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苏省无锡市期末调研测试高三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19 浏览数:93

一、单选题

1.

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群距今约5000至5800年,其方圆5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遍布祭坛和积石冢。遗址群中高等级墓葬几乎只随葬玉器,包括猪龙形器、玉人等,均具有宗教内涵。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国家初始形态已经具备B.皇权统治带有神秘色彩C.权贵阶层掌握宗教权力D.社会动员能力尚欠发达

2.

《说文解字》记载: 是时(秦代书同文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初有隶书,以趣约易。 而1980年郝家坪战国墓出土的《青川木牍》上的文字,解散了篆书的结构,出现了早期隶书破圆为方、变曲为直的特点。据此可知(  )

A.拓展史料资源可以丰富历史认识B.多重史料互证即可还原历史真相C.史料类型决定了史料价值的高低D.史料差异导致历史解释莫衷一是

3.

先秦提出 礼分华夷 ,大力倡导 化夷 变夷 ;两汉时期把封建帝王与四夷比作手足,把天子和四夷酋长界定为君臣;隋唐时期, 胡越一家,自古未有 虽云华夷,欢若亲戚 等逐渐成为主流民族思想。以上关于儒家民族观的形成和发展变化反映了(  )

A.国家统一趋势突显B.民族交融基本完成C.华夏认同观念增强D.民族治理日趋一体

4.

阅读表1,由此推测该时期(  )

主体

任务

人员组成

船夫和纤夫来源

官方

运输官方粮饷

船夫22万人左右,押纲使臣和纲官数千乃至万人

以厢军为主,兼雇用民夫,官府常征调百姓服役

运输除粮饷以外的其他官方物资

船夫超过10万人

民间

为商人运货

民间纤夫,数量十分庞大

雇用

表1北宋水路运输情况

A.官府垄断水路运输B.社会需求推动水运发展C.社会矛盾日趋尖锐D.水运成为主要运输方式

5.

吴江盛泽镇在明初仅是只有五六十户居民的 青草滩 ,弘治年间的《吴江志》所载的市镇尚无其名,成化年间 居民附集,商贾渐通 ,嘉靖年间 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传统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农产品生产区域化程度提高C.雇佣关系在经济领域中出现D.商品经济推动江南市镇发展

6.

1876年唐廷枢筹办开平煤矿并拟定《直隶开平矿务局章程》,规定矿务局额定资本100万两,各厂矿司事在股东中遴选,产品 先听机器局取用 ,并指出 欲使开平之煤大行,以夺洋商之利……”80年代末,天津市场上的洋煤从原来的将近20万吨,降至仅120余吨。这反映了(  )

A.民用工业发展以适应政府需求为主B.洋务运动实现了 自强求富 的目标C.经营方式转变推动早期现代化起步D.民族工业重视与外商企业的市场竞争

7.

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部分知识分子 (表2)这些言论(  )

表2

人物

观点

梁启超

我们中国文化,比世界各国并无逊色

廖仲恺

归根我国之贫弱,实业之不发达,实由帝国主义侵略的原故

李维汉

我们通过在工厂做工,对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和管制方法有了初步认识

李大钊

晚近以来,高等教育机关里的史学教授,几无人不被唯物史观影响

A.折射了时代变迁B.引发了民主革命C.重塑了中国文化D.促进了国共合作

8.

1941年12月,各根据地按照中央指示,实行精兵简政,缩编主力。同时党、政、军、民、学各种组织集中力量、大力发展地方武装与人民武装,寓兵于民、全民皆兵,逐步形成主力军、地方军与民兵 三结合 的人民战争武装力量体制。以上局面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

A.反法西斯同盟的推动B.全面抗战路线的推行C.战略反攻的军事配合D.正面战场的决策指引

9.

侨生,是指回到祖国求学的华侨子弟。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间,至少有6.4万名侨生回国,东南亚特别是印尼侨生构成其中的主体。这一现象(  )

A.反映新中国政权获得了更多政治认同B.标志新中国全方位外交达到了新高度C.说明我国外交已经突破意识形态束缚D.体现新中国赢得东南亚国家普遍认可

10.

1984年11月,联邦德国退休专家威尔纳·格里希正式受聘为武汉柴油机厂厂长。他在两年任期内通过整顿劳动纪律、改善管理方式对工厂进行重组,大大提高了工厂效益,得到中央的肯定,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应。武汉柴油机厂的成功改革得益于(  )

A.我国对外开放取得重要突破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企业经营自主权的不断扩大D.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强大活力

11.

观察图1,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图1

A.地理环境决定文明发展方向B.古代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C.人类发展经历相同历史阶段D.古代文明发展相对独立分散

12.

诺曼征服(1066年)后,国王封授了80%—85%的土地,却越来越难以支配它们。国王从来没有征发全国土地租役的权力,除非因公共安全需要并经与贵族协商,才能在全国征税。这一历史传统(  )

A.为英国议会制度的形成提供前提B.推动了农村圈地运动的出现C.为英国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D.加剧了英国的地方割据程度

13.

表3列举了1400—1800年世界主要城市和地区的能源价格数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表3

名称

能源平均账面价格50年为考察隔期

以含IMBTV热能作为不同类燃料的统一计价标准

【计价单位:白银重量

1400

1450

1500

1550

1600

1650

1700

1750

1800

英国伦敦煤炭

1.68

1.57

2.67

3.26

5.00

5.26

6.47

8.16

英国东北部沿海地区煤炭

0.13

0.45

0.73

0.70

0.72

1.18

英国西部地区煤炭

0.24

0.51

0.77

0.81

0.81

1.13

1.13

荷兰阿姆斯特丹木炭

2.92

4.05

4.24

5.44

8.91

比利时安特卫普煤炭

6.71

6.03

7.12

7.95

7.20

7.37

比利时安特卫普木炭

4.00

3.45

3.14

6.41

9.06

9.16

13.09

15.23

19.04

法国巴黎

8.62

8.51

8.84

9.64

A.欧洲能源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B.城市化的发展推动煤炭的普遍使用C.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煤炭开采D.英国具有发生工业革命的独特优势

14.

1949年10月,杜鲁门总统签署了题为《美国对以色列及阿拉伯国家的政策》的文件,宣称美国要在中东 促进地区和解,实现地区稳定 。1951年,美国策划制定了针对中东国家的心理战略计划并建立了心理战团队。美国的这一做法(  )

A.缘于中东是美苏争霸的焦点B.旨在稳定中东社会政治秩序C.体现美苏冷战态势的扩大化D.推动中东原有殖民体系瓦解

15.

21世纪以来,全球共出现两次追求世界信息新秩序的浪潮,以网络和智能传播为媒介,探讨 网络治理 网络霸权 “AI治理 “AI霸权 等焦点问题,并得到联合国、政府和民间组织的高度关注。这(  )

A.表明信息技术发展引发了国际关系格局新调整B.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信息传播领域公平性的诉求
C.体现了新兴技术发展促使国际合作机制的变革D.意味着网络和智能传播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早在《周礼》中,就以儒家 等信条对鳏寡孤独的救助做出了指导性规定。汉代以后,对年老、鳏寡、废疾及贫困之人的物质赏赐更加系统化。南北朝以后,历代王朝开始由国家出面设立专门的救济机构,如宋代的福田院、居养院和安济坊分别以收养安置鳏寡孤独贫民和废疾贫困之人为主;此外,宋代各种名目不同的救济机构如广惠院、安养院、婴儿局、施药局等遍布全国。
材料二
中国自先秦时代起,就形成了主要由政府承担救济的传统。有社会地位者或有钱人对人民的救济行为,受到各方面的制约。政府相当重视社会救济的道德意义和象征意义,中国古代的贫民们因此被给予了更多的同情。欧洲中世纪,受基督教思想影响,济贫活动主要由修道院等宗教团体承担,政府作用有限。此后,由于封建制度逐渐崩溃,大批农民背井离乡,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被迫用社会救济来解决实际问题。如《济贫法》规定:凡接受救济的穷人,则同时失去公民权利。西方政府历来在参与社会救助过程中注重制度化、依法办事,中国古代政府的社会救济往往是统治阶级施行仁政的表达,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和人治化特点,政府参与社会救济的力度往往取决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喜好、道德修养和同时期社会繁荣程度。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郑军《中西方社会救助制度中政府责任差异的比较分析》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社会救助的特点。(4分)
(2)据材料二指出古代中西方社会救助存在的差异。(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归纳古代中西方社会救助事业发展的原因。(6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4分)
材料一
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宪法大纲》,规定了 中华苏维埃政权以保证工农劳苦群众有受教育的权利为目的 实行完全免费的普及教育 。1933年,《共产儿童读本》正式出版发行,该教材将党的领导方针和当地的生产活动相结合,是苏区第一套通用小学教材,为苏区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摘编自赖旭棋《苏区首套通用教科书〈共产儿童读本〉》(《赣南日报》第2748期)

材料二
1979年教育部颁布《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1980年教育部颁发《幼儿园教育纲要》,成为全国幼儿教育工作的依据。此后学前教育政策不仅关注儿童教育问题,还更加注重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同时政策覆盖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涉及幼儿年龄范围延伸到3岁前,由关注教师的职前培训扩展到关注教师的职后培训,由关注全国幼儿园的开办和教育扩展到关注不同地区的学前教育的发展等。

——摘编自刘爽《新中国成立70年学前教育政策变迁与发展内容分析》

(1)据材料一指出《共产儿童读本》编写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出版的背景。(7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发展的特点,并谈谈对中国共产党学前教育政策的认识。(7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18世纪法国的 中国热 达到高潮,研究中国是启蒙思想家们的重要课题,其内部产生了以伏尔泰为代表的赞美派和以孟德斯鸠为代表的批判派。两派观点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对中国政体的态度上。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多处论及中国,将中华帝国引作专制政体的反面教材,指责中国 专制 暴政 ,认为中国皇帝的统治以恐怖为原则,希望法国人引以为戒。对此,伏尔泰并不认同,他在《风俗论》《中国孤儿》等多部作品中提出反驳,认为中国的体制比同时期欧洲很多国家要优秀: 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在这种行政制度下,皇帝要实行专断是不可能的。 伏尔泰十分欣赏康雍乾的统治,指出中国的政治体制重视儒家道德的影响,是开明君主制的一个典范。

——整理自崔婕《论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两种中国观》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 启蒙运动中的两种中国观 为主题,自拟论题进行合理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自从欧洲殖民者踏上拉美这片土地开始,拉美就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各种灾难。共同的磨难使拉美人民产生了反抗意识,他们团结起来,并最终促成了拉美民族精神的形成,这种反抗精神同样表现在了艺术家身上。印第安文明的缺失,使大批拉美艺术家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中成长起来。20世纪初,以迭戈·里维拉等为代表的著名艺术家们开始了在拉美和美国都引起极大反响的壁画运动。那些带有深刻 寻根 意识的绘画作品绝不单单是对政治层面的剖析和批判,更能探索民族文化历史的心理结构以及深入突破历史文化反思的层面。他们不再拘泥于原始社会里的土著,相反的,更愿意接受西方现代派的一些理论,但是他们要用民族的外衣包装自己的现代意识。他们的文化寻根并不是为了还原传统,而是意识到要想让自身的艺术走向世界,追随模仿西方的某些艺术家或艺术流派是不可能使拉美的艺术成为具有独创性的艺术。他们要从 世界艺术 的视角在拉美文化寻找有一种属于拉美的文化思维和审美优势,树立一种新的拉美人格、思维和生命力的东西。

——摘编自赵利宁《20世纪拉丁美洲具象绘画中的本土性研究》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拉美绘画作品 寻根 意识兴起的背景。(6分)
(2)据材料概括拉美 寻根 绘画作品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20世纪拉美绘画发展史中获得的启示。(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