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明朝成立之初,朱元璋即下令以里甲与老人制度相结合的方式来管理乡村。前者负责征收赋役,后者负责宣讲圣谕六训(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律令。宣德以后,老人
“皆归于里甲催科及仆隶顶当,朝捶暮楚,人皆耻当
”,士绅为代表的非职役性地方精英积极倡导组织乡约。嘉靖以后,乡约开始兴盛于全国,此时的乡约已经具备官方认可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也表明政府已经开始有意介入乡约的制定与推广。乡约向三方面转型,其首要职责演绎圣谕;其次,与社仓结合,将传统乡约中的消极顾恤变为积极的救助与合作;第三,寓约于甲。
“乡约之所约者此民,保甲之所保者亦此民。但约主劝善,以化导为先。保主惩恶,以究诘为重。
”
——摘编自宋文慧《明代乡约的发展与乡治实践》
材料二
20世纪20—30年代,以梁漱溟、晏阳初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他们建设乡村的主张,并付诸实践。梁漱溟认为文化失调是旧时中国社会崩溃的真实原因。因此重建中国社会要以儒家的
“理性
”为基础,从乡村组织入手,重振中国固有的伦理情谊和道德精神,并吸取西方文化中的科学技术,走
“从农业引发工业
”的经济发展道路。晏阳初则认为,中国的乡村建设存在四个基本问题,用四个字来表示,就是
“愚、穷、弱、私
”,要根本解决这四个基本问题,就要开展四种教育工作,即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
——摘编自张忠民《和谐的努力与幻灭——略论近代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英国提出了
“保护性治理
”的乡村振兴理念。为限制城市的
“破坏式
”扩张。20世纪上半叶,英国政府先后出台《限制带状发展法》《绿带法案》,通过空间规划解决农村土地占用矛盾并促进城乡融合。同时,为应对农产品短缺,英国政府又先后颁布《斯科特报告》与第一部《农业法案》,制定了一系列限制城市过度蔓延、支持农业补贴、扶持农业有序发展的规划方案。20世纪中叶之后,随着居民对高质量生活环境的需求日趋强烈,乡村政策制定的目标逐渐转向
“乡村生态保护与社区生活质量的平衡发展
”。英国政府努力推进农业的规模化与市场化经营,鼓励地方社区和志愿组织积极参与,形成
“政府—社区组织—积极分子
”合作共治。
——摘编自武小龙《英国乡村振兴的政策框架与实践逻辑》
材料四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摘编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乡村治理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漱溟、晏阳初建设乡村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8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英国乡村振兴的主要措施。(6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当前实施乡村振兴的有利条件。(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