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名称
折合马拉维迪
重量(克)
含金量(克)
全1934年美元值
布兰卡铜币
0.5
5
—
$0.0035
马拉维迪铜币
1.0
96
$0.007
里亚尔铜币
30.0
67
$0.123
杜卡特金币
375.0
65+□
3.48
$2.32
金卡斯特亚诺或金比索
435.0
50
4.55
$3.025
埃克斯赛伦特金币
870.0
25
9.1
$6.05
二、材料阅读
下列是有关我国古代农业和工商业发展的史料及其出处:
史料
出处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夫饥寒并至,而能亡为非者寡矣。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祭服,为天下先;不受献,减太官,省繇赋,欲天下务农蚕,素有畜积,以备灾害
《汉书·景帝纪》
(宋)富商大贾,得以交通王侯;而乡曲豪右,无别于贵近。自后世有所由来,而较之今日,而殆将不止于是者,车服上僭官闱,家室略拟都邑,辇毂之下,四方之所观瞻。而此风益炽,上下恬然,相视不以为怪
【宋】卫泾《后乐集》
三、开放性试题
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演进表
时间
特征
内涵
1840~1895年
外强入侵:古典王朝国家的认同危机
随着外国列强入侵,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发生动摇,王朝国家认同出现严重危机
1895~1912年
民国创建:民族国家认同的初步确立
由民族主义促动,民族国家观念渐为国人接受,国人逐渐明确自己所属国家之性质、作为国民之权利以及对国家之责任
1912~1927年
地域认同:民族国家认同的“挑战”
各地方力量表现出来的政治诉求与地域认同,成为当时国家认同的主要“挑战”
1927~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民族国家认同建构完成
在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意义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最终完成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四、材料阅读
——摘编自王俊《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图书馆》
——摘编自郝庆合《英国近代公共图书馆平等服务分析》
——摘编自【英】爱德华·爱德华兹《世界图书馆史》
——摘编自宋士云《新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结构与变迁(1949—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