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19 浏览数:37

一、单选题

1.

商朝甲骨文记载,商王室会教授来自地方的贵族子弟习武与习乐。《周礼》记录了周王室的乐舞机构中,设置了专门教 夷乐 的官吏,有旄人 掌教舞散乐,舞夷乐,凡四方之以舞仕者属焉。 这些措施有助于(  )

A.增进整体文化认同B.重构社会统治秩序C.强化仁礼教化民众D.维护分封等级制度

2.

朔方郡位于黄河河套的西北部,主要包括后套平原、库布齐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在汉代屯田政策的引导下,大量人口迁入朔方郡,郡内人口在西汉时期达到13.6万之余,使朔方郡成为汉代北方边疆地区重要的垦区之一。据此推知,这一政策(  )

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B.维护了边境粮食安全C.加大了环境破坏风险D.推动了赋役制度变革

3.

汉代早期坞堡的作用单一,是为保护民众和军队而修建的军事防御场所。到魏晋十六国时期,坞堡出现变化,一是北方地区坞堡逐渐壮大,二是坞堡逐渐移植民间,成为一个集军事、经济、文化为一体的多功能单位。这一变化缘于(  )

A.边境危机的解除B.社会环境的变化C.豪强大族的崛起D.庄园经济的兴盛

4.

《黄帝内经》指出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强调 深忧重恚(恨)伤也,悲哀憔悴伤也 语笑无度,思虑太深,皆损年寿 等。这反映出中医(  )

A.强调身心整体健康B.理论体系博大精深C.注重辨证施治原则D.临床诊断经验丰富

5.

媒人在唐传奇中的作用仅是引出说媒的对象,对媒人的个人经历和性格特征没有详尽的描绘,大多数情况下媒人只是一个 隐形人 。宋话本中,媒人种类繁多且呈现出高度职业化的特征,对媒人形象的塑造则更为完整与细腻,也更加贴近日常生活。这一变化可以佐证宋代(  )

A.婚姻自主意识产生B.传统礼俗日趋瓦解C.理学正统地位确立D.市民价值追求凸显

6.

清代《南充县志》记载,商人庞思奎 性仁厚,厉行公善,凡修桥筑路及济贫乏、施米药棺板等善举,靡不乐为 。《长寿县志》记载,商人殷成元 生平公正诚实,凡乡里有忿争事,居间谢解,或具樽酒通殷勤,一笑散去,乡莫不钦服焉 。这些事迹(  )

A.冲击了政府的价值导向B.打破了士农工商的界限C.弥补了地方治理的不足D.完善了国家的救助体系

7.

1847年,英国驻沪领事阿礼国提出在上海北浅滩安置标桩。1855年,美国海军官员泼来勃尔将柯普登号系泊于长江口铜沙东南边缘,充作灯船之用。1857年,英国海军官员卡尔在长江口南港入口处设航道浮标。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

A.英美势力范围争夺B.列强扩展中国市场C.中西文化交往深入D.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8.

下表为19世纪中后期晚清部分地区绿营旗人武官数量变化表(单位: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因是(  )

地区

1849年秋

1867年夏

京师

90

86

浙江

47

16

江南

71

41

直隶

104

85

湖南

28

15

河南

23

19

A.国内局势变化B.自强新政实施C.列强侵略冲击D.中央权力下移

9.

1922年4月6日,浦东纺织工会代表日华纱厂工人,向厂方寄出要求涨薪的信函,同时党团组织代发了2万份罢工宣言、600张传单,最终厂方因盈利稳定做出让步。但该厂同年的第二次、第三次罢工因多方压制而失利。这凸显了(  )

A.推进议会斗争的必要性B.创新革命理论的紧迫性C.整合革命力量的重要性D.工农武装割据的合理性

10.

下图是1938年刊载于中国共产党在法国创办的机关报《救国时报》上的漫画。画面的正中央是身着军服的日本军官,他的肩上扛着写有 运军火到中国去 文字的弹药箱,脚下踩着的是瘦骨嶙峋的日本预算先生。该漫画的刊载旨在告诉世人(  )

A.革命根据地对日军的牵制B.持久抗战终将取得胜利C.财政支持是战争取胜关键D.日本国内经济形势严峻

11.

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均是由远离文明核心区的边陲小国所建,他们基本上两三代就完成了开疆拓土之任。帝国试图用行政手段约束各群体,但并没有将其真正捏合在一起,各群体原先的制度习俗仍旧起着重要作用,最终难以走出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的周期律。这反映出早期帝国(  )

A.国家治理存在缺陷B.人文地理环境相似C.对外扩张激化矛盾D.制度建设趋于一致

12.

公元10世纪后,日本庄园领主纷纷以各种借口向政府施压,提出免租及禁止各级政府行政人员干预庄园事务的要求,即所谓 不输不入 。中小庄园主为了获得特权,纷纷以出让部分庄园收入为代价把土地寄进给中央权贵或地方豪强,以求保护。这反映了当时日本(  )

A.土地兼并趋于缓和B.幕府统治面临挑战C.地方豪强实力削弱D.封建秩序发生异动

13.

下图是意大利威尼斯桨帆船在1482年至1534年间主要航行路线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殖民扩张呈现竞争格局B.价格革命影响贸易路线C.商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D.传统经营方式逐渐转变

14.

19世纪后期英国各煤区陆续建立了永久救济基金,矿工定期缴纳会费可成为会员,遭遇事故后本人或代理人就可以向地方机构申请领取救济金。1863年诺森伯兰和达勒姆成立矿工永久救济基金时会员数量为4000人,到1869年达到了11314人。矿工永久救济基金的设立(  )

A.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B.反映社会文明的进步C.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D.得益于垄断资本发展

15.

1929年至1933年拉丁美洲年平均出口额,从50亿美元下降到15亿美元。1928年至1932年,拉丁美洲有20个国家输出总值下降63.4%,其中智利和玻利维亚输出总值更是下降了80%。对该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民族解放运动高涨B.拉美摆脱外资依赖C.国内市场逐渐扩大D.国际贸易秩序混乱

16.

下表是苏联1932年至1945年间零售贸易中各经济成分的比重变化统计表(单位:%)。从中可以看出苏联(  )

年份

1932

1940

1945

类型

贸易总量占比

国营贸易

30

63

42

合作社贸易

53

23

12

集体农庄市场

17

14

46

类型

食品类贸易量占比

国营贸易

26

62

38

合作社贸易

48

18

11

集体农庄市场

26

20

51

(注:集体农庄市场上主要是用于出售农民个人经济中的农产品。)

A.工业化带动商贸发展B.公有制经济优势凸显C.合作社经济趋于崩溃D.农业集体化有所松动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史学在西周时期被纳入 王官之学 ,《尚书》对后世记言体史书体裁有发凡起例之功。《春秋》是现存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为后世编年体史书的编撰奠定了基础。司马迁《史记》对自黄帝至汉武帝三千年中国境内汉族和主要兄弟民族的历史作了全面、系统的记述。中国古代留存史籍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诸如正史有 二十六史 ,编年体、纪事本末体、纲目体、典制体等多种成系列的史书体裁。

——摘编自汪高鑫《多重视角下的中国古代史学史研究》

材料二
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希罗多德被称为 历史学之父 ,希腊史学家偏爱可以建筑在目击者所述的证据上的现代史,或所能倾听到的极近的近代史。无论是希腊人还是罗马人,撰史是为了保存记忆、教育公民、娱乐公民和传授知识,《朱古达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犹太战争史》等大量的叙述战争的史著几乎都是由史家凭一己之力完成的。在西方人看来,历史学是具体的、局部的、特殊的知识存在,不具有普遍性特征。因而史学长期以来都附属于文学,始终是修辞学的一个分支。

——摘编自杨共乐《中西古代历史学之差异辨析》等

材料三
1919年,《新青年》《觉悟》等刊物相继将 社会改造 作为中心议题。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社会进化史》等一批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著作。大革命失败后,政治军事斗争陷入低潮,理论斗争成为了 实际阶级斗争的延长和开展 ,随着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史论战的开展,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个马克思主义史家群体集结成军,马克思主义由 思想 沉淀为 学术 。抗战爆发后,马克思主义史家将学术研究汇入抗战救国的洪流中,1938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命题提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进入自主创造的阶段,学术地位进一步提高。

——摘编自陈峰《以学术关照回应时代之问——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传统的确立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特点及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史学相比,西方古代史学发展的不同之处。(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贡献。(7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世界文明史凡六千年,先后出现了四波文明兴起浪潮。第一波浪潮掀起于公元前3500年至前2000年之间,世界上最早的原生型农业文明诞生。第二波文明兴起于公元前1500年至前500年之间的西亚和地中海区域,它们也是独立生成的文明,但受到已有中东原生型文明因素扩展和辐射的影响,故可称次生型文明。兴起于公元500—1500年中古时代的第三波文明,在邻近文明的较多影响下生成,但有自己独立特色,因此也属次生型文明。第四波浪潮发生在18—20世纪,要么是西方文明在扩张中出现派生的子文明,要么是作为对西方文明扩张的反冲。

——摘编自刘景华《世界历史上文明兴衰之思考》

材料是该学者对于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阶段划分。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任选两次文明兴起的浪潮,各举一例文明,并分别进行阐释。(所选的时段必须与文明相对应,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922年5月,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立组建消费合作社,随着工人运动的受挫,1925年9月合作社宣告结束。1932年,中国共产党提出 必须用一切力量组织工人农民的消费合作社 ,并在 广大农民群众中组织粮食合作社的网 ,以实现 粮食的流通 。1939年,中国共产党规定 凡本地区居民除汉奸卖国贼外,不分阶级、职业、性别、信仰,均可入股为合作社社员 。1941年下半年起,各根据地开始调整合作社性质和经营模式,即从官办、包办开始转向 民办官助 ,以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进一步组织民众生产和发展经济。1942年底,毛泽东提出,必须建立真正 群众化 的合作社作为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纽带,来贯彻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的总方针,并进一步将合作社划分出农业生产合作社、延安南区式的综合性合作社、运输合作社以及手工业合作社四种类型。在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进程中,合作社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组织下沉到基层社会的助手与工具。

——摘编自李玉蓉《合作社观念与实践在近代中国的发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合作社经济发展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合作社经济发展的意义。(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