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镇江市、盐城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19 浏览数:25

一、单选题

1.

据《韩非子》记载,鲁哀公曾就鲁人不愿意救火一事向孔子请教。孔子对曰: 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于人,请徒行罚 ,并下令:不救火者比照降敌之罪处罚。令未下遍全国而火已救。对这一记载解读正确的是(  )

A.鲁国国君赏罚分明B.法家重塑孔子形象C.孔子认同以法治国D.鲁国崇尚儒家德治

2.

图1反映了汉代冶铁业发展状况。这些状况可以佐证汉代(  )

·考古发掘的汉代冶铁遗址遍布全国各地仅河南省就发现汉代冶铁和铸铁遗址18处;

·汉武帝在全国设立铁官49处;

·汉代的铁官作坊共有冶铁高炉80余炉,日产达到2448吨液态铁

图1

A.社会对铁器的需求量大B.官府垄断经营铁制农具C.政府大力推广铁犁牛耕D.灌钢法提高了钢铁产量

3.

唐中书门下两省官员多以文士担任,作为皇帝近臣,常达至显贵。唐宣宗指出,两省官员 盖备顾问,如其不知病苦,何以应朕访求 。他于大中元年颁布敕令,规定没有担任过刺史、县令的给事中、中书舍人等不得升迁。唐宣宗此举意在(  )

A.提高官员的道德修养B.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C.顺应三省一体化趋势D.完善中央官员选任机制

4.

金世宗完颜雍推行一系列仿效中原制度的政治改革,以至 中原之人呼他为 小尧舜 ”。朱熹甚至说如果金世宗 能尊行尧舜之道,要做大尧舜也由他 。时人对金世宗的评价反映出(  )

A.金朝以程朱理学为正统B.金与宋政治制度的统一性C.北方经济文化领先全国D.宋金对峙中南宋地位下降

5.

明代嘉靖以后,六谕宣讲主要由官府和乡约组织民众,定期集会。六谕讲本大多以白话直讲,宣讲者不仅带领约众宣读六谕,而且逐条给以解释,辅之事例,便于百姓把握孝顺、安分等人生道理。据此可知,明代(  )

A.儒家思想融入司法实践B.法典采用律例合编的体例C.通俗文学助推社会教化D.理学以乡约形式深入基层

6.

1884年,法军炮击福州船政局后,战事波及台湾。两广总督张之洞雇民船将大量兵勇和武器向台湾潜运,并依靠沪、港人员收集台湾情报,对台进行汇款,使台湾牵制了大量法军兵力。张之洞的举措(  )

A.有效遏制了宗藩关系的解体B.反映出近代造船工业的缺失C.有利于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D.支援了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7.

1912年10月,孙中山在上海发表演说,认为马克思研究资本问题三十年,使无条理之学说 成为有统系之学理 。他把《资本论》中的资本公有理论,归入民生主义的土地公有、资本归公主张当中。由此可知,资产阶级革命派尝试(  )

A.用民生主义动员民众推翻清政府B.借鉴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问题C.以和平方式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统治D.建构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理论

8.

图2漫画创作于1945年,画中日本首相东条英机面部表情生硬,中国人民的姿态传达出欢腾的氛围。该漫画(  )

图2

A.说明民众殷切期盼国共合作再次实现B.旨在描绘中国人民欢庆抗战完全胜利C.反映出重庆政协会议通过和平建国纲领D.表达了人民憧憬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未来

9.

1950年11月,在山西省工农业展览会上,工人们对各地来参观的农民,详细地讲解了关于各种新式农具的使用方法。参加展览的棉花加工公司也组织棉农到轧花厂参观,棉农认识到机器轧花比手工轧花好,非常乐意把棉花送到厂里加工。这些举措(  )

A.利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B.结束了棉花价格暴涨局面C.加快了一五计划的进程D.掀起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

10.

这一时期的畅销书出版传播具有以下特点:邓小平著作发行量巨大;经济学著作、教材继续热销,法律图书的出版传播开始掀起了高潮;西方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大行其道。 这一时期 应是(  )

A.1966—1976年B.1976—1982年C.1982—1989年D.1989—1997年

11.

1900年在巴比伦古城遗址出土了一枚公元前9世纪的青金石滚印。据考古发现,滚印的青金石原料采自于阿富汗东北部,滚印上刻有楔形文字的铭文,图案所采用的浮雕技法与亚述帝国的浮雕一脉相承。该青金石滚印可以用来说明(  )

A.早期区域文明的交流B.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东传C.中古亚洲的多元文明D.波斯帝国征服两河流域

12.

表1为部分年份英国鲍恩梯斯庄园的货币收入占比情况(%)。据此可知(  )

表1

地租及法庭收入

出售饲草、牧草、麦秆、木材

出售谷物

出卖、出租牲畜

额外收入、归还欠款

13411342

8.7

21.4

40.5

28.2

1.3

13421343

7.8

10.1

53.9

27.2

0.4

A.庄园主与农奴的矛盾缓和B.庄园经济的商品化程度提高C.资本主义大农场普遍建立D.价格革命导致地租收入减少

13.

在马丁·路德的支持下,德意志纽伦堡市政府推行假日改革,在新日历中只有37%的天主教节日得到保留,并允许城市工人自己决定是否在宗教节日期间休假。纽伦堡市的假日改革(  )

A.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B.表明理性主义在德意志流行C.有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D.瓦解了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

14.

1914年8月5日,英国切断了从德国经由亚速尔群岛连接北美的两条海底电缆,从而垄断了跨大西洋的电缆服务,导致德国情报总比英国情报到达北美慢一步。英国的行动(  )

A.直接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B.切断了德军东西战线的联系C.利于取得中立国美国的支持D.发挥了科技领先世界的优势

15.

1981年日本通过了行政改革方案,减少财政预算,要求1983年实现财政负增长,并取消国家层面的福利制度和设施,下放到市、町、村一级,削减补助金的额度,最低限度满足国民最低生活水平。该方案的目的是(  )

A.恢复自由放任政策B.限制中央政府权力C.缩小社会贫富差距D.减少国家干预经济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明成化、弘治年间以后,田赋徭役折银逐渐增多,农民必须将农副产品等拿到市场去出卖,甚至典卖田宅以完赋税,促使人们以粟帛为富的观念随之改变。手工业者以银代役,推动匠户向自由雇佣劳动者过渡,部分手工业者上升为手工工场场主,而大部分手工业者则与破产的农民一道,加入城市劳动力市场。市镇在成、弘以后的普遍兴起与白银也有着直接关系。人们日常生活日益依靠商品货币的市场交换,经商成为谋生的极好出路,拥有白银货币的商人社会地位大大提高。

——摘编自万明《明代中国白银货币化研究》

材料二
1571年西班牙征服菲律宾后,构建了从马尼拉到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再到欧洲的贸易航路。这条贸易之路最早的推动力源于中国,明朝政府自上而下地 赋役折银 激发了民间对白银的需求,在1570年前后,明朝不得不公开承认华商去东南亚贸易的合法性。菲律宾的马尼拉充当了美洲对中国丝绸与丝织品和中国对美洲白银需求的中介。以丝绸、瓷器等为主的中国商品,以及传统文化成分在墨西哥,甚至在中南美洲各地得到传播。反过来,美洲土著印第安文明成果——玉米、马铃薯等作物先后传入我国,也影响到中国许多人的饮食习惯。此外,以墨西哥银币为主的美洲白银也通过马尼拉或澳门而大量流入中国,明显作用于明清两代的金融活动。

——摘编自于文杰《太平洋丝绸之路上的中国元素》等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代白银货币化带来的社会变迁。(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全球联系初步建立的表现。(5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白银货币化的主要推动因素。(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在全面抗战爆发的前夕,邹韬奋、茅盾等人发起了 中国的一日 全国征文活动,征文内容以1936年5月21日为限。他们从来自全国各地的稿件中选定490篇,共80万字,以《中国的一日》为书名出版,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来自各省市各职业人士在这一天的生活经历。

表2《中国的一日》收录的部分稿件内容

题目

内容摘录

《日本对华北增兵一部分开到》

除三百五十名开往北平丰台驻扎外,余则驻津海光寺日兵营。同时,除驻华北日军兵士增加外,司令部幕僚亦大加强化。

《菲岛华侨考察团离沪赴闽》

菲律宾华侨回国考察团备受各界欢迎。团长王泉笙谈到,中国近年来工商业进展甚速,尤以无锡庆丰纱厂等厂,机器最为新式,且注重采用国货,实可为各厂的楷模。本人及诸团员返菲后,决将转告侨胞,使个个都能爱用国货。

《乡村的企业家》

自从他们把红军赶走以后,现在又在我们湘南弄出保甲训练的新花样来。不过,假如佃农的痛苦永远日益加深,终恐饥饿的烈火是会要刺激起民众的脑筋的。

《文化城的一日》

我忽然想到去年十二月九日北平青年英勇的抗争。我们难道就甘心做亡国奴了吗?我们好像是在黑暗的旷野里,周围有许多的狼对着我们嚎叫,不拿出身上的武器,哪个狼肯后退!掏出一根火柴来吧!让一星星的火亮变作几万万星星的火亮!

——摘编自茅盾主编《中国的一日》

结合材料,以 中国的一日:危机与出路 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四、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及机器设备的引入,英国大多数手工工场逐渐完成了向近代工厂过渡。在工厂资本构成中,用于机器设备的固定资本占据很大比例,远远超过前工业化时期所占比重。与此同时,分散在乡村的劳动力开始向城镇工厂聚集。在工厂制时代,时间成为生产的一部分,工人要按照固定时间上下班和用餐,在严密的监督下按照有规律的工时和标准化的程序来工作。例如,在英国韦奇伍德的制陶厂,273名工人均依据其从事工种的不同而分配在不同车间里,每个车间的工人只负责一道生产工序,工厂的生产效率也大为提高。但工业化时代的劳作方式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病,如工厂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属物,在直接的劳动过程中丧失了主导地位,劳动负荷超标,每天的工作时间从14小时到18小时不等。进入19世纪30年代后,英国工厂改革运动兴起,逐步消除了早期工厂制的一些弊端,由此推动着工厂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近代工厂制度的基本特征。(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工厂劳作方式对英国近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7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1951年,中国与波兰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拉开了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帷幕。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对象首先是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帮助下,我国引进了芭蕾舞、交响乐等许多西方古典艺术门类,丰富和繁荣了我国文化艺术的百花园。尽管当时西方帝国主义封锁新中国,但民间文化交流仍充满生机。中国的杂技、歌舞、戏剧等艺术团的足迹遍布北欧、西欧,每到一处都引起轰动,广受欢迎。当时的文化交流是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进行的。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就明确提出: 我们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应该尊重各国民族文化的发展 ,表达了同亚非各国人民开展文化交流的真诚愿望。至1958年底,中国有59个艺术表演团体到49个国家访问演出,对外文化交流作为 外交的一翼 ,起到了 宣传队 播种机 的作用。

——摘编自张登德《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影响新中国初期对外文化交流的外交因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对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作用。(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