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内蒙古自治区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20 浏览数:8

一、单选题

1.

有学者提出,黄河流域文明发展中存在 三条线 ,以及原始社会末期夏商周三部族集中分布的 三大(板)块 (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商周三代政治势力未超出部族板块B.先秦时期中原华夏势力向北进抵甲线C.古代少数民族南下均定都甲乙线之间D.历代大一统王朝都建都于丙线的附近

2.

据如图可知,北魏前期和后期官员籍贯数量的变化推动了(  )

北魏中枢机构部分长官籍贯数量分布

A.政权政治中心的转移B.南北经济格局的变化C.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D.北方民族交融的趋势

3.

安史之乱后,河北地区逐渐形成五大藩镇格局。河朔三镇是拥兵割据性藩镇,不论是世袭还是军士拥立的节度使,都要得到朝廷形式上的认可;在开展反割据斗争中建立起来的其它两镇夹在河朔三镇之间,节度使基本为朝廷派遣。这表明中唐以后(  )

A.中央集权体制适时调整B.国家行政办事效率提高C.朝廷权威得以有效维系D.藩镇割据局面得到控制

4.

19世纪六七十年代,针对沙俄趁乱窃据伊犁的情况,有大臣表示,与其争论应加强 塞防 还是 海防 ,不如派大臣 体察各城情形 ,再判断伊犁应该是 宜急收复 还是 宜明划疆界与俄人定约 。这一主张(  )

A.摒弃了 天朝上国 的观念B.弃之不顾新疆的主权C.蕴含一定的近代外交思维D.折射出晚清财政困窘

5.

1903年,清廷发布上谕: 各省所用银钱……自应明定划一银式,于京师设立铸造银钱总厂……一切公款,均专用此项银钱。 五月,清廷即在天津建立户部铸造银元总厂,然而此时各省并未停铸银元。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朝(  )

A.社会金融秩序已经失控B.中央政府的权力式微C.地方督府已获得自主权D.新政措施遭受了阻挠

6.

1916年12月21日,北洋政府公布《民国纪念日修正案》规定: 武昌起义之日即阳历十月十日,为国庆日。应举行之事如下:一、放假休息;二、悬旗结彩;三、大阅;四、追祭;五、赏功;六、停刑;七、恤贫;八、宴会。北洋政府此举旨在(  )

A.重构国民对政权的认同B.建立近代民族国家C.建立文明开化的新风尚D.重建民主共和制度

7.

1927年10月,时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罗亦农强调 依两湖农民暴动的形势,某几县的农民可握得某几县的政权,以发展各地的农民暴动 。11月,《中央通告第16号》提出,要尽量发动农民暴动的游击战争,建立 固定的革命区域 的苏维埃政权。这些做法有助于(  )

A.纠正党内的 倾错误B.反思大革命失败原因C.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D.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

8.

1961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将社员的自留地由以前规定的占当地每人平均占有土地的5%提高到7%。还规定:养猪是共养和私养并举,以私养为主,允许社员家庭私养母猪。同时,鼓励社员经营其他小规模的家庭副业。这些政策(  )

A.助推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B.解决了粮食供应紧张的局面C.改变了农业长期薄弱的现状D.顺应了国民经济调整的形势

9.

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三省、唐山和天津等地视察时强调 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这是最大的政治。 史称 北方谈话 。这次谈话(  )

A.成为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B.强调了中国改革开放必要性C.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03年,提出 睦邻、安邻、富邻 的周边外交政策;中共十八大以来,坚持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的外交方针,突出体现 亲、诚、惠、容 的外交理念。这主要是为了(  )

A.消除分歧增进互信B.构建均衡发展格局C.深化合作共谋发展D.改善全球治理体系

11.

公元前4千纪末,西亚的苏美尔语、阿卡德语、阿拉米语先后成为地中海东岸地区的通用语言,3世纪左右,这些语言仅限于神庙祭司在祭祀、教学和学术研究时使用。这主要是因为(  )

A.宗教信仰的转变B.军事征服的影响C.统一帝国的分裂D.新式文字的发明

12.

西欧早期大学教师主要以教士为主,他们依靠教会俸禄为生。12世纪,博洛尼亚大学成立后,世俗教师进入大学课堂,大学所在城市颁发的薪俸成为教师们的重要收入来源。这一转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关系的瓦解B.庄园制生产的兴盛C.城市自治的推动D.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13.

诺曼征服后,英国国王威廉一世派人分赴各地,对所有各级封臣及自由人的土地财产、收入进行严格、详细的核查,然后载案入册,编纂成《末日审判书》,以此作为征调贡税、军役的准确依据。此举旨在(  )

A.强化封建王权B.增加国库收入C.扩大对外侵略D.完善户籍制度

14.

18世纪,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主张开明专制,声称自己不过是国家的第一奴仆,国家利益是君主的法则,这条法则是不可违背的。他甚至还命令说,如果他被敌方俘虏,普鲁士不应为他的获释作任何牺性。这反映了(  )

A.启蒙时代社会的进步B.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C.王权有限原则的确立D.法律至上观念的传播

15.

1836—1848年,英国爆发宪章运动;1859年,伦敦建筑工人大罢工,相继德、法等国工人罢工,英、法、德、意等国相继建立各种地方性和全国性行业工会组织;1864年,英、德、法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第一国际。据此可知,当时(  )

A.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加剧B.无产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C.第一国际具有强大的动员能力D.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已失去民心

16.

1918年4月,列宁明确指出: 不能用交纳 贡款 (指巨额利润)的办法 摆脱 外国资本。而社会主义建设是否可能,就全看我们能否在一定的过渡时期内,用向外国资本交纳一些贡赋的办法保护自己的国内经济的独立。 这反映了苏俄当时(  )

A.着手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B.向帝国主义国家妥协退让C.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D.积极探索国家建设的道路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十二章纹 为古代帝王专用服饰图案,最早记载见于《尚书·益稷》: 帝曰: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

日、月、星辰,象征君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光照大地,天下祥和;

山,象征君王魁梧和稳重,安民心、定谋略;

龙,是帝王的象征和祥瑞之兆;

华虫,代表着帝王的文治;

宗彝,是古代祭祀的一种器物,是忠孝的代表;

藻,是古代系玉的五彩丝绳,象征帝王品行冰清玉洁;

火,旺盛之意,五行之一,代表帝王带领士民蒸蒸日上;

粉米,是民之食,民以食为天,象征帝王养育子民;

黼,取其割断之意,代表帝王做事干练果敢;

黻,取其背恶向善,象征帝王能明辨是非。

材料二
西汉,董仲舒在吸收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观点后明确指出 事顺于名,名应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明确提出 天人合一 的思想。宋代,张载在吸收唐代 众生平等 观念的基础上,主张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明代王阳明进一步明确 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

——摘编自龚平《中西天人观的比较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十二章纹 中体现出 人与自然、社会 和谐的内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天人合一 思想内涵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明世宗即位(1521年)后, 革锦衣卫冒滥军校三万余人 ,重用费宏、杨一清、张璁等勤政、清廉名臣。 以南畿、浙江、江西、湖广、四川旱,诏抚按官讲求荒政 。嘉靖八年 以议狱不当,下郎中魏应召等于狱,右都御史熊浃削籍 ,并陆续惩治数百个祸害百姓的官员。四十三年派总兵官戚继光平定福建等地倭患。因此称赞说,世宗 御极 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翁然称治

——摘编自【清】张廷玉等《明史》

材料二
1524年,羁押在广州的葡萄牙使团成员维埃拉在撰写的《广州葡囚书简》中描述: 中国官员不干事实,除盗窃外,不为当地着想……也不爱百姓,只掠夺、杀害、鞭打,对人民施暴。百姓承受了超过地狱魔鬼般的虐待,因此百姓不爱国王和官员,每天都在叛乱,成为强盗……人人都思变,因为都准备摆脱奴役,比我说的情况还要坏,他们希望这些在广东的葡萄牙人到来。

——据【葡】维埃拉《广州葡囚书简》

(1)根据材料,概括《明史》《广州葡囚书简》对明朝中后期统治的不同态度及其依据。(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广州葡囚书简》对大明的看法。(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02—1907年,梁启超进行了完整的 新民 思想的表达。他说国家社会的主体 无民则无有国 而不是 国不可一日无君 ,同时又指出 相善而群即成 成社会。 新民 自制法律而自守之 ,具有利群利国的公德是 新民 的重要品质。梁启超又指出中国只能由 君主之世 进入 君民共主之世 ,不能越级进入 民为政之世 追求与倡导新民 才能进入 民为政之世

——摘编自梁启超《中国沉思——梁启超读本》

材料二
辛亥革命产生了反映时代要求的 国民 观念。《同盟会宣言》宣称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国人相视,皆伯叔兄弟诸姑姊妹,一切平等,无有贵贱之差、贫富之别。 1912年,临时政府发布三道公报,通令蛋户(水上居民)、隋民等所谓贱民均享有共和国民的资格和权利。辛亥革命后,那些曾经是 小民 臣民 的人,开始以 先生 女士 同志 相称呼,在一些报刊上 不时有以 公民某某某 的名义向军政府提出有关政治、经济、文教方面建设或改革的禀文刊出

——摘编自王晓漪《论中国近代社会主体意识的觉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 新民 思想提出的背景,并指出其局限性。(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 国民 思想的内涵。(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成立前后 新民 思想与 国民 观念传播的共同作用。(4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部分国际组织

阶段

国际组织

概况

1945

联合国

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

1945年世界银行

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

194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鼓励对外投资,促进战后经济复苏与发展

1947

关贸总协定

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1960

石油输出国组织

协调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反对西方国家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以获得稳定收入

1961

不结盟运动

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提出了不结盟和非集团化原则

1963

非洲统一组织

高举反帝、反殖和争取非洲完全解放的旗帜

1967

东南亚国家联盟

弘扬平等和合作的精神,增进地区间的积极合作和相互援助

1993

亚太经合组织

提倡伙伴精神,支持开放的国际贸易体制,为世界经济做出贡献

1993年欧洲联盟

推进成员国经济和政治一体化

1994

北美自由贸易区

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

1995

世界贸易组织

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

——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等

根据材料,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围绕 时代变化和国际组织 拟定主题并展开阐述。(要求:写明所选阶段,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