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湖北省部分市州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5+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一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19 浏览数:17

一、单选题

1.

良渚古城遗址内,莫角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都近似方形,整体呈三重向心式布局,形成了后世类似都城的宫城—皇城—城郭的结构体系,布局对称,甚至拥有南北中轴线,并且城内宫殿区为最高点,明显以中为尊、以高为尊。据此可以推知,该遗址(  )

A.实证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特点B.体现中国古代礼制思想的理念C.反映因争夺水源而发生的战争激烈D.受到中原地区建造技术的影响

2.

大盂鼎铭文记载了西周初期康王给盂的封赐内容,包括十七个故商官员家族、一千七百零九个奴隶以及这些人的居住地。而西周晚期的毛公鼎铭文中,对于职位权力高于盂的毛公,却没有获得臣民和土地。这反映了(  )

A.人口疆土非分封主要内容B.周王分封存在随意性特点C.西周晚期分封制走向困境D.铭文记载脱离了历史实际

3.

两汉之际,由于冶铁技术的限制,二牛三人耦耕的方式逐渐流行,二牛抬杠的大铁犁成为主要的耕作工具,它极为适合农民成群组合在大田园里实行集体劳动,而不适应个体小农。这一现象说明(  )

A.铁器落后阻碍汉代铁犁牛耕技术普及B.汉代庄园经济适应农业发展技术水平C.个体小农的经济形式在汉代尚未成型D.汉代政府纵容豪强庄园大量荫占人口

4.

载记 是《汉书》开创的一种体例,记载不属于正统王朝的割据政权事迹,仅作为列传的补充,地位不高。唐修《晋书》,列出载记三十卷,专门记述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胡族政权即十六国的历史,使之成为与本纪、列传并列的一种体例,赋予这些少数民族政权适当的历史地位。《晋书》的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

A.历史撰述必须迎合唐朝治国需求B.史学家著史方法和立场趋于完善C.唐朝 华夷一家 民族观念的影响D.少数民族政权对华夏认同的追求

5.

斡脱 指受蒙古统治阶层支持和控制的官商,主体是来源于中亚的商人群体,其职能是充当外来客商和贵族的中间人。如1218年,成吉思汗即曾派遣一支商队和使节前往花剌子模以建立经济联系。元朝统一之后出现了管理 斡脱 的官方机构。据此可以推知(  )

A.斡脱 群体发展反映中外经济联系加强B.重农抑商政策逐渐走向终结
C.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元朝商人的崛起D.经济发展推动政府职能改变

6.

开中法是明初招募商人运输军粮至边地的方法,商人获得高于运价的盐引,凭引向政府领盐运销而获利。然而至明中叶进行改革,各地政府直接出售盐货,商人无需至边地就可获得盐引谋利,《明史》对此评论说 然赴边开中之法废,商屯撤业,菽粟翔贵,边储日虚矣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开中法逐渐与明朝边疆防御需求脱离B.明廷借助开中法扶持商人势力的发展C.开中法改革违背了明代货币演进趋势D.明朝边防的好转致使开中法趋于废弛

7.

《南京条约》规定英国货物在某港按例纳税之后,即准中国商人遍运天下,内地关卡不得加重征收内地税。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及《通商章程》,明确规定了 子口税 原则,即洋货进入内地或洋货出口,除在海关交纳值百抽五关税外,另缴货值2.5%的子口税,可免除内地一切税厘。据此可知(  )

A.子口税对洋货倾销有抵制作用B.对外关税造成国内局势的变化C.英国实现了对华商品自由流通D.英国对华政策具有明显连续性

8.

下表为日本外务省在1911年6月发布《清国报纸调查》的部分摘录。

地区

主张

备注

东北(17奉天10种、吉林3种、哈尔滨、长春、安东、牛庄各1

改革主义(2、振兴实业、商业(4、鼓吹宪政(1、地方自治(1

《东三省日报》倾向排日

山东(10济南4种、青岛4种、烟台2

亲德(3、对日示好(1、无一定主义(4

《青岛时报》奉行亲德,接受德国资助

上海(12

振兴实业(2、立宪主义(2、官僚派(3、民党派(2、振兴教育(2、急进主义(1

《神州日报》与孙逸仙派有关,又与袁世凯派有关系

该表主要可用于论证近代中国(  )

A.重视实业逐渐让步于宪政B.受到外部势力的舆论渗透C.全国报刊业发展相当迅速D.维新变法思潮的广泛传播

9.

解放战争时期,河北武安赵庄工作队深入接触贫农,通过谈身世,谈苦处,以此反复鼓励教育,引起更多群众的诉苦;进而从中清除听天由命思想,商量翻身办法,启示贫苦群众首先组织起来。对于斗争大会的组织领导,坚持 对问题如何解决不提出任何标准,使群众自行讨论 。以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原则是(  )

A.统一战线B.武装斗争C.群众路线D.民主集中

10.

1952年4月,周恩来在《我们的外交方针和任务》中指出 外交工作要分清敌我友,区别的主要关键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世界格局并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资本主义世界并不是铁板一块,我们要依靠进步,争取中间,分化顽固。这样可以使我们的外交工作更灵活一些 。周恩来总理的指示(  )

A.反映了国际形势由紧张到缓和的发展趋势B.实现了中国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变C.有利于扩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际影响D.有利于营造更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11.

1992年,陕西省政府开始实行国企 破三铁 行动:一是通过建立劳动合同制破除 铁饭碗 ;二是通过建立干部聘任制破除 铁交椅 ;三是通过建立技能岗位工资制破除 铁工资 。这次行动(  )

A.改变了国企所有权性质B.优化了国企的产业结构C.消除了国企发展的障碍D.增强了国企的经营活力

12.

罗马帝国境内,除意大利以外的广大被征服地区在政治上没有权利,帝国通过建立行省、派遣官员加以统治。行省需向罗马缴纳年产量1/10的税收,同时行省总督常常利用手中的权力搜刮行省的财富并捞取政治资本。此外,行省内还设立数量不少、权利不等的各种自治市。到皇帝戴克里先时期,罗马行省已有100个。据此可知,行省制(  )

A.加强了罗马的统治力量B.有利于强化罗马国家凝聚力C.分权治理埋下统治隐患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13.

1694年,英国议会制定了《三年法》,规定议会至少每三年召开一次;各届议会的任期也不得超过三年。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否决议案,议院可能会修改议案以获得总统的支持,或者以2/3多数推翻总统的否决,使议案自动成为法律。这些规定的共同点是(  )

A.议会拥有最高行政权B.议院掌握了司法权C.凸显了民主共和精神D.利于防止独裁专制

14.

1961年春,黑人领袖詹姆斯·法默发起自由乘车运动。为此,司法部提交了一份备忘录,专门提到非洲常驻美国外交代表在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的机场常受到恶劣对待。司法部长还与马丁·路德·金强调,目前爆发的种族暴力将使肯尼迪总统在与赫鲁晓夫会晤时陷入尴尬境地。最终9月份,美国宣布 禁止州际长途巴士上的种族歧视 。这反映了(  )

A.国内种族问题影响了美国外交B.外部冲击推动美国政治民主化进程C.非洲崛起推动美国内政的调整D.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取得了彻底胜利

15.

有学者指出,全球化进程中,反全球化的 脱嵌 力量与支持全球化的 反脱嵌 力量存在永恒的较量。缺乏一定程度的 脱嵌 ,全球化将失去活力;但过于 脱嵌 ,势必会引起努力 嵌入 一方的巨大反弹,导致国际体系失衡。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推进全球化的发展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 脱嵌 B.维持较高水平的 嵌入 ,有利于全球化长期发展
C.该理论忽视了弱小国家的声音,不利于全球化发展D.脱嵌 反脱嵌 双方立场不同,根本利益截然对立

二、材料阅读

16.

【北宋人口与赋税制度】(14分)
材料一

北宋户口数据表

年份

户数

口数

每户平均口数

出处

太祖建隆元年(960)

97

不详

不详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至端拱二年(980989)

650

不详

不详

《太平寰宇记》

真宗咸平六年(1003)

686

1428

2.08

《宋会要辑稿》卷一二

仁宗天圣七年(1029)

1016

2605

2.56

《文献通考·户口二》

英宗治平元年(1064)

1429

2882

2.31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神宗熙宁元年(1075)

1568

2381

1.52

《宋会要辑稿》卷一二

哲宗元祐元年(1086)

1796

4007

2.23

《宋史·地理志》

徽宗大观三年(1109)

2088

4673

2.24

《玉海》卷二○

北宋每户平均口数只有二口上下,脱出了汉唐以来一户五口的常规,引起众多学者的解释。一种观点认为,北宋户数统计比较可靠,而口数大大低于实际数字,每户只有二口系百姓匿报,原因不外乎赋税苛重、身丁苛剥之类,这是 漏口说 。另一种观点认为史籍所载口数只是男性人口,女口未统计在内,称之为 男口说
材料二
《宋会要辑稿》和《文献通考》所载的几十个宋代口数中,有十多个与《续资治通鉴长编》中相同年份所载的丁数是相同的。另外,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北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十月诏书中明言 女口不须通勘 ,《文献统考》中则简记为 女口不预
《吴郡图经续记》等方志材料中,记载苏州每户男丁都在2至3口左右,根据男女比例大致相等的通则也足以推知。
中唐以前,在均田制下成丁男女均要承担课役,所以户籍上男女备载,以便征调。杨炎两税法后,赋役征取原则已从丁口为本转为以资产为本,女丁不再承担课役,这就为其退出户籍准备了条件。

——以上均摘编自葛金芳《宋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北宋人口变化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 漏口说 相较于 男口说 的不足之处,并概述 男口说 的支持依据。(8分)

17.

【重庆雾季公演与文化抗战】(14分)
材料一

抗战时期重庆雾季公演演出情况一览表

届别

时间

演出单位

演出剧目部分

第一届

1941.101942.5

中华剧艺社

《大地回春》、《愁城记》、《天国春秋》、《钦差大臣》、《孤岛小景》、《面子问题》、《忠王李秀成》、《屈原》、《战斗的女性》

第二届

1942.101943.6

中华剧艺社

中国艺术剧社

《法西斯细菌战》、《长夜行》、《孔雀胆》、《风雪夜归人》、《石达开》、《复活》、《祖国在呼唤》、《北京人》、《家》

第三届

1943.101944.6

中国艺术剧社

《杏花春雨江南》、《一年间》、《戏剧春秋》、《处女的心》、《镀金》、《求婚》、《草木皆兵》

第四届

1944.91945.11

中国艺术剧社

《春寒》、《离离草》、《清明前后》、《芳草天涯》

——摘编自贾萌萌、郭常英《社会动员与抗战救亡——中共南方局领导下的重庆公演活动》

材料二
由于两江汇流、丛山环峙的地貌,重庆从每年10月到次年5月经常大雾弥漫,因此被称为雾季。雾季地面能见度低,不利于飞机轰炸,故这段时间日军飞机很少来滋扰。同时,重庆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共产党人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进行社会动员更需讲究策略。多方合力下,营造了空前的 戏剧节 盛况,这就是载入抗战文化运动史册的重庆雾季公演。
据不完全统计,这4届公演共有28个剧社参加演出,上演大型话剧100多台,累计观众几十万人次。这些剧目中,有近一半属于历史剧,另一部分则为反映动荡时局的生活剧,还有少量儿童剧等。它们或借古喻今,或针砭时弊,或抒发苦闷,或宣传进步思想,或呼吁团结抗战,深受各界群众欢迎。许多剧目即使放到今天衡量,也是难得的经典之作。

——摘编自杨宏鹏《重庆雾季公演——进步思想引领下的文艺抗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重庆雾季公演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重庆雾季公演的意义。(8分)

18.

【英国1945年大选与战后改革】(15分)
材料一
1945年丘吉尔领导的保守党的宣言议题与顺序
1.丘吉尔先生对选民的政策声明
2.英国和世界
3.英帝国和联邦
4.国防
5.四年计划
……
14.工业效率(正如我们反对国有化和国家干预的倡议一样,我们支持给全国各个阶层的自主活力以充分的机会)
15.垄断(反对垄断损害消费者利益)
……
21.我们的目的(因为要保护古老的自由,以实际上的方法来应对实际的问题)
材料二
1945年艾德礼领导的工党竞选宣言《让我们面向未来——供全国考虑的工党政策声明》
1.战争中的胜利必须伴随着繁荣的和平(回顾一战后少数大企业对全国经济的控制,造成了两次大战之间20年的大萧条。那时只有极少的公共控制,而大企业为其自身利益给那么多的企业造成了如此大的伤害)
2.这次大选将意味着什么(英国不仅需要食物、工作和家庭,而且需要有大量的好食物,每人都做有用的工作,需要舒适的、有省力设备的房屋,这些房屋充分利用了现代科学与生产工业的资源条件)
3.充分就业(全国国家资源要充分利用;控制物价;成立国家投资委员会以促进生产;国家银行等必须国有化)
4.为国家服务的工业
5.农业和人民的食物
6.应对不时之需的社会保险
7.一个进步与和平的世界

——以上均摘编自崔士鑫《政策的风向标:英国政党竞选宣言研究(1900—2005)》

(1)根据材料,比较保守党与工党主张的异同。(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1945年大选工党获胜这一结果予以评述。(9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道路自信与历史空间】(12分)
材料
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是一个伟大而曲折的社会历史空间重构创新过程,其中包括革命年代的 城市—农村—城市 历史空间的突围与重构,也包括建设、改革、发展时期的国际性区域化的 独立—封闭—开放—全球治理 的历史空间拓展以及国内布局的 平衡—不平衡—再平衡 的多重历史空间生产变奏。中国的发展道路不仅为中国新发展空间构建创设了新的历史机遇,而且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了新的、可能的文明发展空间。

——摘编自刘怀玉《中国道路自信中的历史空间辩证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中国历史发展空间的三个视角中,任选一个视角自拟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