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安徽省六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19 浏览数:14

一、单选题

1.

龙的形象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不断变化重构。进入青铜时代后,各种龙的形象逐渐统一起来。这反映了(  )

A.早期认知的模糊B.绘画技术的进步C.集权制度的确立D.王权国家的形成

2.

据文献记载,商朝都城经多次迁移后定于殷。20世纪初,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一带开展了一系列考古活动,以探索 殷墟 的存在。这反映了(  )

A.考古发掘的重要性B.文献与实物互证的必要性C.先秦文献的可信性D.出土文字类史料的关键性

3.

文帝时, 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 ;景帝时, 禁马高五尺九寸以上,齿未平,不得出关 ;武帝时, 天下马少,平牡马匹二十万 。汉代政府重视马的主要原因是(  )

A.农耕技术的推广B.军事战争的需要C.交通往来的便利D.商品经济的发展

4.

唐前中期竭尽全力征服高句丽后,旋即退出,采取守势,将重心转回西北,努力经营西域。这(  )

A.受关中本位政策影响B.说明羁縻政策失败C.反映唐军事实力衰微D.意在打通丝绸之路

5.

宋代,一些有识之士主张:政府对私营工商业应因势利导,达到官民共利;政府从直接全面垄断到间接部分垄断,从而实现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改变了宋代财政上的入不敷出B.适应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为政府与民争利埋下危机祸根D.表明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6.

据史料记载,元曲的作者没有一个是高级官员,都是一些下层社会的人;可是明朝戏曲的作者大部分都是举人、进士,有些还是高级官员。这一变化反映出(  )

A.科举制推动明朝戏曲的发展B.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C.元曲深受社会下层群众欢迎D.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7.

下图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农业税

工商杂税

官业收入

其他收入

税收总额/万两

数额/万两

比重%

数额/万两

比重%

数额/万两

比重%

数额/万两

比重%

1849

3281

77.2

969

22.8

4250

1885

3071

39.8

3923

50.9

715

9.3

7709

1903

3461

34.2

6629

65.6

16

0.2

10106

1909

4396

16.7

15888

60.4

1591

6.0

4446

16.9

26321

1911

4967

16.5

16010

53.0

4723

15.6

4491

14.9

30191

——摘编自陈锋《清代财政制度创新与近代财政体制发端》

A.农业税比重下降源于自然经济的解体B.工商杂税变化反映出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C.财政结构变化源于政府经济政策调整D.财政收入增长反映出清朝统治危机的缓解

8.

南社是中国近代的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1909年成立于苏州。其社名取 操南音不忘其旧 之意,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对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早期参加者多同盟会成员,社员曾达千余人。南社的成立说明(  )

A.民主共和理念深入人心B.政党政治增强国民参政意识C.民主革命形势快速发展D.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成效显著

9.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占汉口后,在共产党人领导下,举行群众示威大会,驱逐英巡捕,先后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最终英帝国主义被迫与武汉国民政府签订协议,正式承认汉口、九江租界归还中国。这一行动(  )

A.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B.体现了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C.说明大革命的目标发生偏离D.新三民主义得到一定的落实

10.

下图为1950—1957年中国国防经费支出情况。由此可知(  )

1950—1957年中国财政与国防费支出情况(部分)

A.反映了国家战略的适时调整B.彰显了国防工业的主导地位C.保证了外部环境的和平稳定D.加快了国民经济恢复的步伐

11.

1994年,佛子岭酒厂以破除铁工资、铁饭碗、铁交椅为契机,开启企业经营体制改革之路;1997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安徽迎驾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2003年将迎驾酒业公司股权全部转让,实现国有股权退出。2015年成为安徽第3家白酒上市公司。这主要得益于(  )

A.企业经营体制的改革B.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C.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12.

观察下图可知,早期文明(  )

A.均发源于大河流域B.有相似性又有多元性C.都长期沿用未中断D.独立发展又自成体系

13.

拜占庭帝国曾实行 普洛尼亚制 :把国家和公社土地分给公职贵族监领,监领贵族终身享有土地上的租税,领地上的农民由领主支配管辖并向领主缴纳租税。后来,监领主取得领地的行政权和司法权。 普洛尼亚制 的实施(  )

A.激化了贵族之间的矛盾B.保证了王朝长期稳定统一C.滋生了地方的离心倾向D.促进了拜占庭文化的繁荣

14.

15世纪,意大利神学家米兰多拉提出:人之所以高贵,是因为人的形象和上帝依自己模样创造出的犯罪之前的亚当很相似,和复活之后的基督很相似。人通过自身的努力不仅可以超越万物,而且可以进入神的境界,与上帝融为一体。这一主张体现了(  )

A.基督教孕育人文主义B.对理性主义的追求C.人文精神的独特内涵D.对教皇权威的否定

15.

托克维尔认为,法国大革命的效果是摧毁了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封建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这表明了法国大革命(  )

A.冲击了欧洲大陆旧的政治秩序B.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产生和发展C.建立了平等的社会政治新秩序D.唤醒了欧洲各国民族民主意识

16.

《极简人类史》中指出:采集狩猎时代的持续时间超过20万年,农耕时代持续了大约1万年,而世界近现代仅仅持续了250年。但这个短暂时代的变革比以往更为迅速和彻底。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开发利用新能源B.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C.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D.人类思想与政治的发展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唐中期,随着国家的强大和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府兵制逐渐显露出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军事需求问题,募兵制因此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主流……由于唐玄宗穷兵欧武、喜立边功,使得边防重镇军事实力增强。掌握边镇武力的节度使,其势力被称为藩镇或者方镇。景云二年(711年)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岭南五府经略使,其驻军共达49万人,当时全国总兵力约为57万人,形成 内轻外重 的军事格局。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清朝兵制的变化始自咸丰年间湘军的出现。咸丰三年(1853年)曾国藩在湖南长沙组建起以招募农民为勇、由绅士管带、兵随将转、兵为将有为特色的湘军,从而以募兵制取代了清代长期实行的兵权掌握于兵部、兵皆世业、将由清廷按定制委派的世兵制。

——摘编自王先谦《咸丰东华录》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兵役制度适应时代发展和军事变革的脚步,先后经历了义务兵役制、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义务兵与志愿兵两者并重的兵役制等三次调整,在面对矛盾问题的基础上改革创新,为增强全民国防意识、推动我军质量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

——摘自李斌等《新中国60年我国兵役制度的变革、成就与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中期军事方面出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咸丰年间兵制改革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的目的。(8分)
(3)根据材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兵役制度改革的意义。(7分)

18.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从分散隔绝走向整体融合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波斯帝国领土广大,印度流域文明、西亚文明、埃及文明和小亚细亚文明都聚集在它的版国之内。波斯帝国的第三代皇帝大流士一世积极开发海洋,建立全世界最强大的舰队,游弋于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爱琴海和黑海等广阔的水域之中,大大加速了三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这次文明大汇合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深度和广度也是空前的。波斯帝国时代的文明大汇合,延续到 希腊化时代 约六个世纪之久,其源头则更久远,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二、三千年。那时,文明大汇合的中心是西亚,由于东方文化源源不断输往西方,极大地促进了欧洲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摘编自李忠存《试析波斯帝国时代的文明大汇合》

材料二
从1500——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比较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被称为"全球统一性 开始阶段,此时发展起来的某种全球性的关系自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加紧密起来……为参加这一新的全球性经济,美洲付出的代价是实行奴隶制,东欧付出的代价是实行农奴制。……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一样,1763年的欧洲正行进在半途中,它不再是欧亚大陆一个比较孤立、无关紧要的半岛,已经在海外和陆上扩张,确立起对人烟稀少、军事上软弱的美洲和西伯利亚的控制。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波斯帝国时代文明大汇合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全球统一性 开始阶段的影响。(9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中国人口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史,历朝历代人口问题始终是影响历史发展的关键。(12分)
材料

中国历代人口数量估计表

时间

人口数

时间

人口数

西周、春秋中后期

2000

安史之乱前

8000

战国中期

3200

五代十国时期

3000

西汉初年

1500

两宋时期

10000

西汉末年

6000

元朝

6000

东汉初年

3000

明朝中期

16000

东汉后期

6000

清朝初年

9000

魏晋南北朝后期

3000

清乾隆年间

20000

——以上数据根据葛剑雄《中国人口三千年》和路遥《中国人口通史》整理

从整体上或任选其中的某个时期,围绕中国古代史上的 人口问题 ,自拟论题,并进行合理阐释。(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