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山东省泰安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30+3)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33 浏览数:18

一、单选题

1.

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经考古发现,遗址中存在王陵、大规模墓葬、祭坛、大型宫殿基址以及大批玉制礼器等。遗址的发现(  )

A.标志着中国最早奴隶制国家诞生B.实证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C.表明了中国已形成君主专制国家D.说明当时中国各地文明交流频繁

2.

战国时期,各学派的论著中都频繁地出现 天下 一词,而 天下 往往又和 海内 一并被提起。如《孟子》提到 海内 ,《墨子》提到 一天下之和,总四海之内 。这反映了当时(  )

A.人们对国家统一的追求B.戎狄蛮夷完全融入华夏族C.传统的政治秩序被破坏D.思想文化繁荣局面的形成

3.

据《秦简》相关记载: 黔首或事父母孝,事兄姊忠敬,亲弟(悌)兹(慈)爱,居邑里长老率黔首为善,有如此者,牒书(书于简牒,传之后世)”。由此可知,秦朝(  )

A.孝道伦理融入律令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C.严刑峻法深入人心D.文化教育迅速发展

4.

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这一制度(  )

A.加强了君主专制B.提高了行政效率C.加强了中央集权D.缓和了社会矛盾

5.

《宋书·州郡志》载:自西晋永嘉初至南朝刘宋末,南渡人口约90万,占北方总数的1/8还要多。这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西晋灭亡B.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C.政权分立D.经济中心转移到南方

6.

韩愈生活的时代,面临两个重大问题:一是藩镇割据,人心涣散消沉;二是宗教大盛,道教被立为国教,佛教也被大力提倡。为此他(  )

A.特别强调 知行合—”B.完成了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体系C.提出复兴儒家思想D.主张从"性命之源"来理解孔子之道

7.

宋代乡村居民的职业流向包括参与经商活动、应募参军、出家为僧道等,部分乡民在农闲时节兼职商贩、雇工,出现身兼数职的现象。这反映了宋代(  )

A.佛道思想的世俗化B.传统社会结构解体C.社会的流动性加强D.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8.

表1是元朝统一后采用的部分制度与措施。据此可知元朝(  )

表1

政治

经济

中书省

北方沿袭唐租庸调制

行省制

重开大运河

科举制

使用长途海运航线

A.中央集权不断强化B.重视继承与创新C.商品经济日趋繁荣D.民族交融进程加快

9.

明朝隆庆万历年间,苏州府太仓州 闽商大至,州赖以饶 。清初闽商一度不至,苏州棉区农民生活无着;康熙五年闽商又挟重资到太仓, 举州叹为祥瑞 。这说明当时(  )

A.孕育了新的经营方式B.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C.出现细致的社会分工D.货币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

10.

有学者认为,军机处为内阁的凝缩组织,甚至还提出了 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 的观点。其主要依据是内阁和军机处(  )

A.均为君主施政的辅助机构B.共同推动宰相制度的重生C.均为处理军务的特殊部门D.共同拥有票拟政令的职权

11.

《鸦片战争史》中写道: 就社会制度而言,中国封建社会已进入晚期,比起世界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大大落后,成为束缚中国社会继续发展的桎梏。 材料意在强调(  )

A.清朝统治者的盲目自大B.封建制度阻碍了社会进步C.军事实力决定战争成败D.小农经济阻碍了社会发展

12.

1861年,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这表明洋务新政致力于(  )

A.发展资本主义B.改变封建制度C.推动社会转型D.挽救国家颓势

13.

表2呈现的历史史实反映了当时(  )

表2

1864

英国支持浩军国首领阿古柏入侵,占领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

1883

法国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

1894

朝鲜发生农民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日本乘机出兵朝鲜

A.列强之间矛盾日趋激烈B.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面临严重的边疆危机D.仁人志士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14.

某学习小组探究维新变法思潮的具体内容,他们可查阅(  )
 

15.

近代中国先后发生了两次重要的农民运动,19世纪中期的太平天国运动将清廷斥为 清妖 ,称外国为 夷弟 番弟 ;而20世纪末的义和团运动则打出 扶清 旗号,斥外国为 鬼子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农民阶级封建迷信盛行B.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C.农民探索出救国新道路D.西方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

16.

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中倡导 兽性主义 (意志顽狠,善争不屈;体魄强健,力抗自然)。1917年,毛泽东在《新青年》中指出: 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 。两者旨在(  )

A.宣传西方民主科学B.揭示近代体育教育的缺失C.推动思想文化革新D.塑造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

17.

1913—1921年,受国内外形势的影响上海华商纱厂的数量出现了一定的变化。最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18.

上海是近代中国发展的缩影,承载了近代中国的若干历史记忆。它见证了(  )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新三民主义的提出C.革命新道路的开辟D.中央红军战略转移

1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4500余种报刊。其中一个历史阶段, 红旗 红色 农民 土地 等成为报刊命名的高频用词。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  )

A.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B.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C.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D.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0.

1929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对无锡农村的调查指出, 在昔日,纺纱织布换棉花,如此循环不已。其后纱厂发达,徒手纺纱无利,于是改变方针,购买厂纱,分发织户,织成土布,行销于江北及安徽一带。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

A.棉纺织行业彻底衰败B.经营方式向近代化转型C.经济结构的全面转型D.官僚资本主义日益膨胀

21.

日本侵华士兵回忆: 川岛中队的河本末守中尉,以巡视铁路为名,率领部下数名向柳条湖方向走去。……在这里,河本亲自把骑兵用的小型炸药安放在铁轨下,并点了火。 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华北事变B.七七事变C.九一八事变D.一·二八事变

22.

对图1战役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图1

A.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B.打破了日军的 囚笼政策 C.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D.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

23.

以下是历史学家朱偰的一段日记: 1948年8月3日,我到南京中央商场买了蚊帐一顶,凉席一条,价1290元。8月23日,我在上海购茶叶1斤,付80万元;购毛巾袋一件,付120万元。 这篇日记可佐证(  )

A.游击区的经济混乱B.日占区的经济掠夺C.解放区的经济艰难D.国统区的经济危机

24.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根据毛泽东的提议通过了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六条规定: 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 六条规定 的通过(  )

A.鼓舞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B.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体系C.表明中国共产党在为全国执政做准备D.为开展战略决战奠定干部基础

25.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同上海等大城市的投机资本进行 银元之战 米棉之战 ,这有利于(  )

A.三大改造的顺利开展B.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26.

图2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这一变化反映了(  )

图2

A.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B.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取得胜利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确立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业化完成

27.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 铁人 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英雄人物。他们所体现出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

A.不怕牺牲、坚定信念B.艰苦奋斗、奋发图强C.敢为人先、改革创新D.廉洁奉公、执政为民

28.

新中国实行各版护照中,1950版、1953版、1958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版、19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期因私护照几乎为零;1980版将1975版的 本护照前往下列国际和地区有效 改为 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2005年签发的400万本护照中,80%是因私护照。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20世纪50年代护照版本体现了 一边倒 外交政策B.20世纪70年代的中法英文护照表明中美建交的实现
C.为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不再注明护照限定范围D.中外交流频繁,因私护照增多,推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9.

1983年,深圳组建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发行第一张股票 深安保 。1986年,深圳开始了全国最早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选定10家国营企业作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试点。这些做法(  )

A.调整了我国的工业布局B.增强了企业的经营活力C.推动了中国农村经济持续发展D.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0.

图3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科技成果。改革开放后中国科技成就的主要特点是(  )

图3

A.强调国防建设B.注重自我研发C.重视技术引进D.突出自力更生

二、材料阅读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

表3是康雍乾时期大事简表(1662——1795年)(部分)

表3

康熙十五至二十年

平定三藩之乱

康熙二十三年

巡视黄河,设台湾府

康熙二十八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雍正二年

行摊丁入亩,整顿保甲制

雍正五年

设立驻藏大臣

雍正八年

制造文字狱

雍正十年

设军机处

雍正四年至十三年

大规模改土归流

乾隆元年

设特科取士

乾隆二十七年

新疆设立伊犁将军

乾隆三十八年

编修《四库全书》

乾隆五十二年

只准广州通商

乾隆五十八年

经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

——据《清史稿》等整理

材料二
论疆域,比明朝扩大了一倍以上;论财力,经济总量占居世界首位;论人口,从1700年到1794年的不足百年时间里不止翻了一番,达3.13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论文化,则完成了包括《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在内的 御纂诸书 ;论城市,当时世界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共有10个,中国就占了6个。

——摘编自周武《论康乾盛世》

材料三
清代康雍乾时期推行了许多积极的政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但从此时开始,清代皇帝及其大臣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对世界早已形成的近代国际环境、外交方式懵然无知,以致中国卷入国际社会时,举措失当,应对失策,这个时期成为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始端。

——摘编自王戎笙《中国何以落后挨打——问责康雍乾》

据材料,概括康雍乾时期国家治理的特点,并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19分)

32.

表4是《申报》对于当时时事的报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

表4

序号

刊发时间

内容描选

1895510

日本虽区区岛国,然自维新以后,发愤自雄,欲为亚洲至强之国以堂堂中国,不料以十倍之兵,十倍之饷,竟至每战必溃,丧师失地

191211

孙大总统万岁恭祝中华民国万岁中华民国孙大总统万岁

191956

兹为山东青岛问题关系国家存亡,定于本月国耻纪念日午后1时在西方外公共体育场开国民全体大会。务乞各界届时惠临,一致对外

192741

建设革命的新上海打倒帝国主义肃清奉系军阀铲除封建势力

——以上材料均摘自《申报》

指出序号①至④所对应的四个历史事件。并分别说明《申报》对四个事件的报道所产生的影响。(16分)

33.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制定并实施了不同的土地政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用下列三种方法分配之:(一)分配农民个别耕种;(二)分配农民共同耕种;(三)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

——1928年《井冈山土地法》

材料二
查减租减息,乃为改善广大人民生活,发扬抗战生产之积极性及加强各阶层之团结,实为当务之急。现各地秋收逐渐开始,交租多于此时进行,故希我全区同胞,秉团结抗战大义,租佃双方须依据法令,自动执行。应减租者减租,应减息者减息。减租减息后,依法交租交息。

——1942年10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减租减息布告》

(1)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2)新中国成以来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四次调整,分别指出四次调整的核心内容及其影响。(1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