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19 浏览数:51

一、单选题

1.

表1为西周至春秋时期济南王府村落遗址出土的部分遗存。由此可知,当时村落(  )

表1

类别

遗存

农作工具类

石铲、石刀、砺石、蚌刀、蚌铲、蚌镰等

手工工具类

陶拍、石凿、骨锥、骨匕、蚌锯、角锥、角锤及石纺轮、陶纺轮等

渔猎工具类

网坠、骨镞、骨刀、牙刀等

A.是城市经济的重要补充B.居民生活来源较为多元C.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D.农业生产能力大为提高

2.

图1为《后汉书·黄霸传》中的相关记载。这反映出当时(  )

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霸少学律令,喜为吏。武帝末以待诏入钱赏官,补侍郎谒者,坐同产有罪劾免。后复入谷沈黎郡,补左冯翊二百石卒史。冯翊以霸入财为官,不署右职,使领郡钱谷计。簿书正,以廉称,察补河东均输长。

图1

A.选官途径呈现多样化B.商人入仕渐趋规范化C.考核制度以廉为核心D.官场升迁重家族势力

3.

唐代将刘备视为与曹操齐名的政治家;而宋代 尊刘抑曹 帝蜀寇魏 成为时代潮流,曹操沦为欺世盗名的窃国 汉贼 。这主要是因为宋代(  )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统治者强化封建正统意识C.社会动荡需要正统精神支撑D.文人社会地位提高影响舆论

4.

明清之际,王夫之指出: 未有慕古人一事之当,独举一事,杂古于今之中,足以成章者也。王安石惟不知此,故偏举《周礼》一节,杂之宋法之中,而天下大乱 。这一主张意在(  )

A.说明王安石变法的必然性B.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C.反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D.论证因时革新的重要性

5.

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湖北枪炮厂,从德国引进了当时先进的制炮技术和设备,其生产的火炮在射程、精度和杀伤力上都有显著提高。该厂还注重对原材料质量的把控,建立了严格的检验流程。这反映出洋务运动(  )

A.具有追求品质的意识B.民用工业经营得法C.照搬西方模式的理念D.对外依赖程度严重

6.

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提出: 凡技艺中有能自出新思,标新立异,自成一家,为他人所不能为者,国家予以文凭,准其专利若干年,五至二三十年不等……不准他人仿效,年岁已届,始准他人如法制造 。该主张有利于(  )

A.减少变法的政治阻力B.改善变法的舆论环境C.加强变法的智力支持D.增强变法的经济基础

7.

图2为1945—1947年上海工业分行业资本占比情况。该数据反映出上海(  )

图2

A.新兴工业发展势头迅猛B.工业发展结构趋于合理C.轻工业在经济中占主导D.工业转型步伐明显加快

8.

就保存富农经济而言,解放战争时期的土改基本没有执行。1950年6月《土地改革法》规定 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 ,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  )

A.推动农村所有制结构调整B.稳定社会恢复农村经济C.团结各阶级支持抗美援朝D.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9.

1986年初,河北邢台南大江村的农民为改变红白事高费用的状况,创建了为群众服务的红白事理事会。此后,河北其他农村地区的红百事理事会、妇女禁赌会、道德评议会、农村技术协会、村民议政会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反映出(  )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B.基层群众自治体系的完善C.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成效显著D.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10.

表2为《汉谟拉比法典》关于经济活动的部分规定。据此可知,古巴比伦(  )

表2

租赁关系

如果耕牛在租用期间死亡,租牛者要负责赔偿亨如果遇上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歉收时,损失由承租者负责。

雇佣关系

雇佣手工业者按日计酬,一般手工业者每日酬金560.23-0.276银子。

高利贷

借贷还债时,需要证人在场。贷谷利率为33.3%,贷银利率为20%

A.商品经济发展迅速B.积极缓和国内阶级矛盾C.商业契约普遍存在D.重视规范经济活动秩序

11.

中世纪早期,西欧的行会规定,学徒经过大约3 7年的学徒期后,可以申请开业,加入同业行会。中世纪晚期,许多大行会竭力延长学习期限,长者可达10—20年,使学徒成了 永久帮工,即事实上的雇佣工人口。大行会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  )

A.限制生产规模B.保护成员经济利益C.反对市场竞争D.规范行业经营活动

12.

16—18世纪,英国率先走出欧洲饥荒。三田轮作制的推广、草田轮作制的发明、肥田作物的引入和《济贫法》的实施,使得英国农业土地种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增长。这一现象(  )

A.迟缓了圈地运动的深入B.促进了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C.摆脱了农业危机的影响D.推动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发展

13.

表3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部分国家专利申请数量的统计。据此可知(  )

表3

国家

1880年专利申请数量

1900年专利申请数量

增长倍数

美国

3833

48395

12.6

德国

2372

12142

5.1

英国

1683

16396

9.9

法国

979

4175

4.3

日本

12

1139

94.1

A.英国失去世界工厂地位B.日本工业化的起步最晚C.各国科技创新能力增强D.世界科技中心移至美国

14.

1939年4月1日,英国与波兰签订互助条约,保证在军事上支持波兰以防止德国的入侵。4月5日,英国人伯纳德·帕特瑞吉创作了漫画《老调重弹》(图3)。该漫画揭示出(  )

漫画中,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隔着栅栏在指划、议论一条正在狂吠的狗,狗的身上披着一条米字旗,寓指英国。希特勒嘲讽其吠犬不咬人。而墨索里尼则流露出自己的担忧:但狗知道这句谚语吗?

图3

A.英国对德意法西斯态度的矛盾性B.德意法西斯对英国外交政策的误判C.英国绥靖政策下实际威慑力的缺失D.德意法西斯对英国军事干预的恐惧

15.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政府在对外宣传中,以劳工、女性和黑人群体为重点,向海外受众塑造了 富足 自由 的劳工、 平凡 优雅 的女性和 持续迈向平等 的种族关系三组典型形象,凸显美国生活方式赋予其积极的人生意义。这反映出美国(  )

A.社会形象塑造适应形势需要B.努力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C.社会运动发展取得积极成果D.致力于消除国内社会矛盾

二、开放性试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齐都临淄故城的变化

材料一
    图4、图5为小城修筑前后临淄城空间形态对比示意图。

——据贾鸿源《齐都临淄复原研究》

材料二
    临淄城地势南高北低,小城雄踞地势较高的西南一隅。小城北部偏西为宫殿基址,以所谓 桓公台 为中心。 桓公台 高14米,东西宽约70米,南北长约86米,招制宏伟,是一组以高台建筑为主体的建筑群。这一布局的改变,违背了宫城居中的传统规制,体现出 城郭不必中规矩 的规划理念。

——据胡方《齐都临淄空间形态演变的功能性导向》等

图6临淄齐国故城遗址分布图

——据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

    分析说明战国时期临淄故城布局特点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12分)

17.

历史人物职业的变迁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社会的重大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个人·社会

郑观应(1842?1921),广东香山县人,晚清著名实业界先驱,中国近代改革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表4为他在不同时期的窜业经历摘编。

表4

时间

地点

任职部门

职业

1858年之前

广东香山

居家

儒生

1858

上海

新德洋行

随叔父做学徒

18591867

上海

宝顺洋行

买办

1867

上海

公正轮船公司

董事

18681871

上海

和生祥茶栈

通事、股东

18711873

扬州

宝记盐务

经理

18731882

上海

太古洋行轮船公司

买办

18781882

上海

上海机器织布局

襄办、会办、买办

1881

上海

上海电报分局

总办

18821884

上海

轮船招商局

帮办

18901892

广州

开平煤矿粤局

总办

18921902

上海

轮船招商局

帮办

18961897

汉口

汉阳铁厂

总办

——据夏东元编《郑观应年谱长编》等

结合材料,说明郑观应的职业变迁反映了 社会的重大变革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盛泽镇

20世纪80年代初,苏州盛泽镇纺织业得到发展。1984年,盛泽成立东方丝绸市场,很快成为国内规模最大、专业化程度最高的丝绸纺织品市场之一。1986年,盛泽有国营、镇办、村办各类纺织企业130多家。
1992年,乡办企业坛丘缫丝厂与香港永佳公司合资成立华佳针织服装有限公司,引进设备,从事真丝服装生产。后来,华佳集团改为民营,王春花担任董事长。这样,王春花从普通工人一步步成长为著名企业家。
1994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关于促进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同年,经营蚕丝生意的陈建华收购吴江化纤织造厂。21世纪初,陈建华成立恒力集团,逐渐发展成为炼油、石化、化工、化纤和纺织等全产业链发展的国际型企业。

如今,盛泽镇是全球纺织行业集聚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拥有2500多家工业企业。建立起从缫丝、化纤纺丝、织造、印染、织物深加工到服装制成品的完整产业链和集研发、生产、市场、物流、服务为一体的配套体系。

——摘编自《吴江丝绸志》

提取材料信息,以 转型 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4分)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9.

近代史上,铁路成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中期以后印度铁路的发展

1853年4月16日,印度第一列火车从孟买开往塔那。时任印度总督的达尔豪西侯爵为印度铁路建设描绘蓝图,认为 铁路将使英国能够在几天内将大部分军事力量投入到任何给定的地点,1857年对 叛乱 的镇压证明了铁路的军事价值。在第二次英阿战争(1878——1880年)期间,在军队部署的高峰期,每天有8列特种部队火车通过旁遮普省将士兵,枪支、马匹等物资运送到印度与阿富汗边境。
据统计,至少从1890年起,印度已经拥有世界顶级的铁路网之一。但铁路修建塑造了典型的殖民地经济——出口原材料和进口工业产品.这种发展模式只有通过铁路才成为可能.到19世纪末,即使是这个国家最偏远的地区,也被卷入了(大英)帝国现金作物经济,以前与世隔绝的村庄鼓励经济上的自力更生,现在它们的财富随着(大英)帝国的供求波动而起伏。
在铁路建设时期,英印政府不管是作为监管者还是直接建设主体,始终参与到铁路建设之中。在铁路运营过程中,铁路雇员的聘任以及火车车厢和车站基础设施的设置都遵循了种族区分原则:欧洲人乘坐一二等车厢和从事行政职位,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乘坐三等车厢和从事最低等的铁路建设工作,英裔印度人被殖民者定义为地位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阶层,其境遇处于二者之间。
铁路运营政策的制定遵循了印度的传统,原因是尊重印度的传统不容易引发本地人的反抗。官方为女性安排专用车闹,根据宗教禁忌安排餐饮,鼓励种姓等级造成印度精英和大众之间的分裂,保留了印度旧的种姓、宗教、性别歧视传统。

——据张越《社会空间视域下印度殖民地时期的铁路建设与运营研究》

分析说明印度铁路发展是否使印度真正实现了 现代化 。(1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