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南省益阳市高三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19 浏览数:38

一、单选题

1.

据史籍记载,周族入主中原后,周朝统治者称颂殷先哲王,文化工作仍由殷旧贵族处理,作册、御史等史官皆由殷人担任。这使殷遗贵族在西周早、中期仍能部分保留其固有文化。据此可知(  )

A.商周文明具有连续性B.周朝政治保留民主遗风C.商人掌握西周话语权D.殷商文明程度高于周朝

2.

永元四年(92年)和帝规定, 郡国口不满二十万二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三岁一人 ;永元十三年又下诏, 令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 这一变化(  )

A.导致了察举制度异化B.有助于增强国家的向心力C.为汉末分裂埋下隐患D.反映了中央集权受到冲击

3.

《品官依户纳税敕》规定: 每年税钱,上上户四千文,上中户三千五百文,上下户三千文,中上户两千五百文,中中户二千文,中下户一千五百文,下上户一千文,下中户七百文,下下户五百文。其现任官一品,准上上户税,九品准下下户税,余品并准依此户等税。 这一规定(  )

A.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B.使官员等级观念强化C.推动了安史之乱爆发D.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4.

由如表可推知(  )

史料一

嘉定癸未(1223,经讲读官进朱熹《资治通鉴纲目》。

史料二

嘉熙元年(1237……二月卯,诏以朱熹《通鉴纲目》下国子监并进经。

史料三

威淳甲戌(1274,经官进读《大学衍义》《资治通鉴纲目》。

A.《资治通鉴纲目》具有社会基础B.统治者推崇《资治通鉴》C.《资治通鉴纲目》重义理尊纲常D.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5.

王阳明在担任两广提督期间,推行 改大留小 措施,即在原土司地方广设土巡检司,以土目担任土巡检,而且可以世袭,成为数量众多的小土官,这样就分散了原先土官的权力。这(  )

A.表明改土归流强化中央集权B.进一步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反映官方哲学指导边疆治理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6.

清代楚辞研究学者中,蒋骥采纳传教士汤若望《新法历书》的内容,介绍望远镜观测的结果,并用西洋地球学说解释《楚辞·天问》中的地理问题。这表明(  )

A.中国古代文学蕴含科学理论B.传教士借中国传统文化传教C.士大夫经世致用的责任担当D.西学东渐助力学术研究拓展

7.

1894年输入天津、烟台、胶州三个港口的洋纱为十八万多担,1898年增加至近五十万担,短短四年内增加到264%。这一变化(  )

A.源于政府自救运动失败B.体现列强侵略手段的调整C.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弹D.使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

8.

1915年5月26日,《政府公报》刊登了由满洲贵族荫昌填词,礼制馆作曲,音乐大师王心葵润色的国歌。歌词为:中国雄立宇宙间,廓八埏,华胄来从昆仑颠,江河浩荡山绵连。共和五族开尧天,亿万年。这首国歌(  )

A.反映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被社会广泛认可和传唱C.迎合了思想解放运动的需要D.彰显当权者的政治野心

9.

如表为1941年12月9日,国民政府发布的《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节选。该文告的发布主要是因为

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强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特此布告。

A.自卫抗战取得重大胜利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C.政府抗战胜利信心增强D.敌后抗日根据地蓬勃发展

10.

据统计,1949年至1953年间,新中国出版列宁著作43种,印行了370多万册;出版斯大林著作41种,印数达660多万册。1950年5月,中央成立《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从1951年10月到1953年4月,《毛泽东选集》第1—3卷先后正式出版,总印数达500多万册。这(  )

A.为建构集体主义价值观奠定思想根基B.说明新中国的印刷技术迅猛发展C.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次伟大飞跃D.体现新闻媒介宣传社会主义制度

11.

如表为199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部分),这反映了(  )

国内生产总值

重要工农产品发展情况

城乡居民存款

比上年增长14%

粮食产量

比上年增长28%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8868万吨,比上年增长9.6%

45644万吨,比上年增长3.1%

14764亿元

4.7%

19.9%

12.1%

A.三权 分置激发劳动者积极性B.消除绝对贫困的任务已经完成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与完善D.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

12.

阿那克萨哥拉提出了关于宇宙起源和自然现象的理性解释,被雅典公民驱逐出城邦;阿尔克迈翁试图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人体和疾病,被雅典陪审法庭判处死刑。这主要反映了古代雅典(  )

A.法律有保守和狭隘性B.宗教神学占据主导地位C.缺乏科学与理性精神D.民主政治发展受到阻碍

13.

他的著作强调了个人自由、情感和自然的重要性,成为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和哲学的重要灵感来源。通过他的作品,浪漫主义者找到了反抗现代社会机械化和道德腐化的理论基础。他还主张(  )

A.开明君主制B.三权分立C.人民主权说D.自由主义

14.

如图是反映19世纪上半期英国童工在煤矿中劳动的绘画作品,该图描绘的情景(  )

A.反映英国政府漠视儿童教育问题B.坚定了有识之士改造社会的决心C.源于工业革命后劳动力资源匮乏D.促进了英国煤矿行业的急速发展

15.

甘地指出: 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这反映了(  )

A.印度民族具备对抗英国的实力B.非暴力主义根植于印度文明C.团结一致抗击英国是唯一出路D.无产阶级是反英斗争的主力

16.

1950年苏联全体职工月平均货币工资为64.2卢布。1952年,苏联小麦每公斤按9.7戈比(1卢布=100戈比)出售,马铃薯4.7戈比,蔬菜19.2戈比,牛肉20.3戈比,猪肉67.2戈比,牛奶25.2戈比。这两则史实(  )

A.有助于解释 苏联模式 的弊端B.反映了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成果C.可用于比较城乡居民实际购买力D.体现了苏联低工资高物价的困境

二、综合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北宋以后王安石的官方形象:亡国祸首,千古罪人;
北宋以后王安石的学术形象:所学不正,其主张皆异端;
北宋以后王安石的民间形象:在话本中沦为猪狗。

——李华瑞《近二十年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重新认识》

材料二
北宋儒学的主流其实是王安石所代表的新经学和司马光所代表的新史学。这是熙宁、元祐党争的学术核心所在,二程在其时没有太大的社会影响力。

——田浩《朱熹的思维世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北宋后王安石的不同形象进行历史解释。(9分)
(2)结合中国史相关知识,另选一位历史人物,围绕 人物形象与时代变迁 展开论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9分)

三、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1845年,英资丽如银行在香港、广州设立分支机构,该行曾在香港发行纸币。
1887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奏准在广东开设造币厂铸造银元,所铸银元与外国银元一并行用,正式开始了中国官铸银元的历史。此后,各省以广东银币模式为标准,纷纷设厂铸造,自铸银元不断增加。
1897年,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商办银行)在上海成立,发行银两票和银元票。
1900年,广东造币厂在铸造银元的同时,开始铸造铜元,其后,各省纷纷仿效,广铸铜元。近代中国货币又添一种金属铸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遂由过去主要使用银两制钱变为主要使用银元、铜元。
1905年,清政府在天津设造币总厂,中央政府始加入银元铸造行列。
1908年,清政府设立交通银行,发行纸币,规定无论公私出入款项,应缴一切库款官款,纸币都与现银无异,一律通用。民国建立后,国家银行实力增强,地方银行和商业银行大量建立,纸币的发行更为广泛。
1920年,上海有银炉24家,银炉的组织形式,都是家庭手工业性质,区别只是规模大小。银炉铸出的银锭必须送到公估局评估重量和成色,达到或者超过最低标准者方可进入流通领域。公估局是近代才出现的新机构,是适应近代商品经济不断发展而产生的。
1924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出版了《国家商业汇兑要览》,编制了 十九省重要城市流通货币的概况表 ,罗列了不同地区货币使用情况。如上海,通用银币以袁头币最为流行,其次为江南、湖北、广州、大清龙洋……银两虽只有二七宝银一种,但平砝(重量标准)却有六种。通用纸币的本国银行就有十多家。

——摘编自贺水金《不和谐音:货币紊乱与近代中国经济、社会民生》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况20世纪30年代以前中国货币紊乱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近代货币紊乱对社会经济的影响。(6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美国R&D经费投入情况

注: R&D: 科学研究与开发  GDP:国民生产总值

2021年1月,新美国安全中心发布《掌舵:迎接中国挑战的国家技术战略》报告,认为 崛起的中国对美国及其盟友构成了直接挑战,美国有必要制定国家技术战略,以保持其在创新和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

——摘编自曹玲静《21世纪以来美国科技政策演变特点及启示》

材料二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以来美国R&D经费投入的变化趋势。(6分)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以来美国R&D经费快速增长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对 科学技术影响国家前途命运 予以阐释。(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