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河南省信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20 浏览数:19

一、单选题

1.

据史料记载,殷人所要祭祀的祖先非常多,其中不光是殷人本部族的祖先,其他方国、部族的先祖也被当作神祇受到商王室的崇敬与祭祀。商王把这些人纳入祖先神的列表,这反映了(  )

A.对商王室政权的巩固B.商朝是方国(部族)联盟C.为陪祭商王室的祖先D.加强方国(部族)间联系

2.

西汉杜周为廷尉,其治大抵放(仿)张汤,而善候司。上所欲挤者,因而陷之;上所欲释,久系待问而微见其冤状。客有谓周曰: 君为天下决平,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狱者固如是乎? 周曰: 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 这反映出(  )

A.皇命与法律等同B.封建时代无法可依C.封建时代是人治D.封建官员唯命是从

3.

五代时,楚国官员高郁 请听民自采茶卖于北客,收其征以赡军 。楚王(马) 殷从之,置回图务(即商行),运茶于河南、北卖之以易缯纩、战马而归,仍岁贡茶二十五万斤,湖南由是富赡。 据此可知,当时(  )

A.楚国政府收入依靠茶叶B.政府控制市场交易C.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功能D.官员参与商品买卖

4.

宋朝时期,朝廷基本不再采用征兵制度,而是采用募兵制度,军队分为禁军和厢军等。禁军实际上是受封建国家雇佣以服兵役;厢军实际上是受雇于封建国家以服杂役,他们是一支从事牧业、手工业的专业生产兵。造成这一转变的根源是(  )

A.国家利用经济手段解决军事问题B.封建国家改变剥削方式C.封建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D.宋朝时期商品经济发达

5.

下表是 清代前期运河诸关税收比重变化表 。据此可知(  )

年代

运河诸关关税岁入万两

占全国关税总额

康熙二十五年

67.10

50.60

雍正三年

62.00

40.90

乾隆十八年

151.90

33.10

嘉庆十七年

141.10

29.30

道光二十一年

140.90

33.50

A.中国国境关税收入增加B.运河商品流量下降C.中国经济形势走向衰退D.政府逐渐降低关税

6.

严复说: 不幸吾国往者舍科举而外,且无教育。叩其普通知识,且不知长江所经为何省,高丽西藏居国之何方。若夫实业莫大于制造,制造莫盛于五金,而五金之性质何如,采炼之方术何若,问读书之子,有前闻者乎? 由此可见严复(  )

A.主张科举改革B.主张发展实业C.主张教育改革D.主张废除科举

7.

下表是 清末商办报刊增长比例变动情况表 。这反映了(  )

年份

商办数量

商办比例

年份

商办数量

商办比例

1895

1

33

1902

22

76

1896

1

11

1903

22

73

1897

3

30

1904

37

64

1898

26

76

1905

20

56

1899

4

40

1906

40

90

1900

7

67

1907

31

74

1901

11

50

1908

41

85

A.商报控制了中国舆论界B.报纸成为传达民意的主渠道C.政局变化影响传媒发展D.当时中国政府放开言论管控

8.

近代史上,上海职工大众入帮会的人数,据估计,在邮局方面约占职工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全市职工入帮会的比例可能更大些。若加上各行各业各单位职工自发组织的兄弟会、姐妹会、关帝会等,以及地方帮口等的人数,那在全市职工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就更大。这(  )

A.说明工人阶级缺乏组织B.反映工人阶级的小生产意识C.影响工人阶级的先进性D.导致工人阶级组织的有效性

9.

毛泽东1956年11月说: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不是正确?我赞成这种意见,就是说,从前四年的情况可以看得清楚,第一个五年计划根本正确。 前几年建设中有一个问题,就像有的同志所说的,光注意 骨头 ,不大注意 这可用于说明(  )

A.一五计划存在突出问题B.当时没有找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一五计划脱离中国实际D.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必要性

10.

20世纪80年代,重庆市某县一家供销社由于经营上的原因,对其90多名职工实行了租赁、承包经营甚至自谋出路,但领导为他们登记了90多份国营的工商营业执照。实际上,这些职工中的绝大多数从事新的经营活动,完全由自己投资,原单位对其经营活动也无任何参与和约束。这一情况表明(  )

A.当时人们思想观念还没真正解放B.计划经济影响深远C.单位领导没有落实国家改革政策D.社会不接受个体户

11.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对非洲文化交流的内容主要是以介绍中国的革命斗争情况以及自成立以来中国所取得的一系列经济建设成就等为主;改革开放之后,内容更多的是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面貌等。这反映新中国外交(  )

A.转变交流方式B.为了吸引非洲人民C.减少外部干涉D.逐渐弱化意识形态

12.

下图是 二世纪的亚、非、欧古代文明世界 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东西方有了直接联系B.匈奴的挤压导致欧亚民族迁移C.希腊化地区继续扩大D.地中海变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海

13.

11世纪以降的欧洲, 在归属于持剑之人和他的对手教会人士之后,土地落到了扶犁之人的手中……它被抛弃给任何试图接过它的劳动者,所交换的是向土地原主人缴纳的非常少的年息。 这表明(  )

A.欧洲农村阶级关系发生改变B.封君封臣制度走向解体C.西欧庄园制度逐渐衰落瓦解D.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

14.

在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的经济生活一直由农业及与它相关的交易所主宰,土地的产出和收入是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1801年,英国农业雇佣了全国大约36%的劳动力;一直到1811年,农业、林业和渔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远超其他产业。这说明英国(  )

A.工业革命成果不突出B.依然是农业社会C.政治主角是土地贵族D.农业影响工业化

15.

从18世纪末开始,欧洲各贩卖国逐渐禁止黑奴贸易并把部分黑奴遣返非洲,1815年殖民主义列强在维也纳会议上原则同意废止黑奴贸易。这一变化是(  )

A.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B.殖民主义者意识到贩奴的不道德C.贩卖黑奴已无利可图D.非洲国家掀起民族独立运动高潮

16.

下表是 1965—1989年世界各大区域人均实际GDP年均增长的比较趋势 表。据此判断(  )

1989年人口

19651973

19731980

19801989

工业国

7.73亿

3.7%

2.3%

2.3%

拉丁美洲

4.21亿

3.8%

2.5%

-0.4%

东亚

15.52亿

5.3%

4.9%

6.2%

南亚

11.31亿

1.2%

1.7%

3.0%

撒哈拉以南非洲

4.80亿

2.1%

0.4%

-1.2%

中东北非和欧洲中等收入国

4.33亿

5.8%

1.9%

0.4%

A.发达国家经济长期停滞B.东亚出现 经济奇迹 C.拉美突破 中等收入陷阱 D.南亚发展后来居上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我国古代)江南地域文化的形成并不断改容,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外地人士的不断迁入。明万历时宜兴人陈于陛,就将江南人文之盛归因于历次士族的南迁,说: 本朝南方数省人才之盛者,非地气轮转之说,晋元都江左,一时中原文物俱从之南,宋金之乱,高宗都南,中原文物又复随之南下。盖数百年中华衣冠文物之秀气钟毓在南者甚久,故发之本朝特甚。 史文记载和既有研究表明,自东晋至元朝,江南的外地移民主要是南渡的北方衣冠之族。

——摘编自范金民、张学锋的《江南地域文化历史演进研究概述》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国务院从国内外形势和新中国高等教育、工业建设布局等方面考虑,作出了部分高校西迁的战略决策。1956年,交通大学从上海迁到西安;1956年8月,华东航空学院从南京迁到西安。以交通大学、华东航空学院为代表的一批高校师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成为黄土地的拓荒人。
20世纪60年代,因特定历史原因,我国作出了以备战为中心进行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部分大学也要迁至三线。1964年底,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清华大学、华东化工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迁出部分专业,分别到四川绵阳、四川自贡、陕西汉中(秦岭腹地)湖南常德建立分校。唐山铁道学院迁至四川峨眉,后改名为西南交通大学。
回首新中国成立后的部分高校西迁,这些高校的共同特点就是坚持把教育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以实际行动彰显了 爱国、报国、兴国 的高尚情怀,彰显了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 西迁精神

——摘编自《画说春秋:新中国成立后部分高校西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江南地域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部分高校西迁的影响。(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古希腊罗马,民主和共和是两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用来表示一种国家形式和国家形态。民主是指一种国家形式即政体,称为民主政体,或民主政治、民主制。古代国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国家政权构成形式,按照希腊古典作家根据当政者人数及其执政宗旨和方法手段划分政体类型的传统方法,可分为三种正宗政体及其相应的三种变态政体:实行一人统治的为君主制(或称王制)和僭主制;体现少数人统治的为贵族制和寡头制;实现多数人统治的则为民主制和极端民主制(或称暴民政治)。这些政体各自又有不同的变种。所有变态政体,不论是一人专权的僭主制还是多数人统治的极端民主制,都具有专制的性质。至于共和国,则是一种国家形态。按照西塞罗的说法,共和国包括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种普通政体,换句话说,共和国既可实行君主制,也可实行贵族制,还可实行民主制。变态政体僭主制、寡头制和极端民主制则被排斥于共和国范畴之外。此外,共和国还有一种兼备上述三种普通政体成分和因素的混合政体即共和政体,这是共和国最优良的政体形式。

——摘编自施治生的《试论古代的民主与共和》

材料二
《大宪章》规定:
(39)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41)除战时与予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路与陆路,出入英格兰……

——摘编自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材料三
就是这样,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可能性: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摘自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

(1)材料一中 共和国还有一种兼备上述三种普通政体成分和因素的混合政体即共和政体 ,依据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政治制度解释该句话。(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大宪章》对王权的限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设想的国家形态和这一设想的意义。(4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发表演说,提出了美国对欧洲进行援助的设想,被称为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要求欧洲主动向美国请求援助,也表明美国的援助计划适用于亚洲以西的欧洲大陆,表面上把苏联和东欧国家也包括在内。1948年4月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1948年对外援助法》,马歇尔计划以法律形式被确定下来。苏联与东欧各国拒绝参加马歇尔计划,美国和西欧开始实施贸易禁运。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的《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 一带一路 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 一带一路 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 一带一路 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摘编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主要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共建 一带一路 的影响。(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美国未来学家赫尔曼·康恩把有利于晚起步的现代化国家的因素,归纳为10种力量,这就是:1.资本、市场和技术的获得;2.劳动力的输出;3.引进面向出口的工业;4.旅游事业;5.技术转让;6.具备有用的榜样、体制和个人;7.输入 污染 卑下 的劳动;8.进口货的替代;9.很正常的外部稳定的存在;10.外国的援助。以上10种力量中,第7、9两项显然很成问题。但总起来看,晚起步的发展中国家的确也有一些可供利用的国际条件,这是不可否认的。西欧、北美在18—19世纪时取得经济增长,不论是资本、资源、知识与技术的积累都需要一个缓慢而持久的过程。每一产业活动,从发明到应用,从投资到回收效应,往往要长达数十年之久。现代化的趋势是后来居上。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本)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的主旨,拟定一个主题,写一篇短评。(要求:主题正确,运用材料,史实准确,评论合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