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东省金太阳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20 浏览数:17

一、单选题

1.

春秋中期以后,晋国新兴贵族势力将兼并旧贵族得来的土地由邑改为县,并逐渐将其纳入国家直接管理之下。据此可知,当时(  )

A.郡县制得到普遍推广B.君主专制权力得到强化C.家国同构的模式形成D.传统政治秩序遭受破坏

2.

拓跋部君位继承长期采用兄终弟及法,嗣位者常依赖母亲的部族夺权, 母强则子立 的现象经常出现,各部借此干预拓跋部内政。北魏道武帝登基后,援引汉武帝立太子而杀其生母之事,形成 子贵母死 立子杀弟 的惯例。这反映了该时期北魏(  )

A.全面推动汉化进程B.中央集权遭到破坏C.统治内部矛盾尖锐D.民族交融尚不充分

3.

原多设于兵防要地。唐末、五代时期,各地节度使在其辖区内广设军镇,任命镇将。镇司与县官共治, 征科委县,捕盗委镇司 。某些州一度出现了以镇代县的情况,当地的民政、赋税、治安一并由镇将管辖。这反映出当时(  )

A.地方行政机构分散B.国家权力结构变化C.地方治理得到优化D.市镇经济功能增强

4.

北宋前期,宋、辽往来时,分别称对方为 大契丹国 大宋国 。宋仁宗时,辽遣使于宋, 其国书始去国号,而称南北朝 。此后,辽多以 北朝大辽 自居。辽朝此举意在(  )

A.缓和宋辽关系B.巩固汉地统治C.强调华夏正统D.开启对宋战争

5.

王阳明在传授《大学》时删除了朱熹所做的注释,仅保留 孔门所传之旧本 ,认为朱熹的错误在于 过信孔子 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这表明王阳明(  )

A.敢于挑战儒学权威地位B.提倡还原孔子学说的本貌C.提倡抛弃传统的纲常伦理D.反对程朱理学的修身方法

6.

表1所示为清代华中、西南各省田地数量统计情况(单位:千亩)。1753年前后,各省土地面积的增长速度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表1

省份

1661

1753

1812

1887

两湖

79335

90755

92100

93950

四川

1188

45957

46547

46417

云南

5211

7543

9315

9319

贵州

1074

2573

2766

2765

总计

86808

146828

150728

152451

A.人口增长的加速B.土地资源的限制C.政治局势的恶化D.赋税制度的变化

7.

《南京条约》签订前,道光帝谕令 福州地方万不给予 ,但迫于形势未能实现。开埠后,福建地方官员考虑到福州开埠一事 皇上原未允准 ,因此 暗中阻挠 洋商贸易,设关卡阻碍国内茶商向福州运茶,以 令夷人无一可图,则福州一口虽有如无 。这体现了清政府(  )

A.被动地抵御西方殖民侵略B.对海外贸易实行严厉管制C.对地方管理日趋失去控制D.外交观念逐渐与西方接轨

8.

票号是发源于晚清山西的本土金融机构,主要为长途贸易提供汇款兑现服务,兼营政府、官吏、商户的存贷款业务。图1所示是1823—1923年山西票号的数量统计,影响这一时期票号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图1

A.西方商品输入的增加B.工商营业环境的变化C.外来资本冲击的加剧D.票号信用危机的出现

9.

1941年7月,鲁少飞创作了漫画《联合起来!彻底消灭法西斯》(如图2)。对漫画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图2

A.作者意在宣扬抗战辉煌战果B.视觉动员成为抗战宣传主体C.抗战顺应世界人民和平之愿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10.

1952年,我国开展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工作,新设钢铁、地质、航空、矿业、水利等专门学院和专业,把私立大学全部改为公立。1965年,中央决定将沿海省份部分重点大学院系,搬迁至中西部地区建设分校,由此形成了高校内迁浪潮。新中国的两次高校调整(  )

A.致力于恢复国民经济B.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C.为三大改造奠定基础D.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

11.

公元前5世纪,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对古埃及布巴斯提斯城女神庙(并将该女神等同于古希腊神话中的狩猎女神)的记载如下:神庙所在地除了人口,其余是座岛屿,神庙坐落在城市的中央,围着它转,就能从各方面俯瞰它。后世考古发现,该神庙所在的圣域为矩形凹地,四周为高耸的土丘,河渠形成的低电阻值沉积层附着于神庙的北围墙。这可用来说明(  )

A.史料必定会有主观性B.文化交流交融的现象C.文献文物可互相印证D.作者曾实地到访埃及

12.

黑海是连接中亚、中东与西欧的纽带。13—14世纪,经东地中海沿岸的亚欧商贸路线中断后,热那亚等地的意大利商人开始活跃于黑海区域,并开拓了向东方的新贸易路线,使黑海港口逐渐成为远程贸易与地区间贸易的重要中转站。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拜占庭帝国的解体B.亚欧大陆政局变动C.人文主义思潮高涨D.三角贸易日渐兴盛

13.

英国学者达维南特概括了近代某一经济思想对战争与财富关系的描述: 财富总是追随强力,铁铸武器总会带来其他地方的金银。 据此可判断,这一经济思想是(  )

A.重农主义B.重商主义C.自由主义D.凯恩斯主义

14.

表2所示为美国康涅狄格州海员奥姆斯特德为追讨他应得的财物而不断起诉宾夕法尼亚州的过程。由此可知,当时美国(  )

表2

时间

判决法院

结果

177811

宾夕法尼亚州海事法院

败诉

177812

大陆会议上诉委员会

胜诉,但未执行

1803

联邦地区法院

要求执行177812月的判决,遭到宾州议会否决

1808

联邦最高法院

要求执行1803年的判决,遭到宾州议会谴责

A.三权分立弊病丛生B.联邦至上原则遭受重创C.南北分裂暗流涌动D.国家治理体系艰难转型

15.

1878年在柏林会议上,英国偕同其他欧洲大国迫使俄国放弃控制奥斯曼帝国的野心,恢复了中近东均势。此后,为制衡德国在该地区的扩张,英国又转而与俄国接近,并化解俄国与奥匈帝国的矛盾。这说明英国外交政策具有(  )

A.利己性B.互惠性C.多元性D.扩张性

16.

二战期间,爱因斯坦提出利用气体扩散法进行铀浓缩。1945—1950年,苏联通过借鉴英美核情报、聘请外国专家等方式,不计成本地集中攻克了气体扩散法。到1964年,苏联陆续建成10座气体扩散厂用于生产高浓缩铀。这(  )

A.间接加剧了军备竞赛B.源于冷战的全面爆发C.重塑战后国际新秩序D.旨在于和平利用核能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正统 的讨论在中国由来已久。商朝统治者多将其统治的合法性归于 有命在天 ,其正统性是必然的而非历史的。周代统治者则认为,虽然天子权力得自天命,但天命以民心向背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要 敬德保民 才能守得住天命。周朝统治者尤其注重通过历史书写强调政权的正统性,因此商汤灭桀、武王克殷等故事广为流传。

——摘编自董恩林《试论历史正统观的起源与内涵》

材料二
战国时期,阴阳五行家邹衍的思想为 正统 注入了新的内涵。他首次提出 五德终始说 ,他认为黄帝属土,之后的朝代按照木、金、火、水的顺序更替,正统转移有如五行相生相克,是 天地剖判以来 的常态。邹衍还提出 大九州 说,即中土所属的 赤县神州 与其他数十州共同构成合一的 大九州 。当时,邹衍受齐、魏等国君主的礼遇。五德终始论在秦汉以后大行其道,历代政权 或以前代之血胤为正,或以前代之旧都所在为正,或以后代之所承者、所自出者为正

——摘编自蒋重跃《五德终始说与历史正统观》

材料三
宋代学者认为五行运转一刻不停,但人事却是 无常治 的,不应以 天事断人事 ,而应该以人伦物理判决正统与否。欧阳修在《正统论》中提出, 居天下之正,合天下于一,斯正统矣 。明清时代的统治者吸纳宋人理论,强调的是得天下以道,如乾隆声称: 我朝为明复仇讨贼,定鼎中原,合一海宇,为自古得天下最正。

——摘编自刘浦江《五德终始说之终结》

(1)指出材料一所体现的商周正统观念的变化,并简析变化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简析邹衍思想的意义。(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正统论的特征。(6分)

18.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清代,士人广泛开展 敬宗收族 的实践,设族田以供养塾馆,资助贫寒子弟读书考试。塾馆只需几部儒经便可办学,成本极低, 以至少之数而抉至奢之望,故读书者多也 ,乡民的识字率由此得到一定提升。即使大部分人无缘科举及第,但他们 借此以养生尽年,而得以悠游卒岁矣 。中第者注重 衣锦还乡 落叶归根 ,多会出资扩充塾馆、置办族田。

——摘编自罗志田《科举制废除在乡村中的社会后果》

材料二
废科举给乡村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以科学教育为主的新学花费高昂,乡村仅靠士人捐纳和公田收入难以负担。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国家体制中,教育并非需要太多投入的领域,加之连年赔款,清政府无多经费用于兴办公学,因此,公立新式学堂学额少、学费贵,只有富室子弟才有机会入读。新教育反对命运、风水等思想,都为农民所讨厌。农民多认为新学学生 无用 以前的书老不换,人家还中进士、举人,现在只是表面好看,也不见念成一个

——摘编自关晓红《科举停废与近代乡村士子》

材料三
学堂学生在乡间既无用武之地,城市又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和职业机会,于是当时形成了 离村 潮流。失去了科举晋升机会后,乡村的塾馆也逐渐没落,彭湃在1926年说: 廿年前,乡中有许多贡爷、秀才、读书六寸鞋斯文的人。现在不但没有人读书,连穿鞋的人都绝迹了。 学习传统知识的士绅日渐减少,而新学生又往往离村,则所谓 乡绅 的成分便可能出现变化,乡村中的权势也可能出现转移。

——摘编自桑兵《清末兴学热潮与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度对于清代乡村社会的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废除科举对当时社会造成的影响。(4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新学推广在乡村遭受阻力的原因。(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天地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 时间与空间,是宇宙万物中最具有本质意义的客观存在。时、空构成了人类所有活动所必须依赖的两个客观的前提与条件。人类正是以自己的历史活动与自然的时、空发生联系,使客观自然意义上的时间与空间转化为具有人类历史意义的文明时间与空间。而后世人们对文明历史上任何一种历史现象所进行的认知,都应该也必须与文明的时间与文明的空间相关联。历史认知、历史活动、历史时间与历史空间共同构成了一个多维的整体框架。在历史考察中,某种特定事件的时间意义只能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获得阐释和被人解读。

——摘编自王晋新《古典文明的终结与地中海世界的裂变》

上述材料是学者对人类文明史的时空结构的阐释。据此,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选取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并将其置于特定空间框架下指出其时间意义,并予以阐释。(要求:明确写出选取的重大历史事件名称及其时间意义;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38年10月,陕甘宁边区儿童保育院成立,收容对象为各地赴陕难童。此后,边区政府先后创办保姆训练班、设立运输站等,尽可能地收容并分层抚养、教育战区难童。1941年1月,边区政府发布《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以保障边区母婴及贫穷孤儿的生活。《新华日报》呼吁社会各界人士与团体,应当把难童组织起来,对他们施以抗战的教育与训练,并要极力在国际上求得对难童的救济与帮助。这一培养模式下的儿童们大都健康成长,许多幼童后来为民主革命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摘编自范文爽《从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看中国共产党的难童救济工作》等

材料二
抗战胜利后,为重建战后社会秩序,官方唯一的救助机构——北平市社会局,通过增设难民救助机构,推出收容、急赈、工赈及借贷等措施,来缓解难民问题,但难民数量仍不断增长。1947年3月,社会部拨给北平市救济难民赈款5亿元,根据社会局拟定的使用办法,此款仅能支持两个半月。而在1947年12月1日至1948年3月15日的冬赈中,北平市共设立粥厂46处,食粥人数达367万人次。1948年9月,在附属于社会局的北平市救济院内所收容难民中,儿童占当月总人数的66.9%。总之,战后北平市社会局对包括难童在内的难民实施的救助措施效果寥寥。

——摘编自付燕鸿《战后北平市社会局难民救助与社会秩序重建》

(1)根据材料一,概括陕甘宁边区政府难童救助的特点。(4分)
(2)综合上述材料,评述解放战争时期北平市政府难民救助活动。(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