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A)历史试题(16+3)【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19 浏览数:23

一、单选题

1.

中华文明起源早,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形成了以中原为核心,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主干,周围环绕多个文化圈的重瓣花朵式结构。这体现了中华文明(  )

A.具有多元一体特点B.深受外来文明的影响C.呈现家国一体形态D.始终居世界领先地位

2.

有学者指出,周代凡拥有土地且享有名号者,都是享有其领地统治权力的 君主 ,只是土地有广狭,爵位有尊卑, 君主 的权力大小不同而已。这反映出周代(  )

A.等级秩序逐渐瓦解B.分封制导致诸侯纷争C.中央集权尚未确立D.天子未得到诸侯拥护

3.

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探索治国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推动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大发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儒家代表人物为孟子和庄子B.老子提出了中央集权的主张C.韩非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D.墨家代表墨子提倡隆礼重法

4.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到南海、桂林、象三郡戍守,与越人杂居;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迁三万户居民到九原郡,垦田生产。这些措施(  )

A.加强了对南方地区管理B.缓解了中原地区人口压力C.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D.有利于江南地区经济开发

5.

西汉时期,官家对民间的放任,导致了民间力量的壮大,发展起来的坞堡经济成为东汉最基础的社会细胞。坞堡内部有以血缘和地域为载体的大地主和以宗族与乡里为纽带的武装组织,它代替了官方对基层民间的统治。这(  )

A.是政府对官僚集团妥协的产物B.填补了动乱环境下的权力真空C.瓦解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导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破产

6.

东晋元帝重用刘隗、刁协等大臣来抑制门阀,加强皇权,结果引起世家大族王敦的叛乱,王敦还得到了士族们的支持;但当王敦欲取代司马氏而独揽大权时,又因士族的共同反对而告失败。这主要体现了东晋时期(  )

A.皇帝权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B.门阀士族威胁到皇权C.国家政治形势深受士族影响D.政治经济的混乱局面

7.

唐朝以前,蔗糖很少应用于糖食制品。唐太宗和高宗时期,两次派人到印度去学习蔗糖的制作,带回白砂糖和红糖的高级制作技艺,使得唐代的甜食获得很大的发展。到唐中后期,在印度的制糖工艺基础上,我国制糖从业者还发明了利用结晶的方式来制作冰糖的方法。这说明(  )

A.技术进步推动民族交流B.中外交流丰富了社会生活C.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D.中国与东亚邻国交往频繁

8.

《宋人轶事汇编》记载,北宋名将狄青担任河北真定路副帅时,举行酒宴,一个名叫刘易的低级文臣也在座。酒宴中有伎人以儒者为戏,刘易大怒,指着狄青骂道 黥卒竟敢如此 ,把酒杯摔在地上不辞而去。而狄青 笑语益温 ,第二天亲自登门向刘易赔罪。这一记载从侧面反映了宋朝(  )

A.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B.文武兼备的人才标准C.秉笔直书的史学精神D.忠君勇猛的武将形象

9.

元朝创建行御史台 主察行省 。至元二十年,江淮行省 有欲专肆而忌廉察官者 ,建议行御史台隶属行省。经重臣董文用据理力争,该图谋未能得逞。至元二十八年,行御史台不受行省节制在法令上被确认。这说明元代(  )

A.行省长官的特权受到否定B.地方权力的监督机制得到改善C.地方的吏治问题得以解决D.行省事务最终由朝廷大臣决定

10.

表2为明代财政收入表。此表可用于研究(  )

表2

年份

米麦万石

万匹

万匹

宝钞万锭

万两

1430

3979

20.5

94.1

7388.9

32.9

1552

2659

13.3

32.0

2414.4

243.3

1621

2780

12.9

20.6

8.1

755.2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C.白银货币化趋势加强D.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11.

清朝时,康熙帝要求特定官员就所见所闻,亲自缮就奏折,送至宫中,经其批阅后,发还当事人。雍正帝扩大了折奏官员的范围,并订定规章,确立自缮折、传递、批阅、发还、缴回的程序。据此可知,奏折制(  )

A.降低了政府行政效率B.扩大了参与决策官员的范围C.消除了君臣间的隔阂D.强化了君主对于官吏的控制

12.

如表为晚清时期清政府设立的部分机构或官职。据此可知(  )

时间

机构或官职

职能

1844

五口通商大臣

办理各国通商事务,处置中外新关系。

1861

总理衙门

掌管与各国订约,负责清政府遵守条约应办之事,负责通商、关税、外人在华传教、海防水师、购置军火等事宜。

1898

矿务铁路总局

负责矿山开发和铁路建设。

1903

商部

掌商务及铁路矿务等事。

1910

海军部

管理海军军政之总机构。

A.中体西用思想被广泛应用B.清政府受到时代变局影响C.近代阶级结构出现新变化D.传统华夷观念已完全扭转

13.

从1912年南北和谈后产生的民国政府第一任内阁总理起,到1928年总理一职被行政院长取代,十余年间共产生了32位总理(代总理)其中任职时间最短的只有6天; 三造共和 的皖系军阀段祺瑞则五次出任总理一职,但任期短则10余日,最长也不过11个月。材料可用于说明,北洋政府时期(  )

A.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议会内部党争激烈C.文官升迁依靠功绩D.责任内阁有形无实

14.

如图为抗日战争时期某次战役。该战役(  )

A.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计划B.是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C.打击了日军的 囚笼 政策D.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15.

1965年,河南林县人民在县委领导下,经过多年苦战成功开凿了红旗渠,结束了当地十年九旱的历史。他们在石壁上留下豪言壮语, 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苦战有头,苦熬无头 。这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互学互鉴、互利共赢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16.

20世纪90年代,中国同东南亚各国关系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一东盟各方面关系全面加强。中国一东盟 命运共同体 理念成为广泛共识。2021年11月,习近平指出: 中国一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来……我们摆脱冷战阴霾,共同维护地区稳定。我们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这表明区域间的合作(  )

A.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B.改善了全球治理体系C.促进了国家均衡发展D.改善了东盟治理机制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魏晋时期时局动荡,远离朝政、逍遥自然成为士人的追求,他们赏识能够洞察世事的女性;对女子的评价也打破 三从四德 的标准,赏识知晓道义忠正廉洁的女性,以衡量君子德行的准则去评判女子;注重内在修养,明理善辩的女性得到了士人的赏识,一定程度上打破了 女子无才便是德 的观念。

——摘编自王阳《从〈世说新语·贤媛〉看魏晋士人的女性观》

材料二
盛唐女子在着装方面表现出了较为大胆的反传统意识,将开放性元素使用在服装之上,描绘着盛唐面貌。(一)女着男装。盛行于开元天宝年间,首先流行于宫中,后成为普通妇女的服饰。(二)胡服。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交往甚多,丝绸之路上商队络绎不绝。在陕西昭陵唐墓出土的陶俑中,那些窄袖紧身、脚穿皮靴的妇女形象,就是唐代妇女崇尚胡服的真实写照。(三)袒露装。……(四)女着戎装。魏晋南北朝以来少数民族妇女尚武的习俗在这一时期仍得以流行,妇女特别喜欢穿戎装。

——摘编自何琳《从张萱〈捣练图〉看唐朝女子的着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时期士人阶层的女性观,并分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盛唐时期女性着装的特点,并分析其折射的社会背景。(10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奋斗史。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将中国近代史看作是由传统向现代化缓慢迈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中国对西方 冲击——反应 的过程。面对列强的一次次侵略,中国仁人志士们感受到了西方的冲击,并做出了反应,努力探索着国家的出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近代中国大事记

1840年鸦片战争

1842年《南京条约》;魏源编成《海国图志》

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

1877年丁日昌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长途电报线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张謇开始创办大生纱厂

1898年戊戌变法

1905年孙中山阐述三民主义

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1915年新文化运动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根据材料,结合论述需要,选择其中部分史实,参考 冲击——反应 模式,以 近代救亡图存 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三线建设是指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到70年代中期,以战备为目的、以国防经济建设为中心所进行的大规模工业、交通等基本建设。大批沿海企业和技术管理人员迁移到西南、西北;到1977年,先后建成2000个大中型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形成了45个大型生产科研基地和30多个新兴工业城市。1979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三线建设的重点逐渐转向经济效益和调整改造。199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宣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到2002年国家在西部地区开工了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公路干线等36项重点工程,完成退耕还林4418万亩、荒山荒地造林4404万亩,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1999年的35.4%提高到2001年的38.3%。

——摘编自武力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2)》

材料二
2024年,国家出台了 新三线建设 的计划,也就是将东部地区大量的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备份。为了在这次 新三线建设 中获得更多的产业资源,四川、重庆、贵州、陕西等地都启动了新的计划,争取更多的项目落地。财联社9月25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提升区域协调发展就业承载力。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加快形成一批服务融通、政策贯通、渠道畅通的就业集聚区和增长极。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加大对革命老区、边境地区、资源枯竭地区等政策倾斜,促进区域间就业均衡发展。

——摘编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与三线建设相比,概述西部大开发实施的变化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阐释 新三线建设 计划的意义。(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