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苏省常州市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调研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20 浏览数:233

一、单选题

1.

浙江仙坛庙遗址属良渚文化时期,有学者将其除婴儿墓外的全部有年龄数据的墓葬进行了综合统计,情况如下表。由此,可以推测(  )

A.旧石器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B.新石器时代私有制已经产生C.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地位较高D.史前社会妇女孕产死亡率高

2.

汉代文献《风俗通》说女娲一开始是抟黄土作人,因为太辛苦,索性就用绳子沾满泥土,然后抖落出去,这些从绳子上抖落的泥也转瞬成人,前者是富贵之人,后者是贫贱之人。这反映了(  )

A.上古文献研究价值不足B.神话传说缺乏事实依据C.远古时期出现社会分层D.民间故事不可据以为史

3.

唐朝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这些寒士显达后多拉拢同类,如李建兄弟 家素清贫 ,举进士而得高官,后李建 知贡举 三十三人皆取寒素 。据此可知,唐朝(  )

A.科举是选官的主要途径B.士族已经无法垄断政治C.寒门庶族只能进士入仕D.分科考试促进阶层流动

4.

元朝时蒙古文虽号称 国语 国字 ,却不是唯一的官方语文,而与汉文及回回文(即波斯文)并列;皇室虽皈信藏传佛教,但对各教之尊崇如故,并分设专门机构负责倡导,各教寺观皆享有赋役优待。这些措施(  )

A.沿袭了 猛安谋克 B.巩固了国家统一C.消除了民族矛盾D.促进了 改土归流

5.

明朝内阁大臣有义务和责任向皇帝、太子讲授儒家经典及治国之术,如首辅高拱做过隆武皇帝的讲师,张居正做过万历皇帝的老师,孙承宗也为天启皇帝讲过学。而皇帝往往出于师生之情,也会使内阁凌驾于六部之上。该情况能说明(  )

A.内阁首辅等同宰相B.皇权受到内阁制约C.大学士拥有批红权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6.

1836年,太常寺卿许乃济上奏: 今若宽内地民人栽种罂粟之禁,……内地之种日多,夷人之利日减,迨至无利可牟,外洋之来各自不禁而绝。 两广总督邓廷桢等官员也认为, 由此实力遵行,递年可免中国千万余金之漏卮 。材料折射了(  )

A.鸦片毒害尚未引起关注B.官员被英国远征军收买C.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D.官员渎职加深统治危机

7.

同治四年,留心搜集外国事务的学者夏燮刻印发行《中西纪事》,他一方面承认船与炮是西方长技,一方面又认为 与其借资于外洋,不如讲求于内地 ,只要加强内河防御,专修内河之战船,即可 以静制动,可以转危为安,易败为胜 。这反映了当时的文人士大夫(  )

A.开眼看世界的程度有限B.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C.能够依据国情科学御敌D.勇于弥补近代化的不足

8.

近代中国谣言盛行,比如有一段时期,陕西流传 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二年半 ,武汉地区也传唱 湖北翻了天,犯人全出监,红衣满街走, 长毛 在眼前 。据推断,这一时期(  )

A.洋务派的 自强 运动陷入困境B.维新派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C.农民阶级试图回答革命向何处去D.资产阶级的武装起义此起彼伏

9.

民国初年,中产阶级宴请亲友往往到 六国饭店、德昌饭店、长安饭店,皆西式大餐 昔日喝酒,公推柳泉居之黄酒,今则非三星白兰地、啤酒不用矣 ,还有人主张 中菜西吃法 ,改中国传统的共餐制为西方的分餐制。对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社会发展影响饮食文化B.新文化运动者主张全盘西化C.西方侵略压制民族工业D.国民政府努力尝试除旧布新

10.

1922年9月,陈独秀发表《造国论》一文,指出英雄时代过去了,现阶段任何一个阶级都难以 单独创造国家 ,无产阶级革命的时期尚未成熟。这反映了(  )

A.早期革命者不能正视自身力量B.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迫在眉睫C.反帝反封建成为各阶层的共识D.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

11.

毛泽东到重庆的第二天,《大公报》发表了名为《毛泽东先生来了!》的社论: 现在,毛泽东先生来到重庆,他与蒋主席有十九年的阔别,……今于国家大胜利之日,一旦重行握手,真是一幕空前的大团圆! 这反映了(  )

A.和平建国是人民共同心声B.成立联合政府是各方愿望C.重庆谈判取得诸多的共识D.国共合作得到进一步巩固

12.

雅典执政官伯里克利宣称: 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他自己就曾在首席将军任上被控渎职而受到法庭审判,并被处以罚金。这说明雅典(  )

A.实行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B.法律在公民心中地位神圣C.公民法庭是最高权力机关D.官员由抽签产生不得连任

13.

1472年,伊凡三世迎娶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亚·巴列奥略,遂以拜占庭帝国的继承者和东正教(基督教派别之一)的保护人自居,并接受拜占庭的双头鹰徽记作为俄罗斯的国徽。伊凡三世此举(  )

A.使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的庞大帝国B.间接推动了拜占庭帝国再度复兴C.企图以罗马继承者的身份统一国家D.为其正式加冕为沙皇创造了条件

14.

16世纪初,达·伽马的船队在航行中俘获了一艘阿拉伯商船,将船上的人都当作异教徒烧死;到达印度后,为了获得贸易权,命令卡利卡特城统治者驱逐阿拉伯商人,并大肆杀戮当地民众;次年船队返回葡萄牙,所获利润竟超过航行成本60倍以上。这些说明了(  )

A.传播宗教是远洋航行的主要动因B.地理大发现使葡萄牙成工业帝国C.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D.殖民掠夺与新航路开辟一路相随

15.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1918年底的大选中许诺 要绞死德国皇帝 要敲骨吸髓似的把德国压得再也翻不过身来 。但是在巴黎和会上,他又不愿意过分削弱德国,企图利用德国来遏制苏俄、牵制法国。这种变化(  )

A.维护英国的国家利益和安全B.助长德国法西斯的侵略野心C.迫使法国只能实行绥靖政策D.造成苏俄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16.

里根执政之初,美国还陷于世界经济危机之中,但到1983年国民生产总值迅速增长3.5%,1984年升至6.8%,通货膨胀得到控制,失业率有所下降,终于走出了 滞胀 困境。下列措施最可能符合其执政理念的是(  )

A.加强国家宏观调控B.建立 福利国家 C.减少政府公共开支D.发展信息化经济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1928年年中,从北洋政府手中接管了政权的国民党立即着手扩大固定收入来源:重获关税自主权使得海关收入大幅提高;对盐、烟草、棉纱和其他商品课税的国内税收制度则促进了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国民政府还逐步取消了 厘金 这一施行多年的对国内商品流通征税的制度。1935年11月由财政部长孔祥熙实施的币制改革,也取得了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成功。必须称赞的是,国民政府在战前十年从未真正动过用钞票来解决问题的念头,预决算制度也有了成效。1937年,随着财政收入的迅速增长,实现预算平衡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材料二

1942—1945年每一美元现钞所兑换法币数(单位:元)

1942

1943

1944

1945

上半年

2731

4464

86255

4702250

下半年

3250

6398

188680

6503250

——以上均出自【美】阿瑟·N·杨格《外援抗战:1937—1945年的外国援助与中日货币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扩大财政收入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积极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钞兑换法币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趋势的原因。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金融货币改革的认识。(5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八大政治报告提出了我们党现时的任务,第一次指明以社会主义全面建设为主题,描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远景。其重要意义,在于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根据中国国情,确定了中国走自己道路的方向,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外交以及党的建设方针政策。八大明确了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9月16日周恩来作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中明显体现出来,从会议对主要矛盾的分析也可以看出。

——摘自刘振华《毛泽东与中共八大政治报告的形成》

材料二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和中央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共290人。由于之前中央工作会议的充分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只开了5天就顺利完成了各项议程。12月22日,全会一致通过了会议公报。邓小平后来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有过多次评价。1982年9月18日,他(邓小平)在会见朝鲜劳动党中央总书记金日成时指出: 我强调提出,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从以后的实践看,这条路线是对的,全国面貌大不相同了。

——摘自张曙《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转折关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八大提出的党和全国人民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指出中共八大的历史地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八大主要相同之处,简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4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建言献策。(2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贵族反叛促成《大宪章》的诞生,限制了权力的专横;而王权的强大,也同样避免了贵族集团的堕落。国王与贵族的均势,使得英国议会成为整合国家的基础;它一方面构成对绝对权力的制约,另一方面却不断强化国家能力。它限制了征税权的滥用,也同时赋予经由议会的征税以更强大的合法性基础。在《大宪章》之后,贵族所承担的税负并未减少,反而持续增长。在此后的对威尔士、苏格兰的战争中、在英法百年战争中、在对西班牙的战争中,我们都看到议会的合作与对王权的支持。

——摘自于明《<大宪章>的两种命运》

材料二
1774年第一届大陆会议通过的宣言和决议中表示,殖民地人的所作所为, 如同他们的英国人祖先在相似案例中所经常做的那样,是在声张和维护他们的权利和自由 。时光似乎再度倒流,与1215年的贵族和骑士、17世纪初的柯克和议会派一样,面对专制权力的压迫,殖民地人接过了捍卫《大宪章》的重任。但是,不同于北美革命者的祖先,此时权利话语的内涵已然大为扩充,被赋予了新的政治意涵。大陆会议宣言称, 依据永恒的自然法、英国宪法的原则、诸多特许状或契约 英属北美殖民地居民 得享 生命、自由和财产 等权利。……然而,到了1787年的费域制宪会议,各州代表们对《大宪章》几乎没有提及。在其后批准宪法的论辩中,是否需要专门制定一部旨在保护个人自由的《权利法案》成为辩论的焦点。

——摘自薛冰清《<大宪章>与美国革命前后的政治文化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宪章》的诞生对英国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宪章》被北美革命者赋予新的政治意涵的主要历史背景,分析1787年美国制宪时没有提及《大宪章》的原因。(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汉儒的大量参政,为帝国政治加入了新鲜因素,但 汉承秦制 ,承秦而来的政治架构并未立即改变;汉家精神其实是 杂霸 ,是 儒表法里 的。汉宣帝就公然声称: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摘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文中的观点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