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黑龙江省六校联盟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黑龙江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20 浏览数:12

一、单选题

1.

图1是陕西姜寨遗址布局示意图,据图可知该遗址反映了(  )

图1

A.尚处于旧石器时代B.已出现文明的雏形C.氏族部落聚族而居D.采集渔猎生活为主

2.

南北朝时期,以江南会稽贺氏、河北范阳卢氏为代表的经学世家依然尊奉儒家思想,并以儒家经学为家学的核心内容。这一时期经学世家的形成(  )

A.促进了玄学思想的形成B.有利于儒学思想的复兴C.推动了思想文化的交融D.得益于世家大族的南渡

3.

绍兴和议前,金熙宗将死去的宋徽宗追封为天水郡王,在押的宋钦宗封为天水郡公;绍兴和议中,他坚持南宋必须称臣纳贡,金熙宗此举(  )

A.导致南宋财政危机严重B.推动国家统一进程加快C.凸显女真政权合法地位D.深受儒家正统观念影响

4.

元初,钱塘(今浙江杭州)诗人汪元量描绘家乡情景时,写到 衣冠不改只如先,关会通行满市廛。北客南人成买卖,京师依旧使铜钱。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杭州城(  )

A.商业资本异常活跃B.通货膨胀现象较为严重C.海外贸易空前兴盛D.原有社会状况保留较好

5.

史料记载:明代中期东南沿海地区曾经掀起过一股兴造园林之风。时人说: 嗟夫!叔世之人,好名喜夸,故凡家累千金,垣屋稍治,必欲营治一园。若士大夫之家,其力稍赢,尤以此相胜。 这可以用来说明(  )

A.主流思想的嬗变B.市民文化的兴起C.市镇经济的繁荣D.社会结构的变迁

6.

表1所示19世纪中期英国对华贸易的总体状况,该现象直接导致了(  )

表1英国对华贸易额及流入中国的白银统计表(单位:万英镑)

年份

英国对华贸易额

英国流入中国的白银折合为英镑

出口

进口

1850

157.4

584.9

6.1

1853

175.0

825.6

57.9

1855

127.8

1066.4

139.1

1856

221.6

1065.2

321.9

A.中国半殖民地的加深B.列强加大鸦片的走私C.中国外贸呈入超局面D.列强扩大侵华的力度

7.

19世纪末,美国合兴公司攫取粤汉铁路修筑权,20世纪初又违约将股票出售他国。对此,湘人激愤,纷纷致电政府 立持废约之议,自行筹办 ,鄂、粤两省亦有此议。这反映出(  )

A.列强瓜分狂潮兴起B.保路运动出现高潮C.国民主权意识增强D.民主革命形势高涨

8.

中共一大在讨论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时强调: 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领导工人运动。 这反映出当时(  )

A.重视阶级基础的增强B.民主革命纲领确立C.认清革命道路的方向D.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9.

1941年陕甘宁边区利用地方性的歌谣、戏剧、图画、说书等形式进行一系列宣传动员工作,歌颂工农兵在对敌斗争、生产支前等方面的生动事迹,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这一状况(  )

A.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工农苏维埃政权B.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贯彻落实C.改变了陕甘宁边区旧有的生产关系D.促进了敌后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

10.

1950年2月27日,毛泽东主席视察了哈尔滨车辆厂,在听取汇报后指出: 哈尔滨是全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这个工厂是哈尔滨最大的工厂,你们应该给全国工厂作出榜样。 这说明当时我国(  )

A.重视东北地区现有工业基础B.即将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C.已开始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D.工人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11.

1985年国务院发布一号文件: 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 生猪、水产品和大中城市、工矿区的蔬菜,也要逐步取消派购,自由上市,自由交易 。其目的在于(  )

A.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B.取消农业领域计划经济体制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推动农业生产适应市场需求

12.

中世纪《罗兰之歌》写道: 我带了你为他征服了自由的诺曼底,普罗旺斯和阿基坦,伦巴第和罗马尼亚全境;君士坦丁堡向他进贡,萨克森向他称臣。……我带了你征服了那么多的国家。 这一表述旨在(  )

A.讴歌骑士英雄B.揭示战争真相C.续写神话传说D.抒发乡土情怀

13.

美国人泰勒在20世纪初提出科学管理理论,即:标准化原理、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分工明确的职能工长制、为企业挑选 第一流的工人 ,这一理论(  )

A.推动美国经济进入垄断时代B.意在加速美国的经济转型C.促使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兴起D.旨在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14.

1871年9月,马克思指出: 工人阶级在它反对有产阶级联合权力的斗争中,只有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对立的独立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这揭示了(  )

A.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B.国际工人协会的经验C.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D.三大工人运动的教训

15.

图2到图3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

A.非洲大陆被列强瓜分完毕B.工业技术变革的深入C.有效占领 原则的确立D.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6.

二战中,罗斯福呼吁美国民众不要有 种族歧视 ,反对 偏激白人至上主义 ,与此同时,黑人群体提出 双重胜利 斗争目标,即赢得 反法西斯胜利和民主的胜利 ,由此可见,世界大战(  )

A.加强了黑人的国家认同B.促进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C.培育了民权运动的环境D.推动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材料阅读

17.

服饰是文化政治模式的重要载体之一,兼具日常实用与社会教化功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明代服饰制度规定官员的朝服为 赤罗衣裳 ,但在成化以后大红色一跃而为庶民服饰的主流色彩,在市井当中随处可见。显然,这已经违背了《明会典》中关于 民间妇人礼服惟紫絁,不许用大红、鸦青、黄色,带用蓝绢布 等规定。随着物质生活的普遍富足,礼制约束日渐衰微,奢靡浮夸世风遍行。明代官员朝服与社会服饰的色彩混用,即被视为 逾礼越制 现象。晚明服饰,曾先后流行过以俗为美的娇艳红绿、清雅素淡等色彩。这些色彩最初为权贵女性所喜爱,很快就引发平民女性纷纷追慕,使其原本蕴涵的阶层身份符号信息趋于消泯。
面对明代社会中逐渐盛行的 逾礼越制 服饰现象,部分士绅担起了移风易俗的重要社会责任。他们不仅通过宗族组织推广教化活动,而且通过撰写《崇俭录》、颁行《广崇俭约规》等,不断加强社会风气的教化和改良。此外,还有人编纂训民俚言、戏曲等,如嘉靖年间李汝桂的《训民俚言》,万历年间张其孝的《劝民歌里巷格言》等,向广大民众传播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倡导善行、节俭等,致力于 礼成俗化

——摘编自李俞霏《礼俗互动视域下明清服饰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服饰变化反映的社会特征。(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明末的移风易俗的运动。(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始皇二十六年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卫、监(实质上也是军政分权)” 一法度量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 统一货币 。始皇二十七年 治驰道 ,三十四年 焚书 ,三十五年 坑儒 。秦统一后,还以商鞅变法以来的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 明法度,定律令 ,使 万民皆知所避就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前522—前486年)把波斯帝国划分为23个行省,每个行省相当于一个被征服的独立国家或民族。治理国家实行 大统一,小自由 的方针,各行省在保障中央的主权和国家统一的前提下,享有较多的自治权。每一国都有它的明显的语言文字、军备、生活方式和风俗礼制。大流士还进行过法典的编纂工作,制定了全国统一的法典,《贝希斯敦铭文》(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的石刻,以古波斯文、新埃兰文和巴比伦文三种文字写就)中多次提到 国王的法律

——摘编自陈德正《大流士与秦始皇治国方略辨异》

(1)根据材料,概括秦始皇与大流士一世治国方略的异同。(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和波斯帝国国家治理的共性意义。(8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17、18世纪,随着全球远洋贸易的发展,东方商品大量进入欧洲市场。英国初步形成了消费社会。由于进口量的剧增,价格随之不断下降,使得以前是富有人家享用的奢侈品,现在变成了大众消费品,开始遍及英国人的日常生活和消费清单中,人均消费量也得以猛增。随着英国可供出售的商品种类不断增多,17世纪真正意义上的零售商店在伦敦兴起,迅速蔓延到地方城镇。到了17世纪末和18世纪,商店数量开始急剧上升,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市场或市集,成为主要的消费场所。
1687年东印度公司的报告称:印花棉布以其优良的质地赢得女士们的喜爱,对上流社会的女士们而言,棉布和天鹅绒、金线织物一样珍贵。经济史家马克辛·伯格指出:外来消费品的输入,促进英国人重新思考本国生产的消费品的特点,这一创造性交流的结果是新产品的发明……这场消费品的革命是一场由发明者、制造商、商人、零售商和广告商,以及最重要的购买新奢侈品的人们发动的产品革命”。

——摘编自李新宽《全球商品流动对近代英国消费社会出现的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消费社会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消费社会的影响。(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新时代 一词是20世纪初中国民族国家意识生成之后,在中国出现的具有政治、社会和文化符号意义的概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近代以来新时代概念的演进

年份

概况

1919

《每周评论》发表的《新时代之根本思想》一文指出:现在时代的根本思想就是个得莫克拉西(Democracy),政治上要求他,社会上、经济上、文化上也都要求他。

1923

中共三大的宣言强调:我们的使命是以国民革命来解放被压迫的中国民族,更进而谋世界革命,解放全世界的被压迫的民族和被压迫的阶级,迈向自由统一的新时代。

1928

中共六大指出:推翻反动的统治,完成打倒帝国主义与消灭封建势力的两大任务,建立苏维埃政权,向新时代跨步前进。

1931

中国共产党撰文指出:抗日战争问题而引起青年的烦闷和人民的悲观同时却展开了我们的新时代路线,无论日本强盗怎样明火执仗,但是每次打劫以后,在中国总有一个新时代出现。

1959

青年发出奋斗誓言: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多么伟大、辉煌、壮丽的时代!……青年应为我国加快建成社会主义和在将来实现共产主义而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2017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摘编自史宏波、黑波《近代以来新时代概念之考辨》

提取材料中两个或多个信息,围绕 新时代 内涵的变化,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予以解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