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广东省佛山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30+2)【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32 浏览数:59

一、单选题

1.

近些年,考古学家在新石器时代城河遗址发现了人工堆筑的水坝遗迹,初步探明当时人们已将城河水资源通过人工沟引入城内,实现城内旱季供水、涝季排水功能。这反映了城河遗址(  )

A.体现改造的自然结果B.已经出现原始农业C.具备成熟的国家形态D.形成了奴隶制经济

2.

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新的基层行政组织郡县乡里制取代。这一制度的特点是以地域划分民众,实现了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的全面渗透。据此可知,当时(  )

A.宗法制度影响消除B.周王权威依然稳固C.中央控制地方有限D.社会转型正在进行

3.

秦代商人有专门的户籍,称为 市籍 。根据《史记》《汉书》记载,秦政府将 有市籍者 乃至其子孙都送去戍边。据此可知,秦代(  )

A.户籍管理制度混乱B.赋税徭役征发繁重C.推行抑制商人政策D.鼓励发展边疆经济

4.

汉初,货币由郡国铸造,也允许民间私铸,造成了币制混乱、商贾造币营利等现象。于是,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由此推断,汉武帝币制改革(  )

A.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杜绝了伪造货币现象D.引发了汉初 七国之乱

5.

汉代私学与官学相映生辉,而魏晋时期官学普遍衰落, 学在家族 的现象大量涌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少数民族内迁B.儒学受到冲击C.南方环境稳定D.士族势力强化

6.

756年,唐玄宗下诏赋予地方节度使以自调军粮、任免辖区内官吏、主管辖区内赋税徭役征发等职责。这些措施(  )

A.导致了安史之乱B.埋下了藩镇割据隐患C.助长了奢靡风气D.激化了唐末社会矛盾

7.

如图为西安唐墓出土的三彩角杯。据考证,脚杯上的人物是唐朝工匠选择异域人物的真实图像制造出的希腊小海神特里同。该脚杯作为实物证据,可用于研究唐朝(  )

A.三教并行的政策B.长途贩运的商品种类C.中西交流的现象D.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8.

白居易《杜陵叟》一诗涉及两税法的实施情况。该诗记载了天灾导致农民歉收,但地方征收机构没按规定上报灾情申请赋税减免,反而为了政绩考核而强行征税的事实。这反映了两税法(  )

A.执行过程存在一定问题B.脱离了社会现实C.重复征税激化社会矛盾D.强化了基层治理

9.

宋朝《三字经》《小学》等蒙学教材多采用韵语的形式编写,以三字、四字或五字为一句,注重通过故事性叙述,使儿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道德熏陶。这体现了理学(  )

A.正统化B.哲学化C.体系化D.通俗化

10.

宋朝熙宁年间,四川九陇县茶园 各为雇召人工,每日雇钱六十文 ,并提供口粮。这反映了当地(  )

A.小农经济开始瓦解B.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强化C.雇佣关系的货币化D.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提高

11.

西夏第八位皇帝李遵顼,史书记载他 端重明粹,少力学,长博通群书,工隶篆 ,并获得廷试进士第一名,为中国历史上唯一考中科举状元的皇帝。这说明当时(  )

A.政府采取因俗而治政策B.少数民族学习中原文化C.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D.契丹风俗发生根本转变

12.

在吐蕃地区,元朝推行了建立官府、清查户口、征收赋税、驻扎军队、建立驿传等措施。由此可知,元朝(  )

A.改变地方划分的原则B.重视边疆地区的管理C.推行民族平等的政策D.加强对西域地区控制

13.

马嘎尔尼访华后,乾隆帝虽一再密令传谕沿海各督抚, 英吉利在西洋诸国中较为强悍 ,但乾隆帝未与群臣商议,便选择对外封闭作为基本国策。由此可见,当时(  )

A.决策机制难以顺应时势B.闭关锁国成为朝廷共识C.沿海形势威胁清朝统治D.中枢行政机构职能缺失

14.

顾炎武认为凡是有益的思考必定要结合 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 ,然后才有意义。这种思想(  )

A.反映了明末工商皆本的观念B.违背了传统儒学的精神C.代表了知识分子的普遍认知D.批判了空疏的学术风气

15.

明朝时期,徐光启认为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都可以表现为数学的函数关系,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主张通过实验测取数据来说明科学道理。由此可见,两者都(  )

A.体现传统科技的实用性B.注重以往实践经验C.蕴含一定近代科学精神D.传播西方科技知识

16.

如图为明代主要的进士籍贯分布情况。据此可知,明朝(  )

A.进士分布取决于当地人口数量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地理环境直接影响文化的发展D.南方地区市民阶层壮大

17.

19世纪60到90年代,中国面临严峻的边疆危机。但在这一时期,左宗棠成功收复了新疆地区,后来清政府又在中法战争中取得了镇南关大捷。这表明(  )

A.中国近代化取得了一定成效B.西方列强放弃分裂中国企图C.清政府达到了富国强兵目标D.资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

18.

如表为京师同文馆和京师大学堂制定的部分条例。这些条例(  )

学校

条例

京师同文馆

《同文馆章程六条》《同文馆学习天文、算学章程六条》《八年课程表》《艺术章程六条》《出洋学生经费章程》

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章程》《京师大学堂规条》《京师大学堂禁约》《京师大学堂详细规则》

A.开启了新式教育B.推动民族救亡运动高涨C.规范了学校管理D.促进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19.

《辛丑条约》规定:赔款4.5亿两白银;严惩 首祸诸臣 ;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 与诸国仇敌之会 。列强制定这些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侵犯中国主权B.打击国人抗争心理C.阻碍经济发展D.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20.

孙中山曾说: 我们革命党人没有军队,但满洲人为我们训练了军队。 1911年10月,驻扎在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士兵率先发动起义,点燃了全国革命的火种。这说明(  )

A.革命派掌握军队指挥权B.同盟会达成革命的共识C.革命有一定的社会基础D.武昌新军主导辛亥革命

21.

1922年,教育家晏阳初发起全国识字运动,号召 除文盲,做新民 ,并在湖南长沙组织平民教育讨论会,将平民教育的关注点转向中国农民。晏阳初的教育实践反映了(  )

A.北洋军阀实行黑暗统治B.教育应立足于中国国情C.国民大革命的直接影响D.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念

22.

1926年5月,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通过《整理党务案》,该文件规定:共产党员不得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职务;共产党需交出党员名单。这表明(  )

A.国民革命存在失败隐患B.国民党实行专制独裁统治C.国共合作走向全面破裂D.中共已经放弃革命领导权

23.

如表为中国近代某事件发生后,迅速引发全国群众性的救亡运动。据此可知(  )

时间

事件

20

国立北平大学学生致电南京国民政府,声言立息内争,一致对外

23

南京各界人士10万余人举行抗日救国大会

26

上海各界人士数万人举行抗日救亡大会

27

东北流亡人士在北平成立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

28

北平30万人举行大规模集会

A.九一八事变严重加剧民族危机B.一·二八事变激发国民抗日热情C.卢沟桥事变标志全面抗战开始D.一二·九运动宣传中共救国主张

24.

1933年2月,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颁布土改政策法令: 自己耕种够自己吃用的中农,其土地概不没收,仍归他自己所有。只要是他自己耕种出来的,就是每年有些余钱剩米也不得没收。 这体现了川陕苏区(  )

A.粉碎国民党的军事封锁B.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开始重视苏区经济建设D.立足于革命形势的需要

25.

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上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此次会议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共七大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七届二中全会

26.

如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建交情况。据如表可知,当时(  )

建交国家

国家性质

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等

社会主义

印度、瑞典、丹麦、瑞士、芬兰

资本主义

A.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B.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分裂C.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已宣告结束D.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7.

1954年,王盛烈创作的油画《阅读》(如图)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该油画体现我国(  )
202502051407113496

A.妇女参与国家建设的风貌B.已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C.女性的政治地位迅速提高D.贯彻和落实 双百方针

28.

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宣布恢复自留地、自由市场等 小自由 。这一政策(  )

A.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B.体现公社体制根本变革C.促进农村生产力的恢复D.偏离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29.

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物价局取消了计划外生产资料的定价限制,同时还放开了绝大部分农副产品的购销价格。这一决策(  )

A.标志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B.开启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D.意味着计划经济体制终结

30.

从1992年至2004年,中国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税率总水平由42.7%降至10.4%。促成这一变化的关键事件对应下列选项中哪张纪念邮票(  )

A.开发中的上海浦东B.加入亚太经合组织C.废除农业税D.加入世贸组织

二、材料阅读

31.

交通建设是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条件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秦汉时期,中国确定了古代交通发展的基本格局。以驰道为例,它首先服务于政治和军事,其建设施工过程采取军事化的形式。驰道 中央三丈 是所谓 天子道 ,禁止一般人通行,在交通秩序维护过程中强调 以贱让尊 的原则。秦国全国交通网的规划和建设是由丞相主持。汉代帝王也重视交通建设,地方交通建设,则由地方行政长官负责。

——摘编自王子今《中国古代交通系统的特征》

材料二
宋初收夺地方兵权,数十万军队驻防都城汴京,对粮食的需求急剧增加。同时,北宋在河北、河东、陕西三路布防重兵与辽、西夏对峙。北方地区自唐后期以来久遭破坏,早已不具备提供军队所需粮饷的能力。宋都汴京为水陆交通之枢纽,沟通南北的运河成为北宋命脉所在。

——摘编自曹家齐《运河与两宋国计论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汉时期交通建设的主要成就,并概括其基本特征。(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运河成为北宋命脉的原因。(6分)
(3)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古代中国交通建设的因素。(4分)

32.

近代以来,仁人志士不断探索科学,推动了中国现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徐寿,清末著名科学家,曾被誉为 最像穿越者的科学家 。他潜心研读西方科技著作,推崇 究察物理,推考格致 的精神,自制多种器械。1861年应曾国藩邀请前往安庆内军械所,并与华蘅芳等人合作制成第一台完全由中国人制造的蒸汽机和中国第一艘机动轮船 黄鹄 号。在江南制造总局任职期间,他向曾国藩建议四件事: 开煤炼铁、自造大炮、操练水师、翻译西书。 但被曾国藩以 其轮船以外之事,勿遽推广言之 为由,一口回绝。为了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徐寿于1875年,在上海创建格致书院。

——摘编自蔡臻《清末著名科学家·徐寿》

材料二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虽然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原始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顶尖科技人才不足,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节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寿成为近代科学家的背景,并分析徐寿探索近代科学的作用。(10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晚清时期相比,指出当前中国科技发展的优势条件,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10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