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黑龙江省新时代高中教育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黑龙江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20 浏览数:35

一、单选题

1.

《礼记·礼运》记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 最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

A.新石器代替旧石器B.分封制取代内外服C.世袭制代替禅让制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2.

《齐民要术》共分十卷,涉及农、林、牧、副、渔等方面,包括选品、制作、养育、收获以及储存的过程,其中农业和畜牧业占全书比重较大,农业的比重远超畜牧业,两者的比例大约为4:1,由此可见当时(  )

A.黄河流域成为农业中心B.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C.经济重心南移进程加快D.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发展

3.

贞观九年(635年),盐泽道行军总管高甑生因违反军令而被治罪,后免死改判发配边疆。有人上书请求念其为秦王府旧臣予以宽大,李世民说: 理国守法,事须画一。赦免了他便开了侥幸之路,有功的人很多,赦免他,其他人也会轻于犯法。 于是驳回上书,维持原判。这表明李世民(  )

A.强调法律的教化作用B.维护尊卑亲疏C.执法的过程过于严苛D.重视以德化民

4.

宋代部分知识分子认为 只是汉族为主的聚居区,是应该据守的疆域; 华夷之分 是疆域之分,而非高低贵贱之别。这一观念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当时(  )

A.大力提倡文治B.民族交融发展C.军事力量不振D.学术文化兴盛

5.

明朝永乐二十一年(1423),山东巡按陈济言: 淮安、济宁、东昌、临清、德州、直沽,商贩所聚。今都北平,百货倍往时,其商税宜遣官监榷一年,以为定额。 宣德四年(1429),自北京至南京沿河设立漷县、临清、济宁、徐州、淮安、扬州、上新河等钞关7处。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

A.运河贯通南北,商业市镇兴起B.开拓海运通道,地域商帮活跃C.行省辖区广阔,南北漕运兴旺D.南北货物流通,商业税收增加

6.

1891年,时为广西学政的宋育仁在《时务论》中说: 竭天下之心思财力,以从事海防、洋务,未收富强之效,徒使国有聚敛,而官私中饱,此不揣本而齐末,故欲益而反损。 这反映出作者(  )

A.认识到洋务运动失败的必然B.认为政治腐败阻碍社会转型C.揭示了戊戌维新运动的弊端D.对清政府 预备立宪 的绝望

7.

瞿秋白指出: 工人阶级要以自己做主干,集合农民、兵士及一般反帝国主义的革命分子于国民党,使国民党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而自己努力做这一革命中心的元核——领导者。 瞿秋白旨在强调(  )

A.努力掌握国民革命的领导权B.维护国共两党的团结C.坚决反击国民党右派的进攻D.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

8.

1933年《半角漫画》第7卷第10号刊载:《啼吧!啼吧!唤醒关内沉睡的人!》,画的是一个鸡的身体的造型,鸡身上有国民政府的旗帜,而头则是一个人头。这一漫画(  )

A.揭露了侵华日军的暴行B.有利于唤起民众一致抗日C.抨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D.旨在支持敌后战场的抗战

9.

中共中央在1946年5月4日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 耕者有其田 的政策。这在当时(  )

A.适应了争取和平民主斗争的需要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满足了农民变革生产关系的要求D.贯彻了全国土地会议精神

10.

下表所示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各种经济形式占比统计情况(单位:%)。这可以说明(  )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

19.1

1.5

0.7

71.8

6.9

1956

32.2

53.4

7.3

7.1

0

A.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已经完成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C.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D.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成就辉煌

11.

1979年1月,广东省委提出珠江三角洲社队企业要走农工副相结合发展的道路,充分利用其毗邻港澳的有利条件,引进先进技术,吸引外资,大搞 三来一补 (来料加工、来样生产、来件装配、补偿贸易)。这一思路(  )

A.揭开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序幕B.说明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工作正式开始C.开启了国营企业推行承包责任制的新形式D.旨在探索符合地方特色的农村发展新路径

12.

约公元前18世纪, 从(巴比伦王国)首都巴比伦出发,人们可以向南行进200公里到达波斯湾沿岸,或是沿着幼发拉底河或底格里斯河向北行进相同的距离,而仍然在这个国家境内 。这反映出(  )

A.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B.古代早期多元文明并立独立发展C.两河流域古代王国规模有所扩大D.铁器时代促进了两河流域的开发

13.

恩格斯指出: 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繁荣,这种艺术繁荣好像是古典时代的反照,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了。 这可以用来说明拜占庭文化(  )

A.逐渐抛弃了宗教色彩B.具有多元文化交融特征C.带有明显的扩张意图D.达到了欧洲文化的顶峰

14.

中世纪后期诞生了《神曲》,人们开始思考 什么是人性 是否该顺从人性 。但丁在《神曲》中认为,人性是复杂的集合,不能压制,并透露出 人性乃世之准则 的意味,认为人应该历练、升华,而非一味地压制本性。这反映出《神曲》(  )

A.完全颠覆了基督教的思想基石B.开启了后世人性解放与理性的光辉C.直接延续了古希腊的文化传统D.洞察了宗教与人性矛盾的深刻内因

15.

下表所示为英属北美切萨皮克殖民地种植园出口产品的平均年出口值及目的地(1768—1772年)。这可以反映出(  )

产品种类

大不列颠

爱尔兰

南欧

西印度

总计

烟草

756128

756128

谷物

10206

22962

97523

68794

199485

铁制品

28314

416

29191

木材及木制品

9060

2115

1114

10195

22485

其他

23344

3357

526

39595

合计

827052

28850

99163

91818

1046883

①种植园经济是英国的经济命脉 ②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激化
③种植园经济呈现多样性的特征 ④种植园经济的出口贸易获得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6.

甘地反对使用机器,他曾说: 机器像个蛇窟,里面藏有数以百计的毒蛇。 但他同时又表示: 我不是同汽船和电报过不去,只要没有工业主义的支持,他们可以存在。 据此可知,甘地意在(  )

A.振兴印度传统的手工业B.反对机器在印度的使用C.揭露机器带给印度灾难D.追求独立的工业化道路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春秋时期,天子权威还在,天下诸侯都是名义上的亲属关系,战争争夺的是王朝体系中发号施令的制高点;贵族体制下,贵族和平民截然分开,只有贵族才承担军事和效忠义务,国家兼并只是上层贵族集团的取代,不涉及对平民的征服。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带有强烈的礼仪战争色彩,不以杀伤为目的。
战国时代,各国都是平等政治实体,战争是现实利益之争,不再是号令制高点的争夺;各国实现普遍兵役制,全部平民都和国家捆绑在一起,战争不再是上层对抗,而是整体对抗;疆域国家建成,对土地的争夺成为中心内容。这使得战争规模不断扩大,杀伤人员成为重要手段,甚至出现了 尚首功 的现象。同时,因为国家掌握资源的能力提高和兵种、兵器技术的进步,为持久战争提供了条件。因此,从战国时代开始,战争成为大规模的、持久的、追求人员杀伤的国家行为。

——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概括春秋与战国时期战争的不同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特点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历史起点问题是揭示中华文明自近代以来形态演变和发展脉络的元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时段

观点

解释

旧民主

主义革

命时期

鸦片战争说

中华文明向现代转型是由西方文明的冲击所引发的,是在与西方文明的冲突中进行的;中华文明现代转型实质是一种外力冲击引发的内生状态

辛亥革命说

构成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分界点的辛亥革命,同时扮演着推动文明形态现代转型的历史角色;现代中国的革命”是对传统中国文明形态的现代加工与文化创新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

一战构成了中西文明重新审视彼此、找寻各自文明不足的分水岭一战与同时期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加剧了中国思想界在世界中国间徘徊的内在张力,中华文明现代转型作为重要议题开始为时人所提及

新民主

主义革

命时期

马克思主义传播说

中华传统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相联结后,中华文明才得以实现现代新生,因此中华文明的自新乃是基于自身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所代表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交融

中国共产党成立说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复兴中华文明提供了正确方向、理论武器和光明前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运用,走出了近代照搬西方文明的困境,翻开了主动创造更加文明的现代中国的新篇章

新中国成立说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大规模社会改造和建设活动,推动中华文明实现了传统继承与现代转型,中华文明由此迈向文明复兴的历史征程

——摘编自陈殿林、刘鸣《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历史起点析论》

任选一则 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历史起点 ,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释。(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英法荷三国在加勒比地区强制推行奴隶制,建立了高度依赖黑奴劳动的种植园经济。三国从非洲贩入黑人奴隶,将罪恶的奴隶贸易拓展至加勒比地区。进一步扩张的跨大西洋奴隶贸易,让西方殖民者赚得盆满钵满,却给拉丁美洲和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导致了加勒比地区经济结构的单一性。大西洋奴隶贸易改变了加勒比地区的人口结构,使该地逐渐发展出一个由少数白人殖民者控制、大量非洲裔奴隶劳动力支撑的不平等的社会结构。西方列强通过奴隶贸易和掠夺矿产等手段攫取了巨大的财富,为西欧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摘编自韩琦《17、18世纪英法荷对拉丁美洲的殖民掠夺》

材料二
1492年哥伦布到来之后,印第安文明独立发展的进程被打断,尽管这一文明被保留下来,并与其他文明共存共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它不再是主流文明,它原有的发展环境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经历了欧洲文明、非洲文明与印第安文明碰撞、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之后,到18世纪,拉美形成了一种新的混合文明结构,但这种文明在制度和文化层面上均具有浓厚的中世纪色彩。

——摘编自韩琦《论拉丁美洲现代文明的形成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殖民掠夺对拉丁美洲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拉丁美洲文明的特点及成因。(6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梁启超的《欧洲大战史论》最初以《欧洲战役史论(前编)》为题于1914年12月出版。在书中,梁启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总原因或者说各国虽知战祸惨酷却竞相燃起战火的 公共原因 ,在于 民族国家主义之发展与国民生计之剧竞 ,梁启超所说的民族国家主义,是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结合体。
梁启超对涉战各方均报以同情之理解,他指出: 今交战者凡十国,除日本外,彼九国者,皆有其所不得已者存,以刑律上正当防卫之义折此狱,无论何国皆不能科罪。 因为, 凡以国家生存发展之目的而战者,就国家学者之眼光论之,皆得名为义战 。梁启超的前述观点既与对战双方若 一方正义,另一方必然非正义,或双方都非正义。绝对不会有双方都正义的战争 的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相异,也与孟子以 春秋无义战 评价春秋时期诸侯以武力为基础发动争霸战争的传统战争观有着明显不同。

——摘编自葛小辉《看朱成碧:论<欧洲大战史论》中梁启超对一战结局的预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有关一战原因的观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梁启超对一战性质的认识。(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