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东省东莞市、揭阳市、韶关市第一学期高三期末教学质量检查(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20 浏览数:80

一、单选题

1.

周武王到恭王的100多年间,周王朝总体处于向外拓展时期。从考古资料看,此阶段西周青铜礼器发展到全新阶段,不仅礼器组合高度完备,而且高度统一,即使边远地区出土的礼器也与周朝中心区域出土的礼器高度一致。据此可知,此时期(  )

A.血缘与政治高度融合B.早期国家形态初步形成C.礼乐文化圈不断扩大D.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2.

西汉初,县级官吏可分为武吏和文吏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汉武帝以后,武吏系统的大部分职官在地方各县不复常设,仅在边郡有所保留;甚至武吏系统的核心职官尉史,也转到文吏系统来辅助处理文书。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边患问题得到有效解决B.边疆地区的行政体系日趋集权化C.基层治理体系日臻完善D.从战时体制向日常行政体制过渡

3.

印章是权力与信用的象征。据统计,曹魏政权赐予周边少数民族首领的官印多达105方,两晋赐予周边少数民族首领的官印至少有235方,远超两汉时期,且官印上普遍有 归义 或者 率善 二字。这可用于佐证魏晋时期(  )

A.政权更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B.分裂中孕育统一因素C.北方游牧族群部落制趋向解体D.因俗而治政策的实行

4.

唐高宗以来,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六部职责之外的新问题,需要不断派遣使职处理,临时派遣的使职逐渐演化为固定职务,形成新的行政体系。开元十一年(723年),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并列五房分理政事,将使职的政务纳入宰相管辖之下。这一变化(  )

A.推动了中央决策行政一体化B.加强了六部在国家政务中的作用C.缓和了皇帝与宰相间的对立D.适应了安史之乱后政局变动需要

5.

宋朝范成大指出,金朝本无钱币,海陵王时所创交钞乃模仿 中国楮币 ,实际使用极少,暗地里仍使用宋钱。近年考古发现,西夏使用的货币种类非常多,但仍以宋钱为主。辽夏金虽都自铸钱币,但宋钱仍是各政权间流通的最主要货币。宋钱的广泛流通(  )

A.反映了边境榷场贸易规模的扩大B.造成了农牧混合经济普遍化C.夯实了中华民族一体化经济基础D.促进了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

6.

明万历年间,钱塘人叶权在《游岭南记》中写道: 广城(州)货物市与外江人,有弊恶者,五七日持来皆易与之,非若苏杭间转身即不认矣 若吴中非倍利不鬻者,广城人得一二分息成市矣 。作者旨在强调广州(  )

A.商品经济繁荣B.商业资本高度聚集C.商人诚信务实D.成为区域商贸中心

7.

图1是《〈南京条约>的签订与钤印》。该图为 事件尚未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前,就被绘制出来销售的时事图像 ,其绘制与印刷均由英国官方授意。该图的绘制意在(  )

居于画面正中位置的人物是中方负责签约的钦差大臣耆英,在他头顶的正上方绘着一幅英国女王的肖像画,若隐若现;右下角有永远和好中文字样的钢印图案。

图1

A.美化殖民侵略B.迎合市场需求C.保存历史记忆D.缓和中英关系

8.

表1所示工业企业的创办(  )

表1 1840—1937年外商在华新设工业企业分类统计(部分)

类型

行业

数量

占比(%)

进口商品流通及售后配套服务

机械冶炼、建材

203

15.34

出口加工

制丝、制革等

125

9.45

城乡生活

食品、医药、日用品、电气、建筑等

571

43.16

纺织业

棉纺织棉纺织、其它纺织

121

9.15

航运相关

造船、修船

53

4.00

——摘编自杜恂诚:《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模式、阶段划分与规模度量》

A.导致近代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B.折射出西方列强侵华的本质C.有利于中国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D.表明中国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9.

1937年12月至1938年2月,美国军官卡尔逊先后访问八路军总部、晋察冀根据地。他赞扬八路军对敌人进行奇袭, 就像鳗鱼一样,在日军之间来回穿梭,或许更好的比喻是黄蜂骚扰大象,发动攻击,然后消失,切断交通线,在晚上频繁袭击使敌人无法入睡 。据此可知(  )

A.百团大战打破了日军囚笼政策B.《论持久战》产生了广泛的影响C.游击战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D.农村革命根据地力量不断增强

10.

1950至1952年连续三年国庆前夕,全国各地以报刊、仪式、文娱活动及各类会议等形式开展大规模的国庆宣传。如广西除举办报告、座谈会外,还辅以广播、山歌、黑板报、图片展览等形式进行宣传;张家口市组织宣传队、宣传卡车并印制漫画、传单和标语等宣传品。这些活动(  )

A.激发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C.彰显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D.凝聚了建设新政权的力量

11.

1995年,我国做出全面改革援外方式的决定,将以往单纯的政府间合作调整为政府援外资金与银行资金、企业资金相结合,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企业的作用,推动中国企业同受援国直接合作,帮助受援国发展经济,培养管理和技术人才。这一改革(  )

A.落实了 一带一路 战略构想B.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C.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服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2.

亚述帝国以征战四方而闻名,长期以来,亚述国王给人的印象是无人匹敌的勇士。近来有学者研究指出,亚述国王不仅是关心农业生产的 农夫 ,还是宽厚仁慈和学识渊博的人文主义者。据此可知,关于亚述国王形象的认识(  )

A.体现了历史叙述的客观性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表明历史史实具有唯一性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13.

公元6世纪,拜占庭的历史学家约翰·马拉拉斯将时人钟爱的披风追溯至罗马王政时代,此观点被后世拜占庭学者广泛接受。12世纪前后,一些拜占庭学者还习惯使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古老词汇来描述当时不同种类的衣服。这表明拜占庭学者们(  )

A.广泛吸收异域多元文化B.注重构建身份认同C.架设沟通东西方的桥梁D.标榜等级间的差异

14.

有学者指出,17世纪世界上日益扩张的贸易网络创造了许多新的机会。贸易的触角通过以奴隶换取欧洲工业品而伸入非洲;通过皮货贸易和种植园经济的创造而伸入美洲,也伸入俄国或西伯利亚或中国偏远的乡村。此时期贸易网络的扩张(  )

A.造成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B.推动了民族国家的产生C.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D.加速了世界格局的演变

15.

20世纪50年代,美苏两国科学家都积极推动本国率先发射卫星,以展示本国科技实力。这一过程虽充满了竞争,但两国科学家也达成了有关太空研究的合作规则,为后续太空探索的合作提供了基础。据此可知(  )

A.两极格局具有不对称性B.科学研究冲破了意识形态的藩篱C.美苏对峙中仍存在交流D.苏联退让是美苏关系缓和的前提

16.

有学者研究指出,从1970年到1980年,埃及出口的石油在本国出口总值中的占比从4.6%攀升到57.8%,乌干达出口的咖啡在本国出口总值中的占比从50.4%攀升到98.7%,博茨瓦纳出口的钻石占比亦从14.7%攀升到60.8%。据此可推知,此时期(  )

A.非洲各国主权不断丧失B.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C.国际经济秩序弊端明显D.不结盟运动成效有限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先秦国家体制下,百姓大都聚居于封闭的城郭或里邑之中。到了秦汉时期,原来零星的、少量的散居现象逐渐增多,城邑与乡村分野越来越明显。

——摘编自胡彬彬《中国村落史》

材料二
由于家族是一个组织良好的团体,容易给村庄一个较高度的社区生活。因此,清政府鼓励宗族团结,利用宗族组织作为乡村控制的工具。

——摘编自萧公权《宗族与乡村控制》

材料三
宋代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佃农增多,他们与佣工都向平民化方向迈进。与此相适应,农业生产方式起了某种变化,雇工经营现象较多地出现;地租方式除了传统的实物地租外,货币地租日益增多。经营方式和地租方式的变化,是农业经济结构由传统向新方向转变的开始。

——摘编自冯尔康《中国古代的农民构成及其变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乡村聚落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清政府是如何 利用宗族组织来作为乡村控制的工具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趋势。(4分)

18.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大约300万年前,人类开始学会用口语交流,嘴巴成了传播的工具,耳朵成了接收的容器。经过漫长的岁月,公元前3000年左右,人类开始有了文字,进入文明社会。公元1045年左右,雕版印刷代替了人工抄写,信息传播的范围开始扩大。到了十九世纪的三四十年代,电子传播拓展了信息交流的空间,高山大海也无法阻挡声音的传递。

——摘编自周百义《媒介传播的前世今生》

材料二
从1856年到1866年英美两国反复尝试在大西洋铺设海底电缆,直到第6次才真正顺利完成并正常使用,欧洲与美洲之间的电信联络终于贯通。在此推动下,1869年铺设了伦敦到印度全长1万海里的电缆,1902年通过电缆联结了加拿大和澳大利亚,1906年铺设了旧金山到上海的太平洋电缆。

——摘编自江晓原《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和通讯技术的进步》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人类信息传递的方式。(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电缆铺设的特点及其作用。(8分)

三、综合题

19.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2 20世纪历史学发展概况(部分)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梁启超以进化论、进化史观为基础,发起史学革命。他强调史学的性质是叙述数千年来各种种族盛衰兴亡之迹,史学的精神是叙述数千年来各种种族盛衰兴亡之故

1919

李大钊率先用唯物史观认识中国历史,此后该流派还涌现出郭沫若、吕振羽、翦伯赞、范文澜、侯外庐等优秀代表。

20世纪下半叶

新社会史在西方兴起。他们主张人类的历史不是精英的历史,而应是民众的历史,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劳动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劳工史、妇女史、黑人史、家庭史、城市史、社会医疗史、社会闲暇史等都是他们研究的领域。

1970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出版。该书强调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著作进一步引起人们的关注。

——摘编自于沛《20世纪历史学的特点》等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历史学的新发展。(4分)
(2)有学者认为, 历史研究是时代精神的折射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或否定该观点均可,并阐述理由)(8分)

四、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近代北京大学入学试题节选

1918年地理题:详言我国边界外丧失之土地。列举我国沿海之租割地。试说世界各国在太平洋之殖民地。
1919年国文题:学问当以实验为基础说。
1919年外国历史题:维也纳会议以后的神圣同盟与巴黎和会所组织的国际联盟有何区别?法国革命与俄国革命有何异同之处?
1921年外国历史题:西洋社会主义始于何时及何人?其主张若何?能略陈之否?
1924年外国历史题:俄国劳农政府组织之大概。
1944年英文翻译题:轰炸不能麻痹我们,反而增长了我们的敌忾。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我们要在轰炸的灰烬上建立起新的国家。
1948年公民题:什么是民主政治?训政时期的中国是否实行民主政治?现在最重要的国际组织是什么?它的主要机关有哪几个?

——摘编自任羽中《为国选士:老北大入学试题(1917——1948)》

根据材料,提取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