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19 浏览数:7

一、选择题

1.

2024年河南永城王庄遗址出土各类器物1000余件,其主体遗存隶属大汶口文化,又带有中原仰韶文化、南方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特征,这表明(  )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B.河南地区文明程度最高C.地区文化差异明显D.当时贫富分化现象严重

2.

出土遗存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以下遗存可直接用于研究中国古代(  )


题2图

A.炎黄的传说B.国家的产生C.农业的起源D.陶器的制作

3.

大禹改封堵为疏导,治理了水患;李冰利用地形与水势建造都江堰,并首次总结出 深淘滩、低作堰 的原则。这体现了哪一精神(  )

A.坚持不懈B.无私奉献C.爱岗敬业D.勇于创新

4.

据记载,周天子在视察诸侯国时,如果看到 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 , 则奖赏诸侯;如果 土地荒芜,遗老失贤 ,则责备诸侯。其主要目的是(  )

A.宣传儒家思想B.巩固王朝统治C.鼓励农业生产D.削弱诸侯势力

5.

何尊铭文 宅兹中国 记载了周武王决定建都洛邑、周成王迁都洛邑并举行祭祀等内容,相似的内容在《尚书》中也有记载。这表明(  )

A.史书文献中的记载准确无误B.考古发现可与史书记载相互参证C.考古发现是唯一可信的史料D.何尊和《尚书》的记载属于巧合

6.

周桓王即位后,准备委任虢公取代郑庄公的卿士地位,郑庄公先是率军收割了周王室领地的粮食,又和鲁国、许国等国私自交换土地,并在王师讨伐的时候打败王师军队。这反映春秋时期(  )

A.郑国实力最强大B.各国发展不平衡C.周王室逐渐衰微D.分封制彻底瓦解

7.

题7图是学者统计的中国古代人口变化。据此推知,战国时期 (  )


题7图(数据来源:王育民《先秦时期人口刍议》,《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

A.生产力快速发展B.生态环境得到保护C.铁农具广泛使用D.诸侯战争日益减少

8.

墨子借鉴了孔子学说中 仁爱 举贤才 等思想,战国竹简记载的儒家著述中,亦含有墨家 尚贤 节用 等思想。这反映了(  )

A.阶级矛盾的缓和B.学术环境的宽松C.诸子观点的趋同D.儒墨思想的交流

9.

湖南龙山出土的里耶秦简中的一片,上面写着: 东成里这户人家有夫、沙、泽若、伤等人。 据专家考证,这是征发赋役的依据。这份
简牍反映当时 (  )

  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

——里耶秦简户籍簿

题9图

A.废除了贵族世袭特权B.采取了鼓励耕织措施C.推行了奖励军功政策D.建立了户籍登记制度

10.

《秦律 ·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尤其是皇帝诏书必须立即送达各地,不得延误,否则会受到严厉的处罚。秦朝这一规定意在(  )

A.完善交通网络B.促进经济发展C.保证政令畅通D.规范驿站管理

11.

汉文帝母亲薄太后南陵出土了多件金银器,这些器物的装饰风格不是典型的中原文化风格,而与北方草原风格十分相似。据此推知,当时(  )

A.存在农牧文化的交流B.汉文帝提倡勤俭治国C.西汉与匈奴进行和亲D.统治者主张清静无为

12.

汉武帝时,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在更西边的新疆轮台设置西域都护府,还在南方设置南海、交趾等九郡。这反映了(  )

A.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B.西汉与匈奴关系缓和C.推恩令得到有效执行D.儒学得到统治者推崇

13.

张骞凿空后,中原地区逐渐种植原产印度的黄瓜,伊朗的石榴、核桃、苜蓿,乌兹别克斯坦的葡萄,埃及的豌豆、芹菜等果蔬;还开始饲养孔雀、大象、狮子等来自印度地区的珍稀动物,由此可以推断西汉(  )

A.已完全控制西域B.重视对外文化输出C.与印度交流最多D.物种类别显著增加

14.

题14表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评述,这反映了司马迁(  )

人物

评述

汉高祖刘邦

好谋能听,是不可多得的政治家,但贪财好色、卑怯自私、不讲诚信。

汉武帝刘彻

雄才大略,但好大喜功,特别迷信鬼神。

项羽

武艺高超,豪迈不群,但残忍好杀、刚愎自用、缺乏政治头脑。

勾践

忍辱负重,有禹之余烈”,但背信弃义、残害忠良。

题14表

A.坚韧不拔B.乐观自信C.实事求是D.勤奋好学

15.

《九章算术》记载了藤蔓、瓜瓠生长问题,以及田地面积、赋税分配等计算方法;《齐民要术》记载了许多制作和储存食品,以及治理荒地、利用野生植物的方法。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  )

A.强调农作物的生长规律B.注重联系现实生活C.重视提高农业生产技术D.丰富民众文化需求

16.

东吴建造的战舰上下有5层,载重万斛,南朝所造大船的载重量可达2万斛;南朝又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如新丰塘、吴兴塘、赤山塘等,每一个都能灌溉耕地成千上万顷。由此可知(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南朝军事实力强大C.江南地区得到发展D.南方海外贸易发达

17.

公元5世纪末期,北魏墓葬由 平城模式 演变为 洛阳模式 ,这反映了(  )

类别

平城模式

洛阳模式

殉葬牲畜

牛、羊、马的头骨、肢骨

猪、狗、鸡等家畜陶器模型

壁画装饰

狩猎、宴饮、打场、采桑等

儒家孝悌

题17表

A.经济发展B.民族交融C.人口南迁D.政权更迭

二、综合题

18.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辉煌灿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陶器——中华文明的远古印记】

江西仙人洞遗址陶罐

经科学鉴定,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片,距今超过2万年,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陶器。

(1)材料一中的陶罐,属于研究中华文明发展历史的第几手材料?请合理推测该陶罐的用途。(4分)
材料二 【节气——中华文明的时间尺度】

二十四节气依据我国北方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人们通过对太阳、月亮、天气、降水、物候的 长期观察,于战国末年总结规范,成为历朝历代的通用历法。201611月,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摘编自邱丙军《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等

二十四节气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十四节气创立的主要依据,并分析二十四节气诞生于黄河流域的原因。(6分)
材料三 【科技——中华文明的世界价值】

  它的发明在文化的普及和传播上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人民知识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进步。12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是中国对世界的一大贡献。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工艺流程

(3)材料三展示了中国古代哪一科技发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发明的世界意义。(4分)
材料四 【人物——中华文明的璀璨星光】

姓名:张仲景

朝代:东汉

行业:医学

贡献: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被称为医圣

《张仲景》特种邮票

(4)请你选择一位中国古代的杰出人物(示例除外),仿照示例,给他制作一张名片。(6分)

19.

中国是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名录(部分)

序号

项目简介及入选时间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项目简介:位于陕西西安,出土了大量陶制武士俑和兵器、战车,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充分表现了2000年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能。

入选时间:1987年。

都江堰

项目简介:

入选时间:2000年。

龙门石窟

项目简介:

入选时间:2000年。

良渚古城遗址

项目简介:

入选时间:2019年。

材料二
202502051403029964
(1)请按照修建的先后顺序,将材料一中的文化遗址进行排序。(3分)
(2)请在材料一的第2、第3和第4个项目中,任选其中一个,仿照示例,将项目简介补充完整。(5分)
(3)某班同学准备在寒假期间,从深圳出发,前往以上4处文化遗址参观学 习,年前回到深圳。请结合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为他们:①设计一条游学路线,并说明设计理由,相关地址可用表中序号表示;②写一份30字左右的游学心得。(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