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东省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19 浏览数:18

一、单选题

1.

如图为大汶口文化考古中发现的部分陶器上的符号。据此可知,该文化时期(  )
202501231847385545

A.蕴含了中华文化的基因B.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文字C.具备了早期国家的特征D.造就了领先全国的文明

2.

战国时期赵国的公子成认为: 中国者,盖聪明徇智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能之所试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 这反映出当时(  )

A.兼并战争频繁B.经济转型加速C.地域隔阂严重D.华夏认同增强

3.

汇集北宋名臣奏议的《国朝诸臣奏议》,引《易》立论的约有117篇,频次远超前代,其关键词包括忧勤天下、君臣共治、进贤黜佞、立储定本、节财利民等。这表明该时期(  )

A.崇文抑武国策变化B.儒学世俗化趋势加强C.文人阶层推崇理学D.士大夫注重经学治世

4.

有学者认为,明后期民间 积资最高者达百万两,其趋向仍为利用其资金捐官,令子弟读书入仕,延揽学者,购置古玩书籍,其下者恣意挥霍 。该学者意在说明明代(  )

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B.享乐纵欲风气盛行C.社会转型动力不足D.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5.

晚清实业家徐润在自叙年谱中说: 是年南北花旗开仗……以致印英两国无处购棉接济机厂,乃至中华贩运,初时上海市价花衣每担银九两八钱……前后不过半月之久,原包净货竟涨至二十五六两。 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

A.棉花的竞争优势突出B.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C.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D.自然经济已趋于解体

6.

1904年,《女子世界》在发刊词中呼吁: 欲新中国,必新女子;欲强中国,必强女子;欲文明中国,必先文明我女子;欲普救中国,必先普救我女子,无可疑也。 这表明其(  )

A.对推行选官制度改革的响应B.对女子承担时代重任的呼吁C.对提高女子政治地位的要求D.对女子摆脱礼教束缚的声援

7.

1937年,陕甘宁政府机关报面向18岁以下的儿童刊登了一系列报道:《春耕中首先优红》《大家来做卫生运动!》《认真识字,努力优红!》等。这些报道意在(  )

A.扩大民族革命的基础B.团结儿童建设边区政权C.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D.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8.

1950年,国营 天津市证券交易所参与公债市场,积极推进公债推销。1952年,天津市证券交易所划归天津市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它先后颁行实买实卖、取消经纪人制度的规定并承接多期投资信托债券业务。这些举措旨在(  )

A.统一财经行动B.开展工业化的建设C.巩固人民政权D.推行市场经济实践

9.

20世纪60年代,中国向埃及、阿尔及利亚、苏丹等国提供经济援助,并先后同13个非洲国家签订经济技术合作协定,派出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援建坦赞铁路、索马里边境公路。这表明当时中国外交的重心是(  )

A.坚持 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B.坚持和平共处外交的原则C.推行 一条线一大片 战略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0.

古埃及丧葬常用的陪葬小雕像萨布提,大多以双手交叉于胸前、手握农具的形象出现。它被视作墓主的陪葬者,会陪伴墓主到达来世。这反映出古代埃及(  )

A.厚葬风俗盛行B.农业地位重要C.雕塑艺术高超D.阶级对立严重

11.

如表为1219—1220年英国德文郡贵族对于市场合法性的一份上诉卷档。它可用于研究当时英国(  )

问:你的市场是否持有特许状?是否对伯爵的市场造成了损害?

答:我的市场在一百年前就建立了,伯爵的市场在五年前建立,我们都在周日开市。后由于宗教原因,我将开市时间改为周六,当时并未申请特许状。伯爵在我更改完开市时间后也将他的开市时间由周天改为周六。

A.城市与教会斗争B.依法经营深入人心C.商品经济的发展D.市镇与贸易的关系

12.

1620年,培根在《伟大的复兴》序言中指出: 知识的状况既不景气,也没有很大的进展。必须给人类的理智开辟一条与向来完全不同的道路,并且给它提供别的一些帮助,以便人的心灵能够在事物的本性上行使它所固有的权威。 这表明培根主张(  )

A.大力宣传科学知识B.进行资产阶级革命C.实现科学的独立性D.反思启蒙运动不足

13.

20世纪40年代初,迪士尼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先后制作了介绍海军信号系统和航海规则的动画《航路规则》、关于空战的发展史和远程轰炸理论的动画《空中力量的胜利》,还发行以唐老鸭为主题的系列动画短片来宣传国家债券。这些举措旨在(  )

A.拓展公司业务范围B.丰富民众娱乐生活C.改变传统文化认知D.配合国家政治行动

14.

一战后,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民族自决、公正处理殖民地问题等提案被搁置,未能成功实施。二战后,其建议内容却在雅尔塔体系中初见成效。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美国经济实力增强B.欧洲国家普遍衰落C.民族解放运动推动D.苏联等国坚决斗争

15.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4年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统计,七国集团国内生产总值的全球占比由2000年的43.28%下降到29.64%,而同期金砖国家则由21.37%上升到35.43%。该变化有利于推动(  )

A.全球贸易壁垒清除B.南北发展模式趋同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世界金融秩序稳定

二、开放性试题

16.

如表为历史文献中关于贞观年间 封建 的部分记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文献

记载内容

《资治通鉴》

贞观元年,太宗问政子孙长久,社稷永安之策。尚书左仆射萧瑀认为三代封建而久长,秦孤立而速亡封建之法,实可遵行太宗然之,始议分封。而后遭群臣反对,尚书右丞魏征、礼部侍郎李百药等人皆上疏直陈分封的弊病,中书侍郎颜师古则提出了折衷的主张,不若分王诸子,勿令过大,间以州县,杂错而居。群臣众见不一,太宗暂停封建。

《旧唐书》

贞观十一年,太宗下诏参建侯之旧制……安州都督吴王恪、相州都督魏王泰、齐州都督齐王祐、益州都督蜀王愔、襄州刺史蒋王恽……其所任刺史,咸令子孙代代承袭。

贞观十三年,在群臣的进谏下,太宗诏停世封刺史

贞观十七年,时皇子年幼者多任都督、刺史皇子幼年,或授刺史

《帝范》

重任不可独居,故与人共守之。是以封建亲戚,以为藩卫,安危同力,盛衰一心……夫封之太强,则为噬脐之患;致之太弱,则无固本之基。由此而言,莫若众建宗亲而少力。使轻重相镇,忧乐是同。

注:《帝范》成书于贞观二十二(公元648)年,李世民自撰的赐予子女的论政著作。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帝范》中唐太宗关于 封建 的认识作出合理解释。(12分)

17.

1920年元旦《申报》以《新年》为题刊登了对《新青年》杂志的推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新年

《新青年》恭贺新岁,恭贺新年的进步。
时间又过去一年了!青年诸君的进步如何?有黑暗走到光明的行程,有几何了?新思想的源泉,可以不穷究吗?想要过真正的幸福日子,可以不由浑浊之流,去寻到那澄清之源吗?《新青年》杂志——新思想的源泉——可以不读吗?
青年诸君要求进步吗?请看最有进步的《新青年》杂志!
《新青年》的特色:
《新青年》是极黑暗时代创刊的杂志,是与恶潮流奋斗出来的杂志,是有一定主张的杂志,是极新颖又极正当的杂志,是改造中国现在社会最适应的杂志,是材料丰富极有趣味的杂志,是研究现社会实际问题最多的杂志。质而言之,就是中国一种极好而极有力的杂志。(从正月十五号以后,印送样本,没有看过《新青年》的,可以写信来要!)
因此一来:如果不承认西洋有文明不必说,如果觉得中国什么事都好也不必说,如果不要从根本上改绝中国许多困难问题也不必说,如果不想把中国的学术过细比较的研究一下也不必说,如果自己毫没有求新知识的心也不必说。
假如有一点要向上,要懂得世界新潮流的心思,这《新青年》杂志,可以不看吗?

——摘自《申报》,1920年1月1日,第2版

根据材料,以时任《申报》评论员的身份,评述《新年》反映的时代追求。(14分)

18.

如表为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版和1991版小学音乐教材内容占比情况统计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版本

教学内容

占比

教材唱歌课的前三主题

占比

1981

唱歌

38.55

写景写意

32.67

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

36.26

革命爱国

31.68

欣赏

25.19

勤学好学

20.8

1991

唱歌

27.66

写景写意

56.73

唱游

11.44

器乐

4.26

革命爱国

14.42

欣赏

26.06

读谱知识

12.23

中华文件

12.51

综合训练视唱、听音

18.35

注:
唱游 是根据德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理念,将教学内容与音乐相关游戏相结合的一种教学形式。
②1981版小学音乐课本是改革开放后第一部统编教材,全国小学音乐教学基本都在使用。但考虑到中国基本国情,国家在教材建设进行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又提出了 一纲多本 制度,使教材符合各地区民族、文化、经济等情况和特色。

——摘编自顾梦圆《改革开放四十年小学音乐课程建设研究》

提取材料信息,以 教材·缩影 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4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7世纪中叶前后,茶叶传入英国。上层阶级的妇女常在家中用茶叶来招待亲友,打发下午的时光。十八世纪中叶后,茶叶在英国的中产阶级开始真正普及,即使是最普通的女仆每天也必须喝两次茶以显示身份。

——摘编自曹颖《十八世纪下半叶英国茶叶消费研究》

材料二
16世纪英国贵族的服饰极端奢华,反而束缚了人的身体。但是,这种束缚是张扬的、夸耀性的,与中世纪禁欲式掩盖身体美的着装风格完全不同。受路易十四宫廷巴洛克风格的影响,复辟时期英国贵族的服饰绚丽多彩且修饰性强,缎带、皱褶、蝴蝶结繁不胜数。18世纪英国贵族的女装受洛可可风格影响,服装纹样题材广泛,人物、动物、亭台楼阁、几何图案一应俱全,充满着清新大胆的自然感。

——摘编自谭赛花《16—18世纪英国的服饰与社会变迁》

材料三
工业化之前,妇女是家庭的无酬劳动者,而到了1851年,英国女性人口为1065.9万人,其中参加工作的有283.2万人,她们主要分布在纺织、服装、采矿、金属、帮佣、造纸、印刷、食品等行业……在具体行动中,她们力图通过争取妇女选举权达到与男性平等,摆脱受奴役的社会地位,并把妇女民主权问题延伸到社会立法、政治机构的民主改革等问题中。

——摘编自潘迎华《19世纪英国的政治民主化与女权运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近代英国妇女史是一部社会发展史。(15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