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905年6月17日
阅报载,清室派庆亲王、端午桥、戴鸿慈、徐世昌四大臣,出洋考察政治,以为立宪之预备,果尔亦祖国前途之幸也。
1905年6月28日
卧病看《新民丛报》,论满洲外交问题,主张以满洲为、永久中立地,分藩而治。余意满洲属吾国完全领土,虽旅大为外人租借,然岂可举全境放弃,殊不以梁(启超)言为然。
1906年5月28日
余于革命事情,素未参加,虽心仇“满清”,赞成民族革命,奈为学业所困,未得从事奔走,亦恨事也。
二、材料阅读
——摘编自安月雷《从私人银行到中央银行》等
——摘编自关景平《近代银行制度的形塑与政商关系》
汉口租界变迁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世纪60、70年代
1861年英租界开辟。1866年,租界内外有外商洋行36家,外国商民在租界内开设工厂,经营长江航运。
1895—1898年
德、法、俄、日租界相继开辟。英租界、德租界面积进一步拓展。
20世纪初
法租界、日租界面积拓展。
1905年,汉口租界内外共有外商洋行114家,外国商民在租界开设更多工厂。
1914—1917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政府与德国断绝外交关系,随后汉口地方当局收回德租界。
1919—1924年
1919年7月,苏俄政府发布宣言,放弃沙皇政府在华租界。1924年,中苏订立《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中国收回俄租界。
1927年
1月,武汉各界人民集会庆祝北伐胜利,遗到英国干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武汉市民举行对英示成大会。3月,武汉国民政府收回英租界。
1943—1945年
1943年,依据中国与美、英政府分别订立的新约,美英放弃在华租界,并终止相关特权。
1945年中国政府正式收回汉口的日、法程界。
——根据费成康《中国租界通史》整理
三、开放性试题
毛泽东在《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一文中写道:中国是一个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国家。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造成了各派军阀间分裂和战争,使反动统治出现缝隙,给红色政权的发生和坚持以可乘之机。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指出: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阵地,不建设根据地,武装斗争就没有后方的依托而将陷于失败,土地革命的成果也无法保持。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毛泽东在1937年8月召开的洛川会议上指出:红军的基本任务是创造根据地,牵制消灭敌人。红军的作战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群众,开辟敌后战场。
注:1937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四、材料阅读
——摘编自马建标《华盛顿体系、反帝运动与国民革命的酝酿)
——程毅、杨宏禹主编《国际关系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