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3)【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19 浏览数:9

一、单选题

1.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禹死后,其子启继位。这标志着(  )

A.青铜器取代了旧石器B.部落取代了氏族C.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D.国家取代了部落

2.

下面为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情况表,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朝代

县制

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层级

郡县制

郡——县

二级制

西汉和东汉前期:郡——县东汉末期:州——郡——县

二级制

三级制

A.两汉统治者直接沿袭秦朝的郡县制B.东汉地方管理体制发生了本质变化C.郡县制是秦朝开创一项重要制度D.汉承秦制保持了政治制度稳定性

3.

《汉书》记载,西汉建立后,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这种政策(  )

A.是汉武帝推行的重要经济政策B.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体现了统治者与百姓同甘共苦的思想D.以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思想为指导

4.

表1是关于 赤壁之战 的记述,由表格信息可知 (  )
表1 

《魏书·武帝纪》

曹操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资治通鉴》

周瑜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A.疾疫爆发影响赤壁之战战局B.疫病流行加剧军阀混战C.曹操借瘟疫推卸战败的责任D.赤壁之战导致疾疫蔓延

5.

东晋陶渊明作诗云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诗人李绅的《悯农》可谓家喻户晓,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而诗人李白诗作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则从正面描写和歌颂了冶铁工人的艰辛劳动。这些诗作说明(  )

A.文学作品呈现贵族化趋势B.文学创作与社会生活相联系C.农业生态环境开始被关注D.农业发展与传统历法相结合

6.

如图是魏晋至唐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这反映了该时期赋税变革的趋势是(  )

A.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减弱B.政府税赋项目日益繁杂C.田宅无定主已成为普遍现象D.农民赋役负担逐渐减轻

7.

《千金方》是唐代医学名著,书中孙思邈将妇人方、儿童方置于首要位置。此书名为 千金 ,并不是说其中药方价值千金,而是指 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由此可见,《千金方》(  )

A.体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B.收录的药方价值较低C.是世界上首部国家药典D.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

8.

乾隆十三年(1748年),清廷开始禁止汉民到蒙地耕种,明令: 民人(汉族)所典蒙古地亩,应计所典年份,依次还给原主 ,而内地诸省百姓往往蜂拥而至,难以阻挡。到道光元年(1821年),清廷遂议定:“(蒙古)敖汉旗招民(汉族)开垦之地一律给予印照,按亩交租 。清政府这一政策调整反映出,当时(  )

A.国家财政亏空愈发严重B.内地人地矛盾日趋尖锐C.朝廷极力奉行重农理念D.蒙汉边地互市数量增多

9.

1860年代以后的晚清,江南地区土布业 即用手拉梭机,自纺自织,后即逐步改用铁木机,织改良土布,并开始染色……产地遍布于江阴、常熟、武进、无锡……以江阴、常熟为丰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江南地区(  )

A.自然经济基本解体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C.农副产品出口激增D.纺织行业的近代化初显

10.

如图为旗人在绿营各级武官中的占比变化,其中曲线A处占比下降显著,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引起权力结构变化B.洋务运动促使汉族督抚势力兴起C.戊戌维新运动冲击旧式官僚结构D.清末新政改革促使人才结构调整

11.

近十余年的戊戌变法研究,内容质量越来越高,发现了很多新的史料……思考角度越来越新,如心态史学、比较史学等等。据此可知(  )

A.新史料比传统史料更具价值B.新视角利于多元认识历史事件C.史学研究必须依据考古发掘D.传统的史实无法解释历史事件

12.

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过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等团体。虽然她们以 追花木兰、梁红玉之芳尘 为号召,但当她们以 专制达于极点,满清之气运告终,共和程度既齐,汉族之河山当复 为宣言的时候,她们已经远远超越了花木兰和梁红玉的芳尘。这主要反映了(  )

A.女性民权意识的增强B.民族平等思想深入人心C.清政府已成众矢之的D.妇女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13.

1915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中曾申明 批评时政非其旨也 ,1920年时则说: 你谈政治也罢,不谈政治也罢。除非逃在深山人迹绝对不到的地方,政治总会寻着你的……我现在所谈的政治不是普通政治问题,更不是行政问题,乃是关系国家民族根本存亡的政治根本问题。 陈独秀的这一转变,主要是因为(  )

A.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中国民族危机的加剧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4.

如图是发表于1931年的题为《看呀!倭奴把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点燃了!》的漫画,据此可知(  )

A.九·一八事变已被各国重点关注B.时人认识到日本侵华的国际影响C.中国全面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D.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15.

下图是广西1952年和1957年主要行业生产总值的对比情况。这表明,当时广西(  )

A.商业出现公私合营高潮B.工业领域增长率最高C.国民经济比例明显改善D.农业合作化基本实现

16.

如图为1949—2008年中国建交状况曲线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建交高峰。其中第二次建交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C.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美的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分)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 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九云: 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 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延康元年,吏部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 九品官人之法 ,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选举二》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曰: 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犹试策而已。 ……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日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摘编自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名称及其选官的标准。(9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中的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并据此说明两者选官制度的关系。(6分)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选官制度的社会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10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其后,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逐渐走上了健康的轨道。新兴的小城镇在经济发达的广东、江浙地区,由乡镇企业带动的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为经济特区,使深圳、珠海等原来偏僻的小渔村和小县城迅速崛起并发展为大都市。2001年正式启动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了中国西部城市化发展的步伐。
材料二
中国式的现代化 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探索国民经济调整过程中提出的。1979年3月21日,邓小平首次提出 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 (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的概念。同年12月,邓小平阐明: 我们要实现的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是 小康之家 ”。1984年3月,他进一步指出 小康之家 就是 翻两番,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 1987年,邓小平又提出中国现代化建设 三步走 的发展战略,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蓝图更加清晰完善,有迹可循。邓小平 中国式的现代化 思想在回答中国怎样实现现代化的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概念和新的观点。这一思想,来源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满足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我们在新时期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强大武器。

——摘编自姜婷《邓小平中国式的现代化思想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表现。(6分)
(2)据材料二,概述邓小平 中国式的现代化 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析这一思想的意义。(9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民族韧性,即柔而不弱、刚而不脆的精神特质,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有机组成,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和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在实现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的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形式表达。近代以降,帝国主义加之国内的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将中华民族的 弯枝 压到最低点,人民陷入亡国灭种的深渊,看不清中国要到哪里去。将历史的 弯枝 以救亡图存的保护机制、动力机制和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反弹出去,成为民族韧性指引中华民族实现 站起来 的最深刻的根据。

——摘编自《民族韧性:民族复兴进程的透视》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以 韧性 为主题,自拟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