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19 浏览数:19

一、单选题

1.

中国历史学家以考古学、历史学为基础,广泛采用地质学、地理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的方法进行综合研究,提出了判断人类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将 中华文明五千年 从传说论证为可信的历史。这说明(  )

A.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莫衷一是B.多学科交叉研究有助于发现历史真相C.远古传说都能反映真实的历史D.中华文明起源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2.

管仲认为,只要不人为地堵塞利源,商贾就会日夜不息地从事经营活动;富裕的人只有不断地消费,贫穷的人才有工作可做。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  )

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B.农业生产的衰退C.工商食官格局的形成D.商业经济的发展

3.

如图可用于研究(  )

A.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夏认同B.秦汉时期的民族交融C.魏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D.唐朝由盛转衰的历程

4.

北宋建隆年间,中央委派的县尉只负责节度使辖区内的乡村治安及案件审理,而城内政事仍由节度使的亲随所担任的镇将治理。开宝三年,宋太祖下诏 诸州长吏毋得遣仆从及亲属掌厢、镇局务 ,之后又再次 申禁藩镇补亲吏为镇将 。这一变化(  )

A.有利于地方稳定B.提高了行政效率C.消除了割据现象D.缓解了边防压力

5.

如表统计了明代部分省份出身于上三代没有功名家庭的进士数量,据此可知(  )

省份

进士总数

出身于上三代没有功名家庭的进士

数量

占全省总数的百分比

山东

219

78

35.6

河南

206

79

38.3

江苏

356

186

52.2

浙江

370

177

47.8

安徽

116

71

63.8

广西

27

9

33.3

云南

29

12

41.4

A.官员选拔制度日益僵化B.专制统治妨碍社会公平C.边疆地区教育水平提升D.经济发展益于阶层流动

6.

1906年,清政府出台的《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引进了罪刑法定原则,规定 若律无正条,不论何项行为,不得判为有罪 。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大臣以 适开刁徒趋避之端,恐为法政废弛之渐 为由,严厉批评这一条款。这说明当时(  )

A.现代法治建设任重道远B.洋务派反对学习西方制度C.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D.预备立宪取得了一定效果

7.

1919年2月至4月,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共收到86封由世界各地华人团体发来的电报,支持中国的合理要求,抗议日本的提案。致电的团体包括学生组织、工商业机构、华侨组织等。这(  )

A.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正义要求的支持C.体现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D.助推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了山东主权

8.

针对乡民不识字无法填写选票的情况,1942年《<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的解释及其实施》提出,可以用在候选人身后 投豆子 的办法投票。受此影响,志丹、子长、曲子、环县等地区,投票率平均达到了87%。这一投票方法(  )

A.扩大了苏维埃政权的阶级基础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促进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D.激发了解放区民众的参政热情

9.

1952年,中国与锡兰政府就各自急需的橡胶和大米签订贸易协定。此后不久,中国又与巴基斯坦签订了互相供应棉花、煤炭的贸易协定。这些举措意在(  )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解放农村社会生产力C.稳定城市的物价水平D.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

10.

20世纪80年代,外国和港台的影视作品在广东流行。如表是当时关于广东青年最赞赏的影视作品人物形象特点的调查统计结果。该结果反映出(  )

选择项目

创新勇气

拼搏奋斗

自信心

效率感

独立意识

冒险精神

金钱观念

追求享乐

次数

1040

980

869

568

554

419

182

170

A.影视作品成为舆论宣传的主阵地B.新的经济体制确立改变社会风气C.改革开放影响青年群体价值观念D.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领域不断扩大

11.

《汉谟拉比法典》的282条法律条文中,涉及到婚姻、财产、收养和继承等方面的有70条。其中对妇女的婚姻和财产权利、患病妻子的扶养问题、幼儿的生命安全和被收养儿童的权益等都给予了说明。据此可知,《汉谟拉比法典》(  )

A.内容全面体系完备B.强调保护私有财产C.体现公平正义理念D.继承发展了罗马法

12.

988年,阿拉伯的一本书中专门为调味料列出了参考书目。13世纪,一位巴格达人写出了164篇菜谱,包括用胡椒、丁香、肉桂等炖肉,还有甜品的制作等。这表明(  )

A.阿拉伯地区民众生活水平提高B.阿拉伯帝国促进了东西方交流C.大量美洲农作物开始传入亚洲D.商业贸易推动了饮食文化发展

13.

中世纪晚期,德意志各城镇工匠歌手联合会规定:凡是参加比赛的会员,必须用传说中的歌唱权威—— 十二大师 的腔调吟唱。但到了16世纪,拥有独创曲调才能被尊称为名歌手,这成为工匠歌手联合会共同认可的规则。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市民文化的兴起B.商品经济的繁荣C.人文主义的影响D.行会制度的瓦解

14.

1801年英国从事家庭服务业的人数约为60万,1851年增长到130万,1901年达到220万,甚至有些经济条件优越的工人家庭也会雇人帮佣。这可用以说明(  )

A.奢靡享乐之风盛行B.第三产业成为主导C.阶级矛盾日趋尖锐D.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15.

1917年4月18日,俄国临时政府在致协约国各国政府的照会中明确表示: 捍卫我们祖国权利的临时政府,将充分遵守对我协约各国所承担的义务,乃是当然的事情。 该照会(  )

A.结束俄国两个政权并存局面B.客观推动俄国革命进程C.导致沙皇专制统治陷入困境D.极大提高俄国国际地位

16.

20世纪80年代初,由联邦德国总理担任主席的国际发展问题独立委员会发布的《勃兰特报告》指出,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并未全球化地分配,打破旧有的国际分工是实现南北方合作发展和世界公平的必要条件。该报告(  )

A.反映了时代的发展需求B.说明西方国家开始反思国际经济旧秩序C.强调了全球化不可逆转D.提升了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近代社会风气导致了服饰天翻地覆的改变。晚清时期,洋布在城镇中流行开来,后来,一般民众甚至下层百姓的服饰也在发生变化。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上书光绪帝,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 诚非所宜 。作为反清革命领袖,孙中山深谙改革服装的政治象征意义,也将易服视为革命性的标志,亲自致力于新服装的创制。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服装更是五花八门,有人穿西服,有人穿粗布大衫,学生装在青年人中,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而仿照欧洲风格的裙子也流行于大城市中。妇女穿洋装、烫短发,高领旗袍搭配红鞋子,甚至出现模仿男子的装扮。1929年,国民政府制定《制服条例》,将旗袍确立为现代中国女性的 国服 。这个时期的服饰变化,在今天的服饰上依然能够找到印迹。

——据王笛《碌碌有为:微观历史视野下的中国社会与民众》等

材料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列宁服 在我国流行开来。摒弃了缎面,与工农服装风格更为接近的花布棉袄,成为中国女性最普遍的冬装。值得关注的是,此时尽量避免欧美军服的影响,而偏向于苏联军服风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成为深受中国人民欢迎的 民服 。这一时期,衣服以蓝、灰两色为主,少数是褐、黑色。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喇叭裤和墨镜等服饰在中国流行,牛仔裤、T恤衫、拼色夹克、花格衬衣、直筒裤、弹力裤、七分裤、百褶裙、旗袍裙等服装,几乎每个月都有不同流行款式。巴黎最新的时装很快就能在中国的街头巷尾看到。20世纪末,国际时装界青睐起东方风格,东方的典雅与恬静、纯朴与神秘成为全球性的时尚元素,华服已然成为海内外华人自豪的象征。

——摘编自华梅《中国服饰(中文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服饰演变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服饰所承载的历史价值。(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相比,80年代以来中国服饰的不同,并简析产生不同的原因。(12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数十年间,非洲的经济生活发生了彻底变化。殖民列强在非洲发展以出口为目的的经济。在大部分殖民地,农民通常专门种植一两种作物,并出口到宗主国,如塞内加尔和北尼日利亚的花生、乌干达的棉花、黄金海岸的可可豆、刚果的橡胶以及象牙海岸和尼日尔三角洲的棕榈油。在中非和南非,从事铜、黄金和钻石开采的企业从农村招募男子,支付给他们很少的工资。男劳力的缺乏和低工资加剧了农村的贫穷。铁路和公路的建设通常依赖于强迫劳动制度。当法国建设从布拉柴维尔到黑角的铁路时,约有1.5万名到2万名的非洲劳工死于饥饿、疾病和被虐待。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下)》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前期,非洲经济发展迅速。1957年,加纳成立了可可销售局,限制外国垄断公司剥削,可可经济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此之前,黑非洲几乎没有现代工业,如坦桑尼亚只有卷烟厂、罐头、啤酒厂各一家和屈指可数的纺织厂和糖厂,铁路破旧不堪。独立后十几年内就建起了1200多家工厂,1970—1975年中国援建了1860多公里长的坦赞铁路。有些石油生产国的经济发展更为显著。尼日利亚从1958年开始商业性石油开采,到1974年成长为 非洲的石油巨人 。阿尔及利亚用石油收入建立了重工业体系,1978年工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6%。科特迪瓦虽没有有利的资源条件,但由于政策正确,措施得当,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达12%,被誉为 西非经济的橱窗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后非洲经济生活的特征。(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特色 是对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物质文明、制度文明与精神文明创造和发展特点的高度概括总结,是中华文明区别于其他文明的底色,是中国历史发展独特道路的根本所在。 中国特色 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集中体现在制度体系、治理体系与价值体系上。制度体系是 中国特色 的标识性载体,治理体系是 中国特色 的内在驱动,价值体系是 中国特色 的精神导向。

——摘编自卜宪群《谈谈中国特色的历史内涵》

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择取材料中的一个 体系 ,加以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选体系,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