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雾季公演与文化抗战】(14分)
材料一
抗战时期重庆“雾季公演”演出情况一览表
届别 |
时间 |
演出单位 |
演出剧目(部分) |
第一届 |
1941.10—1942.5 |
中华剧艺社 |
《大地回春》、《愁城记》、《天国春秋》、《钦差大臣》、《孤岛小景》、《面子问题》、《忠王李秀成》、《屈原》、《战斗的女性》 |
第二届 |
1942.10—1943.6 |
中华剧艺社
中国艺术剧社 |
《法西斯细菌战》、《长夜行》、《孔雀胆》、《风雪夜归人》、《石达开》、《复活》、《祖国在呼唤》、《北京人》、《家》 |
第三届 |
1943.10—1944.6 |
中国艺术剧社 |
《杏花春雨江南》、《一年间》、《戏剧春秋》、《处女的心》、《镀金》、《求婚》、《草木皆兵》 |
第四届 |
1944.9—1945.11 |
中国艺术剧社 |
《春寒》、《离离草》、《清明前后》、《芳草天涯》 |
——摘编自贾萌萌、郭常英《社会动员与抗战救亡——中共南方局领导下的重庆公演活动》
材料二
由于两江汇流、丛山环峙的地貌,重庆从每年10月到次年5月经常大雾弥漫,因此被称为雾季。雾季地面能见度低,不利于飞机轰炸,故这段时间日军飞机很少来滋扰。同时,重庆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共产党人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进行社会动员更需讲究策略。多方合力下,营造了空前的
“戏剧节
”盛况,这就是载入抗战文化运动史册的重庆雾季公演。
据不完全统计,这4届公演共有28个剧社参加演出,上演大型话剧100多台,累计观众几十万人次。这些剧目中,有近一半属于历史剧,另一部分则为反映动荡时局的生活剧,还有少量儿童剧等。它们或借古喻今,或针砭时弊,或抒发苦闷,或宣传进步思想,或呼吁团结抗战,深受各界群众欢迎。许多剧目即使放到今天衡量,也是难得的经典之作。
——摘编自杨宏鹏《重庆雾季公演——进步思想引领下的文艺抗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重庆雾季公演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重庆雾季公演的意义。(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