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第一学期学业水平调研(二)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北京市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20 浏览数:7

一、单选题

1.

福建平潭岛壳丘头遗址距今约6500—5000年,考古发现了丰富的海、陆生动物遗存,出土的陶片中发现了稻、粟、黍的痕迹。据图文材料判断该遗址(  )

亮丘头遗址功能区分布图

①反映了旧石器时代社会生活 ②是中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
③已存在原始村落和定居生活 ④已经出现了一定的社会分工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

据记载,西汉初期,王国 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 。诸侯王 自置吏,得赋敛 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汉景帝五年(前152)下诏: 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 。汉武帝时期, 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 。材料表明西汉(  )

A.选官上实行世官制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地方诸侯权力膨胀D.土地兼并日趋严重

3.

关于隋唐时期制度的渊源,学界一直有 南朝化 北朝主流论 的争论。有学者认为: 二者分别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此期历史的重要方面,前者显示了华夏制度的连续性,后者显示了兄弟民族入主的振作帝国体制之功。 以下材料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今之明经、进士,则古之孝廉、秀才。
自燕以下十七州,皆东北蕃降胡散诸处幽州、营州界内,以州名羁縻之,无所役属。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4.

张载(1020——1077)提出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有人认为李复(1052——1128)比较全面地继承了张载之学,他认为宇宙万物皆由气构成,而气的本然状态是元气;他批评 徒能言之,行之不至 的士人;关注治世之道,主张治理社会要因时制宜。这反映出(  )
①北宋时期形成的宇宙观 ②二者重视学术为现实服务
③提倡个性自由,反对专制 ④忽视道德使理学走向衰落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

以下是清朝刊印出版的文献中关于 种痘法 的记载。材料说明(  )

文献

内容摘录

《痘科金镜赋集解》

闻种痘法起于明朝隆庆年间宁国府太平县……由此蔓延天下。

《种痘心法》

其苗传种愈久,则药力之提拔愈清,人工之选炼愈熟,火毒汰尽,精气独存,所以万全而无害也。

《癸巳存稿》

1688年俄国遣人至中国学痘医。种痘法由俄国传入土耳其。1717年英国驻土耳其大使蒙塔古夫人学得种痘法,随即传入英国和欧洲各地。

①明清医学得到发展 ② 种痘法 已广泛使用
③明清时期瘟疫横行 ④古代中医的世界影响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6.

1866年,清政府派官员斌椿父子率三名同文馆学生组成官方旅游团,在英国人赫德的向导下,赴欧洲游历,考察了法国、英国、德国等11国,历时四个多月。斌椿将考察游历见闻撰成游记《乘槎笔记》。材料表明(  )

A.近代中国大众旅游潮流出现B.清政府重视了解西方的情况C.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D.游记记载了西方各国的制度

7.

中华民国成立前,革命党人就未来政府实行内阁制还是总统制存在分歧,孙中山主张总统制。他就任临时大总统时说: 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由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组成国务院,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在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命令时须副署之,否则无效。 上述材料反映了(  )

A.时势变化影响政体的选择B.中华民国实施 五权宪法 C.内阁制扩大了袁世凯权力D.北洋军阀极力反对总统制

8.

对以下有关中国共产党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中央局决议通告各区之事如下:

上海、北京、广州、武汉、长沙五区早在本年内至迟亦须于明年7月开大会前,成立区执行委员会,以便开大会时能够依党纲成立正式中央执行委员会。议决以全力组织全国铁道工会,上海、北京、武汉等诸同志,都要尽力于此计划。

中央局书记T.S.CHEN

①决议为党的成立准备条件 ②党成立后重视开展工人运动
③党的中央局书记是陈独秀 ④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已经制定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9.

右表为近代广州一处革命旧址保存的一份课程表(部分),与此课程表处于同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是(  )

三民主义————————六小时

中国农民问题——————二十三小时

农民教育————————九小时

中国民族革命运动史———五小时

中国史概要———————十小时

军事运动与农民战争———六小时

法律常识————————九小时

各国革命史———————九小时

革命歌—————————四小时

A.二次革命B.护国战争C.护法运动D.国民革命

10.

1948年,毛泽东在与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谈话时,对时局的发展作了分析和展望: 自日本投降后,特别是一九四七年这一年发生了根本变化,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事变。敌我双方的形势都有了根本的改变。 以下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是(  )
①《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 ②战略进攻的序幕已然拉开
③国统区形成了第二条战线 ④摧毁了国民党的军事力量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1.

孟子说: 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 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提到: 以下所发表的乃是……希罗多德调查研究的成果……是为了希腊人和异族人的那些值得赞叹的丰功伟绩不至失去应有的光彩,特别是为了把他们相互斗争的原因记载下来。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春秋》关注个人道德修养,《历史》关注希腊民主政治
②《春秋》重视人物的道德,《历史》重视人物的历史功绩
③二者都表达了对当时道德衰败的社会状况和异邦人的敌意
④二者都受到了各自所处时代的政治动荡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2.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史实

结论

A

中古时期,西欧庄园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

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

B

10世纪,高丽王朝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将地方划分为十道

古代朝鲜开始受到中国影响

C

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

完全阻断了东西方贸易

D

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

适应了国家治理的需要

13.

马克思在一部著作中写道:假如在劳动量适当的情况下,一个正常工人平均能活30年,那资本家每天支付给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就应该是它的总价值的1/(365×30),即1/10950。如果资本家要在10年内就消费完该工人的劳动力,但每天支付给工人的仍旧是其劳动力总值的1/10950,而不是1/3650,那就只支付了工人的劳动力日价值的1/3,也就是每天偷走了工人的商品价值的2/3。材料(  )

A.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B.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
C.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D.首次揭示资本主义积累财富的同时对工人阶级的剥削

14.

19世纪中期,俄国沙皇颁布改革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农民可依法赎买份地。据统计,农民赎买土地的市场价格为5.44亿卢布,但政府规定的价格为8.67亿卢布。国家向农民提供贷款。1906年,因农民坚决斗争而使政府废除赎金,他们已向国家支付了约20亿卢布,约是1861年土地价值的4倍。分析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农民获得土地,解决了社会矛盾B.土地赎买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C.改革推动了俄国民族国家的建立D.土地赎买的掠夺性加重人民负担

15.

近代帝国主义国家强制一些国家和地区发展对他们有利可图的经济部门,如 古巴专门种植甘蔗,委内瑞拉片面发展石油生产,埃及主要发展棉花生产,印度尼西亚种植各种经济作物 。材料中的这些国家和地区(  )

A.推动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B.找到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C.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庸D.使世界经济的区域分工趋于合理

二、材料阅读

16.

《太和律》(11分)
材料
北魏旧俗,贵少贱老,杀其父兄无罪。在建国过程中,也有诸如 犯大逆者,亲族男女无少长皆斩 的法制传统。道武帝拓跋珪开始大规模立法,但修订后的刑罚仍 颇为滥酷 。此后北魏君主多次修律,一般将孝文帝于太和年间修订的律法称为《太和律》。其修律基本模式为:对某方面事项,先下诏施行,同时修入律法之中。《太和律》部分内容如下:
484年,北魏推行俸禄制,要求法律条文作调整: 枉法十匹,义赃二百匹,大辟(死刑)。
485年,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得田民众 卖者坐如律
487年,孝文帝下诏: 前命公卿论定刑典,而门房之诛犹在律策,违失周书父子异罪。……可更议之,删除繁酷。 门房之诛(同门同房连坐)被废除。
488年,孝文帝下诏: 犯死罪,若父母、祖父母年老,更无成人子孙,又无期亲者,仰案后列奏以待报,著之令格。 (此为后世的 存留养亲 法)
《太和律》中死刑比西汉减少了五分之二。《太和律》总篇目共20篇,其中有18篇来源于汉魏晋律,此后的北齐律12篇也以此为基础。而唐律中也有如下的规定: 谋反及大逆,缘坐从死限于罪犯之父及十六岁以上子。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太和律》修订的历史背景。(4分)
(2)依据材料,概括《太和律》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说明其影响。(7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边区经济 (11分)
材料一
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时,边区没有产业工人,除粮食、羊毛外,其他一切日用所需,均靠输入。1938年以后,陕甘宁边区非生产人员增加,购粮款大幅度增长。
1938年延安建立起了机器厂,恢复和创办了石油、纺织、化学等工厂。陕甘宁边区允许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私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同公营经济一道发展,并协调好它们的关系。1944年边区公营工厂已达101家之多,为1937年的30倍左右。
1939年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号召 自己动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 ,要求部队、机关、学校全力发展生产建设。1940年底,王震率359旅开赴南泥湾地区, 屯田开荒,艰苦奋斗 ,成为大生产运动的模范。在生产竞赛运动中,周恩来被评为纺线能手。在土地未经分配区域 保证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及债主的债权,惟须减低佃农租额及债务利息,佃农则向地主缴纳一定的租额,债务人须向债主缴纳一定的利息 。1941年边区政府禁止法币在边区境内流通并授权边区银行发行陕甘宁边区边币,保护边区人民的财产安全,边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
材料二

1942—1945年陕甘宁边区公粮负担统计表

项目

年份

公粮征收量

实征占收获量比例

每人平均负担量

计划数

实征数

1942

160000

165369

11.14%

1.22

1944

160000

160000

8.83%

1.10

1945

124000

124000

7.75%

0.77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11分)

四、材料阅读

18.

启蒙运动(12分)
材料一
中世纪 英国政体属于有限君主制,国王的权力虽很充分,却受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宗教改革后,英国的清教运动兴起, 在清教所影响的范围内,清教的世界观都有利于一种理性的资产阶级经济生活的发展 。不论是在科学界还是普通人当中,牛顿所描述的宇宙观都逐步占据了支配地位。有学者认为, 启蒙运动时期……英国的社会改革,不是先有理论,后有革命,而是先有革命后有理论。 1690年洛克在《政府论》中阐发了光荣革命的原则和精神。
材料二
康德说 卢梭是另一个牛顿,完成了人的内在宇宙的科学,他发现了人的内在本性 我曾轻视无知的大众,卢梭纠正了我。我学会了尊重人,认识到哲学的使命是恢复人的共同权力 。他认为自己生活在 启蒙中 的时代,反思 启蒙
恩格斯指出 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知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现代某学者提出:法国启蒙思想将理性视为万能的工具,运用于社会领域,设计社会制度和生活,把民众视为无知的 群氓 ,而把自己视为真理的化身。启蒙者在代替人民思维,甚至在极端的情况下剥夺他人的思维自由。
(1)依据材料一,概述英国启蒙运动的历史条件。(4分)
(2)结合所学,列举法国启蒙思想家基本的政治思想。概括材料二中不同学者对法国启蒙运动的看法。(8分)

五、开放性试题

19.

古代中非交流(10分)
材料一

时期

中非交流概况

隋唐时期

6世纪以后,北非的埃及和马格里布地区纳入阿拉伯帝国版图,开罗和亚历山大城是其贸易和文化中心。摩加迪沙、桑给巴尔等城邦在东非沿海建立。629年索马里第一次向中国派遣使节。唐朝旅行家杜环到东非。《唐会要》等有在华非洲黑人情况的记载。

两宋时期

非洲一些地区多次派遣使者到中国。宋人《诸蕃志·中理国》描述非洲国家的风俗、物产和地理位置。这一时期,东非向中国输入象牙、香料等;中国输往东非的有丝绢、瓷器、药物、漆器、金银和钱币等。

元朝

《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忽必烈曾派遣使者到非洲。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在《伊本·白图泰游记》中记述他看到的中国物产、生产、社会状况等,他在中国遇到一些北非商人,都信奉伊斯兰教,一些城市中有清真寺。汪大渊游历非洲,其著作《岛夷志略》记录东非的加将门里通商贩于他国,有酋长,贸易之货,用苏杭五色缎等。埃及仿制中国的制瓷技术,制造出具有本土风格的陶瓷。中国的印刷术与驿传制度也传入埃及,元朝编纂《回回药方》借鉴埃及医学家的著作。

明朝

《明成祖实录》记载,永乐年间,非洲的木骨都束等十九国使臣辞返,遣中官郑和等赍敕及锦绮、纱罗、彩绢等物偕往,赐各国王15世纪,东非一些清真寺大门上方镶嵌着中国烧制的瓷盘,中国瓷器也被用作餐具。中国专为非洲市场生产双耳扁瓶、双耳折方瓶等,并注有阿拉伯文。

材料二

郑和航海路线图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围绕 古代中非交流 ,自拟论题,加以阐释。(10分)(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六、材料阅读

20.

婚姻文化(11分)
材料一
《清律》规定 嫁娶皆由祖父母、父母主婚 。良贱不得通婚,门第婚盛行于中上层家庭。 妇人伏于人也……有三从之道。在家从父,适人从夫,夫死从子,无所敢自遂也 。福建诏安中户娶妻聘近百金,下户五六十金。江西瑞金一带 每娶一妇,动需钱三四十千,贫民艰于聘妻 。乾隆年间 皂隶(贱役)之家往往具仪卫,执事夹道,鸣金传呼……俗尚奢僭
材料二
清末民初婚姻文化变革。当时先进知识分子提出 习俗救国 的口号。梁启超等人发表《禁早婚议》《中国婚俗五大弊说》《文明婚姻》等论著。无锡一男聘结一女,已择日迎娶。女方寄信告之男方,说这门婚事是家兄一人之意,本人死不顺从。男方退还庚帖。 这时的法庭诉讼,男女之请求离婚者,实繁有徒,此皆前此所未有 。有些女子已 不以再嫁为耻 。1912年《申报》上《自由女之新婚谈》描述: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一概不用;马车一到,昂然登舆,无须伪啼假哭;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同归,无跪拜起立之烦。1915年,司法部制定《民律亲属篇草案》规定: 男子未满十六岁,女子未满十五岁,不得成婚 有配偶的,不得重婚 等。当时, 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 城市内结婚多仿行之;乡间仍不多觏也
(1)依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婚姻文化的主要特点。(4分)
(2)阅读材料二,提取信息,结合所学,分析清末民初婚姻文化变革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