辛丑条约庚子恨 中最能体现清政府卖国本质的条款是如何规定的?(2分)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 109年(1840—1949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刷新的共和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复兴之路》解说词

(1) 109年沧桑巨变 ,109年间,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2分)
(2)为了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场什么运动?提出了什么口号?(4分)
(3) 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 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的两次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4分)
(4)从百年沧桑巨变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3分)

28.

革命实践铸就革命精神,革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自参加共产国际后,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和共产国际代表的意见,往往照抄照搬。在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过程中,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因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在会议上遭遇批判,失去发号施令权。其直接结果是,中国共产党能够独立自主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
——摘编自《中国红军长征记》
(1)材料一中 战略转移 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为何要战略转移?(2分)
(2)据材料概括早期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国际的态度。(2分)
(3)材料中的会议指哪一会议(2分)这次会议对李德的批判产生的直接结果是什么?(2分)
材料二 抗战期间,中国以伤亡3500多万人的代价,歼灭了日寇150余万,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中国战场还牵制了日军近80%的兵力,对日寇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军民 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进行了十四年奋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团结全国军民共同抗战,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对敌作战12.5万次,歼灭日军52万余人,歼灭大部分伪军。
——摘编自危兆盖《论抗战精神》
(4)材料二中 十四年奋战 的起点是什么事件?(2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中国抗日战场的地位。(2分)
(5)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伟大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4分)
材料三 伟大的长征孕育了长征精神,具体表现为:为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波澜壮阔的抗战凝聚了抗战精神,具体表现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摘编自苏进《精神的力量》

(6)依据材料三,概括伟大的抗战精神。(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