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西省上饶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20 浏览数:31

一、单选题

1.

距今5300—4000年是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表1是有关这一时期部分重要的考古信息,据表可知(  )

表1

遗址

区域

考古发现部分

牛梁河遗址

辽河流域

发现了女神庙、祭坛、金字塔等遗迹,出土了包括玉猪龙在内183件玉器。

凌家滩遗址

长江流域

发现祭坛、大型壕沟、玉器、石器作坊遗迹,出土了龙、猪、龟等形状的精美玉器。

陶寺遗址

黄河流域

发现最早的天文观象台、中原地区最早的龙图腾,出土了绘有龙形图案陶盘、精美的玉器。

A.中华文明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格局B.中原地区是古代中国文明的核心C.以玉为贵 思想观念开始出现D.新石器时代已有明显的贫富之分

2.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 巴寡妇清……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洁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 ;《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记载: 凡同母异父者通奸,判处弃市刑(在闹市斩首)”。据此可知秦朝(  )

A.重视伦理秩序建设B.奉行儒法并用治国理念C.力图创新基层教化D.确立了严密的法律体系

3.

据统计,《魏书》中 中国 一词共出现59处,其中多指北魏。例如,北魏政治家高闾屡次上表以 中国 自居,提出了 布德以怀远人,使中国清穆,化被遐裔 汉之名臣,皆不以江南为中国 的观点。这反映了北魏(  )

A.汉化改革成效显著B.正统地位得到普遍承认C.华夏认同观念较强D.文化建设领先南方政权

4.

宋代统治者在建国之初就确立了征商制度,在各地交通要道、关津渡口及城镇交易市场对民间私商经营贩运的货物征收商税,对于偷税、漏税的也要重罚。《宋史·食货志》载: 有敢藏匿物货,为官司所捕获,没其三分之一,以其半畀(给)捕者。贩鬻而不由官路者,罪之。 这些做法(  )

A.导致宋代商业日益萎缩B.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旨在解决 三冗 问题D.加重了商人的赋税负担

5.

清入关后,上承明制,以题奏本章为朝廷日常政务文书。康熙帝出于 居园理政 巡游之治 的需要,将本章 先呈御览、下阁票拟 的流程改为 径交内阁、票拟进呈 ,又设立批本处以减少君主批答章奏的工作量。这一改革(  )

A.不利于政令及时传达B.使内阁成为政务决策机构C.确保了决策的科学性D.有助于强化皇权运使能力

6.

1850年正月,咸丰皇帝即位后欲革新朝政,下令停止捐输。咸丰元年(1851年)正月,广西奏请开办米捐,米捐虽然最初遭到户部反对,但最终还是得到推行。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清政府权威尽失D.面临内忧外患

7.

竹枝词生动的展现了上海的发展历程,描绘了上海从 自开海禁五洲通,水陆舟车疾似风,百货遍流全世界,商家发达正无穷。 沪城得力半商团,革命心思早郁盘,但听一声鼙鼓起,岂甘袖手作旁观 的变化。这折射出(  )

A.上海由闭塞到开放B.民主思想广泛传播C.商业进步引爆革命D.文学映照时代变迁

8.

1920年6月,《新学报》称: 中国的新文化运动自发端以至于今,不过一年多,而其潮流已普遍于全国。自北京到广州,自漳州到成都,差不多没有一个大都市没有新的出版物出现,这个现象真是极可乐观的! 这说明新文化运动(  )

A.文化革新无处不在B.文化普及多数国民C.弘扬民主科学理念D.助推都市出版新潮

9.

表2为淮北印钞厂印制发行的部分纸钞情况一览表。由表可知,这些纸币的发行表2(  )

序号

年份

主图案

正面颜色

票幅(mm)

纸张

流水号

备注

18

民国325

牛耕

红色

129×71

白道林纸

6

19

民国335

放牧

蓝绿色

130×65

牛皮纸

6

背左右抗币

20

民国345

左右建筑

红色

131×66

牛皮纸

6

21

民国345

牛耕

红色

105×54

牛皮纸

6

背左右抗币

22

民国345

毛泽东像

棕色

115×60

牛皮纸

6

背面为棕色,图案耕牛

23

民国345

毛泽东像

棕色

115×60

牛皮纸

6

背面棕色,图案耕牛,但花符与行名位置不同

24

民国345

毛泽东像

红色

100×56

牛皮纸

6

背面为绿色,图案耕牛

25

民国3010

农田锯木

蓝色

127×64

印钞纸

6

黑戳当抗币拾元,红戳改作拾元

26

民国3010

农田锯木

蓝色

127×64

印钞纸

6

红戳改作拾元

A.体现了解放区人民群众对领袖的爱戴B.工艺精湛制造技术水平超高C.彰显了当地在金融斗争领域中的智慧D.利于冲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10.

马克思在谈论东方国家社会发展道路时,明确反对将其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泛化为一种普遍适用的发展道路理论,即认为所有民族,不论其历史环境如何独特,都必须遵循同一条发展路径的错误观念。他着重指出,每个民族的发展道路都深深地根植于其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中。下列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

A.三大改造B.工农武装割据C.八字方针D.遵义会议召开

11.

古希腊人在200年左右的时间里,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殖民地(如图1所示)。这些殖民地(  )

图1

A.希腊化程度较深B.古典文化浓厚C.政治上相对独立D.采取民主政体

12.

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休战期间,失去工作机会的雇佣兵聚在一起,形成许多靠抢劫、绑架勒索与征收保护费维持生存的武装团伙,即所谓 自由军团 。他们不仅在法国四处侵扰,还能在大规模野战中击败王室军队,直接挑战国王权威。由此可见(  )

A.封君封臣制度已经崩溃B.国王权威遭到严峻挑战C.持久战争冲击契约精神D.军队招募方式亟需改革

13.

表3为不同时期,奥斯曼帝国流通金币阿尔顿(Altun)和银币阿克切(Akce)的比值。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表3

时间

1516

1560

1574

1588

1599

比值

1:50

1:60

1:80

1:120

1:160

A.白银的世界性流通B.奥斯曼的殖民扩张C.资本主义迅速发展D.传统商路再次兴盛

14.

1842年威廉·魏特林出版了《和谐与自由的保证》。该书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主张以暴力的方法号召工人起来推翻旧制度,同时设想建立一个由最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管理的 和谐与自由的社会 。这一思想(  )

A.深受科学社会主义影响B.尚未认清无产阶级历史使命C.强调建立政党领导革命D.得到了工人阶级的广泛支持

15.

1914年8月8日,英国议会通过《王国防卫法》,明确规定 任何人不得在英国军队或民众当中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传播易于引起恐慌和不安的消息 。并随后设立新闻局与军方共同负责出版审查。英国政府此举旨在(  )

A.重建新闻审查制度B.控制社会舆论C.确保战争取得胜利D.维护社会稳定

16.

肯尼亚独立早期,政治精英重新建构了卡伦金族这一族群,还成立了以该族群和地区为背景的政党,使得政党逐渐族群化。族群身份成为人们获得政治和经济资源的重要手段,政党往往代表着某些族群的利益。由此可知,政党族群化(  )

A.推动了肯尼亚的民主化进程B.不利于国家认同的构建C.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D.带有浓厚西方殖民色彩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西域作为汉匈双方激烈争夺的战略重地,汉朝为了稳固其控制权,在通往西域的关键路线上广泛设立了屯田据点。元狩四年(前119) 汉度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 汉代的屯田集中于河西走廊及西域的丝绸之路沿线,用以保护商路、供给往来。同时,屯田也成为汉朝掌控西域诸国的重要战略支撑。从事屯田的主要是驻军和戍边士卒,边地官府无须为他们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和训练,只需供给衣食月俸,而屯田所得收入则归政府所有。自武帝以后,随着汉匈关系逐渐缓和,大规模的边疆移民停止,汉政府转而主要依靠屯田来维持对西域的经营。

——摘编自张冠梓《从多元到混一:中国古代实边的演进》

材料二
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割据势力后,为巩固统治,在新疆驻兵移民,大兴屯田。清代新疆屯田主要由军屯和民屯两种。军屯,主要由绿营兵从事屯种,设屯田臣管理屯务。耕种所需农具、耕畜、籽种等生产资料均由官府提供,所收粮食全部上缴官仓,屯兵本人及家眷日常生活由国家发给的兵饷维持。民屯,又叫户屯,由内地迁移民进行屯田,归地方政府管理,各级屯官由同级地方官员兼任。每户种地30—50亩,纳粮3—8升不等。清代新疆屯田取得了明显成效,劳动者不仅直接参与作战,所生产的屯粮还保障了军需,同时还使边地得到了充实,巩固了边防。

——摘编自李新伟《清代的新疆屯田》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汉代屯田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代和清代屯田的共同点。(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先后面临着西方的包围封锁和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因此反对霸权主义是当代中国外交的一项重要任务,长期以来在中国外交宗旨中占据突出位置。在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反对霸权主义的基础上, 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 维护世界和平始终是中国外交宗旨的重要内容,至今未有改变。1994年11月15日,江泽民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提出: 如何更有效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把一个和平、繁荣、美好的世界带入21世纪,是当前各国人民正在严肃思考的问题。 这里首次把促进经济发展与维护世界和平并列起来进行表述,这是一个重大变化。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 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摘编自宫力《当代中国外交:70年的探索与启示》

材料二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错误论调不时沉渣泛起。

——摘自选择性必须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外交宗旨的变化,并结合所学从国际角度分析其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如何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新教与天主教诸侯之间的主要斗争聚焦于领土和城市的争夺,其中天主教诸侯尤为嫉妒新教诸侯在宗教改革期间对天主教会土地财产的侵占。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虽缺乏如英、法君主那样的绝对权威,却始终不甘于仅作为虚名元首,他渴望强化帝国的中央集权,削弱诸侯势力。然而,无论是新教还是天主教诸侯,都竭力扩大自身的独立地位,甚至不惜借助外国势力以实现此目的。这种外部势力的介入,进一步加剧了德意志问题的复杂性。在这场争斗中,西班牙坚定地支持帝国皇帝,而新教邦国则得到了法、英等国的背后支持。

——选编自石磊《试析欧洲三十年战争爆发的原因》

材料二
1648年 三十年战争 落幕,各世俗政权因摆脱教权绝对控制并获取权力与财富,构建了一个相互平衡的国际关系格局。然而,这种均衡态势并不稳固,其演变异常迅速:自战争终结之初,由英、法、奥、西、荷等大国构成的多极化均衡格局,迅速经历了王朝战争后多极均衡格局的分化,进而转变为英法争霸的两极对立,最终演进至欧洲反法战争期间的法国单极霸权状态。

——选编自李卓群、陈明《17—18世纪欧洲国际关系格局的转变—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为中心》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如何理解 三十年战争 是一场 宗教外衣掩饰下的国家利益之争 。(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下国际关系格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该体系的积极影响。(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 ,这是中国人牢不可破的政治底线和道德信念。从秦汉至明清,天下大势分分合合。但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主动认同大一统,以此作为政权合法性的来源。汉朝人说 六合同风 九州共贯 ,隋朝人说 协同内外,混一戎华 ,元朝人说 天下一家,一视同仁

——摘编自钟文《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演进——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

根据材料,围绕 中华文明的统一性 这一主题,自拟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