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云南省曲靖市高三上学期一统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云南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20 浏览数:19

一、单选题

1.

在对仰韶文化聚落的考察中,发现姜寨的小房子约占房屋总数95%左右,它分圆形及方形两种,面积大的为20平方米上下,小的仅8—9平方米,一般在15平方米左右。这类房屋均在房内迎门正中处,设一兼作炊事和取暖用的火塘,同时,在右边备有高出室内平坦地面约10厘米,面积一般为4—5平方米的土床。据材料可知,该时期(  )

A.仍处于旧石器时代B.阶级的分化日益明显C.生活逐渐趋于稳定D.摆脱了氏族公社束缚

2.

原是贵族的最低阶层,受过 六艺 的教育,能文能武,战时可充当下级军官,平时可做卿大夫的家臣。到春秋后期,上层贵族已腐朽无能,只有士还能保持有传统的六艺知识。孔子以 有教无类 为宗旨,弟子多到号称三千人,其中 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材料可用于说明(  )

A.平民中涌现出新 的原因B.传统底层贵族走向没落的背景C.儒学成为官方正统的历史根源D.民间聚众讲学的风气开始兴起

3.

始皇二十六年初定统一后的各种制度时, 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 这体现了(  )

A.秦朝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德治理念B.秦朝的治国之道不止依靠法家思想C.政治制度的大一统源于思想的引领D.政治制度的建设受制于生产力低下

4.

与前代相比,宋朝社会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以下史料和结论对应错误的是(  )

史料

结论

A

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末收获间,借贷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

客户具有迁徙的自由。

B

菜字园田八亩,何田八佃,小四种。

土地的所有权、佃权和使用权相分离。

C

去年一涝失冬收,逋债于今尚未酬。偶为灼龟逢吉兆,再供租约赁耕牛。

租佃契约的范围扩展到生产工具领域。

D

宋朝客户对主户的地租以分成租为主,亦有定额租,缴纳方式绝大部分为实物,但也有货币地租之例。

宋朝并未沿袭唐朝的两税法

5.

雍正时期,奏折制度所涉内容极为广泛,包括军务、政务、官员情况、民间舆情、水旱灾害以及各类传闻等。雍正帝多次督促并积极鼓励官员在奏折之中毫无保留地陈述自己的见解,改土归流的推行和养廉银政策的实施,皆是通过奏折制度与地方官员反复研讨后才确定下来的。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

A.奏折制度有助于决策效率的提升B.奏折制度有助于皇帝做出理性决策C.雍正时期中枢决策方式发生变化D.奏折制度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6.

华夷 话语充斥朝野的时代,徐继畬的《瀛寰志略》却特立独行地放弃以 来指称西方各国,对于西方各国称谓是 泰西诸国 ,其中 国有公会所,内分二所,一曰爵房,一曰绅房。爵房者,由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士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 据此可知,当时(  )

A.拓展了对外学习的深度B.初步提出了自强的主张C.逐步放弃了制夷的思想D.近代化取得了初步成果

7.

表1  雇佣500名工人以上的厂矿、工人数量部分统计表(1900—1910)

中国

外国

合计

厂矿数

工人数

厂矿数

工人数

厂矿数

工人数

江苏

48

66360

18

36030

66

102390

浙江

5

5890

5

5890

山东

7

7030

2

4200

9

11230

湖北

9

15529

3

4200

12

19729

直隶

5

4719

4

14100

9

18819

广东

38

21620

38

21620

江西

1

3600

2

1400

3

5000

河南

1

2330

1

8400

2

10730

……

合计

116

130385

40

109410

156

239795

表1可以反映出(  )

A.洋务运动效果显著B.民族工业有所发展C.清末新政暗藏危机D.南北经济同步增长

8.

1916年2月,陈独秀发表了《吾人最后之觉悟》,其中写道: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此明确……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B.共和政体比立宪政治更符合中国国情C.革命派发起政治革命的条件尚未成熟D.思想解放是制度变革成败的重要因素

9.

图1为1943年中国著名版画家邹雅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创作的版画作品《扭秧歌》。该作品(  )

图1

A.真实再现了当时的劳动场景B.是研究抗战历史的二手史料C.具有历史和文化的双重价值D.利于推动解放战争取得胜利

10.

1949年10月以前,全国大约有1.19亿农业人口的地区实行了土地改革。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年底,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7亿亩土地,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由此可推知,1950年到1952年的土地改革(  )

A.为国家向社会主义转变准备了条件B.推动中国全部的农业人口获得土地C.实现了建国后土改地域上的全覆盖D.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对改革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使国有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普遍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该《决定》(  )

A.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B.抛弃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C.推动了国营企业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D.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序开展

12.

公元前522年,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在今天伊朗克尔曼沙汗省贝希斯敦山上用三种不同的楔形文字(古波斯文、新埃兰文和巴比伦文)铭记下了他镇压高墨达政变和各地人民起义以及他取得王位的经过。这一现象可用来佐证(  )

A.古代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度交流B.大流士一世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C.希腊化时代的到来有利于文化的融合D.帝国的建立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13.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人们由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一个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材料可用于解释(  )

A.立宪政体推动科学技术持续发展B.科学革命对启蒙运动的推动作用C.科技进步是欧洲思想解放的前提D.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具有统一规律

14.

1823年底,詹姆斯·门罗发表了一系列文件,声称美国不介入欧洲事务,欧洲也不能干涉美洲;除现有殖民地外,欧洲各国不得再将美洲大陆视为殖民对象。1824年初,传闻法国要对哥伦比亚采取干涉行动,哥伦比亚政府请求美国同哥伦比亚结成同盟,最终遭到美国拒绝。1824年底,英国决定承认阿根廷、墨西哥和哥伦比亚的独立。这反映了(  )

A.美国试图将拉美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B.拉美仍面临艰巨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C.美国与英法等欧洲国家的矛盾渐趋激化D.美国对拉美国家的对外政策具有欺骗性

15.

1930年3月1日联共(布)中央通过的《农业劳动组合标准章程》中规定:在劳动组织上,以工作队为固定形式;集体农庄只完成政府制定的计划,自身没有决定权;以劳动日作为计算集体农庄庄员的报酬,不进行特别的奖励。该《章程》(  )

A.缺乏对农民的激励机制B.推动苏联实现了工业化C.反映了农业集体化的完成D.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16.

1972年,世界性的经济学家和科学家组织罗马俱乐部发表了一份题为《增长的极限》的报告,该报告预言全球的石油、天然气、白银、锡、铀、铝、铜、铅和锌的储备已经接近枯竭,价格会大幅度上升。但是自1972年以来,其中大部分资源的储备实际上都增加了,价格也都下降了,并且将继续下降。这反映了(  )

A.世界并未出现资源紧缺的危机B.西方对资源储备情况出现误判C.世界形势变化具有不可预测性D.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罗马帝国的文官,都集中在行省首府,更没有建立一竿子插到底的基层政权。行省之下无官僚,是一堆拥有自治权的王国、城市、部落,各自按照原有的制度运行。罗马派遣一个总督和若干财务官,掌管税收、军事与司法,对行省下的公共服务和文化教育则一概不管。中央委派的财务官也只在行省而不下基层,更懒得设垂直管理的基层税吏,征税就摊派给地方领袖。地方领袖对当地事务很有发言权,总督经常按照地方实力派的愿望作决断。

——摘编自潘岳《中西文明根性比较》

材料二
秦汉的乡举里选是在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后,乡里民众政治参与的一种形式。秦代是 选贤与能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的新时代的确立 ,两汉的察举制 正是新的选举方式的制度化、法典化的结果。这种制度,使得不少的小农都拥有了被选举权,而选举权则掌握在官僚和地方豪强手中 。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中,至少入仕资格 原则上扩大到整个自由民阶层 。在汉代的社会结构中,只要具备了某种素质或满足国家要求的乡里编户民,理论上都有自由入仕的机会,并无法律的特别歧视。

——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乡举里选考辨》

(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罗马和秦汉时期在国家治理方式上的异同。(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秦汉时期的乡举里选。(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女性正式进入劳动市场并参与政治、经济等社会活动是20世纪最受瞩目的现象之一,高等教育是女性步入现代职场、参与社会活动最重要的通行证。欧美高校在19世纪已逐步接收女生,中国迟至20世纪20年代才在其影响下开始推行。欧美女性高等教育主要依托女子学院,强调 性别区隔 的男校、女校依然是高等教育的主流。近代中国男女同校的开拓者主要是教研实力强的顶尖国立大学,欧美顶尖高校却往往是男女同校的坚定反对者。20世纪上半叶高等教育中女性比例国际比较表明,近代中国女大学生的比例不仅远超多数亚洲国家,甚至与一些欧洲国家相当:近代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女性占比远在西班牙之上,与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德国也不相上下。在亚洲,印度1950年大学录取的学生中女性占比只有10.9%,远低于中国。日本男女同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75年,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男女同校也只在公立大学有限推行。

——摘编自梁晨、李中清《社会转型与中国近代女大学生的教育样态》

材料二

表2民国大学生量化数据库各校男女生来源比例(%)

男生

女生

籍贯

高中

家庭住址

籍贯

高中

家庭住址

浙江

19.23

3.91

10.93

18.29

2.24

4.78

江苏

18.44

7.49

8.28

20.03

6.17

5.08

广东

18.23

18.53

14.89

17.85

12.92

12.74

湖南

6.69

7.57

6.55

5.63

5.42

5.19

四川

4.23

5.00

3.82

3.78

5.54

2.88

河北

3.56

0.24

1.45

4.71

0.10

0.90

辽宁

2.49

0.18

3.47

2.24

0.08

3.07

上海

2.55

31.2

19.03

3.30

44.29

28.55

北京

0.49

2.77

4.80

0.98

3.36

9.23

——摘编自梁晨、李中清《社会转型与中国近代女大学生的教育样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民国时期中国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中国各校男女生来源差异产生的原因。(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热带 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复杂的修辞含义。希腊古典时期,热带首次作为气候地理概念出现; 地理大发现 时代,热带经历了从 伊甸园 白人的坟墓 环境术语的转变,初步体现了热带的二元对立性;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赞美、忧虑和恐惧、控制和征服三种话语符号同时并存,但主张控制和征服热带的乐观派走上政治舞台。美国政府把热带地区等同于曾经蛮荒的西部,将西进运动的动力加载在 驯服 热带环境的殖民活动中,认为可以通过专业技术对热带地区进行有效的管理,科学家们也强调热带在环境和种族方面的可塑性;20世纪中叶以来, 全球南部 第三世界 成为热带的代名词被塑造成亟待 发展和实现现代化 的空间符号。

——摘编自保罗·S·萨特《热带:环境想象简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现代 热带 概念变化的理解。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是现代世界唯一一个继承了古代帝国的广土众民的国家,中国共产党与人民 血肉联系 所建立的新政治肌体发挥了重要作用。择要而言,一是这一新政治肌体得以建构的基础是党的领导、土地制度等经济体制基础以及群众路线的坚持和发展。二是这一新政治肌体构成了人民共和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地位的最根本基础。三是从理论上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政治文明结晶。四是这一新政治肌体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新的发展,党与人民的 血肉联系 的形成方式与形态,都会有因时因势的发展变化。

——摘编自张翔、柯贵福《统一中国连续性的现代创制》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