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北京市西城区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40+3)【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北京市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43 浏览数:11

一、单选题

1.

下列红山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能够体现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特点的是(  )

A.遗址分布密集,人口激增,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B.等级确立,出现高等级社区,社会分层更加明显
C.吸收了仰韶文化等因素,同时自身影响力也不断扩大D.祖先崇拜、龙图腾崇拜等成为红山文化先民共同信仰

2.

有学者认为,西周社会表面上是 ,实质上是 ,即通过分封,达到将点连成线,进而扩充至面,以维护其政治统治。这反映出西周地方管理制度是(  )

A.混沌初开,文明曙光B.聚族而居,贫富分化C.九州共融,万邦时代D.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3.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下列各项能反映这一时期历史特征的是(  )
①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③田氏取齐,六卿分晋 ④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4.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和言论主要记载在《论语》当中。下列观点可能出现在其中的是(  )

A.为政以德 B.尚贤 C.相生相胜 D.小国寡民

5.

《汉书》记载,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 为此,秦朝(  )

A.全国推行郡县制B.确立皇帝制度C.实行三公九卿制D.创立察举制度

6.

下面示意图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


A.武王伐纣灭商B.陈胜吴广起义C.淝水之战D.安史之乱

7.

人名的命名习惯受到社会、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社会状况。在《汉书》和《后汉书》 王子侯表 中,记录了东汉有 刘义 刘仁 刘忠 刘奉义 等一些体现伦理道德的名字。这可以说明东汉时(  )

A.中央集权制度趋于完善B.命名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C.文学形式开创了新局面D.造纸术的改进促进了文化传播

8.

通过建立历史现象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够促进历史学科素养的提升。下列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A.秦暴政速亡——汉初 与民休息 ——出现 文景之治 B.汉初采取郡国并行——颁布 推恩令 ——削弱相权
C.士族没落——九品中正制创立——官员选拔更加公开公平D.北宋崇文抑武——王安石强兵之法——解决了边防危机

9.

下表是 东汉至南朝宋末全国和江南地区县的数量 变化表。它反映出此时(  )

县总数

江南地区县数量

东汉

1190

260

西晋

1101

403

南朝宋末

599

A.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B.社会动荡与政权并立C.魏晋时期科技的进步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弛

10.

筷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符号之一。在甘肃嘉峪关魏晋墓葬群壁画中发现有用 (筷子)的场景。画中可以看到左侧的童子单手拿着烤串,男主人卧坐,手持一双箸挑取盘中的食物。这可以用来说明魏晋时期(  )

A.中原地区饮食文化发展B.肉类成为人们日常主食C.民族交流对生活的影响D.各地农业生产发展特点

11.

《贞观政要》记载: 封德彝等并欲中男十八以上,简点入军。敕三四出,(魏)徵执奏以为不可,太宗怒,乃出敕,徵又不从,不肯署敕,乃停中男。 据此推测,魏徵任职的部门是(  )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兵部

12.

有学者认为, 隋唐两朝为吾国中古极盛之世,其文物制度流传广播,北逾大漠,南暨交趾,东至日本,西极中亚 这说明隋唐时期(  )

A.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很大B.兴修了影响深远的大型水利工程C.文学艺术达到了古代最繁荣程度D.政治制度的完善维护了盛世局面

13.

下图是某时期的人口南迁示意图。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

A.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B.户口分布南多北少格局定型C.发生在 靖康之变 以后D.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进程

14.

辽道宗说: 上世獯鬻、猃狁(少数民族)荡无礼法,故谓之夷,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中华。 这说明辽统治者(  )

A.实行蕃汉分治B.认同中原文化C.维护国家统一D.重视商业发展

15.

下面是《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中国古代史部分的章节标题,其中“ 冠一时 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

文明肇基

百家争鸣

汇聚融合

冠一时

A.春秋战国B.秦汉C.魏晋南北朝D.两宋

16.

下列史料涉及的史事,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盖岭北、辽阳……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③①②④D.③②①④

17.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中西交通道路;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些事业开拓依靠的是驼队和善意、宝船和友谊。亲邻善仁、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的处世之道。以下内容与此相一致的是(  )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超……不动中国、不烦戎土,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
不可欺寡,不可凌弱。 庶几共享太平之福。
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8.

明朝后期,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甘薯 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 ,玉米 种一收千,其利甚大 。这引起了明朝(  )
①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②白银大量外流
③政府推行闭关自守政策 ④人口迅速增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9.

有学者认为,清代在我国传统政治、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有延续,也有创新。以下体现清朝制度创新的是(  )

A.奏折制度B.科举制C.内阁制度D.均田制

20.

1839年林则徐写下 春雷歘(快速)破零丁穴,笑蜃楼气尽,无复灰然。沙角台高,乱帆收向天边 的词句。意在表达(  )

A.坚决抵抗外来侵略者的决心B.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新知C.颂扬鸦片战争中英勇的将士D.对鸦片贸易合法化的愤慨

21.

1843年有官员奏称: 五口通商章程……货船按吨输钞一款。凡英国进口商船,定输税之多寡,计每吨输银五钱。所有纳钞旧例,及出口、进口日月规各项费用,均行停止 。该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清朝对外贸易出现逆差B.英国获得了 领事裁判权 C.自然经济结构逐渐解体D.《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签订

22.

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一书中认为, 太平革命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政治、经济、民族、男女四大平等的革命运动 。下图是太平天国颁发的 田凭 实物,可用来证明太平天国(  )

A.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B.沉重打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C.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造成清王朝权力结构的变化

23.

左宗棠于1866年奏准设立福州船政局,自外洋购买机器、雇觅洋匠,自制轮船,并附设船政学堂,培养造船与驾驶人才。这说明(  )

A.左宗棠引进了先进技术,创建了北洋舰队B.船政学堂是清政府设立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C.洋务运动以自强为目标,创办了军事工业D.洋务运动实现 可以勤远略 的既定目标

24.

博物馆展览能展示考古成果,通过主题表达展览的主旨。下面关于致远舰的系列展览叙述正确的是(  )

时间

主题

201759

寻找致远舰——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7912

民族殇·海军魂——隔世对话的致远舰与中山舰

201845

再现致远舰——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出水文物展

201810月—20191

海魂归来——致敬致远舰

A.水下考古是了解历史的唯一来源B.向近代中国人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致敬C.体现出了近代反侵略斗争的全貌D.甲午战争中致远舰在东海海域英勇作战

25.

下面是英国媒体描绘对清战争中即将获得胜利的一幅漫画。画面上有 1900年7月 伦敦 庆祝 等字样,图中鸡蛋代表清政府,后面有火焰,前面有刺刀。这一战争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6.

下列诗句描述的意境与20世纪我国第一个十年状况相符的是(  )

A.湖光秋月两相和B.晴空一鹤排云上C.山雨欲来风满楼D.千里莺啼绿映红

27.

《新青年》的创办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依据下表,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

时间

《新青年》重大事件

1915

上海创刊,每期发行1000份;作者主要是陈独秀

1917

编辑部迁往北京

1918

使用白话文和新标点,每期发行量达到15000多份;《庶民的胜利》发表

1919

开辟马克思研究专号

1923

成为中共中央纯理论机关季刊

A.上海市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B.民主和科学始终是其宣传的主题C.文学改革是新文化运动核心内容D.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革新

28.

近代以来,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认识不断深入, 革新了中国的教育,革新了中国的文化,唤醒了中国人民的幻梦。 下列表述与此一致的是(  )

A.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思想启蒙运动C.巴黎和会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签字D.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运动

29.

1922年1月,《先驱》的发刊词指出,必须把 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当作第一任务 。为此,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年(  )

A.制定民主革命纲领B.通过国共合作决议C.筹划国共合作事宜D.决定发动南昌起义

30.

要党不去用主要的力量与城市无产阶级联系,而把主要力量放在农村,这是史无前例的。历史上无论中外都找不到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 中国革命道路探索历程中与此相符的斗争实践是(  )

A.提出开展武装斗争思想B.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探索建立人民政权开始D.红军长征实现战略转移

31.

歌曲《过新年》唱道: 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来了工农革命军,土豪劣绅哭涟涟;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来了工农革命军,又分谷子又分田 。据此判断,此时处于(  )

A.清末新政时期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D.国共对立时期

32.

1940年《新疆日报》登载, 自从 大刀进行曲 传唱以后,在全疆都撒下了歌咏的种子,这些种子是不断的生长着和发展着的,到处都可以听得到民族解放的吼声。 这反映出(  )

大刀进行曲节选)(19377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全国武装的弟兄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咱们军民团结勇敢前进……

A.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开始兴起B.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C.全民族抗战持续深入地发展D.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33.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创办的机关报,报中刊发了大量抗战宣传版画。以下版画反映出(  )

①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②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
③抗日民主根据地不断地巩固和扩大
④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4.

标语口号是历史的见证。下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标语口号,按时序排列正确是(  )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打到南京去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④和平、民主、团结

A.①②④③B.①③④②C.①③②④D.②①③④

35.

下图是1948年创作的漫画《在反革命的后台》。画面中的蒋介石正站在舞台上表演,后台一些穿着 孙介石 等名字外衣的人物,准备上台表演。美帝国主义则作为主持人,正在催促后台的角色上场。该漫画旨在(  )

A.揭露国民党准备发动内战假和平的阴谋B.表现漫画家对建立联合政府的无限向往C.反映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覆灭D.讽刺国民党反动集团受美帝国主义操控

36.

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是某同学制作的一张知识卡片,卡片横线上应填写(  )

时间:________

事件:________

影响:基本摧毁了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A.1946年7月—1946年10月 挫败国民党的全面进攻B.1947年6月—1947年8月 千里跃进大别山
C.1948年9月—1949年1月 三大战役D.1949年4月—1949年6月 渡江战役

37.

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培育的革命精神,是激励党和人民攻坚克难、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其中与 西柏坡精神 相关的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反 围剿 斗争胜利C.《论持久战》的发表D.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38.

下表是1949—1957年我国基层行政层级变化的基本情况,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49年—1955

1956年—1957

合作社

行政村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39.

新华社2000年发表的《时事资料手册》中有 百年中国十大人物 的大幅照片,其中王进喜、雷锋、焦裕禄、邓稼先、李四光、袁隆平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杰出人物,代表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这个 时代 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40.

1989年全国小学数量与1949年相比,增长了2.24倍;普通中学数量增长了21.4倍。同时,普通中小学布局极不合理的状况已基本改变。发生这些变化的条件是(  )

A.改革开放提升了综合国力,提供经济保障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展教育合作与交流
C.科学发展观推动了基础教育的进一步普及D.载人航天等取得重大成果,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二、材料阅读

41.

中国与世界的交流(14分)
材料一

宋代的海外贸易

开宝四年(971年),初置市舶司于广州;崇宁初(1102年),福建路泉州、两浙路明州、杭州,皆傍海,亦有市舶司。
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余人。船舶深阔各数十丈,货多陶(瓷)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

——(宋)朱彧《萍州可谈》


(说明:宋高宗时期,仅市舶收入一项占财政收入的15%—20%)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状况。(6分)
材料二

明清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从明朝后期到清中期,一些欧洲传教士借助传播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传教。一些开明的士大夫与外国传教士合作,翻译西方的科学著作,如《几何原本》等。据统计,从1607年之后的不到150年间,共计翻译西书437种,自然科学书籍占总数的34%。但西方科技对当时中国的现代化并没有产生催化剂的作用。
晚清时期,西学东渐的步伐加快。19世纪60年代设立的京师同文馆等学校也培养翻译人才。据统计,1850—1899年之间的567部译著中,应用和自然科学占70%,历史地理和社会科学各占10%和8%。1902—1904年573篇译著中,来自日本的占62.2%,英国则减少到10.7%,美国6.1%。历史地理和社会科学各占24%和25.5%,哲学占6.5%,自然和应用科学占31.5%,还有少量其它书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概述明清时期书籍翻译的发展历程。(8分)

三、综合题

42.

民族关系研究(14分)
材料一
下图是《1979—2021年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图谱》(字体越大代表该词使用频率越高)。从横向来讲,对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研究多集中在古代民族、民族关系、民族交融、民族关系史、中华民族等领域。从纵向来看,对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对夏商周时期的华夏族(汉族的前身)的研究,近到对明清、近代以及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场域中探讨古代民族关系。

(1)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任选2—3个关键词,自拟论题,加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8分)
材料二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 。下表是1923—1951年中国共产党的部分民族政策。

时期

政策内容

1923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大会宣言》指出,我们的使命是以国民革命来解放被压迫的中国民族

1934

中共临时中央的决议案指出党必须领导少数民族解放与自立而斗争……密切的将少数民族的解放斗争与土地革命联结起来

1941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提出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1947

《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明确指出承认中国境内各少数民族有平等自治的权利

1949

《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区域自治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

1951

《关于民族事务的几项决定》中指出少数民族中有许多优良文化艺术传统,应该予以适当的发扬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内涵并分析其意义。(6分)

四、材料阅读

43.

中国式现代化(12分)
材料一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起点两种观点

观点

认识

①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化起点

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辛亥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高峰。

②中国现代化道路始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1)从材料一中任选一个观点,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加以论述。(8分)
材料二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中国将全面深化改革,继续为全球经济注入强劲动能。中国有充足信心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继续发挥世界经济增长最大引擎作用。中国将推动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 ,继续引领世界经济提质增效。中国将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继续为全球绿色转型提供重要动力,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重要贡献。中国将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出台更多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政策,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继续和世界分享中国发展机遇。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为推进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的部署。(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