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系统
你好
请登录
|
注册
|
返回主站
我的组卷
在线测评
我的收藏
错题本
百万富翁
纠错 | 建议
2024-2025学年甘肃省酒泉第七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甘肃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29
浏览数:12
下载本试卷
全部加入试卷
一、选择题
1.
获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符合
“
距今约70万~20万年
”
“
会使用天然火
”
“
能打制石器
”
三个信息的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
中国原始农业兴起于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这主要是因为大江、大河流域( )
A.交通便利,适宜发展商业
B.战略地位重要
C.土地肥沃,适宜农耕生产
D.生活用水方便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
位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距今7000—5000年)以彩陶最具特色,山东大汶口文化(距今6500—4500年)已经能够制作精致的陶器;而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鼎、罐、高柄杯等陶器,有的器形与大汶口文化遗物近似甚至相同。以上材料说明( )
A.炎帝教民耕种,制作陶器
B.金属冶炼技术的产生及其发展
C.不同文化间存在借鉴现象
D.大汶口原始居民拥有私有财产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4.
殷墟是我国考古发掘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揭露面积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位列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首。殷墟的发掘有助于我们了解(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5.
按照周初礼制,周王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但在湖北随州诸侯墓却出土了制作精美的九鼎八簋。出现这一状况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 )
A.王室衰微
B.礼制森严
C.社会安定
D.民族交融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6.
右面三幅图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商业贸易活动活跃
B.手工业规模扩大
C.农业生产工具进步
D.文化交流与发展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7.
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有利于这些问题解决的是( )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8.
某著名作家曾经在其作品中有这样的一段描述:
“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
”
负责修筑这个
“
了不起的工程
”
的是( )
A.大禹
B.李冰
C.商鞅
D.诸葛氏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9.
“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厦。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
这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东巡所作琅琊石刻中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表达的信息是( )
A.统一度量衡
B.统一思想
C.统一文字
D.统一六国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0.
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但他们在处理某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
A.国家统一
B.外族侵扰
C.中央集权
D.儒家思想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1.
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既然在发明过程中体现
“
变废为宝
”
的环保理念,又对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的科技成就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2.
“
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百姓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田地荒芜。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坐牛车,民众得不到温饱。
”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
B.平抑物价
C.盐铁官营
D.尊崇儒术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3.
汉朝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出现了
“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
的局面,历史上称为( )
A.尊王攘夷
B.文景之治
C.光武中兴
D.王与马,共天下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4.
董仲舒认为,思想的混乱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君主应采取措施,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为此,汉武帝接受他的建议实行的措施是( )
A.诸侯王可将封地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兴办太学
C.减轻赋税和徭役,废除严刑峻法
D.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各类物资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5.
理清线索有利于把握历史知识。下面线索的主题是( )
A.东汉的兴衰
B.三国鼎立
C.西晋的政治黑暗
D.北魏的建立和灭亡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6.
东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衡——写成《九章算术》一书
C.华佗——制成
“
麻沸散
”
D.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7.
春秋时期的齐桓公通过
“
尊王攘夷
”
确立了自己的政治优势。东汉的曹操采取的哪一项措施也达到了相似的目的?( )
A.
“
挟天子以令诸侯
”
B.招揽人才
C.发动官渡之战
D.实行屯田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8.
“
帐前斫案决大议,赤壁火船烧战旗。若使曹公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
”
此诗句评价的战役( )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B.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C.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D.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9.
西晋灭吴,结束分裂不久,统治根基就动摇,国力耗竭,西晋从此衰落。
“
西晋从此衰落
”
的主要标志是( )
A.晋武帝封王
B.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C.八王之乱
D.匈奴起兵攻晋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0.
许多的成语故事都有它的历史渊源。下列与淝水之战这一历史事件有渊源关系的成语典故是( )
①破釜沉舟 ②四面楚歌 ③草木皆兵 ④风声鹤唳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1.
国际天文学界为纪念祖冲之的特殊贡献,在月球上以祖冲之名字命名了一座环形山。祖冲之在数学方面最大的贡献是( )
A.记载勾股定理
B.编写《九章算术》
C.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D.发明十进位法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2.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
“
北麦南稻
”
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3.
一位书法家开创新的书法风格,深刻影响了此后中国书法艺术的走向,被誉为
“
书圣
”
。这位书法家是( )
A.钟繇
B.胡昭
C.王羲之
D.顾恺之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4.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下列历史文化遗产中,带有中外文明交汇融合特征的是( )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5.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二、综合题
26.
“
泱泱华夏,巍巍中华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华夏民族是汉民族的主源,华夏民族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与蛮、夷、戎、狄诸族结下了长期的不解之缘。汉民族自形成后一直延续发展,并大量融合了其他民族人口,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汉族人口融于周边其他民族。正是因为这种汉民族与边疆各少数民族双向融合,进而促进了更大范围的民族融合。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最终形成了统一多民族中国的主人——中华民族。
材料二 为了推动南中地区(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的发展,诸葛亮把汉族地区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引进南中地区,例如牛耕、水稻种植和制茶。这使得南中向内地
“
看齐
”
,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观念和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
材料三 鲜卑姓改用汉姓的情况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步六孤
陆
拔拔
长孙
贺兰
贺
达奚
奚
独孤
刘
材料四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根据材料一指出,
“
促进更大范围的民族融合
”
的原因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
“
人文初祖
”
的传说人物。(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诸葛亮所属政权的名称。(2分)根据材料二指出,诸葛亮推动南中地区发展的意义。(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次改革?(2分)这次改革有何影响?(2分)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的认识。(2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7.
“
江山永固,国土统一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周天子将同姓子弟、异姓亲戚、功臣、旧邦之后封在东方各地,由他们去治理当地的土地和人民。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论道周文王、周武王大封子弟、同族的人很多,可是后代日益疏远,像仇人般互相攻击,诸侯相互讨伐,周天子不能禁止。现在天下依赖陛下神灵得到统一,若设置郡县,皇子功臣都用国家赋税多多赏踢他们,很容易就控制了。天下没有异心,这就是安宁的办法啊。
材料三
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皆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由汉廷定封号。汉武帝把大的王国分为若干小侯国,封国越分越小,不复为中央政权的威胁。
材料四
《中国古代的边疆与边疆治理》一书中写道
“
在一些不具备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汉王朝设立了一些专门机构,诸如西域都护府,这些专门机构的长官既理民政,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也理军政,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
”
材料五
沈莹(三国时代吴国丹阳太守)在其所著的《临海水土志》中对于
“
夷州
”
,提供了以下的线索
“
夷州在临海东南,去郡二千里。土地无雪霜,草木不死。四面是山,众山夷所居。山顶有越王射的,正白乃石也。此夷各号为王分画土地,人民各自别异。……土地富饶,既生五谷,又多鱼肉。……能作细布,亦作班文布,刻画其内。有文章以为饰好也。
”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斯向秦始皇建议推行的是什么制度?(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域都护的设置,今天我国哪一省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2分)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夷州(又称夷洲)指我国今天哪一地区?(2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史记》记载,西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生产技术较落后,百姓没有什么积蓄。
材料二
《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繁荣昌盛,民户越来越多,土地辽阔,物产丰富,如果一个郡获得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问题。
材料三
唐朝《通典》记载,西晋灭亡后,大量文士避难南方。南方的文学、艺术、儒学一下子兴盛了起来。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从汉朝到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发生的变化。(至少两点,4分)
(2)从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人口技术等方面,说说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简述北民南迁给南方带来的影响。(2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9.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历史不断发展、传承与传播。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文字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我国已发现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什么?(2分)
(2)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2分)其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
(3)史书记载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要了解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我们可以查阅哪本史书?(2分)这本史书由谁创作的?(2分)
(4)西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把我们精美的瓷器与丝绸一起传播了出去,这条路的起点是哪里?(2分)为开辟这条路做出突出贡献的是谁?(2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