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19 浏览数:11

一、单选题

1.

商朝妇好墓出土了一些非常精美的玉器,玉石材料多来自和田。如如图所示的 高冠凤鸟佩 ,形样别致,多为贵族佩戴,以此物向神灵祈佑。这反映了(  )

A.玉石成为占卜的记录媒介B.区域间存在经济文化联系C.中原文明影响力逐渐扩大D.阶级分化的局面开始出现

2.

汉文帝曾问宰相陈平,天下一年判决的刑狱案件有多少起,天下一年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各是多少。陈平从容地回答说,陛下问司法刑狱,要找廷尉;问财政情况,要找治粟内史。这说明汉朝初年(  )

A.施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针B.官员推诿敷衍的风气盛行C.君权与相权之间矛盾尖锐D.国家治理的模式渐趋成熟

3.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广为传播。《魏书·释老志》记载: 太宗践位,遵太祖之业,亦好黄老,又崇佛法。京邑四方,建立图像,仍令沙门(佛门)敷导民俗。 由此可知(  )

A.社会普遍认同佛教文化B.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冷落C.政治需要推动佛教传播D.佛道间出现相互融合趋势

4.

胡服盛行与女着男装是唐初妇女服饰的一大特色;安史之乱后,华夷之辨再被强调,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反对、排斥胡服的风潮;宋朝建立后,多次颁布禁令,禁止民间仿胡俗、着胡服。这一变化说明(  )

A.女性地位得到显著提升B.儒学复兴影响社会价值取向C.政治形势决定穿衣风尚D.传统民族观仍具强大影响力

5.

明朝锦衣卫沈炼在《臣事君以忠论》中写道: 父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不义,妇不可以不贞;朋友不孚,吾不可以不诚;而曰 君使臣以礼,则臣事君以忠 ,此儒者之误也。 据此可知(  )

A.西学东渐推动思想解放B.社会伦理秩序走向瓦解C.君权强化影响官员认知D.理学难以得到官员认同

6.

1916年8月,蔡元培发表《文明之消化》一文,指出: 消化者,吸收外界适当之食料而制炼之,使类化为本身之分子,以助其发达。 次年,又在一篇演说词中指出, 吾国学生游学他国者,不患其科学程度之不若人,患其模仿太过而消亡其特性。 上述言论(  )

A.体现了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B.借助生理机制揭示文明演进规律C.反对仅限于向西方学习技术D.适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

7.

全面抗战爆发后,安徽各抗日根据地响应中共中央提出的 改变教育旧制度、旧课程 的教育政策,先后采取措施。如淮北抗日根据地颁布《豫皖苏边区教育实施方案》,淮南抗日根据地强调 加强民族教育 贯彻新民主主义思想和提高民众政治文化水平 。这些做法(  )

A.旨在适应抗战形势下的人才需求B.说明安徽政府重视民族教育C.有效应对了日伪政权的奴化教育D.成功开辟抗日战争第二战场

8.

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团提出 求同存异 的方针,并同与会国政府代表团广泛接触,增进了解和友谊,提出开展经济与文化合作,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此举(  )

A.冲击了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B.成功化解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C.使中国与亚非各国普遍建交D.有力塑造新中国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

9.

20世纪90年代,长沙市供销社陷入困境,系统负债总额近10亿元,负债率近90%,下岗人员达数千人。2001年开始进行全面改革改制,企业逐步建立了现代管理制度,至2020年全市供销系统实现营业总收入102.3亿元,实现利润8.5亿元。该变化(  )

A.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B.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的调整C.凸显了经济体制改革与时俱进D.体现了加入世贸组织的关键作用

10.

如图是中古西欧的 三种人 ,分别是僧侣——负责祈祷,骑士——负责作战,农民——负责劳作。这反映了(  )

A.商人政治能力欠缺B.封君封臣制下等级森严C.骑士阶层较为自由D.理想状态下的社会分工

11.

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时期,它将一个统一的土地模式投射到广阔的领土和前所未有的人口上,利用梯田这一改善土地的农业项目加强对帝国地方的控制。这说明印加人(  )

A.宗教统治色彩浓厚B.利用中央集权加强统治C.受到欧洲文明影响D.梯田建设水平世界领先

12.

原产于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被阿拉伯人广泛种植和饮用,中世纪晚期中国人促进了咖啡从药饮转变为大众休闲饮料,土耳其人发明了咖啡正宗科学的饮用法,印度人参与了传播咖啡,在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人把咖啡传遍全世界。由此可知咖啡的传播(  )

A.体现了人类联系不断加强B.根本改变了人类饮食习惯C.推动了跨区域的人口流动D.是殖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13.

16世纪初期,当马丁·路德对天主教会表达强烈不满并公开对抗时,亨利八世亲自出面否定路德的说法,被教皇授予 信仰捍卫者 的称号。但短短十数年后,亨利八世从天主教的 信仰捍卫者 变成了一位 叛逆者 。其变化(  )

A.反映科学革命助推社会变革B.印证了路德是宗教改革的旗手C.有利于英国民族主义的发展D.体现了亨利八世反对宗教信仰

14.

1864年的《红十字公约》规定: 野战医院和军医院应被承认为是中立的。只要这类医院内有任何病员或伤员,它们就应受到交战各方的保护和尊重。 该公约(  )

A.维护了欧洲均势的政治格局B.践行了国际人道主义精神C.根源于欧洲世俗王权的推动D.以国际联盟的宗旨为前提

15.

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对非洲增加军事援助、强化与非洲社会主义政党及武装团体的联系,甚至直接干预非洲国家的内政,然而非洲事务在苏联的外交政策中优先级较低,更多是苏联与西方博弈的筹码。这说明了(  )

A.民族利己主义影响外交B.两极格局具有不对称性C.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D.苏联重视维护自身安全

16.

有学者认为, 二战后美国长期保持世界科技领先地位,最关键的因素是战后美国发展了世界上最有效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美国总是能通过联邦政府的政策调整、立法改革为本国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他意在强调(  )

A.政策和制度决定了科技发展水平B.新经济增长模式促进美国经济发展C.科技助力战后美国国际竞争优势D.国家宏观调控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如表是对明代前中期徽州府某地一百多张土地买卖契约的整理,详细列出了不同时期土地买卖契约数量,以及在契约中约定使用的通货类型。

时间

契约张数

使用通货类型和契约数量

洪武(13681398

8

宝钞7、银1

永乐(14031424

16

宝钞15、布1

宣德(14261435

17

宝钞、布11、稻谷2

正统(14361449

48

17、布29、稻谷2

景泰(14501456

12

10、布2

成化(14651487

32

32

弘治(14881505

14

14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农村社会经济》

材料二
甲午战后的全国性钱荒危机因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集中爆发,国际银价下跌、铜价上涨,增加了清政府维持制钱铸造的难度,官钱减铸直接推动了国内钱荒的发生。铜价上涨又引起制钱私销私贩,加剧了钱荒。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侵略导致市场萧条、商路阻塞、官民财富被掠夺,钱荒形势迅速恶化。清政府希图通过若干调整钱法的举措来应对钱荒,但遭到失败。城乡商贸活动与货币流通结构在钱荒冲击下出现变动。随后的华北大旱灾与庚子战乱,使钱荒、旱荒与兵荒相互影响,恶性循环。

——摘编自韩祥《甲午战后全国性钱荒危机的爆发及其对城乡社会的冲击》

材料三
1949年6月,当时拥有大量资产的投机者试图通过银元的投机来阻止人民币进入市场,严重冲击金融市场,引起物价飞涨,以上海市斗争最为激烈。人民政府断然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查封上海证券大楼,逮捕进行非法交易的投机巨头和银元贩子。商店也积极配合,拒收银元。武汉、广州等地也采取相应行动,严厉取缔和打击银元投机活动。至新中国成立时,人民币已基本占领了城乡市场。

——摘编自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通货的使用趋势。(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后钱荒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影响。(1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银元之战 的意义并谈谈对货币政策的认识。(7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明清时期徽州府某地汪氏宗族以生员、塾师、商人和仕宦为代表的地方精英对村落进行规划建设,拓展了生存空间;兴立文会和订立村规民约对族众进行社会教化;为维护宗族权益而与周遭宗族进行的山场诉讼,从而形成多途并举、叠相为用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其实,明清时期徽州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就是在不断调适人与自然的关系、宗族内部社会教化和族群之间合作与冲突的矛盾中逐渐达到平衡,实现对乡村社会的管控。

——摘编自康健《明清徽州宗族与基层社会治理》

材料二
1963年,在全国农村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浙江诸暨枫桥的干部群众创造了 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 枫桥经验 。后来毛泽东批示: 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 。1964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把 枫桥经验 推向全国。此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推广 枫桥经验 的热潮。

——摘编自周中之《枫桥经验:毛泽东治国理政的理念与智慧及其当代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推广 枫桥经验 的背景并分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 枫桥经验 的现实价值。(9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随着实力的膨胀,德国对外政策发生了转变,从谋求欧洲霸权转变为谋求世界霸权。这不可避免地引起并加剧了与英国之间的冲突。1895年1月25日,威廉二世作了 世界政策 的第一次公开演讲,宣布 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都居住着我们的同胞。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飘扬过海 。从公开的演讲到私下的政策设计,威廉二世都毫不掩饰德国控制世界的野心。作为一个后起的工业化强国,德国到处都表现出不甘现状与急躁的情绪,这实际上是一种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

——摘编自唐贤兴主编《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运用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对材料中的现象加以评析。(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