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福建省厦门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32 浏览数:15

一、选择题

1.

考古学家在北京人地层处发现了大量的朴树籽,还有榛子、胡桃、松、榆等植物孢粉;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发现了不同动物的化石。由此可知北京人(  )

A.以采集狩猎为生B.已经会人工取火C.开始种植农作物D.会使用磨制石器

2.

下面图1建筑应位于图2中的位置是(  )
202502061553403411

A.①B.②C.③D.④

3.

下表为我国不同地区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器物,这些器物均有 的元素。这说明中华文明的特点是(  )

三星塔拉遗址

红山玉龙内蒙古

陶寺遗址

彩绘龙纹陶盘山西

齐家文化遗址

凸堆龙纹红陶罐甘肃

A.一脉相承B.多元一体C.领先世界D.独立发展

4.

良渚古城遗址考古发现,城内的贵族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上百件精美的玉器,这和城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据此说明(  )

A.阶级分化明显B.对外贸易发达C.农耕生活丰富D.经济发展迅速

5.

三月三,拜轩辕 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肇始春秋,绵延至今。上述材料中的 轩辕 指的是(  )

A.炎帝B.舜C.尧D.黄帝

6.

《最早的中国——二里头文明的倔起》一书中写道: 早在西周王朝建立前数百年,最早的中国已经展开她广袭而悠长的画卷 。书中 最早的中国 指的是(  )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7.

图1是商代甲骨文中多次出现的文字。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

甲骨文

 

 

 

 

现代汉字

图1

A.青铜农具普及B.等级制度严格C.商业贸易发达D.丝织业已产生

8.

精美的历史文物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文物体现了(  )
202502061553403411

A.炎黄时期的创造发明B.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C.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9.

春秋时期,齐先后灭了三十余国,成为东方大国; 楚先后灭了四十余国,成为南方大国:秦兼并了十余国,成为西方大国。可见争霸战争(  )

A.促进了经济发展B.实现了局部统一C.导致了朝代更替D.加速了西周灭亡

10.

战国时期的这些农具(见下图)虽貌不惊人,但其锋利已经悄无声息地划开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里的 锋利 可以理解为(  )
202502061553403411

A.社会氛围宽松B.兼并战争频繁C.商品经济发展D.耕种技术提高

11.

据下图,可知孔子的办学理念是(  )
202502061553403411

在孔子办学生涯中,其弟子分别来自鲁、齐、晋、宋、陈、蔡、秦、楚等国,而且既有来自贵族阶层,但更多的是来自平民家庭。

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贵族教育D.平民教育

12.

中华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医常见的切脉、按摩、汤药等治疗手段,可追溯到(  )

A.扁鹊B.华佗C.李时珍D.神农

13.

文物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如果文物会说话,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秦朝文物会说(  )

A.青铜爵 让你领略先人工艺B.竹纸 和你品味文人意趣C.秘色瓷碗 陪你分享盛世繁华D.半两铜钱 带你了解市井百态

14.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这一时间用世纪年代法表示为(  )

A.公元前3世纪初B.公元前3世纪末C.公元前2世纪初D.公元前2世纪末

15.

汉文帝即位之后,逐步废除了各种株连律法和残酷刑罚;将 十五税一 减为 三十税一 。据此推知,汉文帝的治国理念是(  )

A.休养生息 B.以法治国 C.民贵君轻 D.兼爱非攻

16.

下图所示为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的力量对比,为解决该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统一度量衡B.实行推恩令C.恢复郡县制D.确立察举制

17.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一部分,这一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开始于(  )

A.秦王扫六合B.张骞通西域C.设西域都护D.设河西四郡

18.

如下图是出土于四川的东汉击鼓说唱俑。假设他说唱的内容是歌颂当时人们幸福快乐的生活,那么,他赞美的应该是(  )
202502061553403411

A.秦灭六国B.文景之治 C.光武中兴 D.西晋统一

19.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材料叙述的是道教兴起的(  )

A.过程B.背景C.影响D.方式

20.

下面流程示意图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  )

洗涤原料——浸渍沤制——烧纸草木灰——蒸煮、舂捣——制浆——捞取晾晒——码放

A.青铜铸造B.制瓷工艺C.造纸技术D.农业耕作

21.

它以 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它是(  )

A.《尚书》B.《春秋》C.《道德经》D.《史记》

22.

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钻研古代医书,总结前人经验,结合自身临床实践,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这体现了他(  )

A.医术精湛,医德高尚B.继承创新,影响后世C.意志坚定,不畏强权D.心系百姓,为官清廉

23.

下面图示能反映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是(  )
202502061553403411

24.

西晋灭亡后,大量北方人口南迁。截至南朝初期,南渡人口已达九十五万,占当时南方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这推动了(  )

A.八王之乱的爆发B.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C.江南地区的开发D.北方农业技术的进步

25.

下图为中国古代以少胜多某著名战役示意图。此役为(  )
202502061553403411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26.

晋代士人崇尚洒脱清远的精神气度,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法,以阴柔为基调,柔中带刚;鲜卑族民风彪悍、崇尚武力,北魏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这表明书法艺术(  )

A.体现经济发展程度B.融入崇文尚德内涵C.凝练民族地域特性D.保持强劲发展态势

27.

后人为纪念祖冲之的特殊贡献,在月球上以祖冲之的名字命名了一座环形山。祖冲之在数学方面最大的贡献是(  )

A.推算圆周率B.著有《缀术》C.创作《九章算术》D.编写《水经注》

28.

观察下图朝代更替示意图,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是(  )

A.西汉B.东汉C.北魏D.东晋

二、材料题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老子

、事物都有对立面、无为而治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墨子

兼爱、非攻

孙武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韩非

以法治国, 树立君主的权威

根据材料指出,秦统一后,采取了哪一位代表人物的思想作为治国理念?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秦朝治理国家的措施来说明。

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天子与其他高级贵族都是 肉食者 ,盘中有时也能见到葱韭之类的蔬品,不过那多是调味用的。一般平民的饮食,蔬果野菜占相当大的比重,与贵族有天壤之别,正如《礼记·王制》所云 庶人无故不食珍 ,不逢祭祀大典,庶民是难以吃到肉食的。

——摘编自王仁湘《至味中国:饮食文化记忆》

材料二 汉代从城外引进的食物(部分)

食物种类

食物名称

引进地

蔬菜

胡瓜黄瓜、胡芹旱芹、葫大蒜、首蓿苗、胡豆蚕豆豌豆

西域

调味品

胡椒、胡麻芝麻

西域

水果

蒲桃葡萄、胡桃核桃、安石榴石榴

西域

水果

椰子

东南亚

——摘编自刘朴兵《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交流(一) 》

材料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食面的习俗逐渐扩大和推广。由于掌握了发酵技术,面食的种类日益丰富,如《齐民要术》中记载了白饼、烧饼、粉饼等面食种类多达15种。另外也与节日食俗的发展紧密相联,如寒食节吃的寒具(油炸的面食) ,伏月要吃汤饼(汤面) 等。

——摘编自姚伟均《三国魏晋南北朝的饮食文化》

(1)根据材料一,找出西周贵族与平民饮食的不同之处,并指出造成饮食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引进域外食物的主要通道,简述这些食物引进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面食发展的特点。

三、综合题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空观念——都城变化】
材料一
202502061553403411

——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

【家国情怀——世系衍变】
材料二 北魏元勰家族世系表 (局部)
202502061553403411

——据《魏书》整理

【史料实证——碑刻研读】
材料三
202502061553403411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魏都城地点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以元勰家族为例,写出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关的措施。
(3)按照史料的价值,可将史料划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依据这一标准,指出材料三所属的史料类型,并概述该史料的历史价值。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刻有文字的商朝牛骨
图2 海昏侯墓出土的《论语》竹简
图3 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增强
图4 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图1至图4中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写出两幅图片的序号即可),确定观点,结合材料所选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