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北京市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23 浏览数:37

一、选择题

1.

某处考古遗址中发现有用火的遗迹,发现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的工具,经测定该遗址的人类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在该遗址生活的是(  )

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

2.

考古学家发现,河姆渡聚落有干栏式住屋(复原图如下),遗存的谷、秆、叶混合堆积物最厚处达70—80厘米,如换算成新鲜谷当在120吨以上。以上材料可说明(  )
202501131410307158

A.稻作农业发展B.粟作农业出现C.形成部落联盟D.建立早期国家

3.

考古发现,陶寺古城的大型墓葬中的随葬品来源十分广泛,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中原地区在广泛吸收各地文明要素的基础上迅速崛起,形成以中原地区引领文明新发展的格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先民开始栽培水稻、粟和黍等农作物B.建成同时期世界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C.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呈现出多元一体D.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了部落联盟

4.

《史记》载,大禹 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还 薄衣食 卑宫室 ,最终 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这反映大禹(  )

A.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B.凿空 西域的探险精神C.持汉节不失 的精神品格D.推动鲜卑汉化的改革精神

5.

春秋时期,郑国国君使用九鼎八簋(guǐ,礼器如下图),而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九鼎八簋。这反映(  )
202501131410307158

A.王室衰微B.商业发达C.百家争鸣D.华夏认同

6.

西汉学者刘向在书中写道: 万乘(万辆兵车,乘读shèng)之国七……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息。 他评论的历史现象是(  )

A.商纣王的暴政B.西周国人暴动C.战国时兼并战争D.西晋八王之乱

7.

某思想家在著作中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B.墨子C.孟子D.韩非子

8.

在示意图中空格处应该补充的史事是(  )
202501131410307158

A.秦灭六国实现统一B.统一铸造五铢钱C.黄巾起义D.官渡之战

9.

项羽被围垓下时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zhuī)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和之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项羽最终在楚汉战争中失败。下列成语中,与秦汉更替之际历史相关的有(  )
①卧薪尝胆 ②破釜沉舟 ③四面楚歌 ④约法三章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

汉武帝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还颁行 均输平准 法,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以上措施(  )
①促成 文景之治 出现 ②改善国家财政经济状况
③打击地方豪强地主势力 ④加强中央对经济的掌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

1995年在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的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如图)织锦护臂,代表汉代蜀锦织造技术的最高水平;该遗址还发现8枚当地贵族用汉隶书写的互致问候的书简。这些文物能说明(  )

A.春秋战国时期纺织业分工细致B.丝绸之路促进了经济和文化交流C.耧车的使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D.北方各族学会中原农业生产技艺

12.

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力风箱——水排(如下图)。水排以水力为动力鼓风冶铁, 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水排的功能是(  )

A.提高农业生产效率B.把被淹土地变良田C.提高铁器冶炼质量D.降低了造纸的成本

13.

西汉时,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汉朝时,先后行使对这一地区管理职权的机构有(  )
①河西四郡 ②西域都护府 ③西域长史府 ④鲜卑归义侯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14.

司马迁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探讨国家成败兴衰的道理, 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之所以能著成《史记》是因为他(  )
①勤奋好学,博览群书 ②实地考察风土人情,搜集资料
③创新体例记述古代史 ④据民谣农谚总结农业生产经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5.

读地图。该图所示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

A.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B.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C.西晋实现了全国再度统一D.前秦灭亡后北方再度分裂

16.

读下面的政权更替示意图。图示中③处的政权名称是(  )
202501131410307158

A.蜀汉B.东晋C.北魏D.陈

17.

魏晋以来,内迁的北方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交错居住生活在一起,学习汉族人民的农业技艺,生产生活方式逐渐由原来的游牧状态转变为农耕定居的生活。甘肃嘉峪关出土的魏晋时期的下列壁画中,能作为这一变化的佐证材料有(  )

①牧马图

②犁耕图

③采桑图

④狩猎图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18.

《齐民要术·种谷》载: 顺(顺应)天时,量(估计)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由着性子干且违背自然),劳而无获。 贾思勰意在强调(  )

A.农业生产要因时因地制宜B.组织军队和流亡民众屯田C.利用法家思想来治理国家D.北方各族使用统一度量衡

19.

观察下图,关于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兰亭序》摹本

A.开启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B.被誉为中国史上 天下第一行书 C.继承了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D.反映东晋南朝田园诗清新自然

20.

我国曾发行《中国古代科学家》系列邮票,纪念祖冲之的邮票如图所示。是因为他(  )
202501131410307158
①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②和儿子合著写成名著《缀术》
③写出中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 ④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大明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材料题

21.

国家治理。
材料一 (西周实行分封制,平王迁都洛邑后)周室既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秦遂并兼四海……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摘自《汉书·地理志上》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西周到秦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影响。
材料二

公元前356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商君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

公元前256

秦蜀守李冰在岷江上修建都江堰。李冰父子详细考察水情和地势,因地制宜地制定方案和施工方法,具有相当高的科学性和创造性。

公元前237

秦王政下令驱逐在秦国任官职的客卿其他诸侯国的人来秦国做官,李斯上书说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秦王于是止逐客令,继续任用那些有才干的客卿。

——摘自《史记》等

(2)阅读材料二,任选表中两件史事,说明其与秦实现统一之间的因果联系。
材料三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行 推恩 ”,采取法律手段,削夺诸侯王势力,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它诸子都可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自此 藩国自析 ,诸侯益弱。
汉武帝进击匈奴时,牧羊人卜式捐献一半家财资助军队解决边患。汉武帝派人问卜式是否愿意做官,卜式拒绝了并认为出钱资助国家安定大业是应该的。而当时的富豪和王侯 皆争匿财 。元鼎五年(前112年),汉武帝以诸侯国所献助祭的 酎(zhòu)金 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一年中 坐酉金 被夺爵、削地的列侯有一百零六个,占当时列侯的半数。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3)依据材料三,指出汉武帝的统治措施并说出其影响。

三、综合题

22.

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
材料一 教科书中有大量的青铜器图片。摘录如下表:

商鞅方升

战国铜壶及水陆攻战纹饰

勾践剑与夫差矛

何尊,有宅兹中国的铭文

战国时期冰鉴,冰酒用的器皿

利簋及记载牧野之战的铭文

四羊方尊

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

(1)阅读材料一,完成青铜器分类的表格。结合所学,说一说青铜器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价值。

类型

乐器

兵器

B

量器

序号

A

④⑦

C

材料二 汉初, 关中大饥,米斛万钱(一斛米值万钱)”(《汉书》)。
到汉文帝时,谷价至 石数十钱 (桓谭《新论》),甚至有每石 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 (《史记》的记载。
到汉武帝时,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
(2)指出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史料

蕴含的信息

《晋书·武帝纪》载:咸宁元年,275)“西域戊己校尉马循讨叛鲜卑,破之,斩其渠帅。

西晋和曹魏一样,在西域设置了戊己校尉。

楼兰出土的西晋官府文书:长史白书一封诣酒泉府二诣敦煌府薄书十六封具泰始六年(270三月十五日

除戊己校尉外,西晋还在西域设置西域长史。

——余太山:《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

(3)两则史料,能用于探讨西晋对西域管理的情况。指出材料三中①②的史料类型:
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A古代正史,B出土官府文书,把字母填入对应空格处)综合两则史料,说出西晋管理西域的情况。
材料四 西汉时,江南 地广人希(稀)……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
南朝时,江南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 。(《宋书》)
(4)阅读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西汉到南朝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说明:将下列表述中对此原因叙述正确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①中原农业生产中开始使用铁器和牛耕技术。
②北方人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③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传到南方,实行精耕细作。
④统治者鼓励经济发展,开垦土地、兴修水利。
⑤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且自然条件较好。
⑥北方各族从 逐水草而居 的游牧状态过渡到农耕定居生活。

23.

考古中国。
材料一

良渚古城内莫角山西坡的炭化稻米遗存。城内仓储区发现稻谷遗存近20万千克

良渚出土的代表祭祀和军事权力的玉琮和玉钺

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建筑基址有7处,面积在300—900平方米

古城周边有规模庞大的水利设施,包括阻洪土筑水坝和引水渠道。工程总量在当时位居世界前列。

——据王巍《听首席专家讲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说你对良渚古城的发现证实中国 早期国家 形成的理解。
材料二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具有刚健威武的雄姿、勇猛无畏的气概、福泽四海的情怀、强大无比的力量,象征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
同学们于龙年进入中学并开始学习《中国历史》,某学习小组参观了 龙·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八千年龙文化精品文物展 专题展,查阅资料后制作了下面的示意图:

(2)按时间顺序,帮助该小组同学补充完善下面的时序图。在空格处填写序号。
202501131410307158
材料三

字的演变

②秦半两钱和汉五铢钱

③董仲舒提出尊崇儒术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董仲舒《天人三策》

④三国时马钧发明翻车

⑤里耶出土的书同文字木方,反映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文字的字形与字体,还统一官职、法律、名物等用语

⑥汉代新型播种工具耧车模型

(3)中国历史研究院的《文明中国: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考古学阐释》(科学出版社2024年版)中,用考古证据论述了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及和平性等五个特点。综合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从材料三中选择证据(每项选两个),把序号填在对应的空格处。任选一个特点作出说明。(同一个序号可以重复使用。)

特点

证据序号

说明

A

连续性

B

创新性

C

统一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