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东省聊城市多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诊断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19 浏览数:20

一、单选题

1.

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史前遗址的时空分布经历了从 满天星斗 (即多个灿烂辉煌的文化遗存星罗棋布分布)到以中原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 月明星稀 的发展过程。此过程可以用于说明(  )

A.中原地区率先进入文明社会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显现C.中华文明在继承中不断发展D.早期国家初始形态开始出现

2.

表1是两汉、魏晋南北朝各地水利工程数量表。表中数据反映出(  )

表1

陕西

河南

山西

河北

甘肃

四川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湖北

湖南

云南

合计

两汉前206220

18

19

4

5

1

1

1

4

1

1

1

56

魏晋南北朝220589

2

14

3

6

1

1

13

7

7

2

2

1

1

60

A.南方农业发展超越北方B.经济重心转移影响水利建设C.封建国家重视水利工程D.政治局势影响南北经济发展

3.

宋人王柏说: 今之农与古之农异。秋成之时,百逋(拖欠的债务)丛身,解偿之余,储积无几,往往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 ;金陵农民吴甘九从(典当)其母假所著绨袍,曰: 明日插秧,要典钱与雇夫工食费。 这反映了当时(  )

A.粮食的产量比较低B.雇佣关系普遍存在C.人身依附关系松弛D.金融信贷机构发展

4.

明清之际,思想家唐甄从人的自然生理角度论述欲望是人与生俱来的,追求生存和发展是人天然的权利;政治上提出建立平等的君臣关系。唐甄的这些思想(  )

A.否定了传统儒学B.具有一定的人文色彩C.抨击了君主制度D.迎合了主流价值观念

5.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 教法兼行 的思想,主张将法律和教育、教化结合起来,后又提出 以刑辅教 先德后刑 的主张;孙中山则以大同思想阐释三民主义,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压迫、贫富分化进行批判。由此可见,当时(  )

A.儒家思想仍占统治地位B.中体西用思想影响深远C.传统思想影响救亡探索D.知识分子反思西方文明

6.

据统计,1913年中国进口外国原棉为13.3万担,此后迅速增加,到20世纪20年代末期已达每年数百万担。与此同时,外国棉花的价格也不断上涨,仅1922年10月至1924年6月上海交易所的棉花平均月价格便上涨了73%。上述变化反映出(  )

A.中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B.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C.民族工业在困境中发展D.政局动荡影响农业的发展

7.

图1是中共中央在某一历史时期做出的重要指示,该指示(  )

1.将消灭地主富农的封建剥削和保护地主富农经营的工商业严格地加以区别。

2.将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正确方针同片面的、狭隘的、实际上破坏工商业的、损害人民革命事业的所谓拥护工人福利的救济方针严格地加以区别。

图1

A.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B.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C.旨在调整与缓和阶级矛盾D.反映了革命斗争新形势的需要

8.

一五 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化建设除了苏联帮助设计的156个项目外,五年内施工的工矿建设项目达一万多个,其中大中型项目有921个,比计划规定的项目增加227个,到1957年底,建成全部投入生产的有428个,部分投入生产的有109个。材料意在强调当时我国(  )

A.恪守 一边倒 的外交方针B.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C.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D.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9.

图2是根据我国沿海某省公布的经济发展情况绘制的经济增长动态图,该地区经济持续高增长的主要原因应该是(  )

2007—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及其增长速度


图2

A.其地处沿海的区位优势B.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C.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D.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

10.

古希腊人的足迹踏遍了地中海世界,但在希腊人建立的殖民城邦中,母邦与子邦之间的关系是基本平等的;殖民扩张使希腊接触到西亚、埃及和更广大的地区,对希腊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据此可以推知(  )

A.文明在碰撞与交流中得到发展B.希腊殖民扩张受民主制影响C.希腊殖民扩张推广了人文精神D.希腊殖民扩张建立庞大帝国

11.

玛雅人不仅在天文、历法、数学、农业、艺术及文字等方面都有极高成就,还建设了数百座城市,这些城市是举行仪式的中心,而不是要塞、居住地或行政首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玛雅人从事的是刀耕火种的农业。材料意在说明(  )

A.落后的农业限制了玛雅文明的进步B.落后的农业是玛雅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C.文明程度的高低与生产力水平无关D.玛雅文明的城市形成是刀耕火种的结果

12.

1871年4月16日巴黎公社颁布法令,规定把 一切企业主已经逃跑或已停业的工厂和作坊交给工人协作社,同时保证企业主有权获得补偿 。与此项措施相契合的是(  )

A.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B.苏俄的新经济政策C.中国 和平赎买 政策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3.

图3是1973年以来美国制造业和制造业工人工资增长率变化图,据此可以推知(  )

图3

A.美国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代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新自由主义阻碍美国的发展D.美国社会贫富差距急剧扩大

14.

世界银行集团曾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 一带一路 倡议的全面实施,使3200万人摆脱日均生活费低于3.2美元的中度贫困状态,使全球贸易增加6.2%,沿线经济体贸易增加9.7%,全球收入增加2.9%。这表明(  )

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加速发展B.一带一路 为全球经济注入活力C.一带一路 推动亚非经济发展D.一带一路 确立了新的国际秩序

15.

有学者指出:非洲国家独立60余年,经济发展取得诸多进步,但殖民地时期形成的单一经济结构、对国际资本的过度依赖、过高的出生率、政局动荡、经济政策的失误等因素依然存在,非洲国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必须着力进行经济结构转型。材料意在强调(  )

A.非洲国家发展仍需应对诸多挑战B.独立后的非洲实现了社会转型C.殖民主义遗存仍然阻碍非洲发展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建立

二、开放性试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

——《高中历史地图册》

概括说明唐朝到明朝农业经济的变化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14分)

17.

某中学历史学习社团的同学为了探究中国近代留学情况和原因,搜集到以下史料。

时间

概况

19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末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指导下,1872811日,清政府派遣的30名幼童由容闳率领,他们担负着为国寻求富国强兵之路的使命从上海坐船赴美。1877年至1898年间,清政府先后分四批共派遣80余学生赴英、法和德国留学……派遣幼童赴美留学的结果却与清政府的初衷大相径庭。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自从1896年日本开始接受中国留学生以来,留学人数逐年增加,到了19051906年间逐渐达到最高峰;“1907年留学生已见减少,1909年约有五千人,其后更锐减;随着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留学生几乎全部返国。

20世纪20年代

20世纪20年代,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加之国共合作的直接推动,中国共产党派遣人员赴苏联留学,其间仅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就有国共两党派遣的留学生5000余人。在留学院校相关课程的学习和经历直接影响着留苏学员归国后的革命实践。其中虽然有部分学员深受苏联式道路影响,……对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关键贡献。

结合时代背景概括材料中中国近代留学情况并进行合理的阐释。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从1950年开始,中国同苏联签订了第一批委托苏联设计和成套供应设备的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的中苏协议书。1953年5月,我国以国防军事工业及其有关的配套项目为重点,与苏联签订了第二批苏联供应成套设备建设项目中苏协议书,共91个项目。随后中国和东欧各国也先后签订协定,引进成套设备建设项目。这些项目合计也有100多项。

——摘编自李颖著《细节的力量:新中国的伟大实践》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就明确指出 两步走 的设想: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我国工业水平大体接近世界工业先进水平;第二步,使我国工业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我国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大约用三个五年计时间,实现第一步设想;力争在20世纪末,实现第二步设想。在毛泽东的意见下,提出了 四个现代化 的伟大目标,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摘编自陈登才、陈雪薇:《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得失》

材料三
1979年,邓小平把过去提出的 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 的目标称为 开了大口 ,很难顺利完成。1987年,以建设小康社会为主线,经济建设 三步走的战略构想 正式形成。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建设历程,基本上按照邓小平的战略设想和总体规划进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党的十八大提出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奋斗目标,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提出 中国式的现代化 论断,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摘编自肖责清、李永进:《邓小平小康思想与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

根据材料,围绕 中国式现代化 ,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12分)(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线索清晰,表述成文。)

19.

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发展历史不仅是一部科学发展史,也是一部社会发展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发展历程

1675年,英国建立了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负责测量经度。
1714年,英国政府成立 经度委员会 ,提供奖金及专利来征求准确测量经度的方法。
1735—1761年,哈里森发明精确的海钟,以时间测量经度(一小时对应15度),经度诞生。从此,英国的舰船能够到达地球的任何角落。
1771年,英国工厂主阿克莱特在报纸上发布招聘广告: 本人急需两名精通机械零部件设计业务的钟表匠,同时诚聘熟悉轮齿啮合连接业务的技术人员若干名。
1798年,英国钟表匠发起抗税请愿活动,他们认为: 棉纺业和毛纺业完全受惠于钟表制造工匠……”。
1840—1855年,英国98%的公共时钟设置为格林尼治标准时间。
1864年,通过连接格林尼治时钟的电信电缆,开普敦鸣放正午炮,传达英帝国时间。
1884年,华盛顿国际天文学家代表大会召开,法国人强调中立原则来反抗格林尼治子午线的权威地位,并联络其他国家反对英美发起的决议,但大会最终以经过格林尼治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成为世界计算时间和空间的起点。
1924年开始,格林尼治天文台每一小时会向全世界发放调时信息。

——摘编自杜君立《现代的历程——机器改变世界》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以 格林尼治天文台·历史见证 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5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