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重庆市第八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重庆市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18 浏览数:70

一、单选题

1.

距今约6000年以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葬俗表现出视死如生、富贵并重、奢侈浪费的特点,黄河上中游大部分地区的丧葬观念生死有度、重贵轻富、务实质朴,而豫中西、晋南、关中东部地区的葬俗总体和黄河上中游地区接近,但也具有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些特点。据此可以推断(  )

A.中原地区的宗法文化向四周扩散B.南北地域间的文明交流较为频繁C.早期华夏认同的观念已广泛形成D.中华早期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

2.

西汉中期,律书写于3尺(约55厘米)的特长简,在载体形式上获得与儒经同样的尊崇地位;而诏令则在汉文帝初年以加长的尺一诏(23厘米)形式出现。西汉后期, 官学讽(讽,诵也)《诗》《孝经》《论》,《春秋》《尚书》律令文。 这表明汉代(  )

A.形成儒法合流的法律体系B.君主通过律令格式确立权威C.官办学校以修习律令为主D.朝廷重视律令的规范与传承

3.

20世纪初,内蒙古黑水城遗址出土的西夏文献装帧基本均为方册,而卷轴装文献较少。有考古学家称,从宋朝初年开始雕版印刷的文学作品一般都采取方册装帧这种样式,成纸卷轴样式的西夏文和汉文文书只有20多件,而整个唐朝都流行的是这种纸卷轴样式。据此可以推断(  )

A.党项族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B.文学是宋夏文化交流的主要对象C.唐朝制度对西夏的影响较小D.中原与周边政权保持着畅通交流

4.

宋代时,岭南一带成为产粮的主要地区,当地刘氏的祖父耀溪公 农贾交作,积数十年而富甲一庄 ;到元代末年,梁弼臣 营麻布业于乡土 ,翟怡民 督诸子贸易,给朝暮 ,古隆兴 素以资甲于乡 ,常 贷人粟 。这说明宋元时期的岭南地区(  )

A.市镇经济和手工业繁荣B.农业中商品性因素增加C.经营地主已经大量出现D.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迅速

5.

明代嘉靖以前,通过武举被选为将领的都是卫所世袭的武官。嘉靖以后,普通士兵和百姓也能通过武举进入武官队伍。武举录取与否,具体名次主要取决于策论。策论依据武经等书,由文官出题、阅卷。明代武举的变化(  )

A.推动了军队战斗力的提高B.有利于防范外重内轻局面的出现C.说明了传统等级制度弱化D.反映了朝廷重视武官的文化素养

6.

1887年《点石斋画报》中《演放气球》(图一)记录了天津武备学堂的数学教习华蘅芳等人在中法官员和武备学堂师生的注目下放飞了自己设计的气球。1902年《启蒙画报》中《气球妙用》(图二)把气球想象成战争利器,描绘其拥有了 升降均可自主 的新特点。这些画报的宣传(  )

A.体现了中国近代化变革的深化B.促进了科学精神的弘扬与引领C.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D.表达了国人对强国御侮的希望

7.

徐特立回忆早年经历时说: 在法国我亲眼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黑暗,这样的社会同样充满了不平,使我感到资本主义社会也没有前途。我回国后,就经历了大革命的风暴,参加了农协会工作,这时我才找到了党,政治上有了归宿。 他强调的是(  )

A.中国革命必须依靠工农群众B.坚定走农村革命道路的信念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D.吸取西方工业化的经验教训

8.

1934年10月,朱德、周恩来派员前往寻乌县罗塘镇,与粤军陈济棠部代表等秘密会谈,签订的协议不但有军事上的 借道 互相通商 亦是五项秘密协议之一。中央苏区直接经营管理的中华钨砂公司,将开采的钨砂与粤军做特殊的战利品交易,从而换取苏区急需的药品、粮食等物资。中国共产党此举(  )

A.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有利于开展土地革命战争C.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的原则D.加深了国民政府统治危机

9.

1948年2月19日,刘少奇在起草的《关于收复石家庄的城市工作经验》的通报中说, 我们工作应作长期打算……要注意保护机器、物资及一切建筑物,不准破坏,不准自由抓取物资。 几天后,中共中央强调,占领城市的管理办法应该遵照与参考石家庄的基本方针。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  )

A.重视新解放区的政权建设B.推进工业化建设有序展开C.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D.顺应战略决战胜利的趋势

10.

1987年元旦,由江苏盐城无线电厂投拍,中央电视台制作的 燕舞之歌 收录机广告片开始播出(如图),该广告片第一次启用广告模特, 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 的广告歌曲唱响全国。江苏盐城无线电厂当月产量、产值和资金回笼超过历史。这一现象说明((  )

燕舞之歌广告画面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国企改革深入到所有制层面C.流行文化借助广告生产传播D.企业经营自主权进一步扩大

11.

在古代波斯帝国各地的王宫中,有模仿流行于巴比伦和亚述那种阶梯式的建筑风格。也有类似埃及风格的垂花饰,墙面装饰有如巴比伦城那样光泽鲜艳的琉璃砖,也有如亚述和希腊那样的浮雕,这一切浑然一体,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这说明波斯帝国(  )

A.继承了东方传统君主专制制度B.通过文明融汇来彰显民族特色C.促进了希腊化世界文化的发展D.保存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

12.

法国国王腓力六世(1328—1350年在位)时期爆发了英法百年战争。战争爆发初期,王室的征税尝试并不成功,往往要与不同的地区或城镇分别协商,此后随着战争的升级,各类以战争和防御之名征收的赋税逐渐为臣民所接受。这一演变说明当时的法国(  )

A.封建采邑制度走向瓦解B.民族主义得到广泛传播C.国王与市民的矛盾尖锐D.政治体制凸显民主因素

13.

19世纪20年代,欧文宣传一种 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 。30年代起,十小时工作制运动蓬勃开展,工人们的缩短工时委员会与托利党联手,共同对付辉格党支持的工厂主集团。工人们要求政府提供保护,免受 自由 市场的残酷剥削,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

A.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陷入危机B.工人群体的阶级意识日渐明晰C.工人运动具备科学理论的指导D.劳资矛盾引发了社会普遍关注

14.

1922年12月,美国国务卿在一次演讲中称, 欧洲的经济形势成为我们最大的忧虑 我们不能把这些问题视为欧洲的问题而对其置之不理,因为它们是世界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我们也无法逃脱其不利影响 。这说明美国(  )

A.主张调整战后欧洲秩序B.希望援助欧洲遏制苏联C.反对过分削弱德国经济D.试图重构世界金融体系

15.

20世纪50年代开始,非洲学者提出了更符合非洲需要的研究方向,非洲研究的对象从 部落 这一为殖民统治服务的人类学概念工具转变为民族国家,非洲研究从人类学和语言学的狭窄领域推广到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艺术学等更多学科领域。非洲学者意在(  )

A.谋求第三世界的联合自强B.唤醒非洲的民族独立意识C.顺应全球联系加强的趋势D.清除殖民主义话语的影响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汉书·食货志》记载,赵过发明代田法,一亩三甽(沟),垄与沟相间,沟内播种育苗,次年垄沟互换,用轮耕调节地力。2004年河南省内黄三杨庄发现了完整的汉代村落遗址,包括大面积耕作农田遗址,遗址田中有明显的沟垄相间的痕迹,一垄和一沟的合计宽度为60厘米;居延汉简中也有 代田仓 的记载,可见代田法推广至西北边境。《齐民要术》中记载了用运用绿肥的方法:秋耕时候将杂草翻入田中,沤烂后就成了绿肥,可保存地力,提高产量。唐代刘恂在《岭表录异》中记载南方地区:先买皖鱼子散水塘之中,一二年后鱼儿长大,食草根并尽,水塘即为熟田,又收鱼利,乃种稻,这种稻田养鱼方法,同时达到除草、养鱼、肥田的目的,效益明显。明代张履祥《补农书》中强调施肥的重要性: 近来粪价贵,人工贵,则养猪羊更为简便。古人云,租田不养猪,秀才不读书,必无成功。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年份

我国农业生产增长率

1860

-1.45

1870

-2.99

1880

0.44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三
西洋工业革命之后,海运畅通,江村的土丝可以一直运销到海外的市场上去,更多农户放弃种粮改而养蚕缫丝。丝价高涨时,这村子里的人民收入增加,的确使他们得到了一时很优裕的生活。他们可说是莫名其妙地占得了这便宜,不久又莫名其妙地把这便宜失去了。随着日本丝的竞争加剧,销路渐窄;再加上西方经济的衰退,到1934年生丝价格跌到前所未有的更低的水平……同样质量的丝,1934年时的价格竟然只有5年前的三分之一,江村经济遭着了空前的打击。

——费孝通《江村经济》

材料四
20世纪50年代,中国1公顷土地施用化肥仅8斤多,1978年,中国化肥施用量仅为884。1985年,化肥施用量增长到1775万吨,自1978年日本引进的地膜技术地膜在中国迅速推广,至80年代中后期,中国各项农业技术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农药、化肥、除草剂、添加剂、农膜、转基因已经成为中国农业不可少的六大要素,生物化、化学化、石油化和机械化在技术领域对中国传统农业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造。2000年以后,大中型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开始大规模使用,2004年增长到100万台,2015年增长到607.29万台,10年间总量约增长了6倍。十八大提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后,自然和生态环境作为 价值中心 的属性日益深入人心,高污染高浪费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改变。

——温铁军《从农业1.0到农业4.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体现的中国古代农业中蕴含的传统智慧。(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农业发展总趋势,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形态。(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村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衰退的原因。(6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划分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并分析阶段特征。(6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分)
材料一
秦小篆是汉字古文字系统的最后代表,小篆对西周籀文进行简化加工,集中体现了汉字古文字的审美性,它笔道圆润、沉稳舒畅、明了自信、大度庄严,李斯等人是专注而刻意地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秦始皇帝一方面以秦小篆为代表对古文字进行总结,四处巡游以秦小篆刻石诏告天下,一方面大力推行 以吏为师 ,罢六国文字不合于秦者。秦隶书以其书写上的优势,在社会使用层面上很快超过了秦小篆,在秦代 书同文 政策的推动下,各地不论官方文书的书写还是私用信牍、典籍的抄录,均普遍使用便捷的秦隶,秦人其实是以秦隶统一了全国文字。

——周晓陆《秦文字研究》

材料二
11世纪初,河西走廊一带各民族政权林立,1036年西夏党项族政权先后击破和占领河西各个政权,使得河西走廊和朔方(灵夏)地区重新统一在党项族首领元昊的旗帜之下,同时元昊开始命人创制党项文字,在吸纳汉文字造字方法的同时,又加入党项民族独特的构造方法,造出了笔画繁复、独具特色的西夏文字。1038年元昊正式称帝,在建国誓表中他自称: 制小蕃文字,改大汉衣冠。衣冠既就,文字既行,礼乐既张,器用既备,吐蕃、塔塔、张掖、交河,莫不从伏。
西夏建国后教国人纪事用蕃书(即西夏文),而译《孝经》、《尔雅》、《四言杂字》为蕃语 ,企图以 胡礼蕃书,抗衡中国 ,但后世学者普遍认为,西夏建立的是一个汉文明为基调的国家。

——李华瑞《宋夏史探知集》

材料三
1910到1920年间,许多知识分子就在呼吁简化汉字,方便国民学习。民国政府也积极响应,组织专家系统收集、筛选、调查和推理简体字,仔细梳理汉语词汇,寻找以前用过的,对现在可能有价值的简体字,但这些整理工作需要花费很大力气,而且印刷新的简体字需要重新制造排字版,耗资巨大,当时的政府根本无力完成。新中国政府成立后不久,就开始召集专家来负责汉语改革的规划、测试和推广。专家们讨论决定减少汉字的笔画数目,降低读写汉字的门槛。1954年教育部向全国各地的文化组织和教育机构分发了30万份《汉字简化方案》征求评论和反馈,次年1月,798个简体字正式推出,受到热烈欢迎。到1982年,全国15岁以上公民的识字率从建国初期的不到20%升至65.5%,2018年达到96.8%。

——【美】石静远《汉字王国:让中国走向现代的语言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对中国文字发展所作出的贡献。(4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夏与秦创制文字的共同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西夏建立的是一个汉文明为基调的国家 的含义。(7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简化字难以推广的原因。(4分)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功推广简化字的意义。(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进入21世纪以来,以下两本著作相继出版,先后成为全世界学术领域讨论的焦点:

出版时间

作者

主要观点

《世界是平的》

2006

【美】托马斯·弗里德曼

全球化正在加速发展,世界各个角落的人,都能前所未有地交互交谈,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让信息在全球自由流动,企业的生产、销售、人才流动也不再受国界阻隔、21世纪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平坦

《世界不是平的》

2019

【英】简世勋

历史上许多国家曾崛起为世界性帝国,但最终都失败了。当今全球化绝没有抹平整个世界,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仍存在着巨大的隔阂。经济上的密切联系,不能抹平政治、思想上的各种差异。

这两部著作分别代表了两种对世界发展趋势的不同看法,请结合以上材料,选择一种看法,自拟论题并展开论述。(可以选择其中一种看法,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所拟论题不得照抄书名。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