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20 浏览数:76

一、单选题

1.

据研究,西周时期,周王在维护家族秩序的同时强调君臣秩序是一种政治关系;《左传》记载:春秋时期周敬王遣使晋国的辞令强调 伯父 甥舅 之国的重要性。据此可知(  )

A.分封和宗法秩序进一步强化B.早期国家治理重视亲缘关系C.地方贵族等级序列得以重建D.贵族政治逐渐转向官僚政治

2.

读下表1可知(  )

《汉书》

汉·班固

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

《新语》

汉·陆贾

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

《后汉书》

南朝·范晔

股肱继周,天乃归功元首,将授汉刘。

A.汉继周制,其命维新B.汉行秦法,无为而治C.汉承秦制,有所损益D.汉续周秦,严刑峻法

3.

唐朝的 是登记人名和户口的文书, 具有各项统计的含义,唐初 令每岁一造账,三年一造籍 ,武德七年(624年)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计账户籍制度。进入太宗朝,进一步加大对该制度的推行,并严格限定该项工作的完成时间。由此可见唐初(  )

A.统治者强化土地控制B.赋役征发的依据相对完善C.重视基层组织的管理D.立法与司法体系趋于完备

4.

宋代城镇遍设烟火公事,作为州县衙门的辅助机构,其总体职责是治民,比如处理乡镇中与土地、商品流通相关的诉讼纠纷。这反映了宋代(  )

A.民政商务关系得到重视B.官府强化了对社会的控制C.土地兼并现象有所缓解D.乡镇发展逐渐实现了自治

5.

受朱元璋 元正统论 影响,明初文人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明显的 元朝情结 。嘉靖之后,明朝诗文开启 复古与新变 ,注重锻造本朝创作风气。由此可推知(  )

A.明初蒙汉民族关系融洽B.元朝文学独具游牧风格C.政治局势影响文坛创作D.明朝正统地位受到动摇

6.

粤丝柔软,易于吸收染料,受到欧洲商人的欢迎。清乾隆年间,在高利润吸引下,广东顺德九江乡出现 弃田筑塘,废稻树桑 的热潮。道光年间,该乡大部分 境内有桑田无稻田 。由此可知顺德(  )

A.成为列强原料产地B.农业结构与国际市场关联C.小农经济逐步解体D.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7.

表2 19世纪末以来对华盛顿形象的不同认识。根据上表,判断正确的是(  )

时间

载体

华盛顿形象描述

19世纪末

《湖南时务学堂遗编》

华盛顿如汤武之贤故华盛顿以草野匹夫,乘众怒,因民愤,揭竿起义

1908

孙中山在报纸上登文回击保皇派

华盛顿只是十三州国民之一分子,出任统帅也只是履行国民义务

1911

新军将领蓝天蔚致电袁世凯

曹操、王莽、华盛顿,惟公择之

A.中西交流取得阶段性成果B.共和思想在各阶层中传播C.维新派接受民主革命理念D.历史人物评价受时局影响

8.

1921年,英、美迫使中国签订《九国公约》,其中第五条规定中国铁路实施平等运价,列强要求北洋政府依据条约内容对中外货物一律实施平等运价。北洋政府则坚持公约乃是针对外国在华货物而言,并不包括中国货物,抵制列强该项要求。这反映了(  )

A.政府为工商业发展做出努力B.政府对国际准则缺乏了解C.西方加强对中国铁路的控制D.西方列强在华利益的博弈

9.

为应对国民党政府停发八路军军饷所带来的财政压力,1940年冬,中共发行边币,同时,为稳定边币的地位,还需要增加边区商品的流通量。最终,中共取得这场货币斗争的胜利。据此可知(  )

A.中共的群众基础在不断扩大B.国共第二次合作全面破裂C.大生产运动配合了边币发行D.边区的财政困难得以解决

10.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提出了 向工农开门 的教育方针,1950年4月,成立了北京实验工农速成中学,该校培养了一批工农青年干部,在全国同类学校中起到了示范作用。该校的举办(  )

A.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B.表明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形成C.有利于一五计划的开展D.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实践

11.

为了解决上海蔬菜供应紧张的问题,1982年,上海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除了出台相关规定以保证蔬菜种植面积和科技投入外,也用价值规律调动了菜农的生产积极性。这反映了(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B.上海工农业结构日趋合理C.政府尝试引入市场调节手段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12.

《吉尔伽美什》中提到水神要用洪水灭世,因为吉尤苏得拉虔诚敬奉水神,所以水神提前告知他修造方舟,躲避洪水。后来这一传说传到了古希腊,于是有了流传至今的诺亚方舟传说。这反映出(  )

A.自然环境影响文学创作B.古代西亚辉煌的文化成就C.不同文明之间存在联系D.世界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13.

1417年,伦敦市政府组织所有家庭晚上在户外悬挂灯笼。1669年,国际贸易港口城市阿姆斯特丹在全城设立了1800盏街灯,雇佣大量市民专门负责点灯和夜间巡逻。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西欧商业贸易繁荣发展B.技术发明拓展人类活动空间C.国际贸易中心发生转移D.工业革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14.

学者罗德里格斯在谈到拉丁美洲文化时认为, 自18世纪起,明亮夺目的西方光线在射入美洲棱镜后形成一种新型文化光谱。这种光谱已不再是印第安人的,也不是西方的,而变成了印第安美洲的文化光谱。 这主要反映了拉美地区(  )

A.民族民主意识逐渐觉醒B.失去了印第安文化底色C.殖民主义主导文化发展D.族群交融推动文化发展

15.

苏联在某一时期曾规定,农民们在向国家缴纳约占其产量的12%的实物税之后,被准许在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这些农民在当时被称为 耐泼曼 ,不仅能雇佣劳力,还能保留自身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这说明当时苏联(  )

A.恢复市场经济发展模式B.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C.农民税收负担较为沉重D.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6.

1962年起,法国把推广法国文化和援助非洲政策紧密结合,与非洲法语区国家签订了军事、经济、教育等多领域的合作协定,并在部分国家进行军事行动。这说明法国(  )

A.联合非洲冲击两极格局B.意图维持在非洲的影响力C.加强对非洲的直接控制D.谋求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形成后,国家安全始终是统治阶级的基本追求。历代政权针对国家安全,在多个方面综合打造安全战略体系。

时期

政府实现国家安全的举措

先秦

在边陲之地,均设师戍守,设界立关,广设隘、津、渡。

秦汉

秦代开始,贫苦之民被迁至边疆移民实边。武帝时,在西域开创军屯,即由戍卒成丁所须履行的徭役从事垦殖。

隋唐

聚拢内迁部簇,封授其首领,设置羁縻府州;列置州县,设置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单于、北庭六都护;使得国家版图空前扩大,国家安全也得到了空前保障。

宋元

宋代《九域守令图》《华夷图》《六经图》,以及为防御西夏和契丹而绘的《西夏地形图》《契丹地理之图》,均与国家概念上的安全防御有关。元代推行的行省制度、驿传制度、屯田制度、土司制度等对维系国家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明清

明代维护国家安全,对外主要是完善北部边疆防御体系、开展国际交流、扩展南部海洋实力、建构海防设施,对内则直接利用特务组织来参与治安管理,使其成为公开或固定的国家组织机构。清代军机处的设立,使得全国上下围绕军机处这个情报终端构建了类似蛛网一样的严密体系

——摘编自张永攀《从先秦王畿到近代民族国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实现国家安全的举措。(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实现国家安全举措的特点,并简述其历史意义。(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6—18世纪的大西洋贸易,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三角贸易和直接贸易。随着大西洋贸易的发展,英国工业经济迅速发展,棉纺织业、玻璃制造业、丝织业、肥皂业等新的工业部门也建立并发展起来。如果以1700年的发展指数为100,1800年时英国出口工业指数为544。法国的工业生产也因大西洋贸易对工业品需求的增加而得到政府的扶持,1787年法国出口的工业品占到了出口总额的34.2%。

——摘编自于民《16—18世纪的大西洋贸易与现代早期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材料二
1565年,西班牙开展跨太平洋的 大帆船贸易 ,此前 半球化 的航海贸易活动转向 全球化 。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满载美洲白银及商品的大帆船,从墨西哥驶往菲律宾马尼拉。中国船队所载货物到达马尼拉,即被转装到待航墨西哥的大帆船上。通过 大帆船贸易 ,美洲的金银大量输往亚洲,其中可能有一半运往中国,以换取欧洲人真正能消费的东西,西班牙也获得了惊人的利润。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逐渐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自由贸易冲击下,以垄断为特色的 大帆船贸易 的地位急剧下降。跨越太平洋的大帆船航路,沟通了中国与美洲、欧洲的贸易圈,打通了 新海上丝绸之路 环球化的最后一里路。

——摘编自吴杰伟《大帆船贸易与跨太平洋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6—18世纪大西洋贸易的历史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大帆船贸易 兴起的条件及主要特点。(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回答中华文明向何处去的问题。

——摘编自李捷《毛泽东与中华文明发展新道路》

结合材料,围绕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文明新道路 自拟一个论题,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综合题

20.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二战以来,科学研究出现一种新模式— 大科学 。它将基础理论研究与尖端工程联系起来,以解决重大问题。 大科学 对资金、设备和跨学科要求更高,远超普通企业的承受能力,只能由大型企业或政府资助和组织。到1965年,美国国民收入的3%用于科学研发,科研资金的3/4来自政府。苏联也大致类似。二战以来,美苏在众多领域尤其是军用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大科学 日益成为大国竞争的重要舞台。

——摘编自巴克勒《西方社会史》

材料二
用全球史视野,我们所看到的20世纪就不再是一个单独的时代,而是一个迅速转型期,从一个时代进入另一时代的动荡过渡期。一方面,15世纪以来西欧政治、社会经济、思想变革汇集的洪流形成了全球历史的一个巨大分水岭,20世纪这一历史过渡期就是这个分水岭的巅峰。

——摘编自〔美〕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以来科学研究新模式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我眼中的20世纪 ,自拟一个论题进行论述。
(要求:论题明确,论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