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25 浏览数:46

一、选择题

1.

经专家推测,在我国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人字洞发现的繁昌人可能生活在距今约200万—240万年。如果这一结论确凿的话,我国境内人类的历史可以向前推进约(  )

A.90万—160万年B.80万—120万年C.30万—70万年D.70万—130万年

2.

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说,现在常说的 新石器 旧石器 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A.能否直立行走B.城市的建造C.制作工具的方法D.原始农业的兴起

3.

如图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器及线描图。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河姆渡居民(  )
202501061611257468

A.能够制作复杂玉器B.学会饲养家畜C.以采集、狩猎为生D.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4.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202501061611257468

A.古代陶器精美数量众多B.手工业分工细致C.书写材料不断改进D.中华音乐文化源远流长

5.

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被龙山文化代替。在此基础上,出现了黄帝、炎帝等大型部落,两大部落又进一步结合成为炎黄部落联盟,黄帝和炎帝被后世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材料意在说明(  )

A.远古传说就是真实历史B.人类进入奴隶社会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趋势D.民族融合不断发展

6.

《史记》记载: 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这一史实说明(  )

A.封建社会开始B.世袭制取代禅让制C.中国王朝产生D.礼乐制度形成

7.

根据下表判断,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夏桀用武力伤害百姓,并大兴土木,百姓难以忍受,最终夏朝为商汤所灭。

商纣王荒淫无道,最终被西周所灭亡。

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周幽王失信于诸侯,最终导致西周灭亡。

A.统治者残暴统治B.赋税沉重C.贫富分化严重D.刑罚残酷

8.

据考证,新郑 郑公大墓 是春秋时期郑国国君的陵寝,其墓中出土的重要文物中就有天子才能拥有的九鼎八簋,此外还有大量超出规制的兵器。这反映出当时(  )

A.分封制稳定了政局B.郑国成为春秋霸主C.周王室权力衰微D.青铜铸造技术发达

9.

下表统计的是秦国从实行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交战秦军战绩情况。这说明商鞅变法(  )

秦军战绩

全胜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败北

58

3

4

A.促进了教育变革B.强化了旧贵族特权C.提高了行政效率D.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10.

《管子·地图》载: 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 《孙子兵法·地形篇》载: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据此可知,当时地理知识的运用适应了(  )

A.文学发展B.诸侯征战C.科技兴起D.中外交流

11.

据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 马厩失火! 以下做法中最符合孔子主张的是(  )

A.鞭打责罚看护人B.卖掉马匹,拆除马厩C.关心是否伤到人D.顺其自然,下不为例

12.

《礼记》记载,天子于腊月(农历十二月)农事完毕后,迎猫神而祭之,以祈消灭田鼠,保护庄稼。 迎猫神 反映古人(  )

A.重视与自然和谐相处B.重视保护野生动物C.等级制度森严D.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13.

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的时间大致位于下方年代尺的哪点(  )
202501061611257468

A.AB.BC.CD.D

14.

秦时,南郡郡守向所属各县重申朝廷律令,各县长官若不能及时发现民间的违法行为就是 不胜任 ,发现了不敢管就是 不廉 ,都要受到严惩。这表明,当时(  )

A.地方治理强化B.选官制度完善C.儒家思想成为主流D.阶级矛盾得以消除

15.

铁权是秦朝称重的标准器,器身一般刻有小篆诏文,注明标准单位 (秦制1石=120斤)。现有的考古发现表明,铁权在我国多地均有出土。以上材料说明秦朝(  )

A.铁矿资源丰富B.对外贸易繁荣C.制定了统一货币D.统一的度量衡得到推行

16.

封泥是中国古代用于密封文书并加盖印章的泥块,如图是两枚秦代出土的有 右丞相印 少府(九卿之一)印 的字样封泥。这类封泥有助于研究秦朝(  )
202501061611257468

A.攻灭六国的过程B.民族关系发展C.中央官员体系D.确立皇帝制度

17.

秦统一后,秦始皇以咸阳为中心,修筑了东至渤海、南至江浙的两条 驰道 及连接陕甘蒙的军事设施 直道 ,最宽处可供许多驾马车并排行驶。这有利于(  )

A.国家对经济的管理B.促使边疆地区开发C.巩固国家统一D.预防自然灾害

18.

秦始皇认为儒士以古非今,不利于君尊臣卑的现实政治秩序,采取了 焚书坑儒 的文化政策。秦始皇此举意在(  )

A.削弱诸侯王势力B.平定匈奴威胁C.确立法家正统地位D.加强思想控制

19.

小文同学编排了一场历史情景剧,演绎了公元前210年某家四兄弟的故事。下列不可能出现的情景是(  )

A.老大被任命去九原郡做郡守B.老二应征去开凿灵渠,修建河道C.老三因军功获得世袭封地,成为一国诸侯D.老四拿着秦半两钱在会稽郡做生意

20.

他们认为与其送死不如起来反抗,于是杀死押队的军官,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发动起义反抗秦朝残酷的压迫与剥削。这次起义(  )

A.领导者主要是刘邦和项羽B.建立政权并取得最终的胜利C.是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斗争D.是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二、材料题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乙巳卜,殼贞:王大令众人曰劦田(注释:协力耕田),其受年(今年会是一个丰收的年份吗)?十一月。辛巳卜,争贞:今者王共人呼妇好伐(注释:讨伐)土方。丁巳卜,槱(注释:一种祭祀方法),妇好御于父乙。

——摘编自郭沫若主编《甲骨文合集》,中华书局


妇好卜辞
材料二 甲骨文首先证明了商朝的存在,其相关内容基本能够与《史记·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相印证,同时又能揭示出太史公记载错误的地方。

——《甲骨文:殷商王朝百科全书》

材料三 铭文大意是:周成王五年四月,按照武王的礼,进行福祭,周王于丙戌日在京宫大室中对宗族小子何进行训诰,内容讲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随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统治天下。武王灭商后则告祭于天说,余入住到天下的中心,由此统治民众。周王赏赐何贝三十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纪念。

何尊及铭文拓片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甲骨文记载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甲骨文为什么 能揭示出太史公记载错误的地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能获得哪些关于何尊及其铭文的历史信息?
(3)综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史料类型有哪些,并指出甲骨文和青铜器共同的历史价值。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对耕作方法的改进起很大的作用。有了铁犁铧(翻土农具),必然要用畜力来牵引。商鞅变法后,秦国也普遍使用牛耕。畜力与铁器的结合给精耕细作提供了条件。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战国时期水利工程统计表(部分)

工程

诸侯国

史料记载

邺渠

魏国

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

都江堰

秦国

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沃野千里,世号陆海,谓之天府

郑国渠

秦国

渠成……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运河

魏国、楚国、齐国等

自是之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于齐,则通菑济之间

堤防

齐、楚、燕、韩、秦等

战国时期,各国作堤大水之旁,号称千丈之堤”“巨堤修利堤防,道达沟渎,开通道路,毋有障塞

——依据李学勤等《文明的历程·战国》编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战国时期水利工程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农业的发展与哪些因素息息相关。

三、综合题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春秋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 百家争鸣 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一理念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

——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

(1)根据材料一,指出 百家争鸣 出现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墨子体现 和睦、和谐 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春秋争霸到战国兼并,齐先后灭了三十余国,成为东方大国。……秦并十余国,成为西方大国。随着 尊王攘夷 的进程,以 周礼 为核心的中原文化认同感得以加强,中原文化向四周播迁,华夏观念最终形成。

——卜宪群《中国通史·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

材料二 秦朝时,在今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境内分布着数十个民族,这些民族语言、族属不容,被中原人统称为 西南夷 。为了便利与西南夷的交通,秦朝开凿了连接蜀地和滇池的 五尺道 ,还不断在归附的西南夷地区设置县、道。

——摘编自马孟龙《秦汉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对历史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在西南地区加强边疆治理的原因。以及秦朝为此采取的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朝在南方地区设置的三个郡。

25.

请阅读下面材料,从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材料 春秋战国以来之所以会诸侯混战,连年不断,根源正在于分封制。而今终于实现了统一,若回头再搞分封,那就势必架空中央政权,重蹈诸侯割据争战的覆辙。而只有实行郡县制,才能断去诸多功臣的非分之想,也才能确保中央集权,确保国家的安定和统一。

——摘编自曹德本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