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广东省中山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5年 题数:27 浏览数:14

一、选择题

1.

距今约 5000—4000 年,黄河流域的先民既学习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稻种植技术,又吸纳了西亚地区的小麦栽培技术,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这反映了当时黄河流域(  )

A.农作物种植结构多元化B.小农经济生产形式成熟C.农业灌溉技术领先世界D.土地集约化程度的提高

2.

考古发现,猪肉是史前时期的奢侈美食,在距今 5000 年前后河南灵宝西坡遗址中,大型墓主人因食用猪肉而滋生的病菌数量远远多于其他墓主人。这一现象可以佐证(  )

A.食物种类非常丰富B.社会存在贫富分化C.祭祀文化十分普及D.手工技术水平先进

3.

据专家测算, 良渚古城及水利工程的土方量约为1100 万立方米, 即使1万人每天风雨无阻的连续建设良渚古城,也需要11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反映了当时(  )

A.组织调动能力强大B.建筑技术领先世界C.农业生产精耕细作D.国家财政收入富足

4.

西周时期,青铜器 宜侯矢(cè)簋 的铭文记载了周王册命宣侯并赏赐土地、奴隶等事宜,该铭文反映的制度是(  )

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

5.

西周末年,楚君熊渠僭越自立为王,不久因担心周厉王讨伐而取消称号;公元前704年,楚君熊通再次称王,周王只是口头斥责。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周王统治残暴B.周王室衰微C.兼并战争激烈D.国家实现统一

6.

韩非子认为,做官需要智慧和才能,而斩获甲首则要勇气和力量,斩获甲首多的人来当官是不合适的。这一观点驳斥了商鞅变法措施中的(  )

A.确立县制B.禁止私斗C.奖励军功D.鼓励耕织

7.

墨子借鉴了孔子学说中 仁爱 举贤才 等思想,战国竹简记载的儒家著述亦含有墨家 尚贤 节用 等思想。这反映出当时(  )

A.各学派思想的交融B.儒家思想成为主流C.诸子思想观点统一D.阶级矛盾趋向缓和

8.

《黄帝内经·素问》记载:圣人顺从生命发展规律,春夏季节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需要,秋冬季节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需要。这体现出《黄帝内经》(  )

A.重视理论结合实践B.蕴含顺应自然思想C.具有承上启下作用D.提倡预防各种疾病

9.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针对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的社会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分封制B.推行郡县制C.建立皇帝制D.统一度量衡

10.

《秦律·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送达各地,不得延误,否则会受到严厉的处罚。秦朝这一规定旨在(  )

A.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C.完善全国交通网络D.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

11.

《过秦论》认为“ (秦二世)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是以陈涉 (胜)……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 据此材料判断,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  )

A.修阿房宫B.秦朝的暴政C.赋税繁多D.徭役沉重

12.

汉初, 盐铁皆归于民 。到汉武帝时期,规定 敢私铸铁器煮盐者, 钛左趾(即在左脚趾上挂铁钳),没(没收)入其器物 。这一变化主要源于官府(  )

A.推行休养生息B.实行文化专制C.加强经济管控D.主张奖励军功

13.

汉武帝在设置河西四郡后,多次将中原地区的人民迁徙至河西地区,该地区变为 谷籴常贱 畜为天下饶 的农牧业发达区。汉武帝的这一举措(  )

A.消除了匈奴对北部的侵扰B.实现了区域经济协调平衡C.推动了该地区的农业发展D.改变了西北地区恶劣环境

14.

《后汉书·梁冀列传》记载,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 20 余年,当时带着财物到其府邸谋求职位的人,络绎不绝。这表明当时(  )

A.宦官把持朝政B.外戚势力膨胀C.豪强地主横行D.官僚机构臃肿

15.

近年来,考古学家在中原地区发现了一些来自古代两河流域和波斯的丝弦乐器图像,在龟兹的石窟早期壁画也出现了排箫、阮咸等中原乐器。这佐证了当时(  )

A.东西文化存在交流B.汉朝大统一局面形成C.匈奴威胁彻底解除D.中原百姓生活的富足

16.

下表是我国古代一部历史著作的目录,该著作的作者是(  )

目录

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卷二          夏本纪第二

……

卷六十三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

卷一百十      匈奴列传第五十

A.班固B.司马迁C.氾胜之D.张仲景

17.

20世纪70年代,长沙马王堆汉墓和临沂金雀山汉墓都出土了西汉帛画。虽然相距千里之遥,但两处汉墓的帛画在画面布局与人物刻画上有着一定程度的趋同性。这表明(  )

A.西汉帛画的风格类型单一B.尊崇儒术提升了绘画技巧C.国家统一有利于文化交流D.西汉时中外交流十分频繁

18.

下表是不同书籍对曹操的评价。由此可知(  )

书名

评价

《三国志》

任侠放荡, 不治行业”“才武绝人”“超世之杰

《三国演义》

奸诈诡变”“多疑残暴”“乱臣贼子

A.史书更能反映历史全貌B.史书带有强烈个人感情色彩C.小说更加接近真实历史D.史书和小说都是第一手史料

19.

有学者认为:三国鼎立期间,虽然兼并战争仍继续进行,但统治者重视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和之前政局相比仍是又前进了一步。 又前进了一步 是指三国鼎立局面(  )

A.为此后全国统一奠定基础B.避免了军阀混战的局面C.促进了各政权的文化交流D.实现南北经济同步发展

20.

如下图为魏晋古墓出土的砖画《汉人胡食图》《胡人牛耕图》,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202502081435273581

A.中外交往B.胡汉贸易C.民族交融D.艺术精湛

21.

东晋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邀请世家大族王导共坐御床,并尊其为 仲父 以示重视,时人称 王与马,共天下 。这反映了东晋时期(  )

A.门阀士族权势大B.朝廷偏安江南C.皇权的至高无上D.南北政权对峙

22.

西晋末年,大批北方人南下避祸,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一带布满了南迁的流民。截止南朝初期,南迁人口已达九十五万,占当时南方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这推动了(  )

A.八王之乱的爆发B.中原社会的安定C.江南地区的开发D.北方技术的进步

23.

公元5世纪末,北魏墓葬文化出现如下变化。这反映了北魏时期(  )

对比

北魏前期

北魏后期

殉葬牲畜

牛、羊、马的头骨、肢骨

猪、狗、鸡、羊等家畜陶器模型

壁画装饰

鲜卑服饰、狩猎等场景

汉族服饰、儒家孝悌等内容

A.消除农牧差异B.推行汉化改革C.实现全国统一D.保持匈奴旧俗

24.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序言中写到 齐,无贵贱,故谓之齐民者,若今言平民也。 由此可见,作者提倡(  )

A.民生为本B.因地制宜C.遵循自然D.多种经营

25.

锺繇的楷书刚柔兼备,王羲之的字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北魏的书法雄劲骏放、端庄古雅。魏晋时期书法艺术得以大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是(  )

A.书写题材广泛B.文化交流频繁C.文学立意高远D.造纸术的改进

二、综合题

26.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民族团结、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一  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分区五个文化区都紧邻和围绕着中原文化区,很像一个巨大的花朵,五个文化区是花瓣,而中原文化区是花心。各文化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有不同程度的联系,中原文化区更起着联系各文化区的核心作用。
史料二
202502081435273581

——摘编自严文明《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材料二 和戎 ”也是晋国民族政策的一个重要部分。晋国利用戎狄来增强自身实力,而戎狄也利用晋与诸夏间的矛盾来谋获利益。《左传·襄公四年》记载,晋国利用戎狄的 贵货轻土 ,通过贸易拓展领地。同时,(晋国)为了维持霸业,粮草、器械、马革等,一个主要途径就是通过贸易,从戎狄那里输入其想要的畜产品。

——摘编自任晓晶《论春秋时期晋国的民族关系》

材料三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采桑图》

《北齐校书图》摹本·局部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推断河姆渡遗址位于地图中哪个文化区____(填写数字即可);材料中所指 花心 的文化区应该是 ____(填写数字即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时期民族交往的方式有哪些?
(3)观察材料三,归纳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出现了什么社会现象,并从两幅图中各提取一个关键词用以佐证 。

三、材料题

27.

人口的分布和流动反映了时代变迁,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元始二年 (公元2年)人口分布图 (局部)
202502081435273581
材料二

时间

人口总数

南方人口占比(%)

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

59594978

22. 47%

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

16163860

40. 11%

西汉、西晋人口数量及分布表

公元9  王莽代汉

公元25年 东汉建立

公元184年 黄巾起义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公元220年 魏国建立, 东汉灭亡

公元221年 蜀国建立

公元 229年 吴国建立,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公元263年 魏灭蜀

公元266年 西晋建立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 (部分)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等

材料三 东晋南朝时期,几十万侨流人口 (北方人因避战乱而流亡南渡之人)及其后裔留居安徽,不仅直接促进了安徽人口的增长,也带来了新的先进的生产经验与技术, 建立了大量新的聚落,从而加速了安徽区域经济的开发;侨流在侨居地久 而安,安徽成为他们新的桑梓故里,安徽的文化面貌,包括语言、风俗、信仰、饮食等各个方面又得以更加地丰富多样、多方融汇。

——胡阿祥《东晋南朝侨流人口的输出与输入》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时期我国人口分布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对比西汉、西晋人口数量及分布表,指出我国人口数量、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及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东晋南朝时期,侨流人口对区域发展有何影响。

Baidu
map