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安徽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19 浏览数:10

一、单选题

1.

孔子认为: 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 荀子则提出: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 由此可见,二者都强调礼(  )

A.应该由先王制定和实施B.用来规范人们的欲望和行为C.对人的情感的治理作用D.源于对社会混乱的治理需求

2.

西汉时期,政府大力鼓励民间纺织业的发展,不仅提供技术指导,还给予税收优惠。在许多地区,纺织作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满足百姓衣着需求B.推动手工业的进步C.增加国家财政收入D.促进地区经济平衡

3.

隋朝科举制初创时期,考试科目设有明经、进士等。众多学子竞相备考,其中明经科以记诵为主。这反映了(  )

A.选官标准重视知识储备B.儒学正统地位得以巩固C.教育文化趋向僵化保守D.人才选拔机制渐趋完善

4.

据记载: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驿站)凡在属国,皆置传舍,供张什器,无不具悉,使之往来,如居一家。 这反映出元代驿站制度(  )

A.仅服务于皇室贵族和官员B.促进中外文化交流C.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D.覆盖范围较为广泛

5.

图1为《明史·曹吉祥传》中的相关记载。曹吉祥的经历体现出(  )

曹吉祥,滦州人。初为王振门下,后因参与迎英宗复位有功,升司礼太监,权势愈大,竞蓄养死士,结党营私,暗怀不臣之心,常与朝官争权,朝堂上下为之侧目,多有忌惮。

图1

A.宦官得势影响朝局B.皇室内部斗争激烈C.君主专制遭到削弱D.吏治腐败渐趋严重

6.

1872年,李鸿章奏称: 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李鸿章旨在(  )

A.宣扬天朝上国观念B.主张全面认识西方C.倡导改革政治制度D.呼吁积极应对变局

7.

20世纪初,梁启超说: 凡一国之进步也,其主动者在多数之国民,而驱役一二之代表人以为助动者,则其事罔不成;其主动者在一二之代表人,而强求多数之国民以为助动者,则其事鲜不败。 他意在强调(  )

A.民族精英的进步性B.国民意识觉醒的重要性C.民众观念的落后性D.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8.

1947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指出: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是(  )

A.满足农民土地需求B.推动经济快速发展C.推动革命取得胜利D.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9.

表1为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实施的部分重要计划及相关内容。这体现出(  )

表1

重要计划

内容摘选

1986年“863计划

聚焦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先进防御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等7个领域

1997年“973计划

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等领域,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研究

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确定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等16个重大专项

A.科技发展战略的不断调整B.科技创新侧重于理论研究C.科技计划日益注重全面性D.科技成果转化障碍已清除

10.

1992年,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参加任何集团,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作为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重视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这一指示,主要基于(  )

A.国际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B.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需要C.冷战结束后的国际格局变化D.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

11.

《汉谟拉比法典》详细规定了债务奴隶制的相关内容,如 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则可以被债主卖为奴隶,但债务奴隶在为主人服务三年后可获得自由 。这反映出(  )

A.奴隶社会地位有所提升B.法律面前人人绝对平等C.经济关系对法律的影响D.私有财产不受任何侵犯

12.

16世纪末,西班牙帝国从美洲运回的白银,主要用于购买中国的丝绸、印度的香料和宝石,以及德国和尼德兰的金属制品。这可用来说明(  )

A.欧洲经济中心发生转移B.西班牙帝国的经济衰退C.亚洲经济领先优势丧失D.全球贸易网络初步构建

13.

《百科全书》的序言中写道: 我们的时代是批判的时代,一切都要受到理性的法庭的审判。 相较于启蒙时代的理性批判,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批判更侧重于(  )

A.知识体系的逻辑严密性B.对现存制度的彻底变革C.个人理性的完善与提升D.社会道德的重建与提升

14.

表2为1870—1913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表2

项目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701913年工业生产增长倍数

1.3

1.9

4.6

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2

1

A.英国经济陷入严重衰退B.法国工业优势不复存在C.帝国主义内部矛盾加剧D.美国成为新兴工业强国

15.

表3为1950—1960年苏联在东欧地区援建的工业项目数量及主要涉及领域的情况。这体现出当时苏联(  )

表3

国家

援建工业项目数量

主要涉及领域

波兰

23

重工业、机械制造

捷克斯洛伐克

18

军工、能源

匈牙利

15

钢铁、化工

保加利亚

12

电力、电子

A.加强对东欧的经济控制B.助力东欧国家均衡发展C.推动自身工业技术革新D.与东欧构建平等合作关系

16.

表4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的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间的分布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  )

表4

年份

农业劳动力占比(%)

工业劳动力占比(%)

服务业劳动力占比(%)

1950

30

40

30

1960

20

45

35

1970

10

40

50

A.冷战背景下的国家安全需求B.全球化导致的劳动力市场变化C.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的调整D.福利国家 政策推动就业结构调整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近代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蓬勃兴起。当时众多学者、艺术家们热衷于研究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典籍,如意大利的彼特拉克广泛搜集古代手稿,通过对古罗马诗人作品的研读与重新阐释,大力倡导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思想,呼吁人们要重视现世生活,追求个人的幸福与价值实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等创作出众多震撼人心的绘画与雕塑作品,将人体之美、人性之光辉展现得淋漓尽致。

——摘编自朱孝远《欧洲文艺复兴史(政治卷)》

材料二
晚清时期,西学东渐之风日益强劲。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将西方的进化论思想引入中国,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观念给当时的国人带来极大震撼。大量的新式学堂涌现,教授外语、天文、算学等实用知识。一些报馆创办的报刊,像《时务报》,介绍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倡导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众多作家深入基层进行创作,涌现出一批反映人民生活、展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大力普及基础教育,不断完善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体系。举办各类文化展览、艺术演出等活动,向世界展示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新中国的文化成果,引进国外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建设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时期的文化建设及作用。(9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文化建设对国家发展的意义。结合材料一、二、三,说明三者文化建设间存在的联系。(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871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英国和俄国的支持下,从海参崴铺设海底电缆至上海吴淞口外的大山岛,并在上海租界设立电报局,收发国际电报,这是外国势力在中国电报业的开端。此后,其他列强也纷纷涉足,在沿海通商口岸建立电报线路和机构。面对这种情况,1879年,李鸿章在大沽、北塘海口炮台与天津之间架设了一条长约40英里的电报线,用于军事通信,这是中国自主建设的第一条电报线。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大规模的电报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技术人员克服了诸多困难,比如在地形复杂的地区铺设线路,要穿越山脉、河流,技术人员需要研究合适的铺设方法,有的地方采用架空线,有的地方则需要在水下铺设。在原材料方面,从国外进口了大量的电报线缆和相关设备,同时也尝试在国内建立工厂生产部分配件。在人才培养上,一方面聘请外国技术专家指导,另一方面开办电报学堂,培养本国的电报技术人才。电报总局制定了详细的运营和管理规则,根据地域划分了不同的电报分局,各分局负责本地的电报收发业务。在业务内容上,初期主要是政府和军事用途,如传递军事指令、情报等,后来逐渐扩展到商业领域,为商人提供市场信息传递服务。随着电报网络的不断完善,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信息传递速度大大加快。同时,国际电报业务也不断得到发展。

——摘编自李月《浅析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电报事业的发展》、雷颐《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中国电报事业发展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电报事业在晚清社会发展中的作用。(7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5

材料来源

内容摘要

《宋史·范仲淹传》元·脱脱等

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

《宋会要辑稿》清·徐松

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行将兵法,置将分统诸军,每将副一人,以有出身、材武、知兵法者充

《宋史·兵志》元·脱脱等

宋神宗后诸路将官,多选于武臣之有出身、有劳绩者,而总领财赋者,必以文臣

《文献通考》元·马端临

宋高宗时岳飞治军严明,得士死力,金人闻风丧胆,然终以莫须有之罪名被害,其后将帅不复以恢复为志矣

材料呈现了宋代部分时期的军事改革与军事状况。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选择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