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史学在西周时期被纳入
“王官之学
”,《尚书》对后世记言体史书体裁有发凡起例之功。《春秋》是现存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为后世编年体史书的编撰奠定了基础。司马迁《史记》对自黄帝至汉武帝三千年中国境内汉族和主要兄弟民族的历史作了全面、系统的记述。中国古代留存史籍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诸如正史有
“二十六史
”,编年体、纪事本末体、纲目体、典制体等多种成系列的史书体裁。
——摘编自汪高鑫《多重视角下的中国古代史学史研究》
材料二
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希罗多德被称为
“历史学之父
”,希腊史学家偏爱可以建筑在目击者所述的证据上的现代史,或所能倾听到的极近的近代史。无论是希腊人还是罗马人,撰史是为了保存记忆、教育公民、娱乐公民和传授知识,《朱古达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犹太战争史》等大量的叙述战争的史著几乎都是由史家凭一己之力完成的。在西方人看来,历史学是具体的、局部的、特殊的知识存在,不具有普遍性特征。因而史学长期以来都附属于文学,始终是修辞学的一个分支。
——摘编自杨共乐《中西古代历史学之差异辨析》等
材料三
1919年,《新青年》《觉悟》等刊物相继将
“社会改造
”作为中心议题。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社会进化史》等一批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著作。大革命失败后,政治军事斗争陷入低潮,理论斗争成为了
“实际阶级斗争的延长和开展
”,随着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史论战的开展,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个马克思主义史家群体集结成军,马克思主义由
“思想
”沉淀为
“学术
”。抗战爆发后,马克思主义史家将学术研究汇入抗战救国的洪流中,1938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命题提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进入自主创造的阶段,学术地位进一步提高。
——摘编自陈峰《以学术关照回应时代之问——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传统的确立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特点及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史学相比,西方古代史学发展的不同之处。(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贡献。(7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