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905年以中国东北地区作为主战场的日俄战争,改变了东亚政治的权势格局。而作为战场主人的中国却宣布了
“局外中立
”,这从中国传统看是失道,即失去了统治的合道性;从新引进的西方国家观念看是不能捍卫主权,也失去了执政的合法性。同时,日俄战争的胜负,以实例向中国人
“证明
”了立宪优于专制。
——摘编自罗志田《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转折(上)》
材料二
1905年11月至1906年4月,同盟会评议员朱执信在《民报》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一文,开始宣传一种崭新的思想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该小传主要介绍马克思和拉萨尔两人的生平及其思想主张,着重介绍了《共产党宣言》的内容,花较大的篇幅介绍了关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朱执信并不赞成马克思关于资本起源问题的观点,但对剩余价值理论却有较多的介绍,并且认为资本家的剥削确实是个事实。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人不多,朱执信发表的这篇传略弥足珍贵。
——摘编自奚洁人、余源培《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卷)》
材料三
1905年孙中山就亲自拜访了当时的第二国际并举行会议,并在会谈时说
“我是中国的社会民主党人
”。这就是后来孙中山十分赞赏俄国十月革命并最后提出
“联俄
”主张的前奏。
——摘编自吴江《吴江文稿(中篇)》 (1)据材料一,概括日俄战争对中国的影响。(6分)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05年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