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河北省部分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20 浏览数:26

一、单选题

1.

大禹 修德使力,民明教,通于四海 ,帝启 德教施于四海 。夏王姒杼 征于东海 ,《尔雅》载, 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据此可推知,夏代(  )

A.儒家思想受到推崇B.王位世袭制度出现C.存在区域文化交流D.社会生活依赖海洋

2.

公元前403年,赵国公仲连变法,以军、农、告三功为赏赐授爵之依据,将官职爵禄授予与宗统相互分离开来。公仲连的上述变法举措(  )

A.削弱了贵族政治B.借鉴了商鞅的变法举措C.瓦解了分封制度D.实现了社会阶层的平等

3.

下图为江苏徐州出土的汉代画像石。画面左侧刻一架脚踏板斜织机,一妇女坐在织机架上编织布帛,其上方悬有几轴纺线,另一人坐在纺车前络线。石刻右下方置一绕纱器,一人在绕线。这说明当时(  )

A.雇佣劳动关系形成B.丝绸成为民众主要衣料C.礼教对妇女的压迫D.纺织生产出现简单协作

4.

两宋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变革与转型时期,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下列项中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②王公之女苟贫乏,有盛年而不能嫁者,闾阎富室便可以婚侯门、婿甲科
③唐所谓羁縻之州,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④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5.

李贽反对将孔子圣人化,认为他也是庸众的一员。他还特别痛恨那些假道学们,认为他们的人格还不如言行一致的市井小民。李贽的上述认识(  )

A.隐含着自由和叛逆思想B.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C.强调社会成员身份平等D.否定了传统伦理道德

6.

下表为1844—1849年上海西方船只进出口数量和货值统计表(单位:次、吨、磅)这反映出当时(  )

年份

抵达上海船次

总吨位

离开上海船次

总吨位

1844

44

8584

44

8584

1845

87

24369

89

24585

1846

76

72

1847

102

26735

101

26288

1848

94

33708

95

29028

1849

127

44026

133

52547

A.列强对华贸易中心转移B.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C.中国扭转对外贸易逆差D.闭关政策阻碍中外贸易

7.

20世纪30年代,井冈山地区 群众都认为红军是自己的武装 红军到赤区,吃饭有群众招待,每到一处群众便成群结队去慰问,对伤员的照顾更是周到 每到作战时就踊跃的组织起来为红军运粮、送弹药、抢担架、侦察带路或直接参加战斗 。上述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

A.民族危机的加深B.土地革命的开展C.群众生活的改善D.减租减息的实施

8.

全面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借助纪念辛亥革命来表达政治话语。中共通过阐发辛亥教训,强调了其对辛亥革命的继承,凸显政治合法性。中共还以辛亥教训作为指导全民族抗战的思想资源之一。这一举措(  )

A.立足于革命任务的改变B.服务于民族战争的需要C.体现了革命道路的转变D.彰显毛泽东思想的完善

9.

1950年,党和国家组织农民在冬季农闲时节学习,农民在冬学中学会了唱国歌,学习了互助合作政策,认识了工农联盟和粮食、食油、棉布的统购统销政策等。由此可知,冬学运动(  )

A.增强了农民对新生政权的认同B.完善了国民教育体系C.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D.根除了农村陈规陋习

10.

2018年以来,中国为非盟提供了1亿美元的无偿军事援助,用以建设非洲常备军和快速反应部队,完成了50余个安全援助项目。中国始终促使非盟等非洲组织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坚持 非洲人以非洲方式自主解决非洲问题 。这反映出我国(  )

A.促成了国际局势的长期稳定B.践行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C.支持非洲国家反对殖民主义D.努力承担大国的责任担当

11.

阅读下表: 波斯帝国埃及行省使用的货币 。这折射出波斯帝国(  )

铸造者

材质

流通范围

用途

备注

中央

金币、银币

帝国统治阶层

大宗国际贸易

行省自

行铸造

银币

面向外族

日常生活

币面铭文为帝国通用的阿拉米文

面向埃及本地人

币面铭文为世俗体埃及语

A.经济社会文化的多样性B.实行民族分化歧视政策C.形成了统一的货币体系D.行省拥有其财政自主权

12.

1633—1634年,荷兰人在非洲西北部黄金海岸运销了12641匹贝宁布。英国皇家非洲公司仅在1682年就向非洲出口10000条铁棒。1750—1760年,英国平均每年出口的棉纺织品中有30%—50%运往西非海岸。这些现象体现出(  )

A.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B.列强掀起瓜分非洲狂潮C.三角贸易的利润丰厚D.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13.

下图是英国漫画家吉尔雷创作于1791年的漫画,标题为 反对派的希望,七月十四日(法国大革命纪念日)之前 ,画面中反对派举起大刀要砍向英国国王,贵族被吊死。该漫画意在(  )

A.提醒英国激进政治变革的危害B.歌颂民众的反专制精神C.纪念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D.抨击英国君主专制制度

14.

19世纪80年代,除了无政府共产主义者之外,英国社会还出现了两个对立的社会主义组织:海德门领导的 社会民主联盟 ,莫里斯领导的 社会主义者同盟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思潮B.宪章运动蓬勃发展C.工人阶级的阶级觉悟增强D.政党政治不断完善

15.

由于非洲木材在建造桥梁、修建铁路等方面的作用,1914年,英属非洲各地纷纷颁布法令,禁止非洲本地人砍伐原始森林,森林资源只能被政府使用;1916年,英国还在东非建立了森林储备,重点培育生长快速的外来树种。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世界大战影响了非洲生态安全B.英属非洲民族主义经济发展C.帝国主义殖民的方式发生转型D.非洲资源决定了协约国命运

16.

1993年开始,德国对全部医疗费用实行了统一管理,严格控制涨价幅度。与此同时,上调轻病、小病的自我负担比例。结果在1993年,德国的医疗保险业由上一年的亏90亿马克转为盈余26亿马克。这主要说明(  )

A.两德统一改善了德国的财政B.私有化是德国福利改革的方向C.福利国家建设需要宏观调控D.德国医疗保障体系覆盖面提升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市舶使始置于开元二年。首任市舶使周庆立即以右威卫中郎将而出任安南市舶使。史载, 南海舶,外国船也。每岁至安南、广州 。早期市舶及市舶使在人们眼中并非十分光彩之事,认为市舶与商贾争利,有失王者体统。市舶使乃根据朝廷的需要临时派遣。 永徽后,以广、桂、容、邕、安南府,皆隶广府都督统摄,谓之五府节度使,名岭南五管 。天宝年间,卢奂为南海太守兼五府节度使, 中人(宦官)之市舶者亦不敢干其法
到德宗时, 入四夷路 以安南为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陆上交通门户,而以广州为通往南海、印度洋、波斯湾的海上交通门户。此时,市舶使主要派往广州。文宗开成年间(836—840年),朝廷以宦官充任监军,卢钧为岭南节度使, 性仁恕,为政廉洁,请监军领市舶使 。大中四年(850年),宦官李敬实 除广州都监兼市舶使 。监军一般任期为三年,任满之后再 入觐 述职,听候迁转。李敬实 秩满朝觐,献奉之礼,光绝前后

——摘编自黎虎《唐代的市舶使与市舶管理》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市舶使制度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市舶使制度变化的原因。(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晚清官僚制度的腐败,使一些具有真才实学的士人,投身幕府,以实现自己价值。两江总督曾国藩幕府 不下二百人,大半皆怀其目的而来。总督幕府中亦有百人左右。幕府外更有候补之官员、怀才之士子,凡法律、算学、天文、机器等专门家,无不毕集,几于举全国人才之精华汇集于此 到曾国藩去世时, 其幕僚官至三品者已达二十二人,其中总督四人,巡抚七人,至于道府州县则难以统计

——摘编自朱东安《曾国藩的幕府与幕僚》

材料二
李鸿章任直隶总督二十余年,其幕府兴办了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等一系列重要企业。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十多年,其幕府中的机构有洋务总局、铁政局、京汉铁路局、电报局、官钱局、江楚编译局、舆图局、商务局、警察局等。这些机构均为实体机构,有较固定的经费来源,任职人员有具体的职责,再不像传统幕府中一些高级幕友仅起参谋、顾问作用了。甲午战争后,两广总督李鸿章因战败和签订《马关条约》而遭世人谴责,名声大跌,拥有300余人的幕府也逐渐萎缩;而两江总督张之洞幕府则依然如日中天,扩充至400余人。到20世纪初,随着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袁幕冉冉上升。与传统幕府平等的友朋关系不同,近代幕府出现了札委制度,幕宾也就蜕变为从属于幕主的幕僚了。

——摘编自黎仁凯《晚清的幕府制度及其嬗变》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晚清幕府的特点。(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晚清幕府快速发展的合理性。(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现代中国工业政策的演进历程

时段

特征

概况

19491978

以重工业化为主导构建全面工业经济体系阶段

19531957年,我国制造生产资料工业的投资占88.8%,主要围绕能源化工、钢铁冶金、机械制造等领域全面构建工业基础。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家逐步对国防工业建设项目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调整改造

19781992

发挥比较优势调整优化工业结构阶段

1978年中共中央颁布《工业三十条》,要求大力推进工业企业制度改革与经营管理,吸纳就业,调整工业结构。工业发展重心逐渐向日用、纺织品等消费品工业转变。19781992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16.04%

19922012

要素驱动工业高速度发展阶段

深度参与国际市场分工体系,以要素驱动、高碳粗放发展模式推动工业高速度发展。到2012年,我国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工厂

2012年至今

技术与创新驱动工业高质量发展阶段

综合国际上逆全球化趋势以及卡脖子技术问题,工业政策制定全面聚焦制造强国,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摘编自王展祥《我国工业政策的演进历程、内在逻辑与当代启示》

自选材料中的某一阶段或整个阶段,围绕 新中国的工业化 主题,拟定一个论题,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知识予以阐释。(12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11世纪,诺曼征服后,拉丁语成为了法律语言、行政语言和学术语言。作为诺曼人语言的法语强势进入英国教会。而英语已经沦为底层人民使用的口头语言。
14世纪大量教士因与黑死病死者的接触染病而亡。新的神职人员大多来自中下层阶级,不懂得上层阶级使用的拉丁语和法语,只会使用英语。黑死病爆发之后,城镇里的诺曼人数量大幅减少,新补充进来的人口多是庄园经济瓦解后逃出来的农民。这使得英语在城镇中使用量上升、使用范围扩大,挤占了法语原本的主流地位。14世纪中期,爱德华三世屡次宣称法国企图 消灭英语 ,同时,百年战争时期,在英国举国一致同仇敌忾,对法作战之时,也很难忘记法语是敌国的语言。当国王为了应付战争带来的巨额开支而频频召开议会时,市民阶层在议会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发言权。

——摘编自侯明华《中世纪英国民族认同建构中的语言因素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14世纪黑死病时期英国语言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其变化的因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4世纪英国语言新变化的历史影响。(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