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19 浏览数:26

一、单选题

1.

表1为不同史料对尧舜征三苗(该部族活跃在今湖北江汉平原一带)的记载。由此可知(  )

表1

史料

出处

三苗为乱,行其凶德,如九黎之为也。尧兴而诛之。

《国语·楚语下》

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舜却苗民,更易其俗。

《吕氏春秋·恃君览》

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

《韩非子·五鑫》

A.三苗地区封建化进程加快B.中华文明统一趋势显现C.夷夏之辨观念已走向瓦解D.原始部落之间战争频繁

2.

汉桓帝借宦官之手铲灭外戚梁氏,单超、徐璜等5位宦官因功封侯。后单超死,皇帝赐国葬,剩余四侯更加骄横,天下为之语曰: 左回天,具独坐,徐卧虎、唐两堕。 这体现出东汉(  )

A.社会矛盾空前激化B.专制制度滋生宦官专权C.宦官专权威胁皇权D.官僚统治集团渐趋分化

3.

图1、图2是龙门石窟演奏 外来 乐器的乐伎雕像。据统计,龙门石窟北魏乐器共14种76件,其中 外来 乐器有7种25件,数量上约占总数的32.9%。唐代乐器共17种, 外来 乐器9种共51件,约占龙门石窟 外来 乐器的67.1%,在当时出现频率较高的9种乐器中, 外来 乐器占了4种。这反映了当时(  )

A.市民阶层娱乐生活丰富多彩B.中华文明有较强的辐射力C.佛教艺术的世俗化趋势加强D.日益开放包容的时代风尚

4.

表2为明清时期部分思想家的富民主张。这些主张(  )

表2

人物

主张

丘濬

财者人之所同欲也。土之所生,止于此数,不在上则在下。非但上之人好而欲取之而下之人亦恶人之取之而不欲与也。人心好利,无有纪极。

颜元

收获者乎?其不悔,宽而不计其得众乎?……吾儒只宜言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

李贽

趋利避害,人人同心,是谓天成,是谓众巧。因此,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也。

A.借助传统思想加强社会教化B.重构了传统儒学价值体系C.有利于良好商业环境的营造D.推动了明清社会阶层分化

5.

两次鸦片战争后,李鸿章提出海防应 分别缓急,择尤为紧要之处 京畿为天下根本,长江为财赋区,但守此最要、次要地方,其余各省海口边境略为布置,即有挫失,于大局尚无甚碍。 李鸿章的观点(  )

A.打破了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B.直接导致了东南地区海防落后C.标志着近代海防观念的萌生D.反映出传统观念影响近代海防

6.

张光宇于1922年前后进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广告部担任绘图员,其作品印制在烟盒或者附赠的小卡上。图3为他的作品《劝父改业图》。据图可知(  )

图3

A.该公司致力宣传职业新观念B.经济发展冲击传统社会观念C.民族资产阶级主动改造社会D.香烟宣传主要依靠绘图广告

7.

表3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进出口额统计表(单位:百万海关两)。这表3(  )

表3


A.源于经济大危机的影响B.为民族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C.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反映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

8.

图4为朱宣威于1950年创制的木刻版画《争阅土地改革法》,这次改革(  )

图4

A.缓和了边区的阶级矛盾B.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C.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发展D.彻底改变了小农生产方式

9.

1980—1981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先后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同时,对中外合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国人沿用20世纪50年代制定的税收法规,继续征收工商统一税、城市房地产税和车船使用牌照税等。这(  )

A.得益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适应了政治经济建设新形势C.社会主义税收体制已完善D.践行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10.

拜占庭皇帝通过发动征服战争,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帝国汇集了来自各地的货物,如黑海的盐,印度的调味品、香料和宝石,埃及的莎草纸和粮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以及西欧的银、熟铁产品、亚麻布、棉花和毛织品等。据此可知,拜占庭帝国(  )

A.疆域的拓展推动经济发展B.成为东西方贸易的枢纽C.积极扶持和发展对外贸易D.推动欧亚非文化的统一

11.

欧洲早期的藏书票通常印有贵族的家族纹章、盾牌、王冠等象征特别身份及权势的元素,而17世纪以来,藏书票开始变得个性鲜明,灵活多变,动植物、卡通形象、名人头像、自画像等各种各样的元素应用在了票面设计上。该现象(  )

A.得益于印刷技术的进步B.彰显了人文主义的时代精神C.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D.反映了封建等级制度的瓦解

12.

下面是英法三大思想家的主张。据此可知,他们都(  )

圣西门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是非颠倒的世界

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不过是复活的奴隶制,工厂是温和的苦役场所;欧文认定新机器首先产生的效果是增加的个人财富,但却带来了劳动阶级的贫困与痛苦

A.主张进行阶级斗争B.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弊端C.反对采用机器生产D.重视将理论与现实结合

13.

1664年,英国的海外殖民地理事会向议会提出报告,建议向英属美洲出售 乡村中的穷人和懒汉 所有强壮的乞丐……以及其他屡教不改的流氓和游手好闲者 ,并且将 所有的重罪犯和应判死刑的囚徒 判处在英属美洲殖民地服五年、七年或更久的苦役。这一主张旨在(  )

A.缩小福利国家规模B.满足殖民扩张的需要C.充实殖民地劳动力D.重建稳定的社会秩序

14.

20世纪60年代,英国工党赢得大选后,威尔逊政府改革文官制度,主张打破 通才 壁垒,提升技术人员和科学家的地位,重视专家能力的发挥;政府各部门特设政策顾问,尤其要聘请在经济领域经验丰富的学者。这一主张(  )

A.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B.是源于威尔逊政府的高效廉洁需求C.推动了政党政治趋向于完善D.折射出英国建立全新人才选拔机制

15.

特朗普当选总统后,美国日益渲染中美关系中的大国竞争和权力争夺属性,极化与中国的意识形态差异,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将中国定位为美国的 战略竞争对手 ,强调中国崛起对美国的挑战。这(  )

A.源于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高B.反映了冷战思维仍影响当今国际关系C.表明国家性质决定国际关系D.凸显出当今世界意识形态斗争的激烈

二、开放性试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代与民族国家

材料一

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中外历史纲要·上》

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

范祖禹《范太史集》卷22

原来北宋的汴京现在金国的南京四望时见楼阁峥嵘,皆旧宫观,寺宇无不颓毁。民亦久习胡俗,态度嗜好与之俱化。最甚者,衣装之类,其制尽为胡矣。

〔宋〕范成大

榷场贸易既然是在双方官府监督之下进行的……当然无法满足和适应民间贸易的要求和意愿,于是民间的所谓非法贸易便不可遏止地增加起来。不仅陆上有这种贸易,甚至冲破海禁,宋京东路和两浙路的海舶也泛海到辽国滨海地区贸易。

漆侠、乔幼梅《辽夏金经济史》

宋人有关多元国际系统的两个重要观念是:一、认知中原是一个,辽也是一。二、认知国界的存在。

陶晋生《宋辽关系史研究》

材料二
直到宋代,由于北方辽、西夏和后来金、元等异族政权的先后崛起,才真正打破了唐以前汉族中国人关于天下、中国与四夷的传统观念和想像,有了实际的敌国意识和边界意识,才有了关于中国有限的空间意识。这种意识不同于欧洲近代民族国家意识,它的真正形成,不仅成为宋代士人极力确立中国道统的合法性的历史背景,而且成为近世中国民族主义的一个远源。

——葛兆光《宋代中国意识的凸显——关于近世民族主义思想的一个远源》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宋代基本史实,阐释材料二的观点。(14分)

三、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慈禧太后与戊戌变法

发生在十九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场爱国运动。但这场运动被慈禧太后发动的戊戌政变无情地扼杀了。慈禧太后对维新变法的态度究 竟如何?
材料一

史料1

掌握实际大权的慈禧太后,在变法开始时,迫于社会舆论压力,对新政暂时采取了容忍的态度……但内心却对变法极端仇恨。

郭孝义《中国近代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史料2

同时慈禧太后又逼光绪皇帝下谕:凡二品以上大臣授新职,要具折到皇太后前谢恩;又任命后党荣禄署直隶总督,统帅董福祥、聂士成、袁世凯三军。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材料二

史料3

注:六君子之一杨锐女婿苏继祖:然推之太后之心,未必不愿皇上能励精图治也未必不愿天下财富民强也,至法当变不当变,未必有成见在胸也。

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史料4

注:慈禧太后常告德宗,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凡以图富强也。

《中国近代史通鉴戊戌维新与义和团运动》红旗出版社,1997年版

史料5

慈禧谕旨前因中外积弊过深,不得不因时制宜,力加整顿。而宵小之徒,窃变法之说,为煽乱之谋。业经严拿惩治,以遏横流。至一切政治有关国计民生者,无论新旧,均须次第推行,不得因噎废食。

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第四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史学界关于慈禧太后对维新变法的态度的公认观点并说明造成该观点的原因。(4分)
(2)分析材料二的史料价值,并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一个历史结论。(9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的北京城市建设

材料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而此时,经过多年战乱,这座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800年建都史的古城已满目疮痍。1949年5月,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兼主任的北平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后更名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来负责解决首都城市建设和未来发展以及各行业、各部门的综合平衡问题。
经过多年筹划、协调、讨论,1953年6月,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在综合多种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并上报中央。《草案》规定了为劳动人民服务的建设总方针,同时指出: 在城市性质上,北京应成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特别要把它建设成为我国强大的工业基地和技术科学中心。 为进一步加强首都规划,1958年又提出了《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初步方案》更加注意了北京城市的实际现状,强调要把苏联先进经验和北京具体情况相结合,提出要坚持把北京建设成现代化工业基地的思想,具体提出了北京水源问题的近远期解决方案和设想,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增建电站,发展集中工业,建立煤气供应事业,建设污水处理场,并提出利用污水进行灌溉的设想,还对加快城区改建的速度、城市交通系统的改造等提出了要求。此后,北京城市建设基本上是在这个方案的指导下进行的,至今不少设想已经实现。

——摘编自鹿璐《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城市的总体规划》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并指出影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因素。(14分)

四、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俾斯麦的烦恼

材料
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但俾斯麦并没有就此放松,因为在这个新国家里,至少还存在着三派与他有着完全不同追求的人。

图5德意志帝国初期的政治形势图

反对派

派别

成员构成

成立党派

主要诉求

自由主义者

中小城市的资产阶级

和知识分子

进步党

在帝国议会中反对扩军、增加预算,提倡自由贸易。

教权主义者

南德各邦天主教徒

中央党

主张保持天主教会的特殊权利,甚至鼓吹分离主义。

社会主义者

城市工人阶级

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

改善劳工待遇,加强立法,保障劳工权益。

俾斯麦的解决之道

他用帝国议会来满足自由主义者的政治需求,根据宪法,帝国议会颇具进步色彩地采取了普遍、直接和秘密的选举制度。他还借助经济发展的契机,让自由主义者在经济上得到满足。
1871年帝国议会通过《布道坛条款》,禁止布道者进行政治煽动,还颁布了一系列反天主教法令。……教皇立即反击,中央党在议会中的议席数量不降反增。俾斯麦同教皇互赠照片以示亲密,他本人还获得一枚教皇勋章。斗争的最终结果是中央党对帝国的批评减少了许多。
1878年俾斯麦强行在帝国议会通过《非常法》,赋予政府肆意镇压工人运动之权,同时,他也注意在恢复帝国健康的材料中 加入几滴社会主义的油 ,帝国政府先后通过了一系列针对周日劳动、童工、劳动时间的保护立法,德国还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在疾病、工伤、残疾和养老领域中推行社会保险的国家之一。

——以上均摘编自孟钟捷、霍仁龙《地图上的德国史》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 俾斯麦的烦恼 为题目写一则历史短文。(14分)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