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安徽省阜阳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统测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19 浏览数:57

一、单选题

1.

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有金杖、青铜树、青铜面具、青铜人像、中原夏商王朝系统的玉礼器和青铜器等,造型奇特,向人们展现了夏商时期丰富多彩的古蜀文明。这表明三星堆文明(  )

A.深受中原文明的影响B.是夏商文明重要体现C.与华夏文明同步发展D.青铜技术领先于中原

2.

下图为秦汉时期西南部族分布示意图(局部)。据图可知秦汉(  )

A.采取灵活政策促进民族交往B.加强交通建设推动区域发展C.重视边疆地区社会治理D.推行因俗而治民族政策

3.

下表数据源自《通典卷七·食货典》《文献通考卷十·户口考一》,据表格信息可以推知(  )

唐时期

户数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

210多万户

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

300多万户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

380万户

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

900万户

唐肃宗乾元三年(760

290万户

A.唐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缓慢B.社会形势对人口数量有重大影响C.唐朝时期南方人口超过北方D.两税法推动玄宗时户数较快增长

4.

北宋东京大相国寺每月开放5次,供 万姓交易 ,大门附近卖飞禽走兽,二、三门卖日用杂货,靠近佛殿的地方经营笔墨,两廊卖织绣、珠宝等,殿后交易古玩、字画和书籍。这反映出北宋东京(  )

A.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繁荣B.商业活动缺乏政府监管C.商品交易打破时空限制D.佛教传播赢得民众认可

5.

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明代中后期被引入中国,清代得到大面积推广。此外,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也在更多的地方得到推广。据此可知(  )

A.明清粮食产量增加推动人口迅速增长B.全球物种交流推动明清农业生产发展C.高产作物引进有效缓解明清人地矛盾D.明清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现象

6.

学者李胜春认为,洋务派代表人物曾国藩虽然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了疯狂的反攻倒算,举办 洋务 过程中不得不 违反自己的意志,充当了这次革命遗嘱(《资政新篇》)的执行人 。这反映当时中国(  )

A.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共识B.民族资本主义在快速发展C.国家出路探索具有紧迫性D.中西文化融合方向已改变

7.

武昌起义爆发后的第二天,立宪派首领汤化龙以谘议局的名义通电全国,呼吁各省有识之士不要当朝廷的炮灰,而应积极响应起来。由此可知当时立宪派(  )

A.助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B.与革命派政治主张一致C.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D.主导了辛亥革命的进程

8.

中共三大议决案中指出: 目前政治的斗争,自然只是国民运动即排除外力及军阀的运动,因此在劳动群众中需有大规模的国民运动的宣传……并当于群众中普遍宣传国民运动中拥护劳动阶级利益的必要。 这一决议(  )

A.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B.体现了对中国国情认识的加深C.实际上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D.助推了国民革命运动走向成功

9.

全国土改前,在农村占住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住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总耕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  )

A.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B.要求乡村全面推行机械化大生产C.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开展D.迫使政府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10.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一书中提及,包产到户让农民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带,大量闲散人口开始创办社队企业,之后被称为乡镇企业。它们在制造、流通、金融三大环节对计划经济体系实施了 蚂蚁咬堤 式的 侵蚀 破坏 。这一现象说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的进步B.计划经济使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C.土地政策的调整加速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在不断加快

11.

公元3世纪末,罗马爆发了普遍的社会危机,奴隶来源减少、价格陡增以及奴隶的反抗使奴隶制大庄园急剧衰落。于是,庄园主把庄园土地分成若干小块租给佃农耕种,然后向他们收取地租,租佃制经济逐渐盛行。材料表明罗马帝国后期(  )

A.奴隶社会内部的封建因素出现B.土地在生产资料中的地位降低C.国家面临内忧外患的不利局面D.政治的腐败促使经济急剧衰退

12.

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17世纪中后期,在与英国海战失利后,荷兰的霸主地位被取代。18世纪至19世纪初,英国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世界海权呈现出多极化趋势B.工业发展是海上霸主的前提C.制度变革助力国家不断扩张D.专制王权成就了海上的霸权

13.

1838年,英国宪章运动左翼领导人哈尼建立 伦敦民主协会 ,该协会由最穷苦的码头工人和纺织工人组成,要求在英国建立工人阶级掌权的民主共和国,主张土地、矿山国有化及保障言论自由,并主张被压迫者在斗争中有权使用压迫者用来反对他们的一切手段。这表明当时英国(  )

A.无产阶级政治意识不断提高B.工人阶级要求废除议会政治C.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时机成熟D.马克思主义影响力不断增强

14.

下表所示是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认识。据此可知(  )

文件

内容

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19399

在欧洲方面,德意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

《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194112

这一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为了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而发动的非正义的掠夺的战争,而在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则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的战争

A.二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B.法西斯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C.1939年对二战性质判断出现一定的失误D.认识转变有利于团结世界反法西斯力量

15.

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政党对福利的态度有明显不同。民主党主张增加公共福利以缩小社会不平等,提高整体社会福祉。共和党倾向于自由市场经济,主张减少政府干预,认为个人应该对自己的命运负责。据此可知美国(  )

A.不同政党之间难以达成福利共识B.民主党福利政策获得多数人支持C.民主党和共和党立场根本性对立D.两党政治分歧影响福利国家政策

16.

下表是1960—1980年部分非洲国家主要商品出口情况统计表。据此分析可知(  )

区域

国别

主要商品

在出口总值中的占比

1960

1970

1980

北部非洲

埃及

石油

4.6%

57.8%

阿尔及利亚

石油

67.5%

91.6%

东部非洲

埃塞俄比亚

咖啡

49.0%

59.3%

64.1%

乌干达

咖啡

36.9%

50.4%

98.7%

西部非洲

尼日利亚

石油

2.7%

57.6%

95.3%

利比里亚

铁矿砂

41.9%

70.1%

52.7%

——摘编自【肯尼亚】A.A.马兹鲁伊主编《非洲通史》(第八卷)

A.政治独立推动非洲经济协调发展B.非洲独立后经济结构逐渐完善C.石油成为非洲国家财政主要来源D.需要积极构建世界经济新秩序

二、材料阅读

17.

人类文明互鉴共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34年开始率军东征,随后灭波斯帝国,绕兴都库什山脉而行,沿印度河谷直下,抵达喜马拉雅山脉。同一时期,汉朝经河西走廊,已将疆土拓展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帕米尔高原、兴都库什山脉的交会点喀什。古希腊文明与波斯、印度、中亚、中国文明交汇融合。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的首次系统性地质勘测显示波斯湾地区埋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英国为垄断石油资源,加强对中东和苏伊士运河的控制,并于1917年发表《贝尔福宣言》,提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国家。一战后,在苏维埃革命影响下,中东国家人民掀起了一场反抗西方侵略及傀儡政权的 群众性抗争 运动。二战后,英美支持以色列建国,引发了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中东战争。1974年,美国与沙特签订了石油美元协议,形成石油美元体系。
材料三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在阿斯塔纳发言时说道:2000多年来,生活在这片连接着东西方的土地上的人们,不论其种族、信仰和文化背景,都可以合作共存、共同发展。现在正是加强经济联系、道路联通、贸易畅通和货币流通的良机,同时也是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 的大好时机,换句话说,即打造一条新的丝绸之路。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代丝绸之路开通过程及其对古代西亚文明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中东问题形成的原因,并请你为解决中东问题提供建设性建议。(9分)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 的认识。(6分)

18.

民族解放互助共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20世纪初发生的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最高峰的帝国主义战争,标志着建立在殖民体系基础上的早期资本主义世界因内外矛盾的激化而走向分裂、解体,各殖民地因宗主国之间的争斗厮杀亦受到很大冲击,尤其是大战期间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以及苏维埃俄国脱离资本主义体系,给予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强烈影响。正如当时法国官员所说: 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5万名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 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 。战争和革命引发了民族解放运动的第一波浪潮。亚洲和北非因紧靠动荡激烈的欧洲、俄国而成为20世纪上半叶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发生区域。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上半叶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8分)
(2)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上半叶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意义。(7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民族振兴互利共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围绕 新时代 这一主题,依据材料信息,任选角度,自拟论题,运用所学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