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浙江省嘉兴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1+4)【选择性必修一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25 浏览数:18

一、单选题

1.

史载: 秋冬岁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上其集簿。 材料所描述的制度(  )

A.选拔了大批人才B.加强了中央集权C.实现了吏治清廉D.避免了土地兼并

2.

元朝王祯所著的《农书》中汇集了众多的中国传统生产工具。下列属于该书提到的汉代出现的农业灌溉工具是(  )

A.水排B.匣钵C.翻车D.筒车

3.

北魏孝文帝之女兰陵公主怀孕期间,遭遇驸马刘辉家暴,导致流产死亡。门下省认为刘辉暴行造成皇室公主死亡,应以谋反大逆罪判处死刑。随后尚书省提出抗辩,认为公主首要的家族认同是刘家而非皇室,应以堕杀亲子罪判处徒刑而非死刑。尚书省的 抗辩 体现了当时(  )

A.儒家伦理渗透B.家法大于国法C.民族矛盾激化D.中枢权力制衡

4.

如图为某朝初年形势图。对图中 的解读,下列合理的是(  )

A.其长官节度使拥兵自重B.始终作为地方行政实体C.其功能地位类似于行省D.以山川形势为分界依据

5.

内卷化 是近几年的网络热词,它与 演化 相对。毛毛虫变成蝴蝶,古猿人直立行走,是为 演化 内卷化 却不能发展出全新的形态,只能导致自身内部的不断复杂化。下列项中,可以用 内卷化 来描述的是(  )

A.农业使人类由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B.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
C.明清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精耕细作的生产D.洋务企业引进西方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

6.

针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有学者指出:历朝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一般以增加税种为基本手段。当税种名目繁多之后,会降低财政效率,而为保证财政效率,只好在某个财政危机的关头,简化税征名目和手续。下列项中,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古代的税种整体呈减少趋势B.赋税改革以保证财政收入为旨归C.增加财政收入必然导致财政效率降低D.减轻百姓赋税负担可以解决财政危机

7.

1892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纺织厂开工,由于他急着把纺织厂的股票分拨给铁厂和枪炮厂,导致股权结构混乱,最终扼杀了湖北纺织厂。1899年,张謇买走了湖北纺织厂的大量机器,创办了大生纱厂,开启了其实业生涯,并逐渐形成 南通模式 ,其主要特点有:集股聚资,法人治理;商有民营,官 干涉;引进科技,培育人才等。据此可知,张謇的 实业 较之于湖北纺织厂的主要 同点是(  )

A.具有浓厚的官办色彩B.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体现了新的劳作方式D.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8.

1905年,山西乡绅刘大鹏在日记中记载: 今之学堂,所教者西学为要,能外国语言文字者,即为上等人才,至五经四书并置不讲,则人心何以正,天下何以安,而大局将有不堪设想者矣。 这折射出(  )

A.学堂选官制度完全割裂传统B.人心不正是社会落后的根源C.科举制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D.教育现代化遭遇一定的阻力

9.

1954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公布并交付全国人民讨论。经过两个多月的讨论,收集了一百多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根据各方面所提出的意见,再次修改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认真讨论,最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表明(  )

A.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得以体现B.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式形成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D.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全面贯彻

10.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乡风文明建设顺利开展。一是开展 五讲四美三热爱 活动,二是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三是开展文明村镇与和谐村镇创建活动,四是开展 讲文明树新风 活动,五是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六是开展创建文明集市活动。这些活动(  )
①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 ②开创了艰苦奋斗的作风
③有利于农村新风尚的形成 ④推动了农村现代化建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

下图所示为世界史中常被提到的 新月沃地 ,它对于人类文明来说意义重大。下列项中,属于这一区域文明成就的是(  )

A.最早驯化了骆马B.大麦的重要原产地C.古典民主城邦的代表D.诞生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2.

中世纪西欧创办了很多教会学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义,设置了一些自古代希腊罗马时期传承下来的文化课,包括文法、修辞、音乐、算术、几何、逻辑和天文,即所谓 七艺 。这些课程在客观上(  )

A.禁锢了大众思想B.重塑了教会权威C.强化了君权神授D.推动了社会进步

13.

13世纪初,英国某份文献规定: 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这一规定体现了(  )

A.骑士利益得到照顾B.封建主特权失去保障C.启蒙思想付诸实践D.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14.

对于西方文官制度有如下两种评价。一种观点认为: 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 另一种观点认为: 这支队伍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摆脱不了这种空气。 导致出现上述不同评价的主要原因是(  )

A.持论者的视角与立场不同B.文官制度本身有利有弊C.文官的政治态度摇摆不定D.评价的标准因时代而变

15.

19世纪前期,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和对华贸易垄断特权相继被废止;19世纪中后期,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管理事务也转交英国政府。结合时代背景,东印度公司 失势 的主要原因是(  )

A.印度民族民主运动持续高涨B.东印度公司威胁到英国国王权力C.英国工业生产能力大大提高D.英国放弃了对外殖民扩张的政策

16.

《后汉书》记载: 今之三公,虽当其名而无其实,选举诛赏,一由尚书,尚书见任,重于三公。 以下选项与材料中的观点一致的是(  )

A.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B.尚书省领二十四司,尚书令一员……令总领百官,仪刑端揆
C.三公,论道之官也。盖以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 D.今尚书制断,诸卿奉成,于古制为太重。可出众事付外寺,使得专之

17.

王安石谈论募役法时指出: 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由此可知,募役法(  )

A.旨在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B.意图把农民固着于土地上C.有利于解决徭役扰民问题D.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

18.

维新变法实施后,社会上反对势力很大。裁撤闲差衙门后,大批丢了乌纱帽的庸官极端仇视变法,他们或造谣惑众,或上书恫吓,使得京师谣言四起;令旗人自谋生计,引起不少旗人的强烈不满;一些对变法主张不满的大臣,更是对康有为和梁启超充满仇恨。上述现象表明(  )

A.百日维新措施违背历史潮流B.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社会基础C.求变求新思想成为社会共识D.满汉民族矛盾导致改革失败

19.

有研究者认为:从食物史的角度看,大盘鸡不折不扣地堪称人类文明结晶。下列大盘鸡的原料中,原产自美洲的有(  )
①鸡 ②小麦 ③马铃薯 ④辣椒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

下图是公元200~1700年中国和欧洲的人口增长趋势图。下列项中,解读正确的是(  )

①中国与欧洲的人口持续增长
②宋朝时期中国人口开始超过1亿
③人口增长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呈正相关
④16世纪中、欧人口增长源于农业技术革命性进步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1.

根据考古发现,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大约出现于公元前2500~前2300年的西亚一带。此后,逐步向周围地区传播,首先波及南亚、中亚、欧洲。近年来,中国新疆地区公元前1000—前500年左右的古墓中也发现了较多的铁制小件物品,由此联系到中国内地的发现,一些学者推测我国冶铁技术可能源于西亚、中亚,然后经过西域传入中国内地。下列对学者们的推测,解读正确的是(  )

A.符合历史事实,考古发现在时空上符合传播逻辑B.不正确,缺乏充分的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相印证
C.如果新疆的发现被验证为人工冶铁,则推测正确D.存在一定科学性,史实研究需要进行合理 想象

二、材料阅读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材料一
1867年是修约之年,清政府担忧西方列强借此再次挑起战争,决定委任前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担任全权使节,代表中国政府出使美、英、法、德、俄五国,进行首次近代外交活动。次年,使团与美国签订《中美续增条约》。在条约中,美国声明不干涉中国内政,但条约也为美国扩大在华商业利益、获得廉价中国劳工创造了便利条件。对于世界历史来说,蒲安臣使团是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以新的身份和地位融入世界迈出的关键性一步。

——摘编自朱时宇《近代中国外交的艰难起步》等

材料二
1946年,中美签订《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条约从文字上看是平等的,但中美两国的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悬殊,有的条约权利中方根本没有可能实现,许多条约权利美方则可以充分实现,这几乎是中国单方面全面向美国开放。1936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和向美国出口的货值分别占中国进出口贸易的19.6%和26.4%;1946、1947和1948年,中国从美国的商业进口占中国商业进口的57.2%、50.2%、48.4%,对美出口则占全部出口的38.7%、23.3%和20.1%。战后美国资本向中国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大量渗透,重要工业部门都在不同程度上受美国资本控制。

——摘编自陶文钊《1946年<中美商约>:战后美国对华政策中经济因素个案研究》

材料三
对改革开放决策以巨大推力的,是1978年兴起的出国考察潮。最重要的一次考察当属5、6月份的西欧五国之行,考察团被西欧工业生产自动化、农业机械化、高速公路网等现象震惊,也对西欧国家重视企业管理、重视发展教育、重视利用资金、重视社会福利等政策产生了强烈印象。7月至9月,国务院断续召开了两个月的务虚会,这次会议的重大意义在于对经济体制改革问题进行了大胆的讨论。所有这些,为11至12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做了准备。

——摘编自萧冬连《探路之役:1978~1992年的中国经济改革》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国际法发展的角度,简要说明晚清政府派遣蒲安臣使团的背景,并分析《中美续增条约》对这一时期中、美两国经济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特点,并予以简要阐述。(5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78年出国考察潮的意义。综合三则材料,总结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6分)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材料

英国部分工厂法涉及童工的规定

时间

主要内容

1802

学徒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不得在晚上9时至早晨5时做夜工

1819

禁止雇佣9岁以下儿童;916岁工人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半;916岁工人不得在晚上9时至早晨5时半做夜工

1825

禁止雇佣9岁以下儿童;916岁工人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周六最高不超过6小时;916岁工人在晚上9时至早晨5时半不得做夜工

1833

禁止雇佣9岁以下儿童;913岁儿童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9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1318岁童工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9小时;921岁工人在晚上9时至早晨5时不得上夜工

——摘编自丁建定《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从童工保护角度评价19世纪前期的 工厂法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5世纪中国开始用白银取代贬值的纸币和铜钱,随之引发深远效应,影响远及五大洲上穷乡僻壤的居民。中国人将丝卖给英国人、荷兰人,英国人、荷兰人以西班牙银比索支付。而这些银比索乃是黑人奴隶在今日墨西哥和玻利维亚境内所铸造,铸币原料则是西班牙殖民当局通过适应当地的印加和阿兹特克帝国徭役制度,招募印第安原住民开采出来。有些白银则是通过西班牙人马尼拉大帆船上的菲律宾人,从墨西哥横越太平洋,以更直接的方式输入中国。

——摘编自彭慕兰等《贸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会、文化与世界经济》

材料二
二战后,贸易增长大大超出了产出。1950—1973年,全球贸易额以每年5.8%的速度增长,产出的增长速度为3.9%;1973—1996年间,贸易以年均4.1%,产出以年均3.3%的速度增长。贸易的增长明显超出产出的增长,这得益于组织的推进、技术的变革以及制度的变迁。

——萧国亮等《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写出当时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的路径。结合所学,指出明朝中期起白银在商品贸易中的角色。(6分)
(2)结合20世纪下半期相关史实,从材料二 组织的推进 技术的变革 制度的变迁 三个因素中任选两个,说明其对全球贸易的推动作用。(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古往今来,食物所发挥的作用不只是让人填饱肚子而已。在社会转变、社会组织、地缘政治竞争、工业发展、军事冲突和经济扩张等转化过程中,食物都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在此过程中,人类改变了食物,而食物反之也改变了人类。从史前时代至今,这些转化故事构成了整部人类的历史。

——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食物、世界大事件与人类文明的发展》

根据材料,结合史实,以 食物与人类文明 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