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19 浏览数:90

一、单选题

1.

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流域某些地区的村落分布已从自然分散状态向集聚的聚落群发展,村落之间出现了等级分化,每个聚落群一般有一个大型的中心聚落,其居主导地位。这可用于说明(  )

A.原始人群防御外敌的安全需求B.先民农耕生产格局的初步形成C.早期城市演进过程的多元并进D.农业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2.

汉初,儒者叔孙通将先秦儒家古礼与秦仪相结合,改变道重于君、民贵君轻的儒家政治原则,而强调儒家道德观念的政治化与士人对于政治权力的依附性。叔孙通的上述做法(  )

A.践行了汉代统治集团的治国主张B.变革了传统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C.体现了儒者趋势更新的价值追求D.凸显了君臣和谐共生的伦理关系

3.

史载,在十六国时期,大多数少数民族统治者在建立政权前后都有附会或制造种种祥瑞的现象,高举完成统一大业的旗号,称周边其他政权为 僭伪 ,大力尊崇和发展儒学,以华夏礼乐文明的继承者自居。这些做法的主要意图是(  )

A.表达实现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B.谋求文化认同意识下的执政合法性C.拓展天人合一理念的应用范畴D.彰显各民族交融历程的多元化特征

4.

图1是湖北襄阳檀溪的宋代墓壁画《备案庖厨图》(部分)画卷右边有4个厨佣在加工 包子 和菜肴,水缸旁边上方挂有猪肝、全鸭、全鱼、方块猪肉;画卷左边有6个身着对襟窄袖长衫的人,正在匆匆忙忙为宴会传送餐具或菜肴。这可用于探究宋代(  )

图1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区位因素影响饮食文化C.门第观念意识浓厚D.富裕人家的消费和生活

5.

《皇明条法事类纂》记载,明代成化年间,浙江、江西等布政司下的安福、龙游等县商人赴滇讨生计,人数不下三五万, 在卫府坐(生)里,遍处城市、乡村、屯堡安歇,生放钱债,利上生利,收债米谷,贱买贵卖,娶妻生子,置买奴仆,游食无度,二三十年不回原籍 。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

A.海禁政策不断弱化B.人身依附关系松弛C.重农抑商观念崩溃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6.

19世纪后期设立的新式官办学堂,从学校的门类来看,新式学堂主要有外国语学校、技术学校和军事学校。它们的设置不考虑其在教育系统中的位置,或者说其与既有教育系统的上下衔接,考虑的更多是语言、技术、军事等领域对人才的需求。材料中强调晚清时期新式教育的兴办(  )

A.受到外力强烈冲击B.具有全面变革的思路C.凸显救亡图存色彩D.适应了西学东渐潮流

7.

表1所示为1912年孙中山等人发出的部分通电。这些通电都(  )

表1

1

孙中山称:清室宣告退位,从此中华民国完全统一,邦人诸友,享自由之幸福,永永无已

2

有人在《民立报》上发表社论称:清帝辞退政治修明之期,依于民主立宪之成立,革命既成,共和自现。周道如砥,足以供万国之观瞻

3

旅英华侨通电说:今帝位去,旗籍除,一切积弊,不待立法即可推廓

A.坚守民国政治运行的规则B.强调建立共和政体的必要性C.承认辛亥革命运动的局限D.未认识到社会改造的艰巨性

8.

表2所示是1922—1927年中共中央机关报《先导》《新青年》上发表的纪念文章统计情况(单位:篇)。这些文章的发表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

表2

纪念对象

1922

1923

1924

1925

1926

1927

五卅

0

0

0

6

19

6

列宁

0

0

1

20

2

5

五一

0

1

1

8

5

1

二七

0

0

1

6

3

1

辛亥革命

0

1

3

1

1

0

五四

0

0

0

1

4

0

死难烈士

0

0

0

0

3

1

马克思

0

0

0

0

3

0

十月革命

1

5

3

2

0

A.内外政策趋向成熟B.积极拓展政治空间C.立足国情宣传革命D.意图促成国共合作

9.

武汉会战时,国民党表示要 坚决保卫大武汉 。会战前,国民党最高当局因张鼓峰事件希望日苏大起冲突,但苏军一反击,日本就对苏妥协了,仍以全力进攻武汉。在华南,国民政府不相信日寇会很快侵犯广州,依赖并期待英法的支持,结果广州迅即不战而陷,又很快影响到武汉保卫战。由此可知,武汉会战失利的重要原因是(  )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并没有坚定援助中国B.国民党军没有协调多个战场的作战C.国民党军对日防御作战的方向出现错误D.国民党政府组织抗战的行动力不足

10.

1957年,社会主义爱国公约运动在我国开始普遍推行,其内容包括:拥护共产党,热爱祖国,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热爱劳动,遵守劳动纪律;爱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等等。此举旨在(  )

A.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B.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C.奠定工业化建设的基础D.巩固新生人民民主政权

11.

在第二中间期(约公元前1786—前1567年),来自亚洲地区的希克索斯人在埃及建立王朝并统治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后,采用了埃及传统的统治方式,也带来了西亚先进的复合弓、青铜短剑、改进的剑和盔甲以及马拉战车,为古埃及的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据此可知,这一历程(  )

A.彰显了西亚文明中心的地位B.说明了东西经济成就的互通C.加速了古代埃及扩张的步伐D.体现了早期亚非文明的交流

12.

7世纪以前,日本在经济上长期实行部民制,该制度属于马克思所说的 总体奴隶制 类型。7世纪初,日本奴隶主 各置己民,态情驱使,又割国县、山海、林野、池田,以为己财,争战不已 分割水陆,以为私地,卖与百姓,年索其价 。据此可推知,7世纪的日本(  )

A.加强中央集权具有必要性B.大化改新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大化改新存在失败的隐患D.奴隶制度严重阻碍社会革新

13.

近代英国海外贸易经营权长时间是由国王通过颁发特许状授予各大公司的。自17世纪末,各公司纷纷请求议会通过法案予以确认。当哈德逊湾公司于1690年成功地得到一个 议会特许状 时,它立即以胜利者的口气宣布: 不管以前无执照商人如何看待我公司的特权,现在这些特权已成为我们国家的法律了。 这一变化反映出英国(  )
世界工厂 地位逐步确立 ②议会主导内阁局面的形成
③商业贸易规则的法制化趋势 ④国家权力中心的转移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4.

1907年《国际争端和平解决公约》,即海牙第一公约,对战争作为权利的 绝对性 作出限制。1928年签署的《非战公约》则 在法律上禁止了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手段,从而宣布了侵略战争的非法 。这一演变过程(  )

A.反映出国际法的范围和作用有限B.表明国际集体安全机制完全建立C.反映了国际法对战争价值取向变化D.完善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

15.

2008年6月,由美国国务院资助开发的“X-Life游戏 发布。其目的是促进英语文化与阿拉伯语文化、波斯语文化的交流。游戏开发者曾言: 中东和波斯湾的年轻人将有机会体验美国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活。 据此可知,该游戏的开发(  )

A.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B.推动了世界多元文化发展C.意图输出西方文化价值观D.强化了美国文化霸权地位

二、材料阅读

16.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国家治理】(14分)
材料一
忽必烈视云南为进兵邻邦的基地和扩大与外界联系的门户。云南被平定后长期 变乱不常 ,忽必烈深感忧虑。他认为 非重臣镇服不可 ,乃封其五子忽哥赤为云南王,赐驼钮镀金银印;同时设大理等处行六部与大理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至元四年(1267年),忽哥赤奉命出镇,忽必烈面谕之: 大理朕手定,深爱其土风,向非历数在躬,将于彼分器焉。汝往,其善抚吏民。 在忽必烈的影响下,元朝在云南设置土知府和宣慰司,重用少数民族首领,使云南长期稳定。

——摘编自方铁《忽必烈与云南》

材料二
《元史》说: 至于云南、八番、海南、海北虽非屯田之所,而以为蛮夷腹心之地,则又因制兵屯旅以控扼之。 元朝统治者重视云南屯田。《元史》所列军民屯田一十二处,其记载至为详尽。军民屯的逐步推行,使云南田粮空前增加,据《元史·食货志》的统计:云南省岁入粮数二十七万七千七百一十九石。元代著名政治家赛典赤·瞻思丁,曾于世祖时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是为西域回回人任职云南之始。《元史》述其生平时说: 赛典赤·瞻思丁……教民播种,为陂池以备水旱。创建孔子庙,明伦堂;购经史、授学田,由是文风稍兴。

——摘编自王胞生《元代对云南的统治及其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蒙古帝国及元代治理云南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蒙古帝国及元代统治者重视治理云南的原因。(8分)

17.

【土地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经济探索】(14分)
材料一
为粉碎国民党的 围剿 ,中央苏区贯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包括组织耕田队、犁牛合作社和劳动互助社。苏维埃政府指出要发展农业生产,第一是谷类,第二是杂粮,第三是蔬菜,第四是棉花,第五是竹木,第六是木梓,第七是烟叶,第八是牧畜;并指出这些 一半是人民的粮食,一半是工业原料 。政府还领导农民兴修水利, 福建只长、宁、汀三县就修好陂圳二千三百六十六座 粤赣全省,修好陂圳四千一百零五座 “(江西)只据兴国一县的报告,就修好陂圳八百二十座,水塘一百八十四口 。在政府提出 彻底消灭荒田荒土 的口号下,中央苏区的许多县、区、乡超额完成了开荒计划,江西方面,开垦荒田3万多担(一担田等于四亩),福建18948担。

——摘编自罗庆宏《浅析中央苏区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材料二
1933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农村复兴委员会,统一领导农村复兴工作。农村复兴运动的重点在于解决农村生产、金融、税收、水利等经济方面的问题。南京国民政府做的工作主要有:调查各省苛捐杂税;研究农业金融;调查各省农业状况;研究地下水的利用,农村金融之救济,仓库制度之推进,蚕丝业之改进与救济,棉业之推广,茶叶之复兴,等等。该运动意图改变农村经济凋敝状况,但收效甚微。

——摘编自王兆刚《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权对乡村的运动型治理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20世纪30年代早期中央苏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并指出其目的。(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发起农村复兴运动的背景。(6分)

18.

【现代中国外交与国际秩序】(15分)
材料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非关系不断深化。相继获得独立的非洲国家陆续与中国建交。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对非洲10国的访问堪称新中国外交史上建立中非新型关系的 开山之旅 。在这次访问中,周恩来提出了中国同非洲国家发展关系的五项原则和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为中非长期友好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对新独立的非洲国家总是率先承认的,并给予其更多道义和物质上的支持。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多次对来访的非洲国家领导人说,中国和非洲同属第三世界,中国永远反对霸权主义。

——摘编自王龙琴《中非友好关系发展历程》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非互利合作不断深入发展。中国连续15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非洲52国和非盟委员会同中国分别签署了 一带一路 合作文件。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中方帮助非洲新建和升级了近10万公里公路、超1万公里铁路、近千座桥梁、近百个港口。仅过去3年,中国企业就为非洲创造了超过110万个就业岗位。在2024年9月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郑重宣布: 面向未来,我提议,将中国同所有非洲建交国的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关系层面,将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 当前,中非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摘编自刘叶婷《记者观察中非命运共同体再升级全球南方谱写新篇》(2024年9月)

(1)根据材料一,简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非关系不断深化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来中非关系的新发展及重要意义。(10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科学著作翻译运动】(12分)
材料

表3三次科学著作翻译运动概况

第一次科学著作翻译运动

830年,哈里发麦蒙在巴格达创办了一个综合性学术机构——智慧宫,内设翻译馆,重金聘请东西方翻译家,将收集到的希腊、罗马、波斯、印度和叙利亚的古籍译为阿拉伯文。经此运动,阿拉伯人全盘继承和吸收了古希腊科学的思辨方法,并进行了创新和提高。阿拉伯人在数学、天文学、医药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等领域的不断进取,使其获得了辉煌的成就。

第二次科学著作翻译运动

1196年,托莱多城重新为西欧国家所控制,在该城发现了大量阿拉伯文的古希腊著作。于是西欧国家就在托莱多城开办翻译学校,翻译和研学由阿拉伯人保存的古希腊、古罗马的文献,这使得教育和辩论的风气兴起,敲响了教会时代的丧钟。通过继承阿拉伯的各科理论,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开普勒基于第谷的观测数据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伽利略发明了观测天象的天文望远镜。

第三次科学著作翻译运动

16世纪50年代,大批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在带来基督教教义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个别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局限性的中国士大夫开始通过翻译西文著作,学习并介绍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如徐光启和传教士利玛窦合译了《几何原本》的前6卷,还参与编译了地理学专著《泰西水法》。将西方文明大规模介绍到中国的先锋人物是林则徐和魏源。据统计,18621902年,京师同文馆译书近30部;江南制造总局在1868年开设翻译处。据记载,该处共翻译图书163部,另附刊32部,所涉门类有工程、算学、电学、化学、声学、矿学等23种。

——整理自王汉熙等《面向科学信息传播的三次科学著作翻译运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历史上的科学著作翻译运动(整体或部分),提炼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