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安徽省芜湖市中学教学质量监控高三年级第一学期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19 浏览数:10

一、单选题

1.

据研究,中国境内肇始于约9000年前的玉器,由实用装饰品发展为用于巫术、祭祀的 神玉 ,再演变为具有礼仪功能的 王玉 ,后在儒家、道家等文化的影响下形成延续至今的中国特色用玉文化。这可用以说明(  )

A.玉器制作技术高超B.社会阶层分化明显C.中华文明流而不断D.宗教神权色彩浓厚

2.

东汉初,光武帝下令解放奴婢,包括因贫穷而被 嫁妻卖子 者,王莽时没入官者、被掠者等,还三次下令禁止残害奴婢,如诏令曰: 其杀奴婢,不得减罪。 上述政令体现了(  )

A.以人为本的政治伦理B.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C.礼法结合的治国思想D.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

3.

如图是1972年出土于甘肃省张掖市的画像砖,所绘内容是魏晋时期该地区农业生产图景。该 图景 的出现主要由于(  )

《二牛抬杠》

A.西域绿洲农业的勃兴B.西北边陲少数民族的内迁C.北方社会环境的稳定D.中原先进生产方式的影响

4.

如表为辽宋夏金时期君主(首领)言论节录,这些言论显示出当时各政权(  )

人物

言论

辽道宗

辽宋虽境分二国……而义若一家

宋哲宗

宋辽两朝百年和好,情义之厚,有同一家

元昊

异日势衰力微,宜附宋朝

完颜阿骨打

宋金两朝通和,实同一家

A.积极拓展疆域B.共同的 中国 认同C.维护宗藩关系D.追求边疆内地一体化

5.

明朝思想家王艮提出 百姓日用即道 ,认为良知就在我们生活的当下世界中,无须到超越的世界去寻找,也无须繁琐地读书穷理或端坐静默,只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去做,良知就会自动显现出来。与此主张最契合的思想观念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B.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C.道可道,非常道 D.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6.

在签订《北京条约》之后,恭亲王奕䜣等奏文提出创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并强调 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 ,但总理衙门并没有 即行裁撤 ,而是继续存在了四十年。由此可知,总理衙门的设立(  )

A.顺应了近代外交发展趋势B.凌驾于传统的六部之上C.逐渐取代了军机处的职能D.打破了闭关自守的局面

7.

1906年,清政府决定推行地方自治,这使得士绅不仅可以涉足地方社会的经济和文化领域,而且可以进一步涉足政治领域,在 官治之旁形成另一种公共权力 。士绅权力的变化(  )

A.得益于清朝政府的民主政治B.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废除C.有利于地方社会向近代转型D.瓦解了传统的社会结构

8.

1927年后,一批知识分子聚集到上海,向当时的 民主 科学 个性解放 等观念发动了措辞激烈的文化批判,如成仿吾在《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中声称新文学必须以农工大众的意识为文学的意识,以农工大众为文学创作的对象。这些知识分子的主张折射出(  )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B.新文化运动阵地开始转移C.社会主要矛盾根本转变D.国民革命对象发生了变化

9.

1948年12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在成立布告中称: 发行中国人民银行钞票(下称新币),定为华北、华东、西北三区的本位货币,统一流通。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及一切交易,均以新币为本位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  )

A.加快了全国市场的形成B.促进解放区经济恢复和发展C.增强了新中国金融主权D.实现当时中国货币统一发行

10.

198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在重庆市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其基本方向包括实行利改税的体制,改善国家与企业的关系,进一步健全经济责任制,改革工资奖励制度等。这表明当时(  )

A.对外开放从沿海地区深入内地B.中央作出三线建设战略部署C.国家重视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D.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逐步转向

11.

在《汉谟拉比法典》中,从未出现过监狱相关内容,对同一类罪行中程度不等的犯罪区分相当粗略。法典规定的所有惩罚方式,要么是罚款,要么是处死。当遇到无法确定原告和被告的陈述是否属实时,则采用神判法。这些情况说明当时古巴比伦王国(  )

A.君权神授深入人心B.集权统治逐渐强化C.国家机器尚不完善D.政教合一初步萌发

12.

在玛雅文明的古典时期,地处危地马拉高地的卡米纳胡尤等城邦控制了黑曜石的生产,其他许多城邦也有自身的产品如可可、美洲豹皮、羽毛和盐等,统治阶层通过掌控这些资源,攫取了大量财富。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的玛雅(  )

A.商品经济有一定的发展B.各城邦间资源争夺较为激烈C.手工业是重要经济基础D.与西非存在一定的贸易往来

13.

荷兰人格劳秀斯在1625年首次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中提出 土地、河流以及属于一个国家的海洋的任何部分都应该向那些有合法理由需要行使通过权的人们开放 。这一主张(  )

A.旨在确立国际法的基础B.为商业扩张提供了合法性C.意在重申重商主义传统D.使国家间的冲突得以避免

14.

1677年,英国颁布法令,规定: 一切不是根据文件或正式契约而使用的土地,都成为地主任意支配的租地 。在整个十八世纪内,议会不断颁布相关法令。这些法令(  )

A.为资产阶级光荣革命埋下伏笔B.有利于维护传统的经济形态C.为工业革命的兴起创造了条件D.进一步强化了封建专制王权

15.

如图为1940年德国印发的宣传单,图中持枪者为温斯顿·丘吉尔,图中英文意为 通缉——因煽动谋杀 。其目的是(  )

A.揭露冲突事实真相B.激励英国战争意志C.配合绥靖政策实施D.助力德国战争意图

16.

1968年、1974年和1981年,阿尔及利亚政府分三个批次从法国收回了奥斯曼帝国时期的阿尔及利亚档案。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又先后成立了阿尔及利亚文献中心、国家档案中心,并启动了新建国家图书馆项目。该国这些举措(  )

A.致力于民族意识的提升B.植根于重视历史的传统C.消除了殖民主义的遗患D.开启了国家独立的进程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海上格局指主要海洋强国间的海上力量对比状况,1500年至2000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海上格局基本上是一个单极的霸权体系而非均势体系,及至21世纪第二个十年,全球正在进入 海上多极 的时代。

21世纪以前的海上格局演变

格局特征

格局转换

关键变量1

关键变量2

1500年之前

无极区域格局

区域战争、慢速

指南针、火炮、造纸术、三桅船

丛林法则、习惯法

15002000

单极

洲际战争、快速

蒸汽动力及燃气轮机、现代火炮、无线电、导弹、核武器

民族国家体系、海洋自由

——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16世纪以来的海上格局演变》

材料二
海权一词由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首创,古希腊哲人曾用 制海权 揭示当时地中海地区国家间的海上争霸行为。1890年,美国近代军事理论家马汉出版《海权论》,标志着西方经典海权论的确立。马汉认为, 为了确保所属民族能够占有此种利益中超过其应得的份额,各国都会不遗余力地排斥其他国家。 马汉从资本主义国家 商业立国 的立场出发,指出生产、海洋运输、殖民地是海权的三大重要环节。一个国家的繁荣不仅要有强大的国内生产能力,还要有广阔的海外市场,而连接两端的海上运输是最关键的一环,也是最脆弱的一环,必须通过强大海权对海上航线严密控制。 海权在于强大的海军和海上贸易两者的结合 ,国家对海洋控制权力的更迭以及海洋权益争端都是靠武力方式解决,要想获得决定国家繁荣的海权就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

——摘编自梁芳《超越海权论的海洋命运共同体》

材料三
2019年4月23日,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集体会见出席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外方代表团团长时指出: 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海洋和平安全关乎世界各国安危和利益,需要共同维护,倍加珍惜。

——摘自范恒山《积极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海上格局演变的趋势并分析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方经典海权论的主要特征。(9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经典海权论的局限性。(4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自南宋初期黄河夺淮之后,淮河水患频仍。特别是1938年花园口决堤后,淮河水系遭受严重破坏,导致灾情加剧,严重危害人民生产生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开启了治理淮河的艰难历程。1946年苏皖边区政府发布兴修水利的训令, 兴修水利 成为施政纲领和建设方案中的重点内容,即便当时财政极端困难,边区政府仍竭力拨款拨粮兴修水利,治理水患。中国共产党将水利计划 拿到群众中去讨论修正 ,使得 政府的计划变成为群众的计划 ,在技术学习方面,由于解放区缺乏工程师和仪器,就向有经验的工人和农民学习。在机构设置中,各县水利委员会和工程处委员会贯彻 三三制 原则,在决策实施中,各委员会实行 民主集中制,一切问题经过讨论 后执行。治淮关系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切身利益,遇到上下游纠纷问题时, 不要偏听一面之词,要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站在全面观点,照顾局部利益

——摘编自蔡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治理淮河的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治理淮河的背景及历史经验。(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治理淮河的意义。(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摘自《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依据材料,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