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西省阳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20 浏览数:18

一、单选题

1.

在对良渚古城内城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玉器、陶器、漆器,其中发现的治玉遗迹最多,但几乎没有发现石镰、石犁等农具,据此可知良渚文化(  )

A.出现了社会分工和城乡分野B.通过采集渔猎获取生活资源C.已具备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D.处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阶段

2.

谭其骧在其著作《秦郡新考》中认为,衡山郡是秦统一之后由九江郡析置,而岳麓秦简问世以后,发现了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 行戍衡山郡 的记载。据此可知,秦简的史料价值可用于(  )

A.弥补传世文献的缺漏B.了解战国疆域的变迁C.研究秦郡的历史沿革D.纠正后世的地名讹误

3.

晚唐以后,海上贸易逐渐成为中国与域外商业往来的主要方式,即使在中国、阿拉伯与欧洲进行陆路三相交流变得安全的时期,陆上 丝绸之路 也没有恢复昔日的繁荣。造成这一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的中国(  )

A.航海造船技术取得突破B.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转移C.出现民族政权并立局面D.中央政府组织能力下降

4.

自西周以降,祥瑞灾异多被认为与政治相关,君贤政清则天降祥瑞。两宋以后,祥瑞灾异政治文化发生了根本变化,如范仲淹对 天命 持明确的否定态度,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亦祛除了祥瑞怪诞的迷信色彩,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儒学发展到新阶段B.商业繁荣思想活跃C.唯物主义思想盛行D.君主权力得到加强

5.

明清时期,山东、直隶境内存在有重要的漕运通道。按规定,凡漕船出运,除装载正耗粮米外,还可附带150石的免税土产货物,如清朝嘉道年间漕船每年所带的免税商货超过90万石。从历史影响看,这一规定(  )

A.瓦解了传统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B.反映了经济重心向东部地区转移C.使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出现困难D.刺激了运河沿线商品经济的发展

6.

李鸿章重建华盛纺织总厂时,拟把上海、宁波、镇江等地已有的官办、民办纺织厂以及张之洞在湖北设立的织布厂都统一在这个 总厂 下面,并奏请 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续添,俾免壅滞。 这一主张(  )

A.体现了优胜劣汰的历史趋势B.增强了抗衡外资入侵的实力C.避免了国内企业的盲目竞争D.不利于近代工业的健康发展

7.

1912年2月12日至4月1日,孙中山签署的政令几乎只针对南方各省,袁世凯这一时期签署的政令亦多是让北方停战,改用阳历等内容。3月10日袁世凯的就任大典上,孙中山的祝词与袁世凯的答词则都互称对方为 大总统 。这些现象(  )

A.成为二次革命爆发的导火线B.埋下了国家走向分裂的隐患C.是权力交接出现的特殊情况D.表明南北双方处于均势状态

8.

第三次反 围剿 后,毛泽东在给中央局的电报中说: 我们的军事战略,大规模上决不应再采取防御式的内线作战战略,相反要采取进攻的外线作战战略。 毛泽东提出这一战略的目的在于(  )

A.反击党内的左倾冒险路线B.积极打破敌人的包围封锁C.克服普遍的悲观失望情绪D.适时地变游击战为运动战

9.

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李宗仁行代总统之职。随后,李宗仁做出决定:重新主持与中共和谈,呼吁和平,但最低限度是解放军不能渡江。关于这一决定,认识正确的是(  )

A.其目的是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B.其背景是解放军进入战略反攻阶段C.其实质是企图实现南北划江而治D.其结果是导致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10.

进入21世纪,中国积极创设博鳌亚洲论坛、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等合作平台。同时,举办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消博会等重大国际经贸活动。这些事例充分说明,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  )

A.积极推动构建开放型的世界经济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致力于促进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D.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格局

11.

在古典时期的雅典,政厅公餐是在政厅内所举办的一项宴会活动,其开销由城邦财政支付。依据斯泰西斯法令,凡在奥林匹亚竞技会上取得胜利者应获得政厅公餐资格以及其他奖励。这一法令表明,享用政厅公餐是城邦公民(  )

A.免于雅典法律制裁的途径B.追求公民身份认同的手段C.普遍具备的基本政治权利D.凭借特殊贡献获得的荣誉

12.

拉丁语作为欧洲官方语言曾被长期使用,但进入中世纪以后,意大利各地民众在交流中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区特色的方言,如但丁运用托斯卡纳方言完成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神曲》的创作。但丁这一创作(  )

A.推动意大利由分裂走向统一B.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C.使古典文化的复兴成为可能D.形成了国内人民的民族认同

13.

工业革命前,欧洲妇女一般从事家务劳动,基本上依赖丈夫获取生活资料。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大量女性走出家园,成为独立的生产者。这一现象出现的基本前提是(  )

A.学校初等教育的普及B.女权主义运动的开展C.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D.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14.

《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将阿尔萨斯—洛林工业区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区由法国开采15年。对此,西方某政治家曾建议,法国应将洛林的铁矿资源供应德国,作为交换条件,德国向洛林供应煤矿资源。该建议旨在(  )

A.促使法德经济合作降低战争的风险B.化解德法矛盾实现欧洲一体化进程C.扶植复兴德国削弱法国的国家实力D.依靠法国打击德国防范其东山再起

15.

下图为英国漫画家霍华德·谢巴德创作的名为《自立》的漫画。漫画中,象征英国的约翰正小心翼翼地推着手推车,艰难地行走在写有 马歇尔援助 的绳索上。对面的山坡上,象征美国的山姆大叔正询问约翰: 你好,约翰,我想知道如果没有这条绳索你能否运送货物? 关于该漫画的创作意图,最准确的表达是(  )

A.强调美国援助所附带的苛刻条件B.担忧英国形成对美国的过度依赖C.表明英国经济衰退急需美国援助D.揭露美国对外经济援助的虚假性

16.

读《1900—1993年各政治文明控制下的领土面积》单位:万平方英里),影响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年份

西方文明

非洲文明

中华文明

印度文明

伊斯兰文明

日本文明

拉美文明

东正教文明

其它

1900

2029

16.4

431.7

5.4

359.2

16.1

772.1

873.3

746.8

1920

2544.7

40

391.3

5.4

181.1

26.1

809.8

1025.8

225.8

1971

1280.6

463.6

393.6

131.6

918.3

14.2

783.3

1034.6

230.2

1993

1271.1

568.2

392.3

127.9

1105.4

14.5

781.9

716.9

271.8

——数据源自【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A.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B.美苏争霸形势的变化C.新科技革命席卷全球D.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长冠 是两汉时期的典型冠制,又名 刘氏冠 ,最早为汉高祖刘邦微时所冠,西汉早期,低级别官吏、男性侍从均可冠之。高帝八年(前199年)颁布禁令: 爵非公乘以上毋得冠刘氏冠。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文帝初元十二年(前168年)的帛画《车马仪仗图》中,墓主及最近随从头戴长冠,其他官吏头戴武冠。《后汉书·礼仪志》记载,在每月朔旦、合朔、大丧礼、祭祀天地明堂等礼仪场合执事者或百官执事者均冠长冠。东汉明帝永平二年(59年)长冠地位提升,与冕冠一起在服饰改革中成为祭服之冠,被置于仅次于冕的位置。

——摘编自王方《汉代长冠的礼制化进程及相关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汉代 长冠 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汉代 长冠 变化的因素。(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汉长安城在规划上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其宫殿建筑群规模宏大,是汉长安城的主体建筑,如未央宫,面积广阔,建筑雄伟,众多宫殿相互连接,构成了城市的核心区域,彰显皇家威严。城中道路以宫殿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形成规整的布局,居民区则环绕在宫殿区与官署区周围,不同阶层居住区域有一定划分,体现出等级差异。而且,汉长安城城墙高大厚实,将城市严密围护,整体布局严整有序,公共活动场所如市等,在时间与空间上均受到严格管控,主要为统治阶层的政治与经济需求服务。

——摘编自李毓芳《汉长安城的布局与结构》

材料二
古典时期的雅典城,建筑布局以宗教与公共事务为核心考量。帕特农神庙矗立在卫城之上,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与精神象征。城中的阿哥拉是公民集会、交易与社交的重要场所,剧场则是公民观看戏剧、参与文化活动之处,这些公共空间分布广泛且规模可观,是公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依托自然地形、街道蜿蜒曲折,房屋错落有致,并未遵循严格的对称规则。在雅典,公民们热衷于参与公共事务讨论与决策,公共空间向全体男性公民开放,而私人住宅相对狭小简朴,反映出其对公共生活与公民权利的重视高于私人领域的发展。

——摘编自白继萍《古典时期雅典城的城市布局及规划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长安城和雅典城城市布局的不同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长安城和雅典城城市布局不同的原因,(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适应时代要求的能源转型之路。2013至2023年,我国以年均3.2%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1%。截至2023年底,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超15亿千瓦,历史性超火电,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近40%。绿色能源技术实现新突破,建成风电、光伏全产业链研发制造体系,掌握核电等先进技术,水电产业链体系世界领先;中国可再生能源年度新增装机全球占比超40%,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中中国贡献率达45.2%,2023年中国能源转型投资全球最多,助力他国减排二氧化碳约8.1亿吨。

——摘编自《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册

材料二
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后美国提出节约能源概念并大力推进能效管理。由于特殊的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安排,其政策总的来讲可以分为联邦能源政策与各州(地方)的能源效率政策体系。联邦和各州能源管理委员会通过由政府直接资助或主导的能效技术研发,直接或间接资助能效产品商业化开发利用,在潜在的技术领域都设立了相关的研发基金和实验室。美国能源部通过政策优惠激励各州政府采用更高的能效标准(EERS),并通过对企业和居民实施税收抵扣、减免、能效回扣计划和优惠信贷等优惠措施激励企业和居民积极开展节能活动。统计显示全美各州共有644项监管政策(法律)、1117项技术支持措施和1978项经济激励措施。

——摘编自朱彤《美国、日本和德国能效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能源转型取得的主要成就。(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能效管理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10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12分)
材料
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 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 1941年5月19日,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时,他第一次详细阐述了 实事求是 的内涵:“ 实事 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就是我们去研究。 此后,在党不断成长的过程中, 实事求是 思想不断继承和发展,成为党长期坚持的思想路线。

——摘编自《百年党史关键词》

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各个历史阶段,都离不开 实事求是 这一重要法宝。请任意选取一个历史阶段,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有关知识进行说明。(要求:写明所选历史阶段并明确阶段主要任务、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