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陕西省渭南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Ⅰ)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陕西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20 浏览数:65

一、单选题

1.

陕西清涧寨沟遗址墓葬中发现了一件雕花骨器, 器身使用大型哺乳动物的肋骨制作,通长45厘米,正面雕刻五组兽面纹,并以绿松石点缀兽面的角、眼、鼻部位,背面印刻有一条夔龙 ,而这类骨器之前主要出土于殷墟商王大墓。据此可知,当时西北和中原地区(  )

A.生产力发展水平接近B.确立了政治隶属关系C.已存在经济文化联系D.形成相似的文化认同

2.

秦朝在征服岭南后,在岭南地区修建了不少的城池和关隘,譬如《史记》中记载的岭南三关,分别控制着五岭山脉的险要关口,卡住了从中原进入岭南地区的通道。这一举措的实施(  )

A.阻止了岭南地区与北方往来B.加强了对岭南的直接控制C.全面解决了岭南的交通问题D.体现了秦朝刑法的严酷性

3.

北齐官修的《魏书》,仿《汉书》体例对西域史事单独列传,精确记录了西域诸国的地理方位及其与北魏都城、北魏西部军镇的距离,对诸国物产、风俗及其与北魏王朝的关系亦多有记录。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华夷 界限的逐步固化B.中原与西域的战事频繁C.大一统观念的历史传承D.两汉对西域的有效管理

4.

宋代主户、客户的含义已有质的变革,主、客两者的区别是依据土地占有情况,农民户籍的身份等级向财富占有转化,改变了之前标志良贱身份的户籍制。据此可知,宋代(  )

A.农村租佃关系受到阻碍B.对基层的控制不断强化C.区域人口流动不断加强D.人身依附关系渐趋松弛

5.

明末清初,戏剧家李渔在南京开办书铺,从事戏曲、传奇写作的同时,开展印刻、销售业务。他还组成了 家班女戏 ,自编自导剧本在各地巡演,其文名才情 倾动一时,所交多名流才望 。该史料最适合研究的主题是(  )

A.政治变革与阶层流动B.戏曲艺术与国民素质C.商品经济与社会观念D.世俗文化与主流思想

6.

鸦片战争后,西方学者以 文化考察 为名,深入中国进行考古发掘,造成文物大量外流。1905年,张謇上书清政府,主张在京师设立帝室博物馆;1909年,清政府拟定《保存古迹推广办法章程》,规定 盗卖碑版于外人者,科以重罚,并予州县官以失察之罪 。上述现象体现了清政府(  )

A.改革措施初见成效B.对外部世界认识不深刻C.仍沉迷于训诂考据D.文物主权意识渐趋觉醒

7.

1914年正月初一、有人记道: 官厅禁止民间过旧年,而社会习惯不能改也,官亦无如之何,乃放假一天,定元日、端午、中秋、冬至为四节,从俗从宜,非势力所能强迫也。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习俗变迁蕴含民族主义思想B.封建文化对习俗的影响深远C.社会生活呈现新旧并存特征D.共和观念缺乏深厚群众基础

8.

1926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中央农委决定以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四省农运为重点,同时在陕、川、桂、闽、皖、苏、浙等七省全面推动农民运动。这一做法(  )

A.体现党工作重心的转移B.推动农民运动高潮到来C.战略上配合了北伐战争D.提高了农民的革命意识

9.

抗战时期,冀中根据地的公粮征收经历了从摊派、村合理负担到统一累进税的过程。根据对各阶层的调查,1941年统一累进税负担占家庭总收入的比率为:贫农3.81%,中农9.76%,富农29.65%,经营地主21.77%,平均负担水平21.70%。统一累进税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废除农村的封建剥削制度B.增加国民政府财政收入C.减轻农民阶级的税收压力D.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0.

1949年12月10日,上海成立了第一个居民委员会——宝兴里居民福利委员会;1952年10月下旬,北京市委和市政府在东单、西单、东四、宣武四个区,各选择了一个派出所管辖的街道范围,进行了建立居民委员会的典型试点,同年,各地普遍开展居民委员会的选举和组建工作。这反映了建国初期(  )

A.传统保甲制度得以延续B.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完成C.基层社会管理得到发展D.落实基层普选制度条件完备

11.

下图为1978—2016年辽宁省第一、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变动趋势图。据此可知,辽宁(  )

A.改革深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B.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C.农业逐渐丧失基础产业地位D.社会就业问题得到解决

12.

波斯帝国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50—前486年)从国库中拨付专款,资助埃及、犹太、希腊和埃兰等族群宗教活动和庙宇建设,允许他们继续信奉自己的神祇,还特意保护老对手希腊的宗教。这些措施(  )

A.旨在借助宗教活动神化王权B.印证了希腊文化中心的东移C.对东南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D.适应了帝国统治的现实需要

13.

中古时期美洲印第安人的农业生产有许多创举。他们不仅发明了适合高原地形的梯田和水渠,还首创农作物间作技术,将玉米和豆类等不同作物进行套种。这可以用来说明美洲(  )

A.农业土地资源丰富B.注重对土地资源利用C.民众生活水平较高D.借鉴了亚洲农耕技术

14.

进入19世纪后,西欧城市兴建的建筑中,传统的宫殿、庙宇、教堂等建筑占比较小,而仓库、码头、厂房、办公楼、车站、图书馆、剧院等新型建筑不断涌现。在建筑材料上,巴黎歌剧院采用了钢铁框架结构,伦敦水晶宫则展示了铁和玻璃结合的轻型结构。这反映出当时西欧(  )

A.古典建筑制约了城市化发展B.交通拥堵影响市民生活体验C.工业革命引发建筑观念变迁D.城市住房问题加剧社会矛盾

15.

一战期间,美国政府成立了负责战时宣传的公共信息委员会,制定了《国防法》《海军法》《选征兵役法》和《战争风险保险法》,还成立了战时贸易委员会、铁路管理局、战时工业局、粮食管理局等机构。这表明当时美国(  )

A.推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B.为参与战后秩序构建做准备C.建设一体化国民动员体系D.积极谋求战后世界霸主地位

16.

下图为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业人口的分布变化(单位:%)。这一变化(  )

A.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B.体现了二战以后日本经济的崛起C.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平衡D.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古希腊,城镇是城邦的枢纽,周围环绕着各种形式的定居点,如乡村和郊野。举行宗教、政治和其他公共活动的建筑和场所成为凝聚城邦的公共空间。除此以外,公民在城区拥有的不动产和在城外拥有的土地成为城邦疆域的主要构成部分。山脊、谷地、河流等成为城邦之间天然的边界线。城邦之间还会通过战争、仲裁及约定等多种方式确定各自的边界。同时,还存在一些有归属悬置或者总在变更的区域。古希腊公民虽不见得能画出边界线,却对边界有明确的意识,因为那是政治共同体的边界。在古风时代和古典时代,一些城邦除拥有自身的核心疆域外,还凭借自身实力和殖民开拓获得了比较特殊的疆域,这些疆域被称为 城外疆域

——摘编自张新刚《古希腊城邦疆域及其权力秩序》

材料二
平坦而富饶的平原为中国先民以农立国提供了足够的生存空间,中华文明主要围绕平原地带向四周渗透。中原王朝并不追求疆域的无限扩张,而是通过经济、文化辅助军事的方式,建立稳定的、区域性的 差序疆域 。直接控制的郡县地带属于正式的国家疆域,而间接控制的羁縻区则属于疆界的模糊地带,至于藩属国,则不属于国家的正式疆域。由此,在亚洲尤其东亚地区,建立起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国际秩序。一部中国史,便是在 王者无外 的天下观念下, 差序疆域 内部不断整合,转化为 均质疆域 ,而外部不断向外延伸和扩展的历史。正是在一波一波边疆内地化的浪潮中,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逐渐形成。

——摘编自赵现海《中国古代疆域模式的历史特征及其根源——与西欧、阿拉伯、俄罗斯疆域模式的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疆域形态的特征。(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疆域模式对中华文明发展的意义。(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近代新式图书馆在中国逐渐产生。与旧式藏书楼不同,其大门向全社会开放。新式图书馆不仅重收藏,而且更注重使用,它从一诞生就把教育人、提高人的道德、文化和科学素质等放于工作首位。其职能由藏书楼的藏,扩大到除藏之外的传递知识、为大众服务等诸多方面,越来越全面地体现其开放服务的宗旨。旧式藏书楼图书目录和排架仍采用传统经、史、子、集四分法,新式图书馆则全面学习、借鉴了西方图书馆收集、整理和推介图书的方法。中国传统的图书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内容,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新式印刷技术的发展,外来文化的不断输入,图书的种别与数量相较于前则大大增加。中国的传统书籍多为线装书,随着机器铅印渐渐取代手工雕版印刷,装订技术也由折页齐栏线钉变为大张连折的铁丝装订,开始了精装和平装的装订方式。

——摘编自张瑞云《浅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起源》

材料二
20世纪初期,西方新式图书馆观念逐渐引入国内,有力冲击了中国古代藏书楼在我国的影响,同时引进的还有西方新式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和技术,使中国藏书楼的管理方法得以转变,逐步转为近代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中国先进人士看到西方图书馆的巨大作用和影响,认为图书馆可以承担教育救国的重任,所以迫切要求创立图书馆,以启发人们的思想,官方政府中的开明人士极为拥护这一主张,因此政府创办的公共图书馆得以出现。

——摘编自刘毅力《中西图书馆文化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图书馆与传统藏书楼相比发生的新变化。(8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图书馆产生的原因。(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弗吉里奥(1349—1420)将身体运动引入学校,认为体育教育应该培养充满世俗精神的、得到全面发展的、身心俱健的人。他将竞争精神列为受教育者应该具有的一种首要品格,认为竞争精神的基石在人的天性之中,人具有一种渴望得到赞扬的天性。维多利诺(1378—1446)反对 灵魂的拯救只能通过对肉体的禁抑 ,主张重视个体身心和谐发展。他认为 人的发展应该包括身体的发展,理想的完全的教育因之也应包括体育在内,而不只进行心灵的训练 ,即 从新的审视角度来看待受教会无端指责达千年之久的身体活动,建立正确的体育观,从而自觉地投身到体育活动之中

——摘编自石龙、王桂荣《西方体育人文价值的演变》等

材料二
在整个维多利亚时代,发源于英国的现代体育运动通过学校教育、传教士以及军队士兵等多种传播路径,不断向外扩散。至20世纪初,以板球为代表的运动项目已经传播并蔓延到整个英帝国范围内的所有社会,从印度、澳大利亚及加勒比地区,再到加拿大和南部非洲的人们都在参与和模仿起源于英国的体育运动。现代体育的发展与传播在英国社会以及帝国范围内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它被视为道德隐喻、政治象征和文化纽带,对于塑造英国民族观念和维持帝国的对外扩张与凝聚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作为由英国人引入的殖民统治和支配帝国文化的一种工具,现代体育及其比赛在传播过程中也遇到了殖民地社会的抵抗运动以及西方大国间的博弈与争霸。

——摘编自杨松《19世纪英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及其在帝国传播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体育教育观的主要内涵。(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体育在帝国传播中的影响。(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为了宣传中国汽车制造工业取得的成就,于1957年5月1日发行的《我国自制汽车出厂纪念》邮票2枚,分别描绘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厂房外景(图1)、总装配线车间(图2)。

图1

图2

结合所学知识,以“《我国自制汽车出厂纪念》邮票赏析 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